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甲状腺手术配合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患者XXX,女,46岁,因“发现颈部肿块一月”入院。
查体见右侧甲状腺中上部有一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压痛。
B超检查显示,肿块大小约2.5cm x 2.0cm,考虑为良性病变。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在右侧锁骨下约2cm处切开一长约1.5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建立手术通道。
置入腔镜及操作器械,探查甲状腺,见肿块位于甲状腺中部,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使用超声刀分离肿块周围组织,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
术中出血少,未输血。
术后处理:
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预防出血。
术后第一天拔除引流管,第三天出院。
病理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块为良性甲状腺腺瘤。
总结:
本例手术采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手术效果满意。
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的手术配合作者:华莺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00-01甲状腺疾病是头颈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
与常规的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使颈部无瘢痕,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但是对医生的技术及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院成功完成了数例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女性患者,年龄18-25岁,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
全部手术均作了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无恶性病例。
手术时间为90分钟,手术过程顺利,无副损伤,无迟发出血,无中转开放手术。
1.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软枕,颈部过伸。
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及孔单。
麻醉生效后,取两乳头连线中点稍偏左处胸骨上的皮肤做一长约1.0cm的切口,分离皮下浅筋膜,置入皮下分离器沿预定分离线分离直至甲状软骨处。
另在双乳头上方各做一长约0.5cm的切口,分别置入12mm 曲罗卡 1个、10mm曲罗卡1个及5mm曲罗卡1于皮下浅筋膜,注入二氧化碳,維持压力为8mmHg。
用超声刀扩大游离面,切开颈白线,分开右侧颈部肌群,显露右侧腺体,游离外侧缘,超声刀切断甲状腺中静脉,游离上下极,贴近上下极切断甲状腺上下极血管,保留甲状腺背部包膜及少许正常腺体,次全切除甲状腺右叶与左叶部分。
从10mm Trocar处取出标本,检查无活动出血,关闭颈白线,置一胶管引流于甲状腺床,于右乳切口引出,放出气体,关闭切口。
2 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四项、生化检查、心肺功能是否正常等。
患者入手术室后热情地接待,耐心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
(2)器械与特殊仪器准备:甲状腺和腹腔镜手术器械,腹腔镜光源系统、摄像机系统、录像机、显示器,超声刀等。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作者:孙萌萌李艳娥王宏宋倩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以避免老式传统的手术方式后颈部留有永久的疤痕,从而获得美容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及体会。
结果:我院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术后颈前无手术疤痕,无皮肤色泽的改变,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可获得很好的美容效果,手术安全,恢复快,有着传统开放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是治疗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微创;腔镜;甲状腺切除甲状腺分左、右叶,覆盖并附着于甲状软骨下方的气管两侧,中间以峡部相连,由内、外两层被膜包裹,手术时分离甲状腺即在此两层被膜之间进行。
成人甲状腺重约30g,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有三条主要静脉,即甲状腺上、中、下静脉;甲状腺的神经支配来自于迷走神经,其中,喉返神经穿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之间,支配声带运动,喉上神经的内支(感觉支)分布于喉黏膜,外支(运动支)支配环甲肌,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走行,使声带紧张。
由于此解剖特点,在处理甲状腺动脉时须特别注意,以免损伤神经[1]。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切口非常难看,在颈部留下5~10cm的疤痕而影响外观,不仅切口难看让患者难以接受,而且手术中出血多,随着微创手术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腔镜技术被引入到颈部外科手术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和无颈部切口等优点,很受年轻患者的欢迎。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3例行甲状腺微创腔镜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3例,全部是女性,年龄分别为23、30、43岁,平均年龄32岁。
因发现颈部肿块入院,术前彩超检查均为单发囊性肿块,肿块大小直径为0.8~4.2cm,质软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周围无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为甲状腺腺瘤,遂收住院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配合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方法腹腔镜辅助下经颈部自然皮纹2cm左右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
结果成功完成手术38例,6例因术中病冻切片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颈部美容效果好。
手术配台护士熟练的腹腔镜仪器、器械的使用及手术步骤的完美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效果满意。
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外科手术;小切口;手术配合微创甲状腺手术方式现主要有三种,1997年miccoli创立无气腔甲状腺手术,此后各种改进的术式不断出现。
颈部无疤痕经胸壁和腋窝入路的内镜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好,但需co2气体建立操作空间,创伤大,手术难度高,可出现相关并发症,现临床应用已较少。
内镜无气腔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许多优点1:无需游离用co2建立气腔;颈部创伤明显减小,约2cm的小切口隐蔽于胸骨上凹,易遮挡;超声刀的使用止血效果更加完善,出血量更少;如果手术操作困难,术中病理回报恶性,只需延长切口即可。
我院从2009年8月至今已完成此类手术共36例,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2例,19—42岁,平均30岁,肿块直径0.7—3.5cm,平均2.3cm,均以彩超示结节性甲状腺肿住院。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
常规甲状腺体位及消毒,头部稍微后仰即可。
于颈前胸骨上凹皮纹处做1.5—2.5cm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电凝点状止血,上下游离皮瓣,切开颈白线,用腔镜用的小筋勾拉开形成颈部术腔,置入直径5mm内镜,用超声刀及吸引器、剥离子分离甲状腺被膜,探查确定肿块位置,行肿物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送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1.3 结果除6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开放手术外,余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切口长1.5—2.5cm,平均2.2cm,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10—30ml,平均15ml,超声刀切割性能良好,其突出优点是止血效果佳,切割止血一步完成,避免传统的离断、结扎组织过程2,彻底止血未摆引流,切口皮下用5—0可吸收缝线缝合后用8cm无针缝合器拉紧切口,术后住院2—5d,平均2.5d。
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作者:任姗国艳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配合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自1997年问世,其美容效果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
我院自2001年9月开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1],至2010年1月共实施胸乳晕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22例,取得满意效果,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2例,女12例,男10例。
年龄18-51岁,(30±12)岁。
22例均无意发现有颈前有包块、偶有颈前压痛、呼吸不畅,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
术前均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测定,均正常。
彩超提示肿瘤均位于单侧、单发;位于右侧16例,左侧6例;直径0.8-1.8cm。
无颈深淋巴结肿大。
术前均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营养状况良好,无合并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根据术前查体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甲状腺肿瘤位置,按照甲状腺良性肿瘤行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术。
术中送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17例甲状腺乳头状微癌、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并得到同意后,术中改行腔镜下甲状腺癌功能性根治术,将患侧甲状腺完整切除,再将峡部及对侧叶大部分切除,同时彻底清扫中央组淋巴结,如果发现有肿大淋巴结送检快速病理。
1.2方法1.2.1术前准备1.2.1.1术前1d巡回护士阅读病历,访视患者,详细向患者介绍介绍手术、麻醉以及与手术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进入手术室后及麻醉前病人应配合的事项,利用DVD回放手术室的环境布局,仪器设备、监护措施。
介绍参加手术人员的资历,精湛技术及成功实例,说明与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使病人及家属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2]。
1.2.1.2护理人员准备参加术前讨论,掌握术式及术者的习惯,根据术前评估准备术中所需物品术前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应急预案,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手术[3]。
甲状腺腔镜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汐囵臼墒扇甲状腺腔镜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陈玉春仇成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对18例甲状腺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发生.结论护士了解患者,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工作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关键词】甲状腺腔镜手术配合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颈部切口进行手术,术后颈部留下明显的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体表美,都不愿意在身体暴露的部位留下影响美观的瘢痕.随着电视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手术范围逐步拓宽.腹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新术式,手术切口选择在胸部乳沟及乳晕上缘处,远离颈部暴露部位,位置隐蔽,切口较小,有良好的美容效果.2008年1月一6月我院对18例甲状腺肿瘤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1例,女17例,年龄22岁~48岁,平均年龄36岁,均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术后病理证实腺瘤.手术时间30rain一70min,术中出血量约30~50TrI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4d一6d,痊愈出院.1.2手术方法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气管内插管,胸部入路采用三孔法,于乳沟中点切一约10mm的皮肤切口至深筋膜层,尿扩器钝性皮下分离,于乳沟中点及左,右晕上缘行切口并置人10,5,5mm套管针(Trocar),注人CO气体,压力平均6-8mmHg(1mmHg=0.133kPa),不超过10mmHg,建立手术空间.中间套管置3O.腹腔镜,CO:气体从套管侧孔进,右侧套管置分离钳,左侧套管置超声刀,在直视下用超声刀将分离扩张的皮下隧道打通连接,上至两侧胸锁乳突肌外缘.纵行切开颈白线分离颈前肌群,暴露甲状腺,从甲状腺下极开始边切边凝直至切除甲状腺瘤,用标本袋取出标本,检查创面无渗血,逐层缝合,放引流管从右侧乳晕切口处引出,挤压排空CO气体后,关闭切口.2护理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对手术顾虑较多,大量的身心医学研究已证明,心理因素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1J.术前心理状态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术前1d手术室巡回护士访视患者,简明扼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过程,美容效果,注意事项等,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关心,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对手术充满信心和期待.2.1.2手术间仪器及用物的准备Stryker腹腔镜l套,超声刀(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腹腔镜操作器械1套,中心吸引,吸氧等.2.2术中配合2.2.1巡回护士配合①提前1h开层流装置并调节室温于24℃,湿度50%~60%,热情接待患者,交换车推患者人室,再次核对手牌,患者,物品并做好心理护理.开放静脉通路,左上肢外展用静脉留置针加三通建立通路.②配合麻醉师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共同协助患者取”人”字位,颈肩部垫一10em 软枕,颈部两侧各垫一小沙袋,头下垫一头圈.③将腔镜机组置于患者头部,超声刀置于患者右侧腿部,正确连接腹腔镜操作系统:将各光缆线与电视系统妥善连接,注意不能扭曲.调节视频转换器至屏幕图像清晰,将镜头和光源套上无菌电线并调亮光源.④调节气腹机流量,CO灌注压力平均6—8mmHg,不超过10mmHg,若术中CO压力过高,灌注过快,手术时间长,CO:向皮下组织扩散,可引起皮下气肿,严重者可引起纵隔积气[21.本组手术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⑤调试超声刀至最佳状态,使其确切发挥凝血效果及无热传导效应.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⑦备齐手术物品,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物品.2.2.2洗手护士配合①器械护士提前20rain洗手上台,检查并整理手术器械(特别注意检查腹腔镜手术器械上的螺丝等小配件是否完整),清点手术缝针,小纱布,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巾.②与手术医生及巡回护士配合连接好各管道,导线,仪器,调节镜头清晰度,将超声刀组装调试后备用.③碘伏纱布擦拭镜头并对白.④于乳沟中点切一约10mm的皮肤切口至深筋膜层,递尿扩器于医生,经皮肤切口向上皮下钝性分离,充气.⑤于乳沟中点及左,右晕上缘行切口并置入10,5,5mm套管针(Trocar),注入CO:气体建立手术空间.⑥应用超声刀继续游离皮下组织,建立手术空间.⑦纵行切开颈白线分离颈前肌群,暴露甲状腺,从甲状腺下极开始边切边凝直至切除甲状腺腺瘤,用标本袋取出标本.⑧检查创面无渗血,逐层缝合,放引流管从右侧乳晕切口处引出,挤压排空CO气体后,关闭切口.3体会随着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范围及病种不断扩8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第13卷1月下旬刊■汐四国国露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提高护理的内涵建设,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腹腔镜手术器械精密,昂贵,手术的顺利,成功更多地依赖于设备和手术器械,故手术配合护士应相对固定,必须进行相关理论与操作培训,熟练掌握并使用仪器,设备,如超声刀使用时确认将组织抓取后进行操作,避免空发以免损坏刀头.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术后还应正确清洗并保养手术器械,腹腔镜显示系统按常规处理,先将冷光源徐徐转暗后关掉,各连接部分轻轻脱开,将各手术器械轻拿轻放,光缆电线切忌打折,扭曲,冷光源导线和摄像头应妥善放置,仪器归位并加防尘罩保护.腔镜器械清洗时严格执行三步法:水洗一酶洗一清洗,清洗内镜时可拆卸部分应充分拆卸,管腔内用高压水枪冲洗,用l:270酶液浸泡2rain后用水冲尽,再用l:1O润滑剂浸泡2rain后向管腔内冲高压空气冲干备用.参考文献1许瑞云.外科围手术期监护治疗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448~4502梁颖韫,丁淑红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8(1):64E-mail:ycsyqch@126.corn头皮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朱海云韩海玲(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目的探讨减轻惠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方便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理工作量的措施.方法对436例惠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结果436例患儿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7d,平均5d.4例发生局部皮肤发红,无1例因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好方法.【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应用护理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的焦虑心理,保护血管,方便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理工作量,自2007年6月我科对436例患儿使用了头皮浅静脉留置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患儿家长欢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36例儿科患儿,均为我科2007年6月一2008年6月间收治的患儿,男278例,女158例,年龄出生后30min~3岁.新生儿肺炎120例,重症肺炎78例,轻症肺炎87例,急性腹泻病88例,感染性腹泻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10例,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白血病3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人院后均采用了头皮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进行输液.1.2方法’1.2.1留置针型号的选择均使用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一次性24G安全静脉留置针.1.2.2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粗直的血管.1.2.3穿刺方法穿刺时患儿取平卧位或头偏向穿刺部(收稿日期:2008—08—04)位的对侧,选择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后,从包装中取出留置针, 右手食指,拇指持针翼和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远端皮肤,固定穿刺血管,在略偏血管的皮肤上进针,进针角度以15.一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人血管【i],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lmm~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软管送人静脉内,同时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按照操作规程用无菌贴膜或胶布固定软管.2结果436例中,一次穿刺成功402例,成功率为92%.436例中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7d,平均5d.全部病例中,4例发生局部皮肤发红,发生率为0.91%,无1例因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3讨论穿刺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提高穿刺成功率,正规熟练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组头皮浅静脉留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例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无分泌物. 因穿刺点皮肤汗液渗出所致.4护理体会4.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前使血管充盈,操作要轻,稳,准,固定要牢固.穿刺时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头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来判断是否进人血管,不要盲目进针或退针,见回血后顺血管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如有阻力,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的弯曲或者有静脉瓣等,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及增加患儿的痛苦12],同时亦可减少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穿刺失败原因有:穿刺时见到回血急于送针,送针前未退出针芯,导致血管被刺破;针芯回退太多,使软管腔内失去支撑,造成针体折曲难以送入.4.2严密观察留置套管针时应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感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第l3卷1月下旬刊9。
— —
1
腔镜甲状腺手术配合常规
一、手术物品准备
1、器械敷料准备
腔镜甲状腺切除包、腔镜甲状腺特殊器械、保温桶、微波炉专用碗、
高清腹腔镜头30°、超声刀长头、治疗碗、治疗巾、手术衣、持物筒、
被服。
2、一次性无菌物品准备
手术用连接管2个、50毫升空针2个、1毫升空针1个、无菌保护套
数个、吸引器管2套、腔镜下专用带子、标本袋2个、可吸收线、小纱布
垫3块。
二、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
三、手术体位
垂头仰卧大字形。
四、手术配合
1、先于胸前皮下注射膨胀液,后在患者两乳头之间连线中点,即胸
骨前作一长约112cm切口,深达皮下深筋膜层,用特制穿刺棒在此平面作
皮下隧道行胸前初步分离;
2、再置入10mm穿刺器,导入10mm30°腹腔镜;
3、CO2建立手术空间,气体压力为6-8mmHg;
4、左右侧乳晕内上缘分别作5、10mm弧形切口,镜下直视下分别置
— —
2
入,5mm、10mm穿刺各1根,主操作孔在右侧;
5、用超声刀分离皮下,颈部皮下分离范围上至甲状软骨水平,左右
至胸锁乳突肌缘;
6、用超声刀纵形切开颈白线,离断患侧颈前肌群,暴露患侧甲状腺,
继续剪开甲状腺外科被膜,向内上轻推甲状腺患侧叶,顺次暴露甲状腺下
动脉、甲状腺中静脉,并用超声刀直接将其分别离断,再用超声刀离断甲
状腺患侧叶与峡部连接。在甲状腺后被膜前作锐性分离,注意保留甲状腺
后被膜且不损伤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继续向上游离,离断部分甲状腺悬
韧带;
7、甲状腺上动脉可选择用超声刀直接切断或用线圈套扎后再切断,
置入标本袋装入标本后取出送快速冰冻作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
8 、甲状腺创面不缝合,镜下用可吸收线缝合颈前肌群,创口放置引
流管1根,引流管从右乳晕切口引出后,拔除穿刺管,缝合切口。
五、手术配合注意事项
1、术前患者易产生紧张忧虑甚至恐惧心理,应做好心理护理;
2、配合手术医师摆垂头仰卧位,充分暴露术野,并使患者舒适;
3、术中采用CO2建立手术空间,一般压力为6-8mmHg,过高会引
起颈部纵隔气肿,甚至并发高碳酸血症;
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5、腹腔镜头轻拿轻放,超声刀规范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