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7.75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前言: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不仅应该重视对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教育,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却只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不能用开阔的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1、开放式教学法的主要原则1.1 坚持主体性在进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原来的课堂主角转变为学生的辅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任课老师只有认识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这种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1.2 坚持开放性在进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数学水平,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
在教学中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统一的、僵化的教学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
同样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采用独立、开放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积极提出新的解题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地变化教学手段,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刘月艳一、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多在教室内进行,教师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用乏味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很少交流,甚至没有交流互动。
教师忽视了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在课堂上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将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更大的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吗?”有的学生说出了几万,有的学生说几十万、几百万,甚至还有学生说几亿。
教师随之展示人口普查中各地名称及人口数量,说道:“原来大家都认识这么大的数字呀!老师这里有一些人口的数量,你们能够正确读出这些数字吗?”学生立即尝试读出这些数字,但是当他们数到万时却不知道如何继续读下去。
此时,教师带领学生继续读出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要求学生观察两个相邻数位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数位及其排列顺序。
在开放式数学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理解和认识更大数,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
二、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开放思想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高效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挥着关键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本中数学知识的特点,针对某一类具有探究意义的知识,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对探究性问题的思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理想的解决方案。
这样,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进步,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及数学知识充满学习热情。
浅谈开放、自主式数学教学太阳中心学校吴园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如何组织开放式数学教学,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开放;自主;数学教学;课程;学生;前景引言实施中的课程改革,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同步成长。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
本文针对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且满足目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等情况,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现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虽然进行新课程改革了,可是现在大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达到开放式数学教学的要求。
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认识模糊。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整个课堂教学总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做到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主体地位不突出。
课堂教学应体现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只顾教不顾学,教学方法陈旧,采用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教育严重剥夺了学生创新发现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
“开放式”数学教学开放的社会不能容纳僵化的教育,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有创造力的国家,就必须具备有创造力的国民,教育担负着这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领域的一角——数学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呼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主体,学生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才是教育的真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个学生发展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才会找出适合他们的好方法。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只有努力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国民的教育修养,这也是世界各国正在寻求的数学教学的一种出路,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应适当采取“开放式”的数学教育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育是中国和日本正在发展的数学教育理论,总的来说以前的数学教育方法比较封闭,其主要弊端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下,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很少。
因此,相对于这种封闭的数学教学,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界以倡导数学教学以“给学生以适当的主动思考空间为主要诉求”,提出“开放式”数学教育的科学主张。
中国的数学教学有优良的传统,中国学生的数学底子很好,在多次国际数学竞赛和国际的数学测试中成绩辉煌。
但近期内没有出现具有杰出成就的数学家,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育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数学修养,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激励下,数学教学改革正在从封闭的数学教学趋向开放。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灵魂,“开放式”数学教育随之产生。
戴再平教授倡导的“开放题”数学广泛响应,中国的开放题大量涌现,特别是“钟面问题”广受注意,在1~12的钟面数字前增添正负号,使他们的代数和为零,此后在每年的高考和中考的数学试题中,频频出现开放题,在2007年北京高考试题中把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棱柱,更使得“开放题“成为数学有机组成部分。
21世纪末,创新教育已经风靡全国,数学开放题正好成为创新教学的载体。
在此技术上,以教师为主的传授知识的数学教学模式的五个教学环节“导入—讲授—巩固—练习—小结”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现在应该为学生设计的教学环节,为学生留出充分而适当的主动思考的空间。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摘要】开放式的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的。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下,开放式教学法逐渐被应用于小学的数学教学中。
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其数学潜能,还有利于活跃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为其提供足够的交流、合作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为了适应开放式社会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改革必然会走上开放式教育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只重视硬性地灌输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该教学方式不仅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理论的需求,而且也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不相符合。
因此,为了满足学生潜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开放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智慧的启迪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原则(一)主体性的原则作为人的基本特征之一的主体性,它的具体表现包括了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和独立自主性。
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师若对其进行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开放式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构建,而不能让其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必须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显现。
(二)开放性的原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发挥个人才智和学习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应用多种方法,以多元化的标准来获取知识。
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发散性、批判性等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来组织、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三)合作性的原则开放式教学以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点。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分析【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下,小学数学教学由原来封闭式向开放式进行转变,努力构建活跃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分析、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本文就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法进行了简单分析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法;开放式;原则随着新课程深入发展,学校教育由原来硬性灌输式教育向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法发展,这种开放式教学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了小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及解决分体的能力,增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法势在必行。
一、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以素质教育为理念指导,改变原有封闭教学,创造愉悦民主教学关系及方法,侧重于教育空间开放与学生心灵开放,并运用媒体或者其他载体,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封闭教学法是相对立的,所涉及方面很广,如教学目标、内容、环境、方法与评价等。
而开放式教学法还具有主体性、合作性、现实性、过程性与开放性等原则,其中,过程性原则是指在学习小学数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操作、讨论与归纳等活动,充分感受学习数学方法所获得成功快乐,并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构建过程,而不是仅看到现成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法的策略1.教学目标的开放式在开放式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应突破技能、知识与情感等正常目标束缚,在知识和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均给予重视。
像设计能力、交流能力、合作力与创新能力等均可纳入数学教学目标中,数学教学目标要全面,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发展下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的侧面积》一节中,教师原计划用15min完成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但在教学活动里,发生了数学教师没有料到状况。
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及时调整,增加了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大胆自主探索,其结果令很多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研究出了多个有创意面积推导法。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与更新理念不断改革与深化,对于小学数学这一教学体系,适当的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加强自我能动的积极性前提下,更能够挖掘出学生们数学方面的潜能,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基于此种原因,应该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基本原则为切入点,针对这些小学生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与策略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教学方法;原则【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前提下,要充分发展个体存在的个性,发现人本身的价值,挖掘其潜力。
可是以往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重视的仅仅是数学书本知识内容硬性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和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相悖并论。
与此同时,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现代化个性的发展需求,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更是顺应时代的需求,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思想以及创造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式的教学相关原则(一)首先应该坚持的就是主体性这一原则,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体。
课堂之上的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学生在主体性上表现为客观存在的,而教师只有完全尊重以及发展小学生这种主体性,才能够让课堂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主体性涵盖了自主性的独立、自觉性的能动作用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
教师在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要知道学生才是知识中心的探究者、构建者,并不是被动接受者与被灌输者。
所以,开放式教学应该本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其前提条件,进一步突出、增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二)其次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合作性的原则,需要和开放性原则共同促进共同融合。
学生和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及交流,其实都是开放式的教学能够顺利展开与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一、明确追问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明确追问的目的是什么。
追问的目的主要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等。
明确追问的目的有助于老师合理安排追问的内容和形式,使追问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巧妙运用追问的形式1. 开放式问题追问开放式问题追问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有一个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回答。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追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问:“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等,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递进式问题追问是指老师在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提出下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
递进式问题追问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先问:“这个问题你怎么解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递进式追问:“你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答?”“你认为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式问题追问是指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式问题追问,老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老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关键点?”“你能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注意追问的时机和频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注意追问的时机和频率。
追问的时机应该是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关键时刻,可以是学生解题后、展示后或者是学生遇到疑惑时。
追问的频率应该适当,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宜过于稀少,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四、倡导正面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倡导正面追问,即通过追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正面追问应该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和鼓励,避免因学生回答错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实践 西部素质教育 第2卷第22期2016年11月
DOI:10.166810.enki.wcqe.201622215
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郑祥盛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秦峰镇新塘小学,江西上饶,334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重-ex, ̄,并从制定开放式教学目标、开放式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
数学问题、开展开放式教学过程、开放式教学评价五方面探讨了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法;目标;内容;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22—0268—0l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 求,如果一味固步自封必然会影响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在当今社会,我国更需要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开放式 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放地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 的个性发展,注重思维开放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突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小学数学教育的对 象是小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很多学生学习起 来比较困难,而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第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逻辑分析能力。开放式数学教学法强调形式和内容 的开放,在宽松的数学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 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 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逐步在大脑中建立数学模型。 二、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定开放式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因此,教师首先 要制定开放式教学目标,在原有的知识、情感目标的基础上制 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目标。例如,在基本的教学目标 完成后,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小组内部成员的交流能 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如在讲解“圆’,这个知识 点时,教师让学生找圆,而且要求对圆的寻找不仅仅停留在普 通的圆形物体上,还要帮助学生发现动态的圆,并制作相应的 模型。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能够用铅笔和一头有小洞的直尺制 作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动态圆。这样,调整教学目标后, 学生会发现数学的兴趣所在,提高其创新思维。 (二)开放式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 中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兴 趣的,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四 则运算后,可以帮助学生制作出入账登记本,让学生在父母 的帮助下把家庭一周的生活开支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学生 进行计算,一周后让家长检查签字确认后上交给教师,并在 课堂上互相讨论。 (三)设计多元化的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体现 就是设计多元化的课堂问题,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 设计问题时,首先,问题要多样化。例如,根据前提条件,苹果 作者简介:郑祥盛(1963一),男,汉族,江西上饶人。 268 有50个,橘子有l5个,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的问题,计算苹果
和橘子的和、差、倍数的关系;其次,条件和问题要多样化。例
如,条件①,有一篇稿件有4 000个字;条件②,小花需要40
分钟打完;条件③,小蔡需要50分钟打完;条件④,小花每分
钟能打7O字;条件⑤,小蔡每分钟能打5O字。那么,在提问
时可以从上述条件中选择三个,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开放学
生的思维。
(四)开展开放式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动态的、开放式的,因此,开展开放式
的教学过程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把握学科特点,
研究教材,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现有
的能力,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到“10以内的
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几幅图片或者是动态
视频,有水果、汽车、动物等,让学生数数,然后再计算图片或
视频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目,如此一来,图片能够吸引学生
的兴趣,乐意去计算,而且教师可以运用类推的方法引导学
生计算。此外,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拓展奥数的相关
知识,活跃学生思维。
(五)开放式教学评价
开放式教学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分数决定一切的标准,根
据课堂中学生的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是由教
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提
供一种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其他的解题方
法,最后再对其进行评价,总结各种解题方法的优点,这样能
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结语
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利用开放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特点。
同时,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是长期的,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需
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问题设置、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开放式教
学法的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淑玲.浅析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
2012,18(8):48.
[2]陈刘银.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4,23
f5 1):38.
[3】蒋红霞.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实践[J】-科学咨询,2009
(19):72-73.
叶莉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fJ1.中国科教
仓0新导刊,2009(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