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93.38 KB
- 文档页数:4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不断深化,对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云南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工作,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云南高校应当开设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培养具备南亚、东南亚国家语言能力的人才。
目前,云南少数高校已经开设了泰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等专业,但规模较小,需进一步扩充。
云南高校应当在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方面增设更多的课程,培养更多的人才。
云南高校还可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高校进行合作,开设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云南高校应当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教师队伍的建设。
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力量。
云南高校应当招聘更多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师,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云南高校可以鼓励现有教师进行南亚、东南亚语种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南亚、东南亚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
云南高校应当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实践中的锻炼。
云南高校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项目,如交换学生、实习项目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云南高校应当与企业、社会机构加强合作,提升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云南高校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提供更贴近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
云南高校还可以组织专业招聘会、推荐人才等活动,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云南高校应当开设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实践能力,与企业合作提升就业竞争力。
只有这样,云南高校才能为云南省乃至整个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和窗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对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云南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高校集聚地,对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云南高校对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等高校都设有南亚语言文化、东南亚语言文化等相关专业,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
云南省还设立了南亚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为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学术支撑。
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设置相对单一,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导致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规模不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薄弱,难以保障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缺乏行业与企业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率较低。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云南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就业角度出发,加强对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
高校应当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扩大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规模。
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增设相关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高校应当加大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南亚东南亚语种。
高校还应当加强与行业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就业是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应当与当地的企业和相关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还应当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也是国际交流交往的重要门户。
在云南省,南亚和东南亚语种的使用广泛,并且具有重要的地区特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云南省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于培养和输送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云南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
一、云南高校应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师资力量建设南亚和东南亚语种的语言体系复杂,而且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高校应当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同时加强国内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课程建设,拓宽学生学习途径云南高校要加强南亚和东南亚语种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目前,学校可以开设普通话+南亚东南亚语种的双语教学课程,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南亚和东南亚语种相关课程,向学生介绍这些语种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前往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和视野。
三、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语言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才能够掌握一门语种。
云南高校应当加强南亚东南亚语种的实践教学,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交往频繁,因此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在当地的需求量很大。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研究作者:杨雁,张琳,白丽华,孟新星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1期杨雁张琳白丽华孟新星(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云南普洱 665000)摘要:云南省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连接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并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区位优势。
随着桥头堡建设步伐的加快,既懂专业知识,又有语言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备受瞩目,因此东南亚语言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该文通过调研云南各地州外资企业、中资企事业单位对东南亚语言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云南省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现状,探索研究高校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桥头堡战略东南亚语言人才人才需求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128-011 目前云南省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现状2012年由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设有外语专业的高校,率先开设双专业或复语专业,学生可修读小语种学位或专业课程;高校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旅游课程,面向旅游专业学生开设小语种课程,培养小语种旅游人才;非英语专业学生可选修小语种课程代替大学英语课程。
为适应桥头堡建设新形势下人才需求,云南省东南亚语种教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目前共建设东南亚语种教研室56个,选修东南亚语种的高校在校生人数达3.5万余人。
目前全省共有43所高校开设了62个东南亚语言专业,在校生达6 159人。
人才培养模式大概可分为“单纯语言型”、“语言+方向型”和“专业+语言型”三种。
“单纯语言型”以语言文化为主,大多本科院校选择此模式。
“语言+方向型”以语言为主,加入方向型课程,如商务、旅游等,高职院校多采用此类培养模式。
“专业+语言型”则以某学科专业为主,同时辅修一门东南亚非通用语,此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2020年4月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本文关键词:南亚,东南亚,云南,人才培养,语种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本文简介:摘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2018年南亚东南亚语种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人才语种分布不均衡、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现状,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本文内容:摘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2018年南亚东南亚语种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人才语种分布不均衡、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1关键词:就业现状,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2015年来,伴随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双方的经贸合作、友好交往及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提升,云南省对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经贸合作、对外投资、引进外资、汉语国际教育、旅游发展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旺盛且呈上升態势。
除了对熟悉和通晓语言的小语种语言专业人才以外,从长远来看,对于小语种相关高端人才目前也处于亟需状态,包括外交工作人才,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专家,同声传译人才以及中方管理人员、教师和各类研究者等等。
本文从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就业现状出发,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对2015年以来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建议。
2。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语种成为了企业和就业市场中的热门需求之一。
云南作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接壤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南亚和东南亚语种资源,因此云南高校在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云南高校应该将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培养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也能提高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云南高校可以着眼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和市场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语种专业和培训课程。
可以开设泰语、印尼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主要语种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以及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云南高校可以加强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合作交流,通过学术合作和人员培训,提高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水平。
云南高校可以与南亚和东南亚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项目。
通过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交流,云南高校可以了解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就业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其经验和做法,为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云南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提高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云南高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的环节。
通过与云南当地的南亚和东南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云南高校还可以开设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南亚和东南亚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和规划。
云南高校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作者:胡争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1期摘要:云南高校应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孔院为载体,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教育、科研合作;以中外合作办学为途径,积极“走出去”,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1-0066-02从2013年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到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战略获得沿线国家甚至全球的关注和肯定。
高等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云南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省份,应充分发挥其辐射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区域发展,认真贯彻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使命和新方向。
一、“一带一路”战略给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新契机,为和周边国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空间。
2013年云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云南省对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学习。
[1]同时支持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聘用优秀的东南亚南亚语种教师,支持东南亚南亚语种学生出国,为云南国际化教育创造了条件。
2014年云南省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门大学”建设,力图把云南建设成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为东南亚南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除以上政策支持外,云南还具有很多优势:区位、通道、气候、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等。
从区位上看,云南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并通过中东联接欧洲和非洲的省份;从历史上看,云南早在秦汉时期就享受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带来的繁荣;从现状上看,云南通过其特有的气候、自然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海外留学生。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外交交往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南向通道。
作为边疆省份,云南自古就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资源。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促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重要性南亚和东南亚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对于掌握南亚和东南亚语种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商务、外交、文化交流等领域,精通南亚、东南亚语种的人才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对于我国的人才输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需要更多能够熟练运用南亚和东南亚语种的人才,以便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培养掌握南亚和东南亚语种的人才对于满足国家对外交流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作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交往的桥头堡,云南高校一直重视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工作。
在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了相关语种专业,如印度尼西亚语、泰语、越南语等专业,为培养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云南高校也加大了对南亚、东南亚语种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外籍教师,开设相关语种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机会。
高校还积极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高校开展师生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赴南亚、东南亚参与学习、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云南高校也不断优化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的课程体系,增设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拓展学生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将来赴南亚、东南亚地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云南高校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云南高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语言学、翻译学、文学、商务等多个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系统的培训,学生可以掌握该语种的基础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能够流利地交流、阅读和写作。
还要加强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云南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交流项目和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暑期学校、交流项目或者实习。
通过实地接触当地的语言、文化和工作环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该国家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
云南高校可以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合作交流。
可以与当地的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项目。
通过与南亚东南亚高校的合作,云南高校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云南学习和交流,提高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也为云南高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加深他们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了解,并且培养他们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云南高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开展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实训和就业推荐。
可以与国内外的跨国公司、翻译机构、旅游公司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实际工作的经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语种在不同行业的用途和需求,并且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合作企业和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前景。
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强与南亚东南亚高校的合作交流以及与企业合作推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国际合作培养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云南省高校南亚东南亚人才培养为例邬永嘉,唐国淞,龙莹(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高校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整合各方育人资源等。
当前,国际合作培养教育模式作为云南省高校南亚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教育管理松软、师资良莠不齐、社会文化差异等问题,影响立德树人的过程和效果,亟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三方面下功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以构建高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升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实效。
关键词:合作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039-03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1]。
国际合作培养教育作为高校培育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所需外国语言人才的模式之一,是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载体,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特有优势,确保国际合作培养教育实施过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着力方向。
一、国际合作培养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国际合作培养教育模式是云南省高校本科外国语言教育创新化、国际化的重要实践形式,旨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夯实高等教育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思想根基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2]。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有序推进,国家需要更坚实的语言人才和服务支撑。
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省份,地处我国与南亚、东南亚接壤的重要位置,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印缅泰等国家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语种成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领域的热点之一。
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东南亚地区则包括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地区的语种包括印地语、泰语、印尼语等,具有重要的国际交流和贸易价值。
云南地区与这些国家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对掌握这些语种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加强云南高校对南亚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云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云南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促进云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就业市场对这些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南亚东南亚语种在云南地区的重要性,探讨为什么需要加大对这些语种人才的培养力度;2. 对云南高校目前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3. 提出如何提升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4. 调查就业市场对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行业对这些人才的认可程度和发展潜力;5. 探讨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在就业中的发展前景,分析他们在云南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1.3 意义南亚东南亚语种在云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南亚多国与南亚国家紧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掌握南亚东南亚语种对于促进地区间的民族交流、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日益增加,这些地区的语言交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了“三个定位”的指示,其中之一是要求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双边多边教育合作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加大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力度”。
7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12月,《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规划(2016—2020年)》出台。
如此,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高等教育辐射中心成为应有之义。
2017年云南外国留学生总人数达18778人,留学生人数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其中,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占比最高[1]。
一、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绩概况(一)留学生教育的成绩第一,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机构建制完备。
云南高校大多数建有南亚东南亚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机构,主要依托外事处、国际学院招收、培养和管理南亚东南亚国籍的本、专科留学生和非学历学生。
也有学校招收研究生,如云南大学,由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留学生规模小时与本国学生合班教学,规模大则单独开班。
第二,高校招收南亚东南亚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
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云南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南亚东南亚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也迅速上升。
2009年全省留学生7956人,南亚东南亚学生占比67.3%;2015年全省留学生13295人,南亚东南亚学生占比86.42%。
6年间,南亚东南亚学生规模增长了2.1倍,2017年留学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了18778人。
表12009—2017年云南高校留学生规模资料来源:云建辉,朱耀顺.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面向南亚东南亚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97-101;2017年数据来源于赵晏尼.2017年云南外国留学生约1.88万人南亚东南亚学生占比最高[EB/OL]./news/2018/0127/28594.html(2018-1-27)年份云南留学生总数(人)南亚东南亚学生留学生总数(人)南亚东南亚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比例(%)20097956535467.320118537574067.2320139680739676.392015132951148986.42201718778--基金项目:2017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云南高校协同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化人才机制研究(JD2017Y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