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滨江商务区的生态策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4
城市滨江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途径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滨水区的特殊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资源,它不但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景观也提高环境的质量。
因此。
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开发和再利用城市滨水区的热潮,在中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才起步,但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是由于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划指导而导致的。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滨水区现有的开发模式分析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的建议,进行了分析。
在景观规划三元论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管理、控制和使用为核心的“1+2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寻找城市滨水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途径。
标签:城市滨水区,“1+2模式”,开放性1 引言在城市的发展史看来,城市中的滨水区是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
从古至今,都市的形成都与水系密不可分。
在当今社会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中有就60%是分布在沿海地带的。
并且世界上有70%的人是居住在滨水城市[1]。
在古代,中国筑城理论就有说到“以山着甚多,亦需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
可见水系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从城市的构成要素来看,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的意义和价值非常巨大,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地位显著。
它对整座城市的整体感知、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形象的丰富都极为重要[2]。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Charles Moore提到,城市滨水区不但是人们远离生活压力之地,同时也是城市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机遇。
城市中的滨水区是人類珍贵的资源,加进着人和自然的亲近,是人们在压力锅式城市生活中获得放松自我,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3]。
滨江区是城市空间中最具有特色价值的地方,城市的多重功能都汇聚于此,包括城市的风貌景观展现、城市的道路交通、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是不可多得的城市特色资源,因此,城市滨水区具有不可代替和不可再生性[4]。
浅谈滨江生态植被可持续发展策略摘要:生态植被规划设计,应本着生态化的理念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人性化的,充分体现回归自然的思想,提供人与自然与水环境的近距离的接触,滨江区域的用地特殊性与景观元素相对丰富,因此进行生态规划与可持续的发展十分必要,是城市实现生态立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生态规划滨江引言: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上结合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现实需求,把历史文化要素同城市土地利用、公共空间、市政设施、景观等要素整合,力求把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将沿江区段建设成城市最重要的连续江滨城市景观绿地,使其成为构筑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展示城市自然与人文风貌特点、体现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位的主要标志性空间。
1滨江生态植被的含义及建设的重要性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2滨江景观生态植被建设的人性化及可持续发展性(1)、保持基址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要站在滨水绿地之外,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乃至整个城市系统等更高级的系统出发去研究问题。
像中国古代军事家所说的那样: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势”就是全局发展趋势。
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整体。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诸多的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日益拥挤的地表空间使已经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和稀缺,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绿化空间减少和土地价格上涨。
为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绿廊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围绕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就其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为类似工程项目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建筑设计1 项目概况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位于城市轴线上,由优越的规划决定。
滨江商务区CBD绿色走廊总长约1500米,平均宽度约120米。
占地面积约12,9780平方米(194.69英亩),由15个分区组成。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将成为两侧的金融集聚区,周围是正在建设的办公楼和一个完整的温州会展中心。
它是城市中央绿色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绿色走廊景观是一楼,地下一层是商业街区,二层地下室是车库,地下三层有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圆形地下道路。
温州滨江商务区绿色走廊景观与地下空间工程是一个高度针对性的城市系统工程,结合了多学科和多城市功能。
2 规划定位根据“温州市总体规划主要城市愿景”和“温州市空间发展战略”温州规划定位温州作为国际轻工业城市和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业,工业,金融,港口和旅游城市。
实现“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和“三个温州”战略任务,从“沿海城市”到“海洋城市”努力建设,“活力温州、实力温州、和谐温州”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滨江商务区作为温州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温州城市新形象,创造城市亮点的重要区域。
它是实施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温州金融集聚区的重要平台。
从滨江时代到沿海时代,这是温州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
OBSERVATION从“垃圾山”到城市未来新地标——温州滨江商务区桃花岛片区的“重生”之路文/陈艳琼 通讯员/吴瑜珺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除署名外)滑雪、滑冰、冰球、冰壶……在温州就能全年体验冰雪带来的欢乐!日前,位于市区滨江商务区桃花岛片区的温州市体育休闲公园内的奇特冰雪乐园开始试营业,迅速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据了解,奇特冰雪乐园是华东地区目温州市体育休闲公园夜晚鸟瞰图前规模最大的室内气膜滑雪场,也是华东地区唯一一家集中“滑雪、滑冰、射击、射箭、攀岩、蹦床”等六大竞技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中心,其采用的五项国家专利技术,比传统室内冰雪场节能70%。
与该乐园相邻的还有一个巨大的白色气膜馆也十分引人注目,这座近3000平方米的室内气膜体育馆,也是温州最大的气膜足球馆,配合场外相邻的标准11人制的露天足球场,形成“室内+室外”的搭配,室内场馆目前还处于试用阶段,室外足球场已投用,还是2020浙江足球超级联赛温州赛区主场场地,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奇特冰雪乐园滑雪场奇特冰雪乐园鸟瞰图值得注意的是,奇特冰雪乐园和足球基地所在的温州市体育休闲公园是在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市政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改造,以“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功能整合,价值提升”为目标构建的。
这也是全省首个排污设施上盖产业项目的集合体,上层休闲娱乐,下层则是有着日处理污水能力40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真正实现了变“闲”为宝、变“废”为宝,是我市探索城市土地空间立体分层开发的创新举措。
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温州城市的高速发展和规划建设,逐渐成为城市中心腹地的滨江商务区区位优势越发明显。
自建设以来,已成为温州市重点建设区块和提升城市等级、品位和形象的“亮点区块”之一。
其重要组成部分——桃花岛片区的规划与建设也显得越发重要。
桃花岛片区东起瓯江畔,南至机场大道,西起会展路,北接CBD板块,与七都岛隔江相望,位置优越,景观秀丽,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从开发管理的角度浅析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以温州滨江商务区为例钱仁川【摘要】该文立足开发管理的角度,首先介绍城市滨水地区的基本概念,接着通过分析国内城市滨水地区规划建设的成功案例,对如何完善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总结出一些经验;最后通过从开发管理的角度分析温州市滨江商务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案例,尝试在现代化建设中寻求一些适合温州城市特色的规划设计和开发管理滨水地区的做法.%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urban waterfront. Secondly the article analyzes some successful cases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or urban waterfronts, putting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erfect the waterfronts planning, and sums up some experienc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inally through analyz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riverside business district in Wenzhou based 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he article tries to sum up som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deas for urban waterfronts full of Wenzhou-style in our modem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09【总页数】7页(P105-111)【关键词】城市滨水地区;商务区;开发管理;规划建设【作者】钱仁川【作者单位】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高级规划师 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城市滨水地区(Urban Waterfront)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回到大滨江——温州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形态探讨童宗煌提要:本文结合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展开分析,从“一江两岸”的视角探讨如何强化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提出温州大都市区应重回以“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为轴,构建“一主二副”三大滨江城市。
中心城市以“瓯江”为轴,组织“拥江面海—弓箭式”的大滨江格局,强调对瓯江口地区按照“一江两岸三大片区”整体上进行综合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形态与形象塑造提出具体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温州中心城市一江两岸结构形态温州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城市化发展,城镇群成为城市化的主要空间形态的同时,城市空间发展的“半城市化”“碎片化”现象严重。
针对现状,对于如何提升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发展转型,我们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梳理与完善意义重大,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温州城市总体发展思路的一次探讨。
1 历次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回顾与城市空间形态问题分析1.1 历次温州总体规划回顾及其空间结构形态比较温州改革开发30多年共经历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每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时间基本上需要5年左右,然而省政府审批后就发现总体规划不适应发展需要,发展规模突破,所以又马上开始修编(图1、表1)。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过于强调技术性与控制性,战略性与结构性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每轮总体规划中城市结构形态方面的内容都变动很大,也因此缺乏的规划的连贯性,影响规划的严肃性,以致规划实施思路更是出现不稳定性与随意性的现象(表2)。
温州本轮总体规划中2012年底城市人口为300.56万,按人口规模是一个特大城市了,然而温州给人的形象还是中小城市,因为城市还只是各组团和周边城镇的拼凑,结构形态模糊、城市低质量蔓延弱化了城市功能。
因此,如何整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表1 历次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模比较一览表表2 历次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域城镇体系、大都市区与中心城市结构形态比较一览表图 1 历次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1.2 温州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问题分析1.2.1 温州中心城市沿江布局没有很好体现滨江城市特色温州城市空间结构与瓯江的关系是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研究并回答的战略性、结构性问题。
浅谈温州市沿江带(会展中心-机场路段)景观概念方案设计项目位于温州市滨江商务区,西起会展中心,东至机场大道,与七都岛隔江相望。
全长约7公里,平均宽度约30米,设计面积约35公顷。
滨江商务区位于瓯江南岸转弯处,西起环城东路,东至衢江,南至江滨路、灰桥浦、洪殿河、府东路、学院东路、汤家桥路、蒲州河及机场大道,北至瓯江,规划用地约1.5公顷。
滨江商务区沿江带全长为10.8公里,其中本地块为长7.1公里,瓯江路北面最宽处85m,最窄处60m,瓯江路南面最宽处23m,最处15m。
南北总用地面积:430817㎡,其中北侧防洪堤景观带总面积383183㎡(设计面积:340979㎡,市政人行道面积:34857㎡,原功能建筑占地面积:7347㎡)南侧绿化带面积:47634㎡。
滨江商务区功能定位为:以商务、商业和公共服务为主,居住和休闲文化娱乐为辅,集滨江观光、商务旅游为一体的城市会展商务中心。
由商务核心区、民间金融交易中心、温州人商务创业园、高级酒店服务区、SOHO商务公寓区、中央公园和文化艺术区、滨江文化休闲区六个部分组成。
二、基地现状以会展中心为界,北区段为设计段,主要措施为滨江挑台。
南区段为自然段,仅进行了滨江防洪堤和堤顶路的设计,存有滩涂和芦苇荡等自然江滩面貌;项目场地濒临瓯江水域,上陡门浦河、蒲州河、温瑞塘河与场地交汇后注入瓯江,其中蒲州河与上陡门浦河为通航河道,由堰坝控制水位。
场地内存有经济作物、滩涂湿地、市政绿化三种植被风貌;滩涂湿地风貌良好,建议保留;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品种,丰富滨江生物生境。
经综合考虑与研究分析,场地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1: 如何以集约化的景观设计手法重新联接城市与滨江景观带?问题2: 如何对现状江滩进行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问题3: 如何弱化水利工程型防洪堤的不良景观界面?对策. 1、在重要区域建立安全、高效的天桥系统,弱化城市干道对滨江空间分割的影响;配合道路上的人行斑马线,将大量的城市居民引导至江边;2、. 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滩涂地,少用盖板;塑造地形,满足植被生存的空间,增加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多样性;通过建立天桥系统、拓展堤顶界面、设立亲水栈道,来构建一个多层面、多功能、多体验的滨江公共活动空间。
温州市滨江商务区学院东路拓宽工程(府东路~沿江路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14号二O一二年八月目录1项目概况 (3)1.1基本情况 (3)1.2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2环境影响预测 (4)3对策措施 (7)4公众参与 (7)5审批原则符合性 (7)6环评总结论 (9)1项目概况1.1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州市滨江商务区学院东路拓宽工程(府东路~沿江路段)建设单位: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单位温州市滨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范围:西起府东路,东至沿江路;道路总长约2517.88 m,规划红线宽度为40m。
按城市主干道Ⅰ级标准,设计车速为50km/h。
建设内容: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交通设施及照明附属工程等。
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26708 平方米(折合190.06 亩)。
具体以土地预审意见为准。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1744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1673 万元,其他费用3061 万元,预备费用737 万元,建设期利息1976 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筹安排。
建设周期:2012年12月底-2014年3月。
1.2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表1.2-1 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2环境影响预测1、废气根据表5.3-7和表5.3-8可知,由于本工程建成运营后,且只要严格控制不合格车辆的驾驶和加强绿化,近中远期道路通车后汽车尾气中CO和NO x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有限,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因此,本工程通车后营运近、中、远期汽车尾气中CO和NO2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2、废水营运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路面径流水污染负荷不大,分散排放不会对道路附近河道产生明显影响,但应加强对车辆漏油的管理。
3、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昼间、夜间分别距离道路路红线7~11m以外、19~27m以外符合2类标准要求;昼间、夜间分别距离道路路红线0m以外、5~8m以外符合4a类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