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32
膀胱癌诊疗规范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一、膀胱癌的诊断膀胱癌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泌尿系 CT/MRI 检查或CTU/MRU 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
2)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对可能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需要化疗的患者,建议同时病理活检;部分患者行诊断性TURBT 明确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
3)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阳性而无明确肿瘤、无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可选择荧光膀胱镜或NBI 膀胱镜检查。
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者,建议骨扫描检查。
5)尿膀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可疑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有辅助作用。
6)推荐采用膀胱癌 2017 TNM 分期系统(AJCC)进行病理学分期荐采用2004年及2016版的分级标准(表3)。
7)尿路上皮癌分子分型根据 CK5/6、CD44、CK20 和P53 表达情况分为基底样型(Basal)、管腔样型(Luminal)和野生型P53 样型,与预后相关,基底样型预后最差,野生型 P53 样型预后最好。
表 1 2017 年 AJCC 膀胱癌 TNM 分期表 2 WHO 2016 版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类和浸润性膀表 3 WHO 1973 年及 2004 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WHO 1973 年分级WHO 2004 年分级乳头状瘤乳头状瘤Grade 1:高分化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Grade 2:中分化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Grade 3:低分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二、膀胱癌的治疗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根据复发危险决定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疾病编码简介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用于治疗盆腔内淋巴结的异常增生或肿瘤转移。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器械进入体内,清除异常的淋巴结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进行手术编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情况进行编码,以便于医保报销和统计分析。
相关疾病编码盆腔淋巴结异常增生(Lymphadenopathy of pelvis)在进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常见的一个情况是盆腔淋巴结异常增生。
这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
根据国际统计分类(ICD-10),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编码:•N75.8:其他特指女性盆腔器官和组织的其他非感染性疾患•N76.8:其他特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和盆腔的炎性疾患•R59.1:淋巴结肿大(非感染性)盆腔淋巴结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 of pelvis lymph node)另一种情况是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性肿瘤。
这意味着原发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了转移,并侵入到盆腔淋巴结中。
根据ICD-10,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编码:•C77.0:一级淋巴结恶性肿瘤•C77.8:其他特指部位的二级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淋巴结肿瘤•C78.8:其他特指原发性恶性肿瘤具体疾病编码示例下面是几个具体的示例,展示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码:1.盆腔内异常增生引起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主要诊断:N75.8 其他特指女性盆腔器官和组织的其他非感染性疾患–手术编码:0UDB8ZZ Excision of Pelvic Lymph Nodes, Open Approach2.子宫颈癌转移引起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主要诊断:C53.9 子宫颈恶性肿瘤–手术编码:0UDB8ZZ Excision of Pelvic Lymph Nodes, Open Approach3.卵巢癌转移引起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主要诊断:C56.9 卵巢恶性肿瘤–手术编码:0UDB8ZZ Excision of Pelvic Lymph Nodes, OpenApproach注意事项在进行手术编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主要诊断。
膀胱尿路上⽪癌的诊疗原则膀胱癌是全球第⼗⼤常见肿瘤1,2018年全球估计有54.9万例新发膀胱癌病例,20万死亡病例。
男性⼈群的发病率(9.6/10万)和死亡率(3.2/10万)⼏乎是⼥性的四倍。
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男性同样远⾼于⼥性。
2018年我国膀胱癌发病8.22万例,其中男性6.42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8位)、⼥性1.79万例;膀胱癌死亡3.82万例,男性2.86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2位)、⼥性0.95万例。
膀胱癌中90%以上为膀胱尿路上⽪癌。
除特殊的芳⾹胺类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和⽔污染外,吸烟是膀胱癌明确的主要危险因素,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且吸烟强度和时间与癌症风险成正⽐,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2。
临床表现膀胱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尿、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
当肿瘤阻塞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不适、下肢⽔肿。
少数患者可因膀胱三⾓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导致出⼝梗阻,⽽出现排尿困难症状。
当疾病发展⾄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者⾻痛等晚期表现。
其中⾎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0%~90%的患者都是先出现间歇性、⽆痛性全程⾁眼⾎尿。
早期患者⼀般没有临床体征,局部晚期肿瘤有时可触及盆腔包块。
诊断原则膀胱癌的诊断应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膀胱镜检查做出判断。
其中,超声检查最常⽤、最基本;膀胱镜最重要;膀胱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标准;⽽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则集诊断和治疗为⼀⾝。
诊断流程2(图1)。
图1. 膀胱癌诊断流程2膀胱癌分期膀胱癌的分期对后期制定治疗策略⾮常重要。
根据肿瘤的浸润深度,膀胱癌可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3。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指局限于膀胱黏膜层(Tis、Ta)及固有层(T1),肌层未见浸润,既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约75%的患者初诊时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病因与膀胱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因素很多,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吸烟、长期大量饮咖啡、服镇痛剂和糖精等。
已肯定的化学致癌物有2-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4-硝基双联苯、2-氨基-1-萘酚等。
长期接触这些制造染料的中间产物或橡胶塑料的抗氧化剂、油漆、洗涤剂或暴露于燃烧气或煤烟中都有可能发生膀胱癌。
但个体差异很大,潜伏期很长。
膀胱癌主要的致癌因素是芳香族的胺,而潜在的致癌物是饮食硝酸盐和经肠道菌群作用后产生的亚硝酸盐。
膀胱埃及血吸虫病、膀胱白斑和腺性膀胱炎可能是癌前病变。
宫颈癌行盆腔放疗的妇女发生移行细胞癌的机率明显增加。
病理膀胱癌好发部位在膀胱侧壁及后壁,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
膀胱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占膀胱癌的3%~7%。
膀胱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2%。
1.生长方式一种是向膀胱腔内生长成为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另一种在上皮内浸润性生长,形成原位癌、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浸润性癌。
2.肿瘤分级2004年WHO公布新的分级法,该分类法中肿瘤的分类主要基于光镜下的显微组织特征,相关形态特征的细胞类型和组织构型,其将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apillary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和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3.肿瘤分期目前普遍采用国际抗癌联盟的第6版TNM分期法(,其中,T为膀胱壁浸润的深度;N为盆腔或腹腔淋巴结浸润程度;M为其它器官转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