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第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和情感类型的差异。

总之,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能感受到来自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都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措施

(一)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向小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为此,我们小学开设了团体辅导课,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校本课程《儿童心理健康导读》为教材,它包括知识篇、自测篇、方法篇、咨询篇、个案篇五个部分,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阅读。为了充分表现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课堂座位改成了园座形式,教师时说时问,可以直接和同学们对话,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气氛。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同学们相互讨论。例如在本周的心理健康课中我们就做了一个两人两足的游戏,让其中一个同学的脚踩在另一个同学的脚上,然后再向前走,看谁走得远,走得稳。通过此项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顽强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同学们说:“上完课后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团体辅导课开设成功,使我们初步懂得了心理健康对孩子是多么重要。但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共性,还有个性,我们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团体辅导上,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个别咨询。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是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在每个班级内都设立了心理咨询箱,学生有什么要问的,

可以写成小纸条投入箱内,我们每个班主任及时开箱解答。同时,我校开设了“知心屋”心理辅导室,邀请心理辅导老师,每周一.二.四.五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这样的咨询针对性强,又使学生讲出了在全班学生面前不变讲的心里话,弥补了团体辅导课的不足,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化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挑选了一些学生,给他们设立类似“病例卡”的“基本情况卡”,记录学生的家庭情况、爱好、适应力、注意力、处理生活能力、处世能力、个性成熟程度、情绪紧张程度、心理障碍及原因等,在教育后进行跟踪记录,并为他们保密。

例如,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优越,但是他却有一个坏毛病----偷钱.在以往的教育中我都找到家长耐心做工作,也多

次与这位同学谈心,说明偷钱的危害性,可效果一直不好,同学的钱还是不断的丢失,而且渐渐还发展到偷家里的钱来花.在“知心屋”经

过多次测试、记录、咨询、分析,发现他的行为是心理上的疾病造成的,他认为家里的钱花起来容易,一旦需要钱而没有及时拿到时就采用偷的方式来解决,对症下药的对他进行心理教育后,他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

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还有,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

比如,在我们班我采用的不是期末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绩的好与坏,而是把学生日常的学习成绩和单元的学习成绩以短信和e校通(移动公司开展的家校互动磁卡)的方式与家长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让家

长时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一同坐下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样我班的每个家长都能把学生的各项能力放在一起去测评,而不是单纯的只看期末的一张试卷,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家长更能了解我的工作,也让家长了解学生每天的变化,家长们对我的这种做法

非常满意,也对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充分的关注。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措施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身心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表现为困惑、烦恼、心理失衡、不适应学习生活的现象,有些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 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

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1.2 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1.3 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处于明显的分心状态;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原因。(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 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 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 流。 2.学校原因。(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2)教师 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 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 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原因。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 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 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不 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 对策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 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 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便取长补短,并根据这些心理特点予以启发、化解或引导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2.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问题。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 学习压力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学校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也会对孩子提出更高的期望,这使得小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2. 社交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会遇到许多社交问题,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友谊的变化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小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困扰。 3. 家庭变化 家庭变化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父母的离异等问题会影响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 4. 自我认知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尊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对自己价值的质疑和自我认知上的困惑。 应对措施 1.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可以通过减少作业量、鼓励自主学习等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家长则需要正确引导和支持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2. 提供社交支持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交支持,帮助小学生解决社交问题。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班级游戏等,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家庭则需要给予孩子温暖的家庭关爱,鼓励他们主动和家人沟通,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3. 关注家庭状况

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可以开展家庭走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4. 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学校可 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家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校和家庭需要在不同的层 面上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字数:600】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教育界以及全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社会上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就业制度的多元化,影响着他们对未来成长的考虑;学校里,升学的压力、考试的紧张、作业的繁重、成绩的优劣以及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交往使他们感到苦恼,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家庭中,父母过高的期望、家庭的破损、生活水平的高低等也使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这一切,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动荡多变:独立与依赖、现实与幻想、开放与闭锁、成熟与幼稚、自觉与被动等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些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往往积淀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造就未来的建设人才,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适应将来的需要,就必须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如下: 2.1学习方面的问题 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2.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指与同学、教师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问题。人际关系焦虑,指在交往过程中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或者唯我独尊,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顾虑重重,防范过当。 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缺乏,小学生经常感觉别人对自己的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同情自己。在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的分享,甚至遭遇交往挫折时情绪极为低落或出现攻击性行为,一些儿童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因而被同学孤立。 家庭相对于学校应该更让儿童感觉安全和放松,但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在父母面前不敢说

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话题。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 方面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习压力过大 小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学习压力不可避免。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小学生 都需要承受学习压力。学习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小学生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对策: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也要为他们营造适宜学习的环境。要尽可能多地 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也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自主决策和 计划学习进程。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努力,让他们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压力。 二、沉迷网络和游戏 随着网络和游戏的普及,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对小学生的 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对策:家长应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方式,提高孩子对网络和游戏的防范 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 危害。 三、人际交往能力差 小学生出入社交场合较少,对人际交往的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表达 方式还不是很清楚,容易出现交往困难等问题。 对策: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关心孩子、听取孩子的意见、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方式,积极引导孩子发展社交能力。在学校,教师可以采用 各种课堂活动,让孩子更好地参与集体活动,增强交往能力。 四、情绪问题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如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 对策:鼓励小学生多参加体育、音乐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以调节情绪。同时要坚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和 家庭关系。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家长和教师需共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育人作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问题: 1.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将课程内容局限于“性教育”、“压力管理”等少数内容,而忽略了更为广泛的心理问题,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 2. 教育形式单一: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大多数学校仍然采取传统方式进行讲座式教育,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难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3. 缺乏专业人员支持:全国心理咨询师数量与就读的学生规模存在显著差距,许多小学仅仅配备一个心理咨询教师,其时间和资源都被迫分配给更多的学生。 原因: 1. 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对于小学老师来说,心理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而在教育领域,能够教授心理学专业有资质和经验的老师仍然相对较少。 2. 学生心理状况不受重视:学生在发展时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段,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表现相比较为模糊和难以量化,因此,班级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 学校经费不足:学校的经费与资源主要用于教育的物质需求,而在教育心理方面却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 对策: 1. 教育内容多样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逐渐加入更多常见心理问题的相关课程,如情绪管理、人际交

往、自我意识、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和别人。 2. 教育形式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小组讨论、游戏式教育、角色扮演、互动教学等多种方式,以适合不同的学生群体以及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3. 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为学校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及丰富的咨询课程,降低学生对问题的担忧和焦虑程度。 4.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教师能够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心理学习环境。 5. 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因为小学生阶段是心理发 展和成长的关键期,是孩子走向健康成长的起点,也是形成健康心态的基础。然而,小学 生心理健康问题却十分普遍。其中,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如下。 一、自身原因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难以应对现实的挑战。当 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或体验到挫败感时,容易发生自我否定、沮丧、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在不适应外界环境的情况下,也容易形成强烈的敌意和逆反心理。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于小学生 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比如过于溺爱、过度 保护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自理及独立性,损害其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家庭关系矛盾、家庭暴力等都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三、学校原因 小学是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来说,学业负担过重或学业压力过大,也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产生逃学、厌学的情绪。同时,愈演愈烈的学生欺凌问题也是 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小学生应该注重素质教育,要内外兼修,防止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健康 成长。同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心态,鼓励孩子自信,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不 断挑战自我。 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引导孩子正常发展个人品质,鼓励孩子自律、独立思考, 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期望压力,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为孩子提供心理保障。 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合理布置课程和作业,避免负担过重。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处罚学生欺诈,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家庭、学校以及 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培养,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进入本世纪以来,与之相连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更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研究学习的问题。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但据调查表明,小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等。时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这种过度焦虑,往往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的趋势,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全班第一,甚至全年级第一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连打带罚,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宽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小学生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如享乐主义等思想的蔓延, 渲染暴力的书刊和影视等。另外,遍布城乡的游戏厅、网吧等也成了诱发其产生 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2)家庭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 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管是“溺爱型”、“高压型”,还是“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都极易造成孩子 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 (3)学校教育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致使 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经历,性格特点,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之间反差的增大,思维的片面性,主观性,感情上的冲动性等,也都易形成心理问题。 三、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对策: 要解决好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最 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学生的心理特 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 1、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优化成长环境。要大力提倡讲文明,树新风,积极营造适合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远离游戏厅、网吧 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同时,学校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积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一步步改进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单一的教育价值观:现代社会的教育风气十分浓厚,但是一些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过高,重视分数而不是个人素质,从而降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度。 2. 家庭教育的短板: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家长对孩子的教导和引导为主,但大多数家长缺少系统的教育方法和理论的支持。 3. 学业压力和课业环境:现在的课业往往过于单调口味、枯燥乏味,而且学校安排的作业太多了,发生压力很大,既出现了无法自行解决问题,也不敢向家长或老师商讨问题,逐渐形成了心理障碍。 4. 网络游戏的诱惑:现在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 学习压力大之余,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时连睡觉的时间都耽误了。网络游戏的附带毒瘤非常毒辣,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甚依从影响。

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并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人品、习惯、兴趣和爱好,切实做到关心、支持、保护能胜似抨击,成为孩子的坚实后盾。同时,亲子活动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会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 摆脱死板的教育价值观 学校和社会应该摆脱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念,注重培养中小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能力和兴趣,引导他们发展自我、自信积极、有主见、有独立性,让他们学会发现、创新、思考和实践,尽早成为合格的自我管理者。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更为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中小学生活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3.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该加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同时应该制定更合理的作业安排和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并适当安排一些活动,如户外运动和休息,暂时摆脱学业带来的压力,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外界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帮助小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家庭因素 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其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父母间的关系和睦,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和支持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小学生们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领导、老师、同学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教师可以培养出自信、乐观、勇敢、温暖的小学生。 3. 社会因素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现实状况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社会的竞争、压力、环境变化等都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第一位。父母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行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分享快乐和悲伤的时刻。同时,父母要储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去引导孩子。父母的关心和支持能够给孩子带来肯定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校是小学生们成长的重要场所,教育者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朗自信、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该把学习和生活的知识融入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例如,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应对挫折、如何有效地应对学习压力等等。同时,多去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社会教育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社会上有很多公益机构,他们会帮助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起到补充作用。例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此外,家长和学校可以鼓励小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培训,如读书、听音乐、羽毛球、绘画、跳舞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世界。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张育武 来源:《速读·下旬》2021年第08期 ◆摘要:如今,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对于当前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习压力,生活方面上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心智不成熟,面对的学习压力也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压力变大。面对这一现状,家庭与学校上应该重视起来,共同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要保护好小学生们的心灵,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让小学生们多方位发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积极向上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心理教育;解决措施 1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1.1学校不够重视心理健康课程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许多小学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有绝大多数学校把培育学生的重心放在了文化课程教育上面,而不够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使得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关注。另外,虽然有部分学校有安排心理课程,但大多是走个教学形式,并不注重教学内涵,学生们缺失了心理教育课程,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不能得到全面的关注。其次,有部分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来教学,学校的心理课程不够全面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工作也是艰难的,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还要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更加快乐的成长。 1.2目前小学心理教师师资缺乏 在目前的小学学校中并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有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是由学校的语文老师来担任,并不专业。也有部分学校虽然有心理老师,但一些心理老师的的专业知识还并不完善,专业能力还有些欠缺。教师也要树立好健康的教育观念,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学生心理比较自卑,不怎么与外界交流,教师们平时也很少关注到这位学生,教师通常会关注到一些比较积极开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这位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学生也不敢多与教师交流,看到优秀的学生与教师打交道,心中会升起一种自卑感,长此以往,这种自卑心理困扰了这位学生许久,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没有与外界沟通,教师也并没有发现她的自卑行为与心理,导致这位学生被这种自卑心理困扰了许久。因此,教师们要及时关注到学生们的心理状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小学生处于心智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及早发现和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学校里,他们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和竞赛,同时还要承担起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这些都给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二、家庭环境问题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家庭可能存在着家庭暴力、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小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困扰和困惑。 三、人际关系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的初级阶段,他们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家人的交往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矛盾,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心理问题 一些小学生可能存在着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呢?下面笔者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学校应对措施 1. 教育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学会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建立起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3. 减轻学习压力 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家庭应对措施 1. 建立和谐家庭氛围 家长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积极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情感上的问题,促进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3.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 建立关爱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应该营造关爱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每个小学生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美好的童年。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 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对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各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影响了他们优秀品质的形成,以及阻碍了他们与人的交往。那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应试教育课程的影响 虽然教育改革给学生减轻了负担,优化了教学的模式,但同时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只是提高了学生的学识水平,而没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们的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学校基本上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好不好,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纳入我们的课程,把它真正的重视起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只仅仅是传授了知识而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因为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教育观念陈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家庭不稳定的消极影响是这个问题的主要表现。 家庭教育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仍然存在。一方面,一些家长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引导、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强加于孩子,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家庭没有教育民主。于是有的家长就出现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志行事的各种行为,或者

责怪、或者训斥、甚至体罚。这很容易构成孩子健康人格主体意识形成的障碍,而一部分孩子健康的批判意识会受到反面的暗示,而形成逆反、敌对的心理。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切,急于求成。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常常要求子女学习这方面的特长,学习哪方面的特长,参加这样的“特长班”、哪样的“补习班”,拔苗助长,搞得孩子晕头晕脑,身心疲惫,应接不暇,限制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第三,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家庭结构破坏、是给子女造成不良的心理因素的重要导因。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最容易长成孤寂和自卑心理。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将他人视为排斥的、不可信任的,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故不愿意于人合作。第四,家庭教育中的片面性,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生活经验的学习,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且,在抓子女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任意加重负担、盲目投资等,使子女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冲突。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一些反动、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给涉世不深、认知水平不高,识别能力低,有朦胧的性意识又缺乏理智的学生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冲击和影响在与主流文化的碰撞、对抗过程中,一些思想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应对、抵制,容易产生迷失、焦虑、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现象,严峻的升学、就业、竞争形势,给一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刺激,使他们产生嫉妒、逆反、敌对等心理障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毅力 1.入学不适应。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的。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的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会成为新入学儿童心理的一种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这种适应不良绝大部分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便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2.厌学。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抓起来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未能及时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会表现出:课堂上偷偷看漫画书或玩玩具;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 3.学习疲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

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很看重分数,这给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儿童年龄越小,持续学习的时间过长,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等。在心理方面便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二)不善交往,自我封闭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但如果缺乏正常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是有害的。绝大多数学生,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有一种固执的,顽固的,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在集体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克服的困难,也不想解决,缺乏自信,导致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有的会在与他人接触中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也会影响到小学生心理的健康。 (三)过分依赖家人,意志薄弱 1.依赖心理。首先,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在今天的社会里,大多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 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 2.家庭教育的偏差 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 3.学校教育的误区

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 二、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帮扶措施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越叛逆, 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总之,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能感受到来自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都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在我们学校开展的“双亲心育”的大背景下,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应该说正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既发展了自身,也使我近距离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是在这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措施 (一)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向小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为此,我们小学开设了团体辅导课,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校本课程《儿童心理健康导读》为教材,它包括知识篇、自测篇、方法篇、咨询篇、个案篇五个部分,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阅读。为了充分表现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课堂座位改成了园座形式,教师时说时问,可以直接和同学们对话,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气氛。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同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合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合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个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合的严峻挑战。对于局部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合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局部儿童则会出现适合不良现象。这种适合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合,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合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说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因为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度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假如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缺乏,瞌睡,失眠,

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缺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有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即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开小差或玩玩东西;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因为心理承受水平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准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协助者。而假如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因为当前的小学生绝绝大局部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所以,学生普遍存有着较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