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71.92 KB
- 文档页数:35
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与女职工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煤炭工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煤炭工业实际。
经过全省煤炭行业上下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行业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炭产业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安全保障程度明显提高;煤炭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谐矿区建设效果明显。
近两年来,煤炭行业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
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本行业各项任务目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的看到,我省煤炭工业“倚重难解”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容(一)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一是我省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
尽管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上下了很大决心和功夫,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的问题依然突出,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我省煤炭行业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
究其原因,一是能源重、化工轻;二是采冶重、制造轻;三是煤炭生产重,服务轻;四是材料重,加工轻。
煤炭行业中大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新的增长点不多,煤炭新型产业项目不足,而且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高端产品少。
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呈放缓趋势,对我省煤炭工业的后续发展形成制约。
二是我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历史表明,在产业发展比较粗放的情况下,静态的自然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级生产要素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我省煤炭工业“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7月29日)袁纯清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
2012年第10期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
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吹响了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号角。
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文化产业优势,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朔城区地处山西北部雁门关外,是朔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牢牢抓住全省综改试验区和全市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历史机遇,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坚持经济、文化两手抓,全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9年,我区跨入“山西省文化十大强县”行列,今年再次蝉联这一殊荣。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有了一些深刻的感悟:感悟一:拥有深刻文化自觉的领导意识,是实现文化强区的关键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性精神性渗透性的无形力量,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
为政一方,必须有深刻文化自觉的领导意识,才能真正使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动力。
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实施了文化强区战略,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各部门参与的文化工作和巩固工作领导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倾力抓,其它部门配合抓,区、乡、村三级共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并把文化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调整产业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规划,文化阵地建设与城乡基础建设同推进,经济指标与文化绩效同考核。
区委、区政府通过常委会、党政联席会研究部署文化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四套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研究和解决问题,并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如元宵节街头文艺活动等一些重大活动,既当决策者,又当参与者。
区委、区政府每年和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年终考核兑现文化工作一票否决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