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第一专题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1992年;第二阶段始于1992年至上个世纪结束;第三个阶段则是从入21世纪到2020年建设完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对于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还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有许多体制性障碍,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国际体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根据各方面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了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第三,市场体系建设和改善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

第四,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怎样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

等)优化、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发展阶段改善生存环境和加速建设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已经难以为继。

第三,区域发展格局不合理,加大资源环境压力。

第四,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

第五,人口老龄化超常加快。

第六,世界性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则和对策是什么?

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把自主创新进而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把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把扩大内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前提和制度保障。

对策:

第一,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健全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

第二,政府应综合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改变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体系。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第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七,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第二专题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

1、现代市场体系的构成和目标是怎样的?

组成市场体系的各类市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构成。

从流通环节的角度看,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从流通时序的角度看,有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

从流通地域的角度看,有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等。

从流通状态的角度看,由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完全市场和不完全市场;有组织的市场和无组织的市场。

在对市场体系的考察中,最重要的是从流通的商品属性或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在这种条件下,可以把市场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特殊商品市场包括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和采取商品形式的特殊的对象物所形成的市场,主要有: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由计划分配关系向市场交换关系的转变,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完备、发达的全国统一市场,确保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得基础性作用,从而建立起以机会均等、自助交易、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为基础的新型市场交换关系。

2、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发展要素市场?

要特别注意发展要素市场,是因为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要素市场的作用巨大。

金融市场是资本、货币资金融通的场所和融通关系的总和。金融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

劳动力市场是指投入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资源与配置这些劳动力资源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具体表现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使用这些劳动力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

房地产市场是房屋和土地在流通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技术市场,从狭义上说,是指进行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说,是技术商品交换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技术市场交换的技术成果都是知识形态的商品。

信息市场是指信息商品交换、流通的场所或领域及信息交换关系的总和。

3、如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促进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4、简述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我国宏观调控经济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

(2)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多年的宏观调控调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

5、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目标:(1)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物价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6、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

当前的宏观调控相比以前的调控具有了新的特点:(1)此次的宏观调控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2)此次宏观调控的目标更为科学。(3)此次调控的手段更为全面。(4)此次宏观调控同时深化体制改革。宏观调控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1)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形势趋好。(2)固定资产投资趋缓,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在下半年继续回落。(3)财政收入增长较快。(4)货币信贷扩张得到初步控制,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控制。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为宏观调控两大支柱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缺乏深层次和高水平上的协调配合。

(2)我国的宏观调控在主观上有多重目标。

(3)宏观调控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化的间接政策手段,而尽力避免直接的行政手段。

7、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

(1)坚持把遏制“两个防止”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建立宏观经济调控的长效机制

(4)调整主要政策取向,正确把握调控力度。

(5)正确把握调控重点

第三专题扩大就业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简述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

劳动力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从理论上分析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衡,一种是失衡。前一种状态表现为劳动力的总供给等于劳动力的总需求;后一种状态表现为两种情况,即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和劳动力的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在不同的国家,劳动力供求失衡有不同的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经常性矛盾,在总量上表现为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在结构上表现为高质量的劳动力严重供不应求,低质量的劳动力供过于求。

2、如何看待就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就业与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是促使就业增长的前提。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是由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认可的需求决定的,因此,经济增长是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前提条件。

就业增长弹性就是指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就业弹性指数越大,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能力越强。

(二)就业与产业结构

在工业化阶段,总产出构成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上升,初级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在制造业产出构成中,重型制造也所占比重上升,轻型制造业比重下降;在就业构成中,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在总投入中,中间投入所占比重上升。经济发展将随着劳动力主次地由农业、制造业转向第三产业。

(三)科技进步与就业

从长期和总体看,科技进步对就业有积极影响,促进就业的增加。从短期和局部看,科技进步对就业有消极影响,减少就业量。(四)就业与对外开放

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可以带动国内就业的增加,扩大进口量,维持国外的就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吸纳人就业。劳务输出直接

增加就业。、

3、如何理解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从动态角度看,公平与效率确实存在着矛盾,存在着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选择。哪一个优先安排是要根据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目标以及由收入分配上引起的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来确定的。

效率优先,必须兼顾公平。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都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在收入结果上允许合理来开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状况看,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就是要是收入分配机制更为合理,就是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有什么新特点?

按劳分配具有不成熟性。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现劳动权利平等的不充分

第二,按劳分配遵循的是等量劳动交换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原则与实践经常发生背离,按劳分配只是在

企业内部大体上得到实现。

第三,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处在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环境中,按劳分配只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而且

按劳分配也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是个人收入分配,

分配所得超过个人或家庭消费的部分,还可以用于投资,形成

新的收入来源。

5、试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意义。

任何一种生产过程,都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但各种生产要素往往被不同的所有者占有。所以,要进行生产,就要求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把各自拥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个生产过程。

这个过程的结果,就归这些生产要素所有者共同占有,并按各自的贡献进行分配。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因此说,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同生产要素所有制相联系的一种分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明确按生要素分配的原则。

6、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第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第三,行业收入差距扩大。

第四,不同要素所有制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7、谈谈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路。

(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3)着力通过低收入这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4)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5)改变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四专题现代化战略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如何培育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试试新的地区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第四,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五专题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三个部分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与规范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产生的动因是什么?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级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动因:一是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微观基础;三是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四是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

3、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2)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

(3)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4)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4、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还有不少突出的问题。在出口中,一些企业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和营销体系缺乏,对外恶性竞争、经营秩序混乱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出口低价竞销容易引发贸易摩擦,我国企业在国际交换中获取比较利益的能力不强。

在吸收外资直接投资方面,少数地方拼优惠政策,相互攀比,实际上是给外商以超国民待遇,加剧了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

5、如何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海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益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6、在扩大开放中如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1)加速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3)审慎而有序地开放金融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