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856.50 KB
- 文档页数:5
◆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学会赏识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
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
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
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
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
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
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
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
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价值相对的公正认可。
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赏读: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赏读:志向小的人容易得到满足,容易满足之后就没有继续奋进的动力。
说明一个人要志向远大,方能有巨大的成就。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赏读: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一、读准字音秉.烛(bǐnɡ) 琼筵..(qiónɡ yán) 羽觞.(shānɡ) 二、辨识通假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叙说)三、一词多义(1)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动词,迎)忠言逆.耳利于行(动词,抵触) (2)伸⎩⎪⎨⎪⎧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抒发)手指不可屈伸.(动词,舒展,伸直) (3)良⎩⎪⎨⎪⎧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副词,诚,真)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良好的,优秀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名词,善良、贤良之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副词,果真,确实)秦王目眩良.久(副词,很)(4)假⎩⎪⎨⎪⎧大块假.我以文章(动词,给予,授)假.公济私(动词,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借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形容词,假的, 不真实的)(5)以⎩⎪⎨⎪⎧良有以.也(名词,原因)开琼筵以.坐花(连词,用来;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介词,用) (6)之⎩⎪⎨⎪⎧万物之.逆旅也(助词,的)会桃花之.芳园(补助音节,不译) 四、词类活用(1)飞.羽觞而醉月(使动用法,使……飞动) (2)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高谈转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 (4)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用作名词,诗歌) (5)幽.赏未已(形容词用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6)群季.俊秀(形容词作名词,弟弟) (7)如诗.不成(名词作动词,写诗) 五、古今异义(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派头;大的块头;指面积大的。
(2)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锦绣般的自然景物。
今义:用文字按一定章法写成的东西。
六、文言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判断句)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状语后置句)译文:何况温暖的春天用烟柳美景来召唤我们。
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李邕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也是对李邕的揶揄和讽刺。
从这首诗中,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思考】本诗运用什么手法来展现李白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作者卡片]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陆。
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
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
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兴大作,胸襟大开。
本文即写于一个春光明媚的月夜,李白与弟兄们聚会于桃李芬芳的名园,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畅叙天伦之乐。
当时,诗人被贬,心有块垒,但仍慷慨激昂,诗兴大发,遂作此文。
一、字音秉.烛(bǐnɡ) 琼筵..(qión ɡ)(yán) 羽觞.(shānɡ) 二、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叙说,叙述 三、一词多义(1)假⎩⎪⎨⎪⎧①大块假.我以文章 动词,借给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动词,借助③假.作真时真亦假 名词,虚假,假的④愿大王少假.借之 动词,宽容 (2)序⎩⎪⎨⎪⎧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动词,通“叙”,叙说,叙述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名词,次序、时序③春与秋其代序. 名词,季节 (3)若⎩⎪⎨⎪⎧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动词,像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动词,及,比得上③若.毒之乎 代词,你④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代词,他的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连词,如果,假设 四、词类活用①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名词作动词,写诗②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间五、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①大块:古义:大自然。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
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选自语文网)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世,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突然忆起那浮于水面的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而李白,高洁亦傲然脱俗。
以莲为剑术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
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
造诣非同一般。
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
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
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
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啊。
(选自百度文库)李白,你任秋风荡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
你将儒、仙、道、侠多种精神合为一体,既吸收了老子庄子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接受了儒家代表学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精髓。
李白,你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心在作。
你吟出了斗志,写出了气魄!李白,你天籁般的诗文,凝练精粹,昂扬奔放,气脉贯通,浑然一体。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
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选自语文网)节手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美字体赏美文走进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世,青莲居士谪仙人——题记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突然忆起那浮于水面的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而李白,高洁亦傲然脱俗。
以莲为号,于是莲的清香与李白的傲气交糅而来。
李白解道,他学庄子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眼光面对人世的悲欢离合。
也正是这样的思想,造就了他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和敢于冲破封建束缚不屑权贵的胆识。
和同时代的许多文人一样,李白也有着“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他期望辅君主而治天下,在政坛上大展宏图。
终于,他因赫赫诗名得到了玄宗的礼遇,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那是他仕途上多么得意的时刻!于是他一挥而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他在众声迎合中栩栩然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呼“我辈岂是蓬蒿人"。
然而,无情的现实用冷水浇醒了他原本即为虚幻的梦想。
不经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脱靴时谄媚的丑态和贵妃磨墨背后那不可告人的笑。
剑术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
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
造诣非同一般。
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
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唐风宋韵金陵①酒肆②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③压酒④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⑤。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①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酒肆:酒店。
③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④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
⑤尽觞:干杯。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是李白早年在吴越漫游,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所作。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
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
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
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
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
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离别之伤,而是情绪饱满,哀叹而并不悲伤,表现了诗人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特点。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哲言睿语“谪仙人”李白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幼年在蜀地(今四川)度过。
蜀地雄奇秀丽的山水陶冶了他的情思,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奠定了他浪漫的风格。
他志向远大,不局限于一隅之地,翻越险峻的蜀道来到京师长安。
刚到长安,李白住在馆舍里。
当时已是诗名远扬的太子宾客秘书监贺知章,久闻李白的诗名,前来馆舍看望他。
贺知章见李白后,被李白秀丽的姿容吸引住了,赞不绝口,认为他是非常之人。
接着,贺知章提出看李白写的诗,李白把过蜀道时写就的《蜀道难》拿给他看。
贺知章更被这首诗的气势及神奇的想象镇住了,边读边赞赏,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诗未读完,贺知章就赞说此诗绝非常人所能为,称李白为“谪仙人”,即从天上下来的仙人。
可见对李白评价之高。
贺知章初见李白,就把他引为知音。
因身上未带银两,于是他解下腰间金龟,拉着李白到酒店换酒喝。
二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贺知章是当世知名诗人,又在朝廷任官,一般人想结交也结交不上。
李白得到贺知章的如此厚待,他的诗就更出名了。
不久,贺知章又读到李白的新作《乌栖曲》,叹赏不已,兴奋地说:“这诗真可以感动鬼神了。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客舍B.百代之过客..也过客:旅客,旅行者C.良.有以也良:诚,真D.大块假.我以文章假:与“真”相对,不真实解析:选D D项,假:给予。
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块假我以文章..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D.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解析:选D A项,文章:锦绣般的自然景物,此指锦绣山河。
B项,行李:使者。
C 项,几何:多少。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C.罚依金谷酒数D.会桃花之芳园解析:选B A、C、D三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
4.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弟”,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
B.“阳春”,原指温暖的春天,特指春天第三个月。
C.“天伦”,原指自然的道理,代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如“天伦之乐”。
D.“金谷”,即金谷园,石崇为纵情放逸,在洛阳建造的规模宏大的享乐别墅。
解析:选B“阳春”,温暖的春天,泛指春天。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旅客。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
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选自语文网)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世,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突然忆起那浮于水面的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而李白,高洁亦傲然脱俗。
以莲为剑术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
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
造诣非同一般。
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
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
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
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啊。
(选自百度文库)李白,你任秋风荡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
你将儒、仙、道、侠多种精神合为一体,既吸收了老子庄子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接受了儒家代表学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精髓。
李白,你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心在作。
你吟出了斗志,写出了气魄!李白,你天籁般的诗文,凝练精粹,昂扬奔放,气脉贯通,浑然一体。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之逆旅.旅:旅舍B.古人秉.烛夜游秉:持,拿C.群季.俊秀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D.而浮生..若梦浮生:轻生解析:D项,浮生:飘忽的人生。
答案:D2.对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名词,原因B.阳春召我以.烟景连词,表承接,而C.开琼筵以.坐花连词,表承接,而D.大块假我以.文章介词,把解析:B项“以”应为介词,用。
答案:B3.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的一项是(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D.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解析:A项,比喻、反问;B项,用典;C项,拟人、对偶;D 项,比喻、夸张。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4~7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②冠者.五六人B.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②会桃花之.芳园C.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D.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②飞羽觞而.醉月解析:B项,都是助词,的;A项,表停顿,与“也”一起表判断/代词,“……的人”;C项,动词,作为/动词,是;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答案:B5.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解析:②句流露出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1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他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他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他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 (选自中华文本库)
美字体 节 手 风 光 不 相 待 , 桑 田 碧 海 须 臾 改 。 赏美文 追寻李白 是谁,且行且唱,在红尘中吟诵生命的乐章;是谁,亦痴亦狂,在山水间醉看人世的沧桑。是谁,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谁,酒壶一斟就诗意芬芳„„ 是你,李白——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惊涛拍岸,豪情满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里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一个酒中仙,李白,你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你是“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你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你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猛浪洪流。你“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你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历史长河,让万众瞩目,世代颂扬! 李白,你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翰林遭贬,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你“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你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你一扫世俗的尘埃,“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你写山水幽静安谧,道江河奔腾不息,万千景象,浑然天成。“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你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锦囊妙计,可你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你胸怀天下,光耀日月!你“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李白,你以白鹿为伴,以美酒为友,以山水为家,不为世俗所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 ——铮铮铁骨,铸就莽莽华章;诤诤雄辩,垂留湛湛青史! 当大唐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的繁华渐渐褪去,李白,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与日月同辉,和山河同在! 李白,你的名字历久弥新,你的业绩彪炳千秋! 2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课内挖掘】 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啊。 (选自百度文库) 【课外运用】 李白,你任秋风荡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你将儒、仙、道、侠多种精神合为一体,既吸收了老子庄子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接受了儒家代表学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精髓。李白,你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心在作。你吟出了斗志,写出了气魄!
李白,你天籁般的诗文,凝练精粹,昂扬奔放,气脉贯通,浑然一体。阅,赏心悦目;读,朗朗上口;吟,口齿生香;诵,心领神会;品,养性怡情„„内凝豪情和力量,外御俗念与污浊,渐养浩然正气,顿生意气风发! 李白,民间传说,你是“捉月落水”而亡,让你的离去都那么与众不同,充满才情的朦胧,诗意的迷离„„ 拉开历史的帷幕,筝鸣瑟幽,“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拨开层层云雾,划去重重硝烟,看,道骨仙风的李太白着一袭青灰色的道袍悠然走来,须发悠悠,道袍飘飘,寻寻觅觅的目光,是在寻找那“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还是觅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轩辕台?骊山脚下的华清行宫哪里去了?唐太宗送给贵妃的豪华宫殿挥手之间怎么变成了马嵬坡前的一段白绫?凄凄然,悲悲戚!唉!李白,你是在叹息江山易主社稷沉沦?还是在哀怜红颜薄命香消玉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世代轮回灭又生,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洒人生,诗卷留香千古颂! 岁月如风,淡漠了浮华,吹落了曾经。 (选自百度文库)
一、基础巩固 3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客舍
B.百代之过客..也 过客:旅客,旅行者 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烟景:烟柳美景 D.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块的土地 解析:D项,大块:大自然。 答案:D 2.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愉悦心情的一项是( )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阳春召我以烟景 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⑤⑥ 解析:①表现人生之短,欢乐之少。⑤写宴会的情景。⑥写作者的愿望。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
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
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
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
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欧阳修《居士集》) 注:①汲汲营营:忙忙碌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弥.存也 弥:长久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4
解析:C项,荣华:花朵。 答案: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归于.腐坏渐进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解析:A项,均为介词,到。B项,代词,代指前面列举的三个事情/语气助词,表停顿。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项,介词,通过/动词,沿袭。 答案:A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解析:C项,应是意在说明只顾立言存世、终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答案:C 6.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何况是著作呢? (2)我希望挫一挫他的锐气,勉励他勤于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他。 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最终也都腐朽、消亡殆尽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面对着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的地方是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圣贤之人,是勤于修身、勤于建功、勤于著书立说,正是因为这三者,他们才能虽死而千古不朽。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有成与不成之分;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虽然不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像颜渊这样的,他独居穷宅挨饥受冷,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整天像个愚笨无能的人一样。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