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部分课文翻译及理解

大学语文部分课文翻译及理解

第一节山鬼

《山鬼》译文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蒙蒙,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三、作品分析(一)山鬼的形象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三、作品分析(二)《山鬼》的艺术特点

1、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把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凝聚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之中,艺术境界高超。

2、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

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写出了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4、楚文化特点:景物、物产、语言、民俗、信仰等。

5、祭祀用歌的特点:人称变化:第一和第三人称

四、思考练习题

1、分析山鬼的形象。

2、本诗在刻画人物时有何特点?

3、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理变化。

第二节圆圆曲

三、分析要点

(一)本诗线索

重大事件入手——初见(倒叙)——出身(补叙)——初见——重大事件——相见——家乡人反应(插叙)——议论警醒•(二)梅村体的特点:

•1、事俱按实(实录)

•2、以人系事

•3、故事性、戏剧性强

•4、强烈主观抒情色彩——大幅跳跃

•5、雅俗共融

四、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圆圆曲》在结构方面的特点:

答:结构回族往复,精巧迂曲,别致新颖,中国古典叙事诗在结构上一般都遵守时空逻辑,直线发展。《圆圆曲》则从半空落笔,从吴三桂“破敌收京下玉关”说起,点出吴三桂与陈圆圆关系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幕,然后倒叙吴陈“相见初经田窦家”,追述圆圆的籍里姓氏,以及其后几经坎坷,终为吴所得的经历,全诗有穿插,有倒叙,有明处铺写,有暗里烘托,表现了巧妙的艺术构思

第三节徐文长传

二、作品讲解(结构分析)

⏹本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二、三三段,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

悦之情。

⏹第二部分为四、五、六三段,写徐渭的非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得信任,但“大试辄不利”,

一再失意于科场。

⏹第三部分为七、八、九三段,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以其杰出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

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

⏹第四部分为十、十一两段,列举徐渭晚年的二三行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扭曲,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

最终抱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

⏹第五部分为末两段,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为徐渭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文

章伟丽,独步当时;足以不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渭其人其事,感慨至深。

二、作品讲解(主题与重心)

⏹文章以简捷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传主横放杰出的才能、豪放不羁的个性、屡试屡败的遭遇和在文艺创作上所

取得的多方面成就,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

⏹作者的旨意主要着落于徐渭“才奇”与“数奇”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心。

三、作品分析

⏹艺术成就:

⏹1、以情贯注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

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

⏹2、以奇立骨

⏹(1)才能奇异。一是有经世济时之才,所谓“纵谈天下事”、“好奇计,谈兵多中”,胡宗宪因而慕名延其为幕僚,且甚

为信任;二是有文艺才能,诗赋书画无施不可,且有个性。(2)性情奇怪。早先“自负才略”,“眼空千古”,“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3)遭际奇特。徐渭虽怀旷世之才,然“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数奇”,终生与功名无缘,“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3、以事传人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吸取了《史记》、《汉书》等史传文“以事传人”的优长,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

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与个性。然而,作者对这些事例的记述又不像史书那样具体完整,只是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粗陈梗概,意到即止。在此同时,作者往往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凸现出徐渭其人的独特个性。

第四节霍小玉传

三、形象分析

⏹1、霍小玉(可有不同观点)

⏹霍王小女,因庶出而流落教坊。她美丽、纯洁、机敏、聪慧,敢爱敢恨,极具见识,更有强烈的反抗性格。初见

李益时,“言叙温和,辞气宛媚。”温婉娴淑、娇美无比。在欢娱中仍保持了清醒头脑,“极欢之际,不觉悲至”,流露出内心凄苦。在李益辞别时,已有不祥预感;李益一去无消息,她忧思成疾,委顿床枕;黄衫客愤而挟李益来,小玉悲愤交集,怒斥李益: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这段血泪控诉和强烈的复仇意绪,表现了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女子临终前最大程度的愤怒和反抗。至此,小玉性格中的温柔多情、清醒冷静已为坚韧刚烈所取代,但这坚韧刚烈中却渗透了无比的凄怨。她“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足见她用情之深、用情之专。小玉为历鬼给李益以惩罚,更见她勇敢坚强、爱憎分明的一面。这是悲剧的终点,也是悲剧的高潮,它展示给人们的,不只是一个多情女子的香销玉殒,不只是李益之流的卑鄙无耻,而且是整个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残酷。

三、形象分析

⏹分析要点:

⏹第一,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这就决定了她不会再有更好的命运。

⏹第二,她是清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情的,对爱情忠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2、李益(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出生高贵,富有才华,但庸俗自私,虚浮不实。

⏹他“自矜风流,思得佳偶,博求名妓”;遇说小玉,“闻之惊跃,神飞体轻”、“浣衣沐浴,修饰容仪,通夕不寐”;初

见小玉,只觉“若琼林玉树”,“以为巫山、洛浦不过也”,闻小玉身世之悲愿“粉身碎骨,誓不相舍”;相别之时“且愧且感”。然而,在议娶卢氏时却“逡巡不敢辞让”,对小玉“欲断其望,不遣漏言”。

⏹他感情碎弱,屈从母命,对封建制度不敢有半点反抗,采取拖延蒙混的态度,背盟负义,绝情寡义,辜负了小玉

一片痴情。李益之薄行惹众人之怒,被豪士奴仆抱持而入,受小玉痛斥,遭小玉冤魂报复,皆是咎由自取。

⏹诚然,李益背信弃义有其社会原因,揭露封建门阀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正是此传得以千古流传的原因所在。

四、情节结构特点

⏹有两条线索和三个层次:

⏹李益是一条线索,小玉又是一条线索,双线时分时合。

⏹三个层次即定情、负心、死别。

⏹这一切又是由许多场景和细节组成的。

附:作品翻译

⏹大历年间,陇西有个叫李益的书生,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到第二年,参加拔萃科考试,等著由吏部来主持复试。

六月盛夏,到达长安,住宿在新昌里。李益门第清高华贵,年轻时就有才气,丽词嘉句,时人都说无双;前辈尊长,全都推祟佩服。他常自夸耀其风流才情,希望得到佳偶。四处寻求名妓,很久未能如愿。

长安有个媒婆叫鲍十一姐,是从前薛驸马家的婢女,赎身嫁人,已有十多年了。秉性灵活乖巧,著於花言巧语。

富豪之家皇亲国戚的住处,没有一处不曾去打听消息,出谋画策,人们都推她做领头。她常受李益诚心的委托和丰厚的礼品,心里很感激他。几个月后,李益正闲住在房舍的南亭。下午时前后,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仆人说是鲍十一娘到了。李益撩起衣服跟著跑出来,迎上去问道:「鲍妈妈今天为什麼忽然来了?」鲍十一娘笑著说:「苏姑子作了好梦没有?有个仙人,被放逐在人间,不追求财物,只爱慕风流人物。像这样的角色,和您十郎正好匹配啊。」李益听说后惊喜踊跃,神气飞扬,身体轻飘飘的,拉著鲍十一娘的手边拜边谢道:「一辈子做你的奴仆,死了也不怕」。於是问她的姓名和住处。鲍十一娘详细说道:「她是从前霍王的小女儿,字小玉,霍王很喜爱她。母亲叫净持。-净持,就是霍王宠爱的婢女。霍王刚死的时候,众兄弟因为她是低贱的人所生,不太愿意收留。於是分给她些资产,叫她住在外面,改姓郑氏,人们也不知道她是霍王的女儿。她姿质艳美,我一辈子也没有看见过这样漂亮的人;情趣高雅,神态飘逸,处处都超过别人;音乐诗书,没有不精通的。前些时托我寻找一个好郎君,品格情调都要能相称的。我详细介绍了十郎。她也知道李十郎的名字,非常高兴称心。她家住在胜业坊古寺巷里,刚进巷口有个车门的宅子就是。已经和她约好时间,明天午时,只要到巷口找到一个叫桂子的婢女,就可以了。鲍十一娘走后。李益就准备前去的计划。於是派家僮秋鸿,从堂兄京兆参军尚公那里借青黑色的小马和黄金马笼头。晚上,李益换洗衣服沐浴,修饰容貌仪表,高兴得手舞足蹈,整夜睡不著觉。天刚亮,戴上头巾,拿过镜子照照,只怕还不合适。犹豫之间,已到了中午。便命备马疾奔向去,直达胜业坊。到了约会的地方,果然看见一个婢女站著等候,迎上来问道:「莫非是李十郎吗?」李益随即下马,让她牵进屋后,急急锁上门。看见鲍十一娘果然从里面出来,远远笑著说:「何等儿郎,冒冒失失到这里来。」李益开玩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引进中门。庭院间有四株樱桃树,西北角挂著一个鹦鹉笼,看见李益进来,便说道:「有人进来,快快放下帘子!」李益本来生性雅静,心里还在疑惧,忽然听见鸟说话,惊讶得不敢向前走了。正在踌躇,鲍十一娘已领著净持走下台阶来迎候他了。进屋后对面坐下。净持年纪大约四十多岁,绰约多姿,谈笑很迷人。她於是对李益说:「一向听说十郎有才情又风流,如今又看到容貌雅秀,果然名不虚传。我有一个女儿,虽然缺少教训,但容貌还不至丑陋,如能配给郎君,甚为相称。鲍十一娘屡次都接到您的心意,今天就让她永远来服侍您。」李益答谢道:「我笨拙平庸,想不到承您看重,倘蒙收留,生死为荣。」於是命令摆上酒宴,随即让霍小玉从厅堂东面的闺房里出来。

李益连忙起来拜迎。顿时只觉得整座堂屋,像琼林玉树一样。相互照耀,眼光转动神采照人。随后就坐在母亲身边。母亲对她说:「你经常喜欢吟咏的「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就是这位李十郎的诗呀。你整天吟想,怎麼比得上见一面呢。」霍小玉便低下头微笑,轻声说道:「见面不如闻名。才子怎麼能没有漂亮的相貌。」李益也就接著站起来下拜。道:「小娘子爱才情,鄙人重视美色。双方爱好相互映衬,才貌便兼有了。」母亲和女儿相现而笑,便举起杯来劝了几回酒。李益起身,请霍小玉唱歌。开始时她不肯,母亲再三勉强她唱,她才答应,发声清亮,曲调精奇。酒宴结束,已到天黑,鲍十一娘引著李益到西院安息。清静的庭院深邃的房子,帘帐都很华丽。鲍十一娘让小了头桂子和浣砂替李益脱靴解带。不一会,霍小玉来了,言谈温柔和顺,辞气婉转迷人。脱下罗衣的时候,体态更显得美丽,放下帐子枕上相亲,极其欢爱。李益自认为宋玉提到的巫山神女、曹植遇到的洛水神女也不会超过。夜半之时,霍小玉忽然流泪看著李益说:「我本是娼妓人家,自己知道不能与你匹配。如今因为姿色而

受到你的爱恋,托身给仁贤君子,只怕我一旦年老色衰,君的恩情随即转移衰退。使我像女萝一样没有大树可以你靠,像秋天的扇子一样被抛弃。在欢乐到极点的时候,不觉悲从中来。」李益听了她的话,不胜感叹。於是伸过手臂去让她枕著,慢慢地对霍小玉说;「生平的愿望,今天得以实现,即使粉身碎骨,我发誓绝不丢开你。夫人为什麼说出这些话!请拿出白绢来,我写上盟约。」霍小玉也就止住眼泪,让婢女樱桃挑起帐子拿著蜡烛,递给李益笔砚。霍小玉在吹禅之余,很喜欢诗书,筐子里箱子里的笔砚,都是霍王家的旧物。便拿出锦锈的口袋,取出越地女子织有黑丝直格的三尺白色细绢交给李益。李益一向富有才思,拿过笔来就写成文句,引用山河作比喻,指看日月表示诚心,句句恳切,听了这些话很感动人。书写完毕,便让她收藏在珍宝箱襄。从此之后相亲相爱,好像翡翠鸟在云中一样。这样过了两年,日夜相随。后一年的春天,李益因为书判拔萃登科,被授予郑县主簿的官职。到了四月,将要去上任,乘便到东都洛阳探亲报喜。长安的亲戚很多来设宴饯则。当时春天的景色还未消尽,夏天的景色初放光彩,酒席结束宾客散去,离别之情萦绕胸中。霍小玉对李益说:「以您的才学和名声,多为人仰慕,愿意和您结婚的人,一定是很多的。何况您堂上有严厉的双觐,室内没有正妻,您这次回家,一定去缔结美满的姻缘。当初盟约上的话,只是空谈罢了。然而我有个小小的愿望,想立即当面陈述,愿它永远记在您心上,不知您还能听取吗?」李益惊怪地说:「我有什度罪过,你忽然说出这些话?你有话就说,我一定敬记在心。」霍小玉说;「我年龄方十八,郎君也才二十二岁,到您三十而立的,时候,还有八年。一辈子的欢乐爱恋,希望在这段时期内享用完。然后您去挑选名门望族,结成秦晋之好,也不算晚。我就抛弃人世之事,剪去头发穿上黑衣,过去的愿望,到那时也就满足了。」李益又惭愧又感动,不觉流下眼泪,於是对霍小玉说:「我巳对天发誓,不论生死都会信守。和您白头到老,还怕不能满足平生愿望,怎敢就有"一心两意。务必求你不要疑虑,只管安心在家等待我。到了八月份,我一定会回到华州,随即派人前来接你,相见的日子不会遥远的。」又过了几天,李益就告假东去了。上任后十天,李益请假到东都洛阳去省亲。还未到家时,太夫人已替他和表妹卢氏议亲,婚约都已定好了。太夫人一向严厉固执,李益踌躇不敢推切,便前去行礼答谢,随即约定好了在近期内成婚。卢家也是名门望族,嫁女儿到他家,聘娶的财礼定要订为百万之数,不满这数目,照理无法办成。李益家中一向贫穷,办这事一定要借贷,於是找个藉口请假,到远地去投奔亲戚朋友,渡过长江、淮水,从秋天一查奔到夏天。李益因为自己背弃盟约,长期拖延回去的期限,什度消息也不带给小玉,就想断绝她的希望,远托亲戚朋友,不让泄漏这事。霍小玉自从李益过期不归,屡次打听音信。虚词诡说,天天不同。她广求巫师,遍访占卦的人,内心忧恨,一年有余。小玉憔悴瘦损独卧空闺,忧郁成疾。虽然李益的书信完全断绝了,但霍小玉的思念盼望却始终不变,送钱财给亲戚朋友,让他们告诉消息。寻访之情这样急切,资财多次用空,经常暗自让婢女偷偷去卖掉箱子里的衣服和珍宝,多数卖给西市寄售店里的侯景先家。一次让婢女浣纱拿了一只紫玉钗,到侯景先家去卖。路上遇见皇家老玉工,看见浣纱拿的钗,上前辨认道:「这只钗是我制作的。当年霍王的小女儿将要梳发环加笄,让我制作了这只钗,酬谢我一万文钱。我一直不曾忘记。你是什麼人,从哪里得到的?」浣沙说:「我家的小娘子,就是霍王的女儿。家道衰败,沦落嫁了人。夫婿前些时到东都去,再也没有消息了。她抑郁成病,现在快有两年了。让我卖了它,把钱送人,托他们打听夫婿的音信。」玉工凄然流泪说:「显贵人家的子女,落魄失机,竟然到了这般地步:我残年将尽,看到这种盛衰变化,也忍不住伤感万分。」於是带她到延光公主的府上,详细说了这件事。公主也为此悲叹了很久,送了她十二万文钱。这时李益定亲的卢姓姑娘正在长安,李益已经凑足了聘娶的财用,回到郑县。这年腊月,又请假进京城来成亲。秘密地找了一处幽静的住所,不让别人知道。有一个考取了明经科的人叫崔允明,是李益的表弟。很厚道,前些年常和李益一同在小玉家欢聚,吃喝谈笑,彼此亲密无间。每次得到李益的音信,必定老实告诉小玉。小玉常拿些柴草、衣服帮助他。崔允明很感激她。李益已经到了京城,崔允明原原本本地告欣了小玉。小玉怨恨地叹息道:「世上竟有这样的事情麼!」遍请亲朋好友,千方百计叫李益来。李益自认为拖延归期违背了盟约,又得知小玉病重,惭傀羞耻,索性狠心割爱,始终不肯前去。他早出晚归,想以此回避。小玉日夜哭泣,废寝忘食,一心想见李益一面,竟没有任何机会。冤苦悲愤越来越深。困顿地病倒在床上。这时长安城中逐渐有人知道了这件事。风流人士与豪杰侠客,无不感叹霍小玉的多情,愤恨李益的薄幸。时节已到三月,人们大多出去春游。李益和同夥五六个人到祟敬寺里去欣赏杜丹花,漫步於西廊,轮番吟咏诗句。京兆人韦夏卿,是李益的亲密朋友,这时也在一起游玩。他对李益说:「风光非常美丽,草木繁荣茂盛。可怜郑家姑娘,含冤独守空房!足下竟会把她抛弃,实在是狠心的人。大丈夫的心胸,不应当如此。您应当为她著想!」正在叹息责备的时候,忽然有个豪士,穿著淡紫色的麻布衫,挟著弓禅,丰姿神情隽美,穿的服装轻松华丽,只有一个剪成短发的胡族小童跟在后面,暗暗跟著他们,听他们说话。一会儿上前对李益作揖说:「您不是叫李十郎的吗?我的家族本在山东,和外戚结了姻亲。我虽然没有什麼文才,心里却一向喜欢贤能的人。仰慕您的声誉,常想一见。今天幸会,得以一赌风采。我简陋的住处,离这里不远,也有乐队歌妓,足以娱悦性情。美女八九个,骏马十多匹,随您怎历玩乐都行。只愿您光临一次。」李益一夥人听到这话,互相骛叹赞美。便和这个豪侠策马同行,很快绕过几个坊,就到了胜业坊。李益因为靠近霍小玉的住处,心里不想过去,就推托有事,想回马而去。豪侠说:「敝处近在咫尺,能狠心撇下不去麼?」便挽著李益的马,牵引著往前走。拖拖拉拉之时,已到了郑家住的小巷。李益神情恍惚,鞭打著马想回去。豪侠当即命令奴仆好几个人,抱著架著往前走。快步上前把李益推进了车门宅内,

便让人锁上门,通报道:「李十郎到了!」霍小玉全家又惊又喜,声音传到了外面。在这天的前一个晚上,霍小玉梦见穿紫衫的男子抱著李益来,到了床前,让小玉脱鞋。她惊醒之后,告诉了母亲。并自己解释道:「鞋者,谐也。

是说夫妻要再次会合。脱者,解也。已经相见了又要分开,也就是永别了。从这个徵兆看来。我们一定很快就会见面,见面之后,我就要死了。」到了清晨,请求母亲为她梳妆打扮。母亲认为她长期生病,神志紊乱,不怎麼相信这事,在她竭力支撑的一会儿,勉强替她梳妆。梳妆刚结束。李益果然来了。霍小玉缠锦病榻日久,转身都要有人帮助;突然说李益来了,飞快地自己起了床,换好了衣服走出去,好像有神助似的。於是就和李益见面,含怒凝视,不再说什度了。虚弱的体质娇柔,像是支撑不住的样子,用衣袖一再掩著脸,回头看李益。感物伤人,四座欷嘘不止。不久,有几十盘酒菜,从外面拿了进来。在座的人都吃骛地看著,忙问原由,原来这些都是豪侠送来的。於是就摆设好,相互靠拢坐下来。霍小玉便侧过身,斜看眼看了李益好久,随即举起一杯酒,浇在地上说:「我身为女子,薄命如此。君为大丈夫,负心到这种地步。可怜我这美丽的容貌,小小的年岁,就满含冤恨地死去。慈母还在堂上,不能供养。绫罗绸缎、丝竹管弦,从此也永远丢下了。带著痛苦走向黄泉,这是你造成的。

李君啊李君,今天就要永别了!我死以后,一定变成厉鬼,让你的妻妾,终日不得安宁!」说完,伸出左手握住李益手臂,把酒杯掷在地上,高声痛哭了好几声便气绝身亡。小玉的母亲抬起尸体,放到李益怀里,让他呼唤她,可小玉再也无法醒来了。李益为她穿上白色丧服,从早到晚哭泣得很悲衷。安葬的头天晚上,李益忽然看见霍小玉在灵帐当中,容貌美丽,像活著的时候一样。穿看石榴裙,紫色罩袍,红绿色的披肩纹巾。斜身靠著灵帐,手握绣带,看著李益说:(惭愧蒙你送别,还有未尽的情意。我在阴曹地府,怎度能不感叹呢。」说完,就看不见了。

第二天,安葬在长安御宿原。李益到了墓地,痛哭了一场才回去。一个多月以后,李益和卢氏成了婚。睹物伤情,郁闷不乐。夏季五月,李益和卢氏一起回到郑县。到县里过了十天,李益正和卢氏睡著,忽然帐子外面有嘀嘀咕咕的声音。李益吃惊地一看,初见一个男子,年纪大约二十多岁,姿态温和美丽,躲藏的身影映在帐子上,连连向卢氏招手。李益惊恐地赶快起床,绕看帐子好几圈,身影却忽然不见了。李益从此心懁疑惑和僧恶。猜忌万端,夫妻之间,矛盾产生了。有些亲戚百般解劝,李益的猜忌心意才慢慢平息。过后十天左右。李益又从外面回来,卢氏正在床上禅琴,忽然看到从门口抛人一个杂色嵌花犀牛角的盒子,方圆一寸多,中间束有轻绢,打成同心结,落在卢氏怀中。李益打开一看,见有两颗表示相思的红豆,磕头蠡一个,发杀觜一个,和少量的驴驹媚。李益当即愤怒地大声吼叫,声音如同豺狼猛虎,夺过琴砸他妻子,盘问并命令她说实话。卢氏怎度说也辩解不清楚。从此之后李益常常粗暴地鞭打妻子,百般虐待,最后诉讼到公堂把她休掉了。卢氏走后,李益有时同侍妾等人,偶然同一次房,就增加了对她们的嫉妒猜忌,还有因此被杀掉的。李益曾游历广陵,得到一个叫营十一娘的名姬,容貌体态玉润珠媚,李益非常喜欢她。每当对坐时,就对营十一娘说:「我曾在某处得到某个女人,她违犯了某一件事,我用某种办法杀了她。」天天这样说,想让营十一娘怕他,以此肃清闺房内淫乱的事。出门便用浴盆把营十一娘倒扣在床上,周围加封条,回家一定详细查看,然后才揭开。又准备了一把短剑,很锋利,他看著对侍婢说:「这是信州葛溪出产的钢铁,专门斩断犯有罪过的人的头!」大抵凡是李益所见到的妇女,每一个都要猜忌,娶妻三次,大都像开头一样。

第五节铸剑

二、作品解读

● 1.鲁迅先生家世坎坷,家庭的破灭、民族的沦亡在即,他更容易体受到中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奸诈,从小便锻炼得敏锐

而清醒,愤慨而坚强。

● 2.小说的主题是复仇,然而文中却分明有两种复仇。

●一种是表面结构的复仇,这种复仇是亲情道德内的复仇。即,大王杀了眉间尺的父亲,眉间尺决心替父报仇,历

经曲折,在黑色人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

●潜伏在这种复仇之下的,是另一种深不可测的本质的复仇。即,人要复仇,唯一的出路是向自身复仇。世界满目

疮痍,到处弥漫着仇恨,人的躯体对人的灵魂犯下的罪孽无比深重,人已被这些罪孽压得无法挪动,而人的罪孽的起因又正好是人的欲望,即生命本身,所以无法挪动的人也不可能向外部进行复仇。

●这第二种复仇才是故事的真正内核,被我们所忽略了的艺术精神。然而这样的小说是另有所图的。认真地反省一

下,王身上具有的那些“恶”的成分——贪婪、自私的爱、专横残暴等等,难道不正是人所共有的本性吗?鲁迅先生以如此可怕的形象赋予社会中的个人,可见其对自身的严酷、决绝,对人类处境(当然首先是中国人的处境)深深的绝望。

●这篇小说最初于1927年4月、5月发表在《莽原》上,题为《眉间尺》,1932年在编入作者《自选集》时改为《铸

剑》。

●应该是为了突出“剑”;然而在作品中“铸剑”却并不是主要内容,相反这是一个典型的复仇的故事,这二者之间的

矛盾如何弥合呢?

●这里的“剑”当然也指物体的剑,但更指的是“精神之剑”即“复仇意志”,而“铸剑”也就是“铸造”复仇意志。干将铸

造了这两把剑,同时也就种下了复仇的种子。这两把剑最后毁灭了眉间尺、黑色人和王,而实际上毁灭他们的却是复仇的意志,是仇恨。人铸造了仇恨,然后又亲手用这种仇恨毁灭了自己。

●正是在这里,显示出作者的过人之处:在这篇小说里,他不仅宣扬了一种复仇精神,号召人们去行动;同时还对

这种复仇与行动进行反思与置疑,因为这种对象性复仇在毁灭对象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并且毁灭自己的不是对手,而正是自己的复仇意志,或者说仇恨本身,而复仇的意义却难以真正确立,复仇最终成了抽象的行动,没有意义。

● 3. 眉间尺、宴之敖(者)形象:

●作品是历史小说,叙述东周时期一个复仇故事。眉间尺、宴之敖是两个复仇者形象。

●眉间尺是十六岁少年,开始性情柔弱,后听母说仇变坚决。

●宴之敖是复仇精神化身,冷峻似铁,刚毅机智,为眉间尺、自己、一切被残害者,不吝割头与眉间尺一起向暴君

讨还血债。通过着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反抗复仇思想。

● 4. 宴之敖这个人物是《铸剑》的核心。

●宴之敖的黑,以夜来烘托,以火来陪衬。宴之敖用的武器是一把“剑”,而“剑”是兵器之主,通常是儒侠常用之物,

往往就是复仇的象征。

●小说中的眉间尺和王的形象对立而生,而黑色人的形象内涵则不明朗。残雪认为,王与黑色人均是眉间尺的另一

个自我,眉间尺的复仇是人对自己的复仇(因为所有的罪恶都是人所为,所以人只有向自己复仇,这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复仇),因为眉间尺的怯懦,所以必须有“另一个眉间尺”作为他的替代物而出现,来完成复仇的任务,这就是黑色人。

●我们认为这个黑色人是鲁迅抽象出来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复仇本身,他就是挥舞刀剑扑向血肉之躯的复仇意志。

当眉间尺正陷在困境中时,“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黑显出他的阴冷黑暗,而黑与铁组合则勾划出一个意志坚强如铁的人。他的“声音好像鸱鴞”,眼光如“两点磷火”,怪异诡秘而又充满生气和某种渴望。这样一个人心性阴冷、手段干练,找准时机,便将手中的利刃狠命一击!

● 5.作品的现实意义:

本文发表于1927北伐革命胜利进军之际。1926年,北洋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在向北洋政府进军讨伐之际,鲁迅写了此文,虽是历史小说,具有现实意义。

三、艺术分析

●1、改创新编的创意与手法(分寸的把握)

●鲁迅在1936年2月1日致黎烈文信中说:“《故事新编》真是…塞责‟的东西,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

●同年3月28日致增田涉的信中又说:“《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确是写得较为认真。”,在作者看来,《铸剑》

与《故事新编》中的其他篇目确实是不一样的,至少在作者创作时是如此。

●这不一样的地方指的就是有别于“油滑”的“认真”。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就说到:“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

于自己很不满。”但这里的“油滑”与“认真”指的当然不是创作态度,而毋宁说是对新手法的利用上的考虑,所以“认真”就应理解为对传统手法的应用。

●《铸剑》除了后面写辨认王的头颅那段稍有戏谑之意外,其他部分都非常严肃。而其他篇目中,如《理水》中“文

化山”上学者们的古怪之谈都有一种嬉笑怒骂的东西在里面。

●《故事新编》从创作方法上说是表现主义。所谓表现主义,是作者把自己在一个时期积蓄的内心体验通过一种外

在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感情乃至人格,无论是《补天》还是《奔月》、《铸剑》一直到《理水》、《非攻》、《出关》、《起死》,都是这样的。

●2、《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表现为:深沉炽烈的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离奇荒诞的情节,夸张的手法等。

对暴君、压迫者反抗复仇,是鲁迅思想性格的重要方面。宴之敖就是鲁迅反抗复仇精神的艺术化身,这就是浪漫主义重要特征。从想象奇特,情节荒诞等来说,都堪称浪漫主义的极致。表现得有声有色,激越悲壮,有感情,有气势。

●3、《铸剑》的讽刺手法及讽刺了什么?

运用漫画式夸张手法。

●一是讽刺了王公大臣王后王妃的愚蠢,和正统的“义民”。

●二是讽刺了顺民,他们以得见国王为荣耀,以磕头低而自豪的奴才性。这是鲁迅改造国民性主张在历史小说中的

体现。

三、艺术分析

●此外,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语言的准确性,也是这篇小说艺术“大观园”的一部分。

●《铸剑》不但写出了惊心动魄、荒诞又庄严的复仇正剧,还写了血仇得报以后的一场无可奈何的殡葬闹剧,使小

说节奏从连续搏斗的紧张气氛得到调节,转向松弛,并在调侃嘲弄声中作结,尽情尽兴地表现了作者鲁迅独特的审美旨趣。 《铸剑》在以复仇为根本基调的背景下又暗含着一点奇特的感觉,里面杂糅着悲凉和嘲讽两种不同的美学因素,实际上有两类情感,体现着鲁迅“复仇”哲学的全部矛盾。一种是利他的精神以及铲除强暴的正义感;另一种是调侃,对国王的调侃,对眼前场面的调侃,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行动的自嘲,包含着一种冷漠、嘲讽的虚无情绪。这恐怕跟鲁迅早年接受的尼采的强者思想有关。

诗人通过比喻、通感、反复等修辞手法,将“乡愁”书写得酣畅淋漓,痛切感人。

6、诗人通过比喻、通感、反复等修辞手法,将“乡愁”书写得酣畅淋漓,痛切感人。

意象 乡愁的滋味 主旨

长江水 醉酒

海棠红

烧痛 雪花白

等待 腊梅香 神往

层层深入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

翻译: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过了一年的时间,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冯谖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冯谖说:“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的薛邑,不把那里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义市的典故)。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先生去休息吧!”(《战国策·齐策》)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做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

大学语文翻译

知音第四十八 阅笔【原文】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⑥,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⑦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阅笔【译文】 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廙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脩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空话。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刘歆看了扬雄的《太玄》后说:“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瓮。”这难道是多余的感叹吗? 阅笔【原文】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①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②,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③,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④,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⑤”也。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嵝⑥,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

翻译: 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 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 ”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 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过了一年的时间,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冯谖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冯谖说:“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的薛邑,不把那里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义市的典故)。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先生去休息吧!”(《战国策·齐策》)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做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 1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 《左传》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日:'德音不瑕⑨。‘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日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大学语文(增订版)部分课程翻译和解析

先秦诸子语录(一) 《论语》 赏析提示: 思想内涵:诸子散文充满智慧、经验、哲理,富含人文精神。是提高现代人素质,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可贵借鉴。 《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罔无所得;只苦思冥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危殆,神思不安。孔子指出求知的重要条件,是学思结合,只从单方面去做,是不会作好学问的。今之求知者,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者皆有,遵从孔子如上教导,能使求知达到高境界。 孔子说: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智者。因为只有承认自己有不尽知的,才不至于自欺欺人,才能学无止境。孔子道出了求知必须取真诚态度。孔子的话应该使强不知以为知者自省。 《论语•里仁》:孔子指出修养人格重要的是任何时侯不能违“仁”:致富、脱贫、短时间、匆忙间、挫折、困厄间,都要维护仁德。当今社会,人们为了脱贫、致富,求取地位、金钱等有无违背“仁”的地方?你为了个人或亲戚朋友的利益、方便,有无在短暂间、匆忙间、颠沛流离间违“仁”的地方?从现实的思索中体会孔子人文精神的不朽意义。 《论语。述而》:孔子主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善恶皆我之师。以善为师,不疾贤妒能;以恶为师,防微杜渐:孔子的教导强调借鉴的作用,而借鉴的成功在于具有修养的内动力,敏察善恶,付诸行动。 《论语。子罕》:孔子观水感叹天地之化,无一息之停留,在于勉励人们自强不息,进学不已。只有对社会人生怀有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如此深沉的感叹。只有对自然虔诚感戴的人,才会敏感于自然的美德:如今人们往往对世事感慨不深,对自然缺乏情感,应该从孔子的教导中获得感悟。 孔子将松柏耐严寒比附经得住考验的人格操守。所谓“临厉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在严酷的考验面前保持高尚的人格、国格,是市场经济下更需要的操守。 《论语子路》:孔子指出修养人格,贵在以身作则。本身行为正派,才会有威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今做领导的应以此为座右铭。 《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有志之士,成德之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的,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对志士仁人来讲,“理当死而求生,则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这种道德人格重于生命的信条,造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士仁人,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尚德传统,也是医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良药。 《大学》赏析提示: 指出修身的途径: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丰富自己的知识)——诚意(诚实自己的意念)——正心(端正自己的心志)。这里每个步骤之间虽然不能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是同等重要、密不可分的。并且,知识素养可以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础。 本文指出修身的意义在于齐家(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太平)。这里的“修身”是后三者的必要条件;后三者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从人的责任和使命强调修身的重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积极用事精神。今天每个人都从这样的高度认识修身的意义,社会文明程度会大大提高。 《中庸》赏析提示: 指出求知者殊途同归:天资高的人能通过自悟获取知识;有的人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有的人靠解决困惑取得知识。注意,所谓“生而知之”不是天生什么都知道,而是善于自悟,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传时间长、穿越历史时代。其中有一则故事,“齐桓 晋文之事”,也成为了历代文人钦佩和引用的典故,下面将为 大家介绍《大学》中“齐桓晋文之事”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大学》中说:“齐桓晋文,以防乱为本,其所以修身者何?曰:『君子不正其身,何以正其君?』其所以治家者何?曰:『其所以治国者何?曰:『其所以平天下者何?曰:『诚之、能之、公之与天地同承、与日月同光,而万物化育,此之谓大同』。” 翻译:《大学》中说,“齐桓晋文以防止内乱为目标,他如何修身呢?他说:‘如果君子不正其身体,如何能够治理国家呢?’他如何管理家庭?他说:‘家庭管理就是国家管理。’他如 何治理国家?他说:‘惟有仁义,富强安定,以仁义治国。’现在,如何平定天下呢?他说:‘信誉、能力、公正与天地同行、与日月同明,这样万物才能生长。’” 此段话中,大学所传神圣的朝代先贤齐桓公和晋文公,强调了“君子不正其身,如何能够治理国家”这个至理。他们重视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修身是管理国家的前提。同时,他们也将个人修养同家庭、国家和天下治理联系起来,愿意以自己的行动为标杆来示范。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信誉、能力和公正并

以道德诚信来承担为人类服务的使命,才能达到天地共荣的大同境界。 总之,“齐桓晋文之事”被后人广为传颂,其思想、精神和 情操都为后世传承和引导所用。其核心思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道德修养,重视家庭和国家的管理 和治理,关注天下的和平与和谐。这种思想精神,值得我们倡导和传承。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原文与译文对照翻译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水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颖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后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颖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项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于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个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

大学语文橘颂原文及译文

大学语文橘颂原文及译文 作为国人的基础素养之一,语文无疑是每个人所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大学中,语文更是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尤其是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被重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化,语文的学习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学语文橘颂原文及译文进行一番分析和解读,探究其对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与帮助。 大学语文橘颂的原文为:“橘之亦生,可追思也;其叶青青,萌黄黄也;其花橙橙,宜暖宜阳也;其实正月,宜淡宜少也。”这是一首清代儒者魏源所作的一首诗歌,描述的是橘子 的生长过程及其特性,并通过对橘子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推崇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 这首诗歌虽然是一首关于橘子的描述,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表达了一种敬畏自然的态度。“橘之亦生,可追思也”。在这句话中,作者用“追思”一词,表达了对大自 然的敬仰与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生命的重视与尊重。其次,这首诗歌也传递了一种“德行天下”的思想。在诗歌 的末尾,作者强调了橘子的“宜淡宜少”,也就是说,在这个“重色轻德”的社会中,我们需要追求朴素、简单和克制,才能 走向真正的德行之路。 除了原文的意义,我们还需要对其翻译进行一番剖析。在翻译过程中,不但需要将原诗的意思翻译准确,还要贴切地传

递出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下面是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所作的一份橘颂译文: 橘子之生长,令人心中有所感慨;其绿色的叶子,如新生命般展现生机;橙黄色的花儿,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来孕育;它的果实成熟于正月,淡而不俗,少而不贪,值得敬畏和追随。 通过对这份翻译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汉语和英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但是在翻译中,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精准地运用语言的工具来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语文的准确理解和词汇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掌握语言技能和规律,更能促进我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以及个性特征。橘颂所传递的思想,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美好,这些思想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更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富有创造力和文化修养的个性。 总之,在大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阅读经典的诗文、文学作品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其中所涵盖的思想和文化内涵,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推动我们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进军。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

翻译: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地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地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地饭菜.(按照孟尝君地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地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地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地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地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地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地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地车,高举着他地剑,去拜访他地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地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地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过了一年地时间,孟尝君正在做齐国地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封邑地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地奉养将无着落.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地人.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冯谖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地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地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地,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地,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地命令,为无力还款地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冯谖说:“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地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地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地薛邑,不把那里地百姓当做自己地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地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地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义市地典故).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先生去休息吧!”(《战国策·齐策》)b5E2R。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地臣当做自己地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地相位.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地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地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p1Ean。 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地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地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孟尝君地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地,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

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翻译: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 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 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 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 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 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 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 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 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 唱歌。 过了一年的时间,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 千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 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 收取息钱的人。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冯谖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 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 纳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 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 齐策》),冯谖说:“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 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 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 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 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的薛邑, 不把那里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 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大学语文语文背诵和翻译

翻译: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假设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因此,太山不回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如今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化作家内心。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 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 3.“采薇〞 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彷徨。----------别赋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学常识: 1.?冬至之晨杀人记?是林语堂的一篇幽默小品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正确性,鲜明性,新颖性);论据〔确凿性,典型性,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非攻?即非难、反对对别国的攻伐,是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之作,其主要思想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该书的特点是思想严密,逻辑性强。语言质朴。

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译文与解析

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译文与解析

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译文与解析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熊江平 【作品介绍】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古人认为是传注孔子的《春秋》的。它的作者,《史记》说是比孔子稍后的鲁国太史左丘明。《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按照鲁国先后l 2个国君在位的年代编年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过程中,各诸侯国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情况,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活动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善于叙事,能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和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并富有故事性。它叙写战争尤为出色,总是围绕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把军事和政治结

大学语文部分课文翻译及理解

第一节山鬼 《山鬼》译文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蒙蒙,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三、作品分析(一)山鬼的形象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三、作品分析(二)《山鬼》的艺术特点 1、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把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凝聚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之中,艺术境界高超。 2、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 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写出了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4、楚文化特点:景物、物产、语言、民俗、信仰等。 5、祭祀用歌的特点:人称变化:第一和第三人称 四、思考练习题 1、分析山鬼的形象。 2、本诗在刻画人物时有何特点? 3、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理变化。 第二节圆圆曲 三、分析要点 (一)本诗线索 重大事件入手——初见(倒叙)——出身(补叙)——初见——重大事件——相见——家乡人反应(插叙)——议论警醒•(二)梅村体的特点: •1、事俱按实(实录) •2、以人系事 •3、故事性、戏剧性强 •4、强烈主观抒情色彩——大幅跳跃 •5、雅俗共融 四、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圆圆曲》在结构方面的特点: 答:结构回族往复,精巧迂曲,别致新颖,中国古典叙事诗在结构上一般都遵守时空逻辑,直线发展。《圆圆曲》则从半空落笔,从吴三桂“破敌收京下玉关”说起,点出吴三桂与陈圆圆关系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幕,然后倒叙吴陈“相见初经田窦家”,追述圆圆的籍里姓氏,以及其后几经坎坷,终为吴所得的经历,全诗有穿插,有倒叙,有明处铺写,有暗里烘托,表现了巧妙的艺术构思 第三节徐文长传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 知音第四十八 阅笔【原文】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 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 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 言负诮⑥,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 崇己抑⑦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阅笔【译文】 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 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 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知道 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 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 没了,不能自己休止。”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M请他 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 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 以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空话。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 的谬论相视而笑。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 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 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刘歆看了扬雄的《太玄》后说:“我怕后人用它来盖 酱瓮。”这难道是多余的感叹吗? 阅笔【原文】 夫麟凤与��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①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②,谬乃若是; 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③,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④,异我则 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⑤”也。凡操千曲而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