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湾地区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442.46 KB
- 文档页数:3
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建筑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重要工具,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而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则是一套科学、严谨、全面的评估方法和标准,用于确定建筑在绿色性能方面的表现。
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的出现并非偶然。
过去,传统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往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一种机制来引导和规范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便应运而生。
目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有美国的 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的 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以及德国的 DGNB(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ouncil)等。
这些体系虽然在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涵盖了建筑的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质量、材料选择、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
以 LEED 为例,其评估体系包括可持续场地、水资源效率、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流程等几个主要板块。
在可持续场地方面,会考虑建筑选址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便于公共交通的使用等;水资源效率方面,关注建筑的节水措施,如雨水收集利用、高效的灌溉系统等;能源与大气板块则着重评估建筑的能源性能,包括能源的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等;材料与资源方面,考察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可回收利用程度等;室内环境质量涉及空气质量、采光、声学等方面的评估;创新与设计流程则鼓励采用创新的绿色技术和设计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了结合本国绿色建筑发展实际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在技术细节上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差异。
下列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供读者参考:香港HKBEAM评价体系HKBEAM发展历程:HK BEAM(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即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是由BEAM Society Limited提出并建立的,旨在通过建立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鼓励和促进香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开发。
BEAM新建办公设计(1/96版)和既有办公建筑(2/96版)标准最早于1996年问世,之后经过了1999年、2003年和2010年的几次改版,最终于2012年发布最新的BEAM Plus 1.2版本,同时也是目前香港试用的体系。
HKBEAM评估体系的构成及评分标准:与其他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相似,HK-BEAM同样也分为节地(SA)、节材(MA)、节能(EU)、节水(WU)、室内环境(IEQ)和创新项。
但是,其各项比重相对于其他体系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能耗所占比例尤为突出,而节材和节水部分比重相对较小(图1)。
同时,HK-BEAM 的不同等级,也对于节地、节能、室内环境和创新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该体系新建建筑评估流程分为两个,分别为预评估审核(PA)和最终审核(FA)。
PA认证更关注前期的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符合绿建规范要求。
FA认证则更侧重于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目前,在BEAM Plus ver.1.1 版本下注册的项目共有219个,其中未获得认证的共有83个,申请PA认证的有132个,包括25个铜级、20 个银级、32个金级,20个白金级。
最终获得FA认证的只有14个项目,且均为香港本地项目,大陆目前仅有一个项目获得PA认证。
新加坡Green MarkGreen Mark发展历程:05 年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ND)下属的新加坡建设局(BCA)首次推出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汇总及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变化说明2006年,国家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今年国家编制了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特点,并对已颁布的国家、行业或协会标准进行了汇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
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
修订后的标准评价对象范围得到扩展,评价阶段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整体具有创新性。
在过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六大指标。
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
不过,在上述标准的试运行中,发现不少问题。
而新的标准里则是采用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
评审专家认为重要的就打8分、10分,有的虽然需要,但做起来容易,也不需要多少钱,就4分。
这样一来,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
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目标。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该标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新标准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独树一帜的台湾绿色建筑作者:李强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第08期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共有2818栋绿色建筑,若以密度计算,台湾绿色建筑密度位居全球第一,这些绿色建筑每年共节电8.9亿度,节水3.6963亿吨,回收二氧化碳5.99亿吨,节省经费25亿元新台币。
台湾资源贫乏,日常生活中98%的能源必须依赖进口,其中建筑占28%,故台湾自1999年起便开始推动节能减碳的绿色建筑。
初期的时候,台湾的建筑设计多沿袭国外;后来设计师发现,欧美的寒带建筑造型并不适合台湾的湿热气候,如无遮阳功效的玻璃温室或水平大天窗这样的设计,只会更加浪费空调耗费的电力,并不能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
因此建筑师们开始思考:要怎么样才能将建筑与台湾的自然生态结合?跟台湾的有机农业的认证一样,绿色建筑也有它评估的标准。
台湾绿色建筑的定义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物”。
为鼓励兴建省能源、省资源、低污染之绿色建筑,台政府公告受理“绿建筑标章”申请,标章的审核需进行绿色建筑九大指标系统的评估,包括绿化量指标、基地保水指标、水资源指标、日常节能指标、二氧化碳减量指标、废弃物减量指标、污水垃圾改善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与室内环境指标。
其中只要建筑物本身符合两个标准以上的都可以被称作绿建筑;等级由合格至最优等,依序分为合格级、铜级、银级、黄金级、钻石级等五级。
绿色图书馆——台北市图书馆北投分馆台北市图书馆北投分馆是台湾首座绿建筑图书馆,而且获得台湾绿建筑最高荣誉“钻石级”的殊荣。
图书馆由于地处温泉水脉,可避免硫磺气的侵蚀,建物使用木材及钢材,而且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
图书馆外墙采用大量阳台深遮阳及垂直木格栅,减少热辐射进入室内,降低耗能达到节能效果。
图书馆屋顶为轻质生态屋顶,设有太阳能发电板,设置容量为16KW电力,可用于景观照明的电力来源。
而斜坡屋顶设计可涵养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浇灌植栽及冲水马桶,达到绿化与减少水资源浪费。
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绿色建筑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健康舒适的建造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负担,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和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一、背景和意义1.1 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推动绿色建筑已成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迫切需求。
1.2 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积极响应节能减排、资源保护、环境友好和健康舒适的建筑理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有效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其次,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有效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再次,提升建筑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外环境的优化,通过合理的采光、通风和隔音设计,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的建筑理念为指导,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政策与法规2.1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的用于评估建筑环境性能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美国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和中国的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及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为了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可靠性,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一、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评估机制,对建筑进行评估和认证,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目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和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等。
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布的一项绿色建筑认证体系。
它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certified、silver、gold和platinum,根据建筑在环境、能源、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认证。
BREEAM是英国绿色建筑研究机构制定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
它主要评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能、能源效率、环境友好性、健康和舒适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评级。
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指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在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效率、健康和舒适等方面的表现,并为改进和提升建筑的绿色性能提供指导。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常由一系列的指标和评分体系组成。
1. 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常会对建筑的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建筑的节能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效水利设备和水资源回收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评估建筑在能源和水资源利用上的表现,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材料选择和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还会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资源循环利用。
要求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在拆除或改造时能够将废弃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l特别关注l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泮价体系分析
{**R镕自4m∞#月《步轻
},在2000#番*#参∞7在*!
B*t克¥n∞镕=月*t毓目Re
议自束续4m∞际空*z外§镕
}&1996#就推&7一十t毓#境*
债#|镕§BEAM∞¥#“女*∞}自自Z口∞发&《*T香*姆色建*拄目∞,Ⅸ#A台j地E自19954§发#R镀t约%*☆**^4%拄mm…’“※岛自{步*R镕e建筑推r镕自,《1996茸7月的APEC#镕#*会U÷目卦}镕镕自。^g**2&。白勺女“目镕同年也Ⅱ。营建自皮书‘÷i¥±i镕≈4et《e*E≈一%+§tAm自^女‘{2003—2007IEt女A*的掉ei∞¥%{m&20084E女2r★镕i≈进^±§#¥∞≈辟目■&n段镕&7‘±毒#m埠建筑推动方¥’{2008~20111.月”自*∞*镕i}2010{*Ⅻ2女‘Ⅲ《小Ⅸ评B*幕‘t日《自计Ⅻ#a48十*《mE±ⅨⅫ目H《201'《目≈&i‘Ⅲ《#¥推动方l‘期女加快±0城¥{设的进8香港台湾地区主要绿色建筑政策法规1.鲁老量色t筑疃肇法规i镕He≈《∞¥镕自Zm#R±#自B*月##S目T&¨neI&i±}&S自g±}#o&M£49§目日#镕《《&∞n&m白勺*##"m目目《*m&商
的《排&t8*帆%∞^《¥”行“
“&mr“&94
《口自自自§*≈*±∞节《藏#措麓■;4筑和域¥&
RⅢ*目*∞8n∞E}i
2*iⅫⅫi目¨自目&§色
4*&&方m起“■助∞作用番镕±要的缚e蔓m&■镕
#CⅢ¥1)
2.台勰色t氧玻簟法麓
#女*nfⅡ*镕{#特e自考∞§e§*A2H节
螺%墁自1995{120094∞E&n女&《*{鼍∞£¥
{《月镕目【£女2
J
《舟oR§插商%旅馆餐嵌
gR&镕{#^■i目Ⅱ#t#;t#《镕自*H
Hif目%#%t%
万方数据
@
《*M≈{m∞∞f】m“*
l■Ⅻ*t№&∞口1…》
rl口n
●目q掸∞№&*&am}
鬟嚣:嚣i:
一-u,,#Ⅱ№口*&rw,
,rⅧ日
1月*nn
r『自"*I《4mnTEJ}
《口m☆4-《女∞%qⅢ》
::;::飘‰嚣∥。”…4…”。…”
14“”,2411“11)/。Ij:FqrlI?,I;8;i“’2。”94““…1””
;篙:嚣;黝瓣嚣舻嚣背㈨。”””
;蔬;嚣器:鬻:蕊款。。
!黧。;i;i;嚣:淼黧:裂嚣然j。,。。。。,。
*M☆0’《"l“n'1j
:!i然麓黑:纣:i:嚣搿i“!搿…””。
;般!i;;:“:赫;j射翟’三占捌”
:;:誓羔:盎;.:嚣;。盖:,::i:;?””…
”。4”’““’
獬j:嚣列III。1.2;;:嚣粥焉掣“
:i;主i曹;盎譬;ii:’1“9”…”‘。”’’”‘”’:5
t“≈十*‰%Tg女2n*∞£m目目■E■2
*fSA
EU
IEO
IA∞*Ⅲ目**nⅢ末.
2.台湾地区绿色t筑评估体藁
自湾1999年建女7蝽t筑评怙§‰x称EEWH
g‰井制Ⅱ7《绿t筑*№与许怙手m)威*台湾
m行蛛色建筑评审的摹*.e湾的EEWH系统£世界第
口个实施的埠色建筑综台评怙系统。在新建建筑物±蠓
≈筑*估幂缝{£EwH-Nc}的基础±制Ⅱ7‘蜱建
筑■Ⅸ与评估手册》推m’坶建m标章’的认证制
度2009{完&#¥*岛*估累‰EEWH-HI与±卷小
日*镕§统EEWH-EC2010年B口搏完威高科技r房绿
《**镕%‰EEWH-EF“Ⅱ%有建筑#镕建筑详估{
‰EEWH・EB镕gm车##硅一g到E£§的§et
#*镕#i.
*7自导镕et筑*日EEWH评怙i统将^^
镕#月**±奢f☆±#多样性蚌m■基地*¥等
=指#j节能旧常节《指标)藏瘴(含COt豆废
弃*#■=#标l健康f吉室内g境¥资薄污木
垃女改善等=镕#}等口^范辟^^指标±内容命
名m序±蔓考虑#*持##月的}匕t}斯其指标
班序依据H境R度由^!小im刊g镕#目**#t
缓急2*累.EEWH幕纯Ⅻ■H*计*±∞&*#En
禽井T强制购%*±能*§e《材§e口*m
有基¥设计**均自&计目;m计m范“计算式评镕
口女¥自口§&绒进行瑰*B*宴测验Ⅲ的I作nn
*十}£
鲁港台湾地区绿色鼍筑评价体系
结语
1.■港特臣鼍色t筑评价体系
1螂年番*aI^}椭Bu脯n苷^目27i糖筑环境评{击法。月
}镕椅E的埠§建筑&簟*‰Ⅻ*价件%的发^
比e考日本HA十目大陆番毒特B£ⅡⅫ●}提∞并实施坶色建筑评怙
m镕有#独特±*即&府№#t府机目两条±线同目
体幕的城市-§过十年的发g番港的蟑色建**估体§m#来*得到市%
&月《m±问目i独&也祖§影响。其中&府机构
的大■&用其十很tⅢ的一个席目£推r机构*¥.有£}n
tmm&
±,RR政■镕m∞制定和执行#t府机构主望*晨
舍(ClC)商界HⅨ怫台leEC}番*#保4筑*e(BEAM
sodm¨
详价体乐的推广自应月%■在自H*mH和&月的
自Ⅱ*4m}ⅢU盒IPGBCI:F2069411月联台&女7i镕镕etn“2
背景T政1%规和评怙体%的瞢A■赛%^市%∞i
(HKGSCI
并&2们O《4月E式推m7蕈口女女*《BE^MPlus.谊*怙
持目的t*特Bt府B*b{R一定∞4M性措
镕U建*∞∞*《月№口*&i#±镕&&!内#境质素###Ⅸ
m
m一女口*自推动番*#et筑£^.
镕¥&刨*辞多^Ⅲ进行*目*镕W^自№7±∞粪_的*≈4%∞∞Ⅷi
e湾}匕#■视镕e建筑衷掩的女府蕾制
目目
建%自&{月g商n月房n#月^"Im月虏tⅧ据t*^口口#
每《※t的接m《觳受t*节*镕≈瞥4接地振目自自
离楼#&的特《自#井£&79*t*#Ⅸ划设计建Ⅻ试i行瞥4
冉*ln《m##的78%月*的§el筑政簟中有
目i#m≈.
{『1""镕自l筑的g*№自制度∞女定对f政府补
*评*体§自括“T范目№^目素材料目素健*使用用木
m§费=H±一“±目I&造价在新台币j千iiU
|自#*m■.&*H}匕t÷SA625%MA自8%EU自35%WU自
±的。有*tl筑#*制}求埠≈*#章认Ⅱ审t
'2%lEQ=520%-自”镕#§#励斜#&计“&过评审№过q获m
m,卜台湾4自i筑评价#i《用fⅡ**气候*Ⅱ
颤,卜加".BEAMP【usnⅡ*∞口十辞镕自±A±a*‰*日Ⅲ
《%7目№M目的臃则国
发糕绿色建筑
万方数据
香港台湾地区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
作者:方东平, 杨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筑管理系
刊名:
建设科技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1(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kj2011060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