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在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2
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一行
调研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1年3月3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一行5人来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就金职院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金华市副市长张新宇,市府办副主任陈世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国,校党委书记王振洪、校长梁克东等陪同调研。
何杏仁一行先后走访了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航空维修实训车间、高端精密零件制造车间、工业4.0全自动生产流水车间等场地。
在生产流水车间,何杏仁认真观摩了园区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成果,并与机电工程学院朱日明博士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他正着力研发的“卡脖子”技术——高速高压柱塞泵,对取得的进展大加赞赏。
走访中,何杏仁在听取了学校近些年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情况及产教园的建设运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后指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全省高职院校获评的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基础研究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学校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借鉴其他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先进做法,不断深耕和发掘技术研发、创新潜能,持续推动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收获新成果,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样板、做出示范。
何杏仁书记与朱日明博士亲切交谈
参观航空维修实训车间。
2024年枣庄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3年4月15日,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江苏()关键控制性工程,南航道桥南主塔桩基施工完成,标志着这座拥有六个“世界之最”、六项“世界首创”的大桥索塔施工进入新阶段。
A.南京长江大桥B.润杨长江公路大桥C.苏通长江公路大桥D.张靖皋长江大桥【答案】:D2.2023年6月1日,()正式实行,该条例是全国首部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全领域专门的地方性网络安全立法。
A.《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B.《山西省网络安全条例》C.《吉林省网络安全条例》D.《贵州省网络安全条例》【答案】:A3.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230万个,2023年将启动()建设,全面推进6G 技术研发。
1/ 21A.“宽带远疆”B.“宽带入户”C.“信号边疆”D.“宽带边疆”【答案】:D4.甲大学毕业有3个岗位选择,在某企业工作每月4000元,在银行工作每月5000元,在事务所工作每月6000元,若甲选择了事务所工作,则该选择的机会成本是()。
A.4000元B.9000元C.6000元D.5000元【答案】:D5.《××镇人民政府转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夏粮入库管理工作的通知》,该标题()。
A.错误,标题缺少本身的文种“通知”B.错误,应该使用通知类中的批转性通知C.正确,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文件,应该使用通知类中的转发性通知D.错误,“××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夏粮入库管理工作的通知”应当加书名号【答案】:C6.公文标题中不能使用的标点符号是()A.引号B.逗号C.破折号D.顿号【答案】:B7.食品与食具共同组成完美的形象而给人带来美感。
序号选派学校姓名接受学校(单位)访问时间1华侨大学赵 鹏中国美术学院2014.09-2015.062华侨大学桑晓磊华南理工大学2014.09-2015.063华侨大学张 艺中国美术学院2014.09-2015.064福州大学谢其锋南京大学2014.06-2015.055福州大学张艳红华东师范大学2014.09-2015.016福州大学高永刚河海大学2014.09-2015.087福州大学郑新夷北京大学2014.09-2015.098福州大学伍久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4.11-2015.119福州大学于 娟清华大学2014.09-2015.0910福建师范大学杨卫明北京师范大学2014.09-2015.0611福建师范大学田振洪清华大学2014.09-2015.0612福建师范大学徐希锦中国传媒大学2014.09-2015.0613福建师范大学蔡清德清华大学2014.09-2015.0614福建师范大学贺 瀚北京大学2014.09-2015.0615福建师范大学叶茂林首都师范大学2014.09-2015.0616福建师范大学陈黎飞厦门大学2014.09-2015.0217福建师范大学高 勇大连理工大学2014.09-2015.0618福建师范大学马红亮南京大学2014.09-2015.0619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曹 玮福州大学2014.09-2015.062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陈晶晶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2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阚元平中山大学2014.09-2015.0622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林雪云福州大学2014.09-2015.062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冯 清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24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林茂兹浙江大学2014.09-2015.0625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刘美华厦门大学2014.09-2015.0626福建农林大学阮 倩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27福建农林大学张 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09-2015.0628福建农林大学温福英厦门大学2014.09-2015.0629福建农林大学陈思建南京大学2014.09-2015.0630福建农林大学徐国钧浙江大学2014.09-2015.0631福建农林大学江金泽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32福建农林大学兰伟强上海体育学院2014.09-2015.0633福建农林大学薛凌霄福州大学2014.09-2015.0634福建农林大学罗小林厦门大学2014.09-2015.0635福建农林大学邱春辉厦门大学2014.09-2015.0636福建农林大学宋剑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09-2015.0637福建农林大学陈昌利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09-2015.0638福建农林大学曾生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09-2015.0639福建农林大学蔡水英福州大学2014.09-2015.0640福建农林大学沈 群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2014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名单附件:号41福建医科大学张智广北京大学2015.01-2015.06 42福建医科大学范小兰中国科技大学2014.09-2015.02 43福建医科大学王海燕中山大学2014.09-2015.02 44福建医科大学张文豪华侨大学2014.09-2015.07 45福建医科大学吴吉文中山大学2014.09-2015.06 46福建医科大学苏红英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2014.09-2015.03 47福建医科大学吴丽贤中国医学科学院2014.09-2015.02 48福建医科大学韩志钟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49福建医科大学何保昌中国医学科学院2014.07-2014.12 50福建医科大学卢若艳西安交通大学2015.03-2015.08 51福建医科大学吴菁菁北京外国语学院2014.09.2015.07 52福建医科大学林 婷第二军医大学2013.03-2015.09 53福建医科大学康红蕾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7 54福建医科大学钟舒曼厦门大学2014.09-2015.01 55福建医科大学陈丽妹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9 56福建中医药大学张学君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09-2015.03 57福建中医药大学陈采益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06-2014.12 58集美大学王家樵上海海洋大学2014.09-2015.06 59集美大学刘 磊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60集美大学丁文辉复旦大学2014.09-2015.06 61集美大学郑 婕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09-2015.06 62闽南师范大学张华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09-2015.01 63闽南师范大学王灵芝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64闽南师范大学郑锦良浙江大学2014.09-2015.06 65闽南师范大学郭丹丹西南大学2014.09-2015.06 66闽南师范大学黄锦标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67闽南师范大学杨小玲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68闽南师范大学王伶俐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69闽南师范大学王卓亮辽宁师大2014.09-2015.06 70闽南师范大学陈景亮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71闽南师范大学谢徐玮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72闽南师范大学曾 昱华南师大2014.09-2015.01 73闽南师范大学刘 冰华中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74闽南师范大学吴晓霞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75闽南师范大学王 杨华中科技大学2014.09-2015.06 76闽南师范大学朱 旸福建农林大学2014.09-2015.06 77闽南师范大学林宝珠华中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78闽南师范大学林 慧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79闽南师范大学吴武顺大连理工大学2014.09-2015.06 80泉州师范学院张纪平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81泉州师范学院高大利中山大学2014.09-2015.06 82泉州师范学院邓岳敏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83泉州师范学院陈伟长中央美术学院2014.09-2015.06 84泉州师范学院孙舜华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85泉州师范学院苏目水厦门大学2014.09-2015.06号86泉州师范学院宋 妍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87泉州师范学院刘小英中科院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2014.09-2015.06 88泉州师范学院林映春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89泉州师范学院黄诗海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90泉州师范学院黄荣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09-2015.06 91福建工程学院叶 颖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09-2015.06 92福建工程学院赵明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09-2015.06 93福建工程学院林丽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09-2015.06 94福建工程学院贾敏忠清华大学2014.09-2015.06 95福建工程学院陈 平浙江大学2014.09-2015.06 96福建工程学院汤龙梅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97福建工程学院余志红华南理工大学2014.09-2015.06 98福建工程学院张士元同济大学2014.09-2015.06 99福建工程学院郑永乾福州大学2014.09-2015.02 100闽江学院杨小山浙江大学2014.09-2015.06 101闽江学院陈玲菊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02莆田学院蔡力锋中山大学2014.09-2015.06 103莆田学院曾志红福建农林大学2014.09-2015.06 104莆田学院陈丽晖武汉大学2014.09-2015.06 105莆田学院洪家军北京邮电大学2014.09-2015.06 106莆田学院周惠明四川大学2014.09-2015.06 107莆田学院黄 斌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08厦门理工学院卢雪英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09厦门理工学院洪怡恬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10三明学院李 珍北京大学2014.09-2015.06 111三明学院张丽华清华大学2014.09-2015.06 112武夷学院王学彬上海大学2014.09-2015.06 113福建警察学院张小平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14福建江夏学院林旭云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115福建江夏学院蒋媛媛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16宁德师范学院万 兵四川大学2014.09-2015.06 117宁德师范学院郑林禄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18闽南理工学院揭志锋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19福建教育学院吴 蔚福建师大2014.09-2015.06 120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刘志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09-2015.06 121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金晓云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09-2015.06 122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林丽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02-2015.06 123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王 林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24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袁 超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09-2015.06 125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陈金兰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126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林 静厦门大学2014.09-2015.03 127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肖世校西南交通大学2014.09-2015.01 128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要建姝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3 129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张晓敏华东师范大学2014.09-2015.01 130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王兰娟厦门大学2014.09-2015.06号131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詹锦华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32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杨艺敏华侨大学2014.09-2015.08 133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张 炜华侨大学2014.09-2015.08 134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郭伟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35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陈娟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36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陈育栎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137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冯新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138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张晓惠福州大学2014.09-2015.06 139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胡秀珠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40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詹惠娜华侨大学2014.09-2015.06 141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陈艳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09-2015.06 142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杨秀洪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43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范丽华福建师大2014.09-2015.06 144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 洁福建师大2014.09-2015.06 145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林双琴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46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林丽英福建师大2014.09-2015.06 147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薛云芳福建师大2014.09-2015.06 148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秉龙福建师大2014.09-2015.06 149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 勇首都医科大学2014.09-2015.06 150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 嵘天津大学2014.07-2015.07 15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陈剑雄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52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陈海玲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53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 帆厦门大学2014.09-2015.06 154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章素萍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55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江 晖华东政法大学2014.09-2015.06 156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张瑞芬福州大学2014.08-2015.02 157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李其铿福州大学2014.09-2015.08 158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唐 青福州大学2014.09-2015.08 159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史河秀福建医科大学2014.08-2015.07 160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李 晶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07-2015.06 16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一丹上海长海医院2014.11-2015.11 162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邓元荣福建农林大学2014.09-2015.08 163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叶 榕福建医科大学2014.09-2015.08 164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邓 雯复旦大学2014.09-2015.06 165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张珏惠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7 166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李 哲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9 167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卓天英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2 168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陈 宏浙江大学2014.09-2015.06 169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王 璇西安交通大学2014.09-2015.07 170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赵 莹华侨大学2014.09-2015.09 171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杜迎洁厦门大学2014.09-2015.09 172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江 湘厦门大学2014.09-2015.09 173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陈 莲福建农林大学2014.09-2015.09 174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陈裕成福州大学2014.09-2015.02 175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伍乐生厦门大学2014.09-2015.08号176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周仕平华侨大学2014.09-2015.02 177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花文苍厦门大学2014.07-2015.07 178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方警春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7 179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汪世晓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7 180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郑姝敏华侨大学2014.09-2015.07 181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黄 琳南京大学2014.09-2015.06 182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王盛勇厦门大学2014.09-2015.02 183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叶清珠闽江学院2014.09-2015.08 184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阙佛兰闽江学院2014.09-2015.06 185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黄裕章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8 186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廖 萍华南理工大学2014.09-2015.08 187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汤武辉厦门大学2014.09-2015.07 188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黄木花山东大学2014.09-2015.07 189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李立鹏厦门大学2014.09-2015.09 190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王晓敏厦门大学2014.09-2015.07 191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姚晓晖厦门大学2015.02-2015.08 192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高 云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6 19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陈 丞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7 194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李 为福建师范大学2014.09-2015.08 195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谢人强武汉大学2014.09-2015.07 196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吴 静福州大学2014.09-2015.07 197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曾姣艳福州大学2014.09-2015.07 198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彭美红福州大学2014.09-2015.07 199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刘 禾福建农林大学2014.09-2015.07 200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范楠楠华东师范大学2014.09-2015.07 201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石东龙华侨大学2014.09-2015.07 202漳州理工职业学院陈加民福建农林大学2014.09-2015.07。
四川省眉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2024.12.17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
它告知信息但不解释信息。
它指导人们去理解,但有时也会引起误解,这取决于是否被正确使用。
大数据的力量是那么耀眼,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
科技再先进也无法将世界上数据的总量尽数收集、储存和加工。
从罗盘和六分仪,到望远镜和雷达,再到今天的全球定位系统,人们总是受到现有测量和认知工具的局限。
我们明天使用的工具很可能比今天的强大数倍甚至上千倍,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较之明天可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要不了多久,当我们回看当今的大数据世界时,就像在看阿波罗11号上仅4Kb内存的导航控制计算机一样,会觉得十分奇特。
我们能收集和处理的数据只是世界上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这些信息不过是现实的投影罢了,因为我们无法获得完美的信息,所以做出的预测本身就不可靠。
但这也不代表预测就一定是错的,只是永远不能做到完善。
这也并未否定大数据的判断,而只是让大数据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大数据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为我们提供暂时的帮助,以便探索更好的方法和答案。
这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应当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
(摘编自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周涛译)材料二: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信息超载已成为每一名互联网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024年无线电工程第54卷第5期1053 doi:10.3969/j.issn.1003-3106.2024.05.001引用格式:彭钰寒,乔少杰,薛骐,等.Text to SQL文本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综述[J].无线电工程,2024,54(5):1053-1062.[PENGYuhan,QIAOShaojie,XUEQi,etal.ASurveyofText to SQLTextInformationProcessing[J].RadioEngineering,2024,54(5):1053-1062.]Text to SQL文本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综述彭钰寒1,乔少杰1,薛 骐1,李江敏1,谢添丞1,徐康镭1,冉黎琼1,曾少北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225;2.奇安信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4)摘 要:信号与信息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加,离不开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需要数据库的支持,然而没有经过训练的使用者会因为不熟悉数据库操作产生诸多问题。
文本转结构化查询语言(TexttoStructuredQueryLanguage,Text to SQL)的出现,使用户无需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QueryLanguage,SQL)也能够熟练操作数据库。
介绍Text to SQL的研究背景及面临的挑战;介绍Text to SQL关键技术、基准数据集、模型演变及最新研究进展,关键技术包括Transformer等主流技术,用于模型训练的基准数据集包括WikiSQL和Spider;介绍Text to SQL不同阶段模型的特点,详细阐述Text to SQL最新研究成果的工作原理,包括模型构建、解析器设计及数据集生成;总结Text to SQL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
关键词:文本转结构化查询语言;解析器;文本信息处理;数据库;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3-3106(2024)05-1053-10ASurveyofText to SQLTextInformationProcessingPENGYuhan1,QIAOShaojie1 ,XUEQi1,LIJiangmin1,XIETiancheng1,XUKanglei1,RANLiqiong1,ZENGShaobei2(1.SchoolofSoftwareEngineering,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Chengdu610225,China;2.LegendsecInformationTechnology(Beijing)Inc.,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Thedemandofsignalandinformationprocessinggrowsrapidlyandisinseparablefordataprocessingtechnology,whichrequiresthesupportofdatabases.Butitwillcausemanyproblemsduetobeingunfamiliarwiththedatabaseoperationsofuntrainedusers.TheemergenceofTexttoStructuredQueryLanguage(Text to SQL)makesusersdonotneedtomastertheStructuredQueryLanguage(SQL)tooperatedatabases.Firstly,theresearchbackgroundandchallengesofText to SQLtechniquesareintroduced;secondly,thekeytechnologies,benchmarkdatasets,modeldevelopmentsandthestate of the artText to SQLmodelsareintroduced;ThekeytechnologiesincludethemainstreamtechniquesincludingTransformer,andthebenchmarkdatasetsusedformodeltrainingincludeWikiSQLandSpider,and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stagesofText to SQLmodelsarepresented,theworkingmechanismofthestate of the artText to SQLmodelsareintroducedindetail,includingmodelconstruction,parserdesignanddatasetgeneration;Lastly,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sandfocusofText to SQLaresummarized.Keywords:Text to SQL;parser;textinformationprocessing;database;deeplearning收稿日期:2023-07-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272066,61962006);四川省科技计划(2021JDJQ0021,2022YFG0186,2022NSFSC0511,2023YFG00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2YJAZH088);宜宾市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2022YG02);成都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2022 JB00 00002 GX,2021 JB00 00025 GX);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WLWH22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开放课题(ZNZL2023B0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KYTD202222)FoundationItem: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62272066,61962006);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ofSichuanProvince(2021JDJQ0021,2022YFG0186,2022NSFSC0511,2023YFG0027);PlanningFoundationfor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ofMinistryofEducationofChina(22YJAZH088);High levelTalentIntroductionProjectofYibin(2022YG02);Chengdu“TaketheLead”ScienceandTechnologyProject2022 JB00 00002 GX,2021 JB00 00025 GX);ScienceResearchProjectFundedbyNetworkCultureCenter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Re searchBaseoftheSichuanProvincialEducationDepartment(WLWH22 1);NationalIntelligentSocietyGovernanceExperimentalBaseFoundationof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ZNZL2023B05);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CapabilityImprovementProjectof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KYTD202222)信号与信息处理1054 2024RadioEngineeringVol 54No 50 引言随着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图像处理、文本处理、数据处理、语音处理等)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需要考虑如何高效和准确地处理、查询、存储数据信息,因此数据库成为首选工具。
1996-2012年研究生历年国家线以及报录比统计1997-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统计2012年全国硕士研招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2012年全国硕士研招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科门类(专业)名称A 类考生*B 类考生*C 类考生*备 注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哲学295↑ 40↑ 60↑ 285↑ 38↑ 57↑ 275↑ 35↑ 53↑*A 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 类考生:报考地处二经济学 350↑ 55↑ 83↑ 340↑ 53↑ 80↑ 330↑ 50↑ 75↑ 法学 325↑ 45↑ 68↑ 315↑ 43↑ 65↑ 305↑ 40↑ 60↑教育学(不含体305↓ 40↓ 120↓ 295↓ 38 114 285↓ 35 105育学)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 类考生: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力学、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文学(不含艺术学) 355↑ 55↑ 83↑ 345↑ 53↑ 80↑ 335↑ 50↑ 75↑ 历史学 295↑ 40↑ 120↑ 285↑ 38↑ 114↑ 275↑ 35↑ 105↑理学 295↑ 40↑ 60↑ 285↑ 38↑ 57↑ 275↑ 35↑ 53↑ 工学(不含照顾专业) 300↑ 40↑ 60↑ 290↑ 38↑ 57↑ 280↑ 35↑ 53↑ 农学 260 35↑ 53↑ 250 33↑ 50↑ 240 30 45医学(不含中医学)300↑ 40↑ 120↑ 290↑ 38↑ 114↑ 280↑ 35↑ 105↑ 军事学 310↑ 45↑ 68↑ 300↑ 43↑ 65↑ 290↑ 40↑ 60↑ 管理学 350↑ 55↑ 83↑ 340↑ 53↑ 80↑ 330↑ 50↑ 75↑体育学 270 35↓ 105↓ 260 33 99 250 30 90艺术学 320↑ 35↑ 53↑ 310↑ 33↑ 50↑ 300↑ 30 45中医学 270↑ 35↓ 105↓ 260↑ 33 99 250↑ 30 90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280↑ 40↑ 60↑ 270↑ 38↑ 57↑ 260↑ 35↑ 53↑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240 30 45 240 30 45 240 30 4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40分。
河海大学图书馆The Library of H ohai University河海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编目录写在前面 (3)中文期刊 (4)中文图书 (50)外文期刊 (67)外文图书 (76)写在前面河海大学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战略研究水平。
为此,图书馆也将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工作,继续加强各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同时通过我们的资源推介工作,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将继续不断推出各学科专辑,以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本辑为河海大学重点学科之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集,内容包括我馆馆藏中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中文期刊、中文图书和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四个部分。
每部分内容是按分类编排的。
每一种推介的文献都注明了馆藏地,读者可以方便的到相关部室借阅所揭示的馆藏资源。
为使服务更具个性化,我们竭诚欢迎各学院提前预约相关学科专集,我们会根据学院的需求,及时提供定制的专集服务。
希望我们的专集能为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的联系方式是:读者服务部(西康校区):电话:83787308、83787307E-mail:tsgxp@ tsgcbb@读者服务部(江宁校区):电话:83787648E-mail:tsgcm@ tsgwp@本期编审组:1、组长(主审):符晓陵2、副组长(主编):余清芬蔡明许平王鹏田剑君3、组员:(1)责任编辑:周冰苏慧敏吴立志杨露曦陆艳胡晓辉王勋施亮郭晶(2)扫描:李昱王勋施亮郭晶河海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2010.5.6中文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月刊]=POL YMER MA 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26卷,第2期,2010年2月.—成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610065).25.00元ISSN1000-7555 CN51-1293/O6索书号:O6/12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合成实验·工艺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周华,曹瑞军,刘力行(1) 赖氨酸改性壳聚糖亲核NO供体的合成………………………………高群,王国建,李文涛(4)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熊圣东,郭小丽,张凌飞等(8)含氟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张震乾,吴海银(12)细乳液法制备有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张胜文,刘仁,张永兴等(15) 高邻位可发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刘威,刘强,周春华等(19)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光辅助引发聚合…刘福胜,李志文,于世涛(22) 瓜尔胶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法合成…………………………万小芳,李友明,周雪松等(26) 水相ATRP法合成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成立强,王丈平(29) 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余洁意,宋建华,许家友(33)悬浮聚合法制备相变材料微/纳胶囊………………………………李伟,张兴祥,由明(36) 结构·性能聚醚砜埽贞化聚醚砜共混膜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张立忠,杨力芳,王海涛等(40) 丝素蛋白/聚乳酸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张显华,左保齐(47) 含不同离子的液晶离聚物对P B T/P 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徐新宇,张宝砚,顾卫敏等(50) PET光散射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与光学性能………………………郭梅,熊英,徐鹏等(54) 木粉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苏琳,邹嘉佳,游峰等(58) 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与聚乳酸性能的相关性……………郭文静,鲍甫成,王正(62) 热处理对电纺聚己内酯超细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唐圣奎,谢军军,熊杰(66) 氨基酸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影响………………………梁升,纪欢欢,李露等(70) PA6/PTT共混物的吸水性和力学性能……………………………许福,张平,丁燕怀等(73)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性能………………………………………………………………………王兴元,罗运军,夏敏等(77) 不同添加剂对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李倩,许振良,俞丽芸等(80) CAP-PCL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金立维,王春鹏,许玉芝等(84) 热空气老化对L D P E/F'O E共混物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新鹏,陈双俊,张军(87) 分析测试·加工·应用轮胎胶应力诱导脱硫及对聚丙烯的增韧作…………………………陈显旺,许治昕,张云灿(91) 剑麻纤维处理方法对S F/P F共混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杨香莲,韦春,吕建等(95)氯磺化聚乙烯的降解动力学………………………………………王哲,边玉玲,倪宏哲等(99) 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白露,李艳梅,杨伟等(103) 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溶液的高压静电场纺丝………马刚,邵自强,王文俊等(107) 导电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的有机液体响应特性…………………郜菁,许向彬,高杰峰等(111) PTFE/SGM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王志超,寇开昌,毕辉等(114) 微波辐照对废地膜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柴希娟,廖亚龙,孙可伟(118) 新技术·产品开发纳米CaGO3/PET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江兴文,殷年伟,吉继亮等(121) 壳聚糖金属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丁利斌,王艺峰(125) AM-DMMC双水相共聚体系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刘月涛,武玉民,许军等(128)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硅-氧化铝共掺杂聚酰亚胺薄膜及其性能………………………………………………………………………刘立柱,翁凌,崔巍巍等(131) 双马来酰亚胺交联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张光华,刘林涛,朱雪丹等(135) β—环糊精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张恺,张敏,丁芳芳等(139) 全降解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陈卫丰,肖敏,王拴紧等(142) 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陈桂莲,巨安奇,徐洪耀等(146) 一种高分子相变发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西鹏,顾晓华,刘剑虹等(149) ATRP可控接枝制备pH敏感性微滤膜…………………………张晓玮,曹兵,刘雷等(153) 接枝α环糊精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对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胡智文,王秉,郑海玲等(156) 专论·综述高压环境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叶树明,蒋凯,蒋春跃等(160) 环氧树脂作为相容剂的研究进展…………………………………于杰,刘珊,秦舒浩等(163) 半结晶聚合物流动诱导结晶动力学模型…………………………张晓黎,陈静波,邱碧薇等(167) 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研究进展……………………………………邓芳,何伟,姜莹莹等(171)复合材料学报[双月刊]=ACTA MATERIAL COMPOSITAE SINIC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7卷,第1期,2010年2月.—北京:《复合材料学报》编辑部,(100191).40.00元ISSN1000-3851 CN11-1801/TB索书号:TB/16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利用时温等效原理修正的VA R T M用双酚P型环氧树脂体系化学流变模型………………………………………………………………………………刘相,谢凯,洪晓斌(1)超声波法表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行为…………………………………陶博然,李建新,吴晓青,何本桥,杨涛,刘秀军,胡子军(7) 溶液共混法制备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王志苗,白世河,张兴祥,王学晨(12)新型RTM预成型体用定位胶黏剂的研制………………………蔡吉喆,肇研,刘慧,段跃新(18)复合材料网格结构软模共固化成型工艺数值仿真…………………黄其忠,任明法,陈浩然(25)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陈明,刘浪,周超,刘哲,张会轩(32)有机蒙脱土对A B S-P A6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严伟,秦舒浩,于杰,郭建兵,薛斌(37)盐酸西替利嗪/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陈有梅,刘博,周安宁,梁俊(43)A L72N i12C o16/A365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关明,樊建锋(51)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导热S i C p/A l电子封装材料……………………………………………………尹法辛,郭宏,贾成长,张习敏,张永忠(57)40v o l%S i C p/2024A1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朱耀,庞宝君,石家仪,杨震琦,玉立闻,盖秉政(62) 原位T i C p对近液相线铸造7075铝合金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张复懿,刘慧敏,刘丽,李志芳(68) 热压烧结一步法制备Cf/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刘桂香,黄向东,郑振环,李强(73) 铜基复合材料干湿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符蓉,高飞,牟超,宋宝韫,韩晓明(79) A12O3p/A1—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刘丽,刘慧敏,张复懿,郭远河(86)F e78S i9B13/N 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李细锋,孔啸,陈军,张凯锋(91) 气氛与应力对3DC/SiC复合材料热震行为的影响………栾新刚,成来飞,张钧,梅辉(98) 反应熔渗S i C/M o S i z和S i C/M o(S i,A1)2复相材料抗氧化行为………………………………………………………………张小立,金志浩,张振国,王志新(104)超重力下燃烧合成TiB,—TiC共晶复合陶瓷………潘传增,张龙,赵忠民,曲振生,杨权(109)金属Mo对A1N基复相材料性能的影响……………………………郜玉含,李晓云,丘泰(118)大丝束碳纤维薄层化技术…………………………………罗云烽,孙水眷,段跃新,肇研(123) 微结构对碳/碳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孟松鹤,阚晋,许承海,韦利明(129)碳纤维增强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的抗压缩性能……王兵,吴林志,杜善义,孙雨果,马力(133) FeCoZrNbB合金的晶化过程及磁性能………………………王志英,孙亚明,华中,于万秋(139) 新型纳米结构颗粒增强无铅复合钎料性能…………………邰枫,郭福,刘彬,申灏,史耀武(144) 玄武岩纤维耐碱性及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黄凯健,邓敏(150) FRP-混凝土界面疲劳性能分析………………………………………邓江东,宗周红,黄培彦(155) 含周期性裂纹正交各向异性板平面问题的应力场分析……………………郭俊宏,卢子兴(162) 含界面相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场的二重双尺度方法…唐绍锋,梁军,杜善义(167) 考虑三维应力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寿命分析……………………黄志远,李亚智,郭晓波(173) 纤维束交叉起伏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郭章新,韩小平,朱西平,支希哲(179)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分析……………………………周光明,薄晓莉,匡宁(185) 层压复合材料分层扩展分析的虚拟裂纹闭合技术及其应用………………孟令兵,陈普会(190) 四边简支压电层合板灵敏度分析的精确解…………………………张宏伟,武锋锋,卿光辉(196)材料工程[月刊]=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0,第2期,2010年2月.—北京:《材料工程》杂志社,(100095).15.00元ISSN1001-4381 CN11-1800/TB索书号:TB/43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热处理对不同基体表面镀铝相结构的影响…………………………李岩,凌国平,刘柯钊等(1) 9Ni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规律的研究……………………严春妍,李午申,白世武等(6) 测试与表征超声无损检测减压炉加热管内表面结焦层…………………………李萍,谭家隆,郝静燕等(10) 未焊透缺陷深度对L 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电导率的影响……………………………………………………………………张小帆,邢丽,杨成刚等(13) 含芴共聚聚酰亚胺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安颢瑗,詹茂盛,王凯(17) MK101催化剂受热结构及活性变化………………………………………………何刚(21) 含Sc超高强铝合金热压缩时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李文斌,潘清林,刘俊生等(25) 多聚磷酸钠改性水基Fe3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初立秋,陈煜,苏温娟等(29)7B04铝合金应力腐蚀敏感性研究……………………………刘远勇,张晓云,裴和中等(33)表面工程激光熔覆—活化屏等离子体复合处理层耐磨性能研究……………………………………………………………………徐滨士,张晓东,董世运等(37) A12O3/CrN x复合膜的摩擦磨损特性………………………………王远,周飞,张庆文(42) 退火对Y2O3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王耀华,陈广超,贺琦等(47) A1含量对Cu基Ni镀层表面渗Si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红星,李迎光(52) 湿热贮存环境下电子器件表面镀层的腐蚀研究………………刘慧丛,邢阳,李卫平,等(58) T i-N b-S i基超高温合金S i-C r共渗涂层在1250℃的氧化行为…………………………………………………………………………乔彦强,郭喜平,任家松(64) 工艺工艺参数对热冲压成型钢组织性能及硼偏聚的影响………………………………………………………………………江诲涛,唐荻,米振莉等(69) 均匀化处理对新型A1—Z n—M g—C u铝合金组织及锻造性能的影响……………………………………………………………………龚澎,张坤,戴圣龙等(74) 辅助电磁场作用下的铝基复合材料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及其分析…………………………………………………………………………于治水,李瑞峰,祁凯(78) 预处理对2124铝合金板材蠕变时效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周亮,邓运来,晋坤等(81) 综述微弧氧化电源特性和参数对膜层性能及电能消耗的影响…………………………………………………………………………杨威,赵玉峰,杨世彦(86) 电弧喷涂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现状……………………………陈永雄,梁秀兵,刘燕等(91) 信息华东理工大学成功研制大型风机叶片用复合材料 (57)装甲兵工程学院开发出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料 (63)功能材料[月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MA TERIALS/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320056).12.00《功能材料》期刊社,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第41卷,第2期,2010年2月.—重庆:元ISSN1001-9731 CN50-1099/TH索书号:TB/44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研究与开发WO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电致变色机制研究……………………杨海刚,王聪,宋桂林等(181) 可降解手术缝合线复合多孔玻璃基生物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王慧宇,周萘,姚维芳等(185) 用于复合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赵兴,黄英,仇怀利等(189) 低温共熔盐法制备LiNi0.8Co0.2O2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汤宏伟,魏文强,常照荣等(189)TiO2/竹炭复合材料研究(Ⅱ)光催化降解性能………………周云龙,胡志彪,陈武华等(193)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谱学特性研究……………………………蒋文俊,方劲,李哲虫等(200) 烟煤制备成型活性炭及其P S A浓缩C H4/N2中C H4的性能研究……………………………………………………………………辜敏,刘克力,鲜字倔等(20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 i F e l,M n,M g、P O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康彩荣,莫祥银,丁毅等(208) 非化学计量比巨介电CaCu3Ti2o19陶瓷研究……………………梁桃华,胡永达,杨邦朝等(211) Ce掺杂对TiOz晶型转变的影响………………………………朱振峰,张建权,李军奇等(214) 无水溶胶—凝胶法合成Li4Ti5O12纳米晶及性能研究………王瑾,成雪莲,王子港等(218) 末端带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的合成及表征……………………李文龙,吴瑶,陈元维等(222) 填充炭黑对柔性触觉传感器用导电硅橡胶性能的影响………黄英,黄钰,高峰等(225) Ag+掺杂FeV0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王敏,上里奥,储刚等(228) 升温速率对Y—wZalon陶瓷致密化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早英存,徐久军,关春龙等(232 Cd:,Zn。
第43卷第3期2020年6月电子器件ChineseJournalofElectronDevicesVol 43㊀No 3June2020项目来源: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项目(GDOU2017052062)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3617)ꎻ广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建设项目(201810)ꎻ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GDOU2016042001ꎻGDOU2017-1)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 规划课题项目(2018GXJK407)ꎻ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重点项目(ZJYZZD201704)ꎻ广东海洋大学海之帆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ꎻ2019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 人工智能 重点领域专项(2019KZDX1047)收稿日期:2019-08-01㊀㊀修改日期:2019-10-23TheSmartHomeWSNSystemBasedonMobileRobotGateway∗LIUJun1ꎬ3ꎬSHENJialin2ꎬYANGJinfeng2ꎬWANGJi2ꎬ3∗(1.DepartmentofInformationScienceꎬZhanjiangPreschoolTeachersCollegeꎬZhanjiangGuangdong524088ꎬChinaꎻ2.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ꎬGuangdongOceanUniverityꎬZhanjiangGuangdong524088ꎬChinaꎻ3.GuangdongSmartOceanUbiquitousSensorNetworksandItsEquipment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ꎬZhanjiangGuangdong524088ꎬChina)Abstract:Inviewofdefectofthefixedwirelesssensornetworknodespositionhaveablindareaofdatacollectionintraditionalsmarthomeꎬthereliabilitymodelofsmarthomesensornetworkisestablishedꎬandakindofhomewirelesssensornetworksystembasedonmobilerobotnodeisproposed.ThesystemcombinesthetechnologyofrobotandZigBeeꎬandonthebasisofthedataacquisitionofthetraditionalhomenodesꎬthemobilerobotnodeisaddedtomonitorandscanthehomesituationdynamicallyꎬwhichsolvesthe deadzone problemofthetraditionalhomenodedatacollectionꎬthusensuringthestabilityandsafetyofthehomeenvironment.Keywords:smarthomeengineeringꎻwirelesssensornetworkꎻreliabilitymodelꎻmobilerobotgatewayEEACC:7210Gꎻ7230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005-9490.2020.03.039基于移动机器人网关的WSN智慧家庭系统∗刘㊀军1ꎬ3ꎬ沈佳林2ꎬ杨金凤2ꎬ王㊀骥2ꎬ3∗(1.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信息科学系ꎬ广东湛江524084ꎻ2.广东海洋大学电子工程系ꎬ广东湛江524088ꎻ3.广东省智慧海洋传感网及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广东湛江524088)摘㊀要:针对传统智慧家庭工程的WSN固定位置节点存在数据收集盲区的缺陷ꎬ建立了智慧家庭传感器网络可靠性模型ꎬ提出了一种多场景移动机器人网关节点平台的WSN智慧家庭工程系统ꎮ该系统融合了移动机器人与ZigBee技术ꎬ利用位置固定的节点采集数据ꎬ移动的机器人网关节点动态对家居情况参数进行收集与处理ꎬ解决了传统家居节点数据采集的 死角 问题ꎬ从而保证家居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ꎮ关键词:智慧家庭工程ꎻ无线传感器网络ꎻ可靠性模型ꎻ可移动机器人网关中图分类号:TP393.1ꎻTN929.5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5-9490(2020)03-0683-08㊀㊀WSN(WirelessSensorNetworkꎬWSN)是由大量的智能传感器节点自组织形成的无线网络ꎮWSN作为物联网(IOT)的核心技术在智慧家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ꎮWSN同一网络中各节点智能互联互通ꎬ目的是收集传感器节点覆盖区域内特定信息ꎬ并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用户ꎬ用户远程即可通过信息控制电器设备并获取调节家居环境状况ꎮ传统的智慧家庭工程WSN构建是通过固定节点定点采集数据并进行交互ꎬ数据收集过程难免会存在数据 死角 ꎮ针对这一问题ꎬ本文提出一种以移动网关为数据汇聚中心的WSN系统ꎮ系统以移动机器人为WSN的网关数据中心ꎬ同时机器人搭载摄像头与作业机械臂ꎬ对家庭环境进行远程监控㊁拍照与数据收集并上传到云平台上供用户共享应用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聚焦WSN在智慧家庭工程领域应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ꎬ典型的案例有:刘珊等[2]从虚拟设备互联的角度ꎬ阐述了智慧家庭工程系统的关键技术是WSN㊁网关和云服务ꎬ分析了智慧家庭工程发展的制约因素ꎬ提出了智慧家庭工程发展的集成化新思路ꎬ对本文系统模型设计有很好的启迪性ꎻ李茂春等[3]设计了基于激光传感器的物联网智慧家庭工程管理系统ꎬ并通过能耗最低和数据丢包率最少原则优化了系统ꎬ但激光通信的安全与视距通信问题限制了系统进一步拓展性ꎻ徐哲鑫等[4]设计了针对智慧家庭工程的WSN与互联网一体化互联的路由器ꎬ解决了ZigBee和WiFi网络报电㊀子㊀器㊀件第43卷文无障碍传输问题ꎬ降低了家居设备终端硬件复杂度以及上网成本ꎻ姜文刚[5]设计了基于ZigbeeWSN的面向智慧家庭工程环境的监测系统ꎬ采用MSP430P实现低功耗系统设计ꎬ延长了节点使用寿命ꎬ整个系统运行稳定ꎮ本文拟借鉴文献[4-5]主题思路进一步软硬件配合优化系统能耗成本ꎻFuSiyao[6]提出一个基于传感器网络室内自主定位移动机器人构建的环境地图免费导航算法ꎬ利用移动机器人收集的节点信息结合三角定位法实现系统定位导航ꎬ但复杂计算成本制约了系统的工程性ꎻLiHang等[7]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地面移动机器人在动态工业环境中基于人工势场(APF)的导航算法ꎬ但该算法应用场景偏窄ꎬ不适合家居与办公环境应用ꎻGeraldoPRFilho等[8]提出基于无线传感器住宅分布式智能决策系统ResiDIꎬ主要通过神经网络提高决策的精确性ꎬ因此节点智能化使决策过程快㊁能耗低ꎬ但同样由于软件运行成本制约了系统实用性ꎻVahidAsghari[9]设计了多传感器节点密集布置智能家庭系统ꎬ优化了系统覆盖度㊁网络接入性ꎬ同样通信开销制约了该系统的推广性ꎻLiMin等[10]考虑智慧家庭与智慧电网的交互性优化设计了一款集成的智慧家庭系统ꎬ但未能考虑人性化设计理念而使系统实用性受限ꎻHaManhDo[11]研究了用于老年人辅助护理的分层体系结构的智慧家庭系统ꎬ但专用于老年护理优势导致其通用性弱ꎻ施巍松等[12]以物联网云计算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大数据处理的边缘计算模型ꎬ但复杂计算过程制约了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ꎻ彭宇ꎬ王晓亮等[13-14]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与室内定位算法ꎬ为本项目网关机器人节点移动定位与导航提供了理论基础ꎬ但没考虑移动收集方法ꎬ系统仍然存在 数据盲点 ꎻ在智能家居安全方面ꎬ杨观赐等[15]研究了服务机器人安全隐私问题及其检测算法实现ꎻ房鼎益等[16]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ꎬ根据智能家居环境设计了Evil ̄Twin攻击的检测方法ꎬ有效增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实用性ꎬ但二者没能将研究成果针对性应用在智慧家庭工程领域ꎬ更没有建立通用的安全模型ꎮ基于此ꎬ本文针对于智慧家庭无线传感器网络借鉴了文献[15-16]思想设计了网络可靠性安全模型ꎮ总之ꎬ国内外学者近几年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WSN智慧家庭工程的关键技术ꎬ包括系统体系结构设计ꎬ引入移动机器人结合导航定位算法辅助数据收集等等ꎬ但未见将移动机器人作为交互网关的设计思路ꎬ数据通信能力与功能拓展性有待优化ꎻ部分文献研究将传感器网络㊁家庭服务机器人㊁体域网㊁移动网关㊁云服务器以及远程管理中心集成ꎬ但大都将各子系统独立设计后组合ꎬ缺乏一体化融合设计使系统延迟性与鲁棒性不理想ꎻ有学者虽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系统决策能力ꎬ也有学者研究了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ꎬ但缺少通用的可靠性模型与针对性算法阻碍了其数据安全性ꎻ另外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程度都有待加强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智慧家庭工程系统通用安全抗攻击模型ꎬ并开发了基于移动机器人交互网关的多功能实用的WSN系统ꎮ1㊀系统模型与方案1.1㊀系统可靠性模型智慧家庭工程WSN的节点集合定义为Nꎬ节点数nꎬ传感器网络覆盖域为Zꎬ每个传感器节点具有最大传输功率ꎬ每个传感器节点传输半径为Rꎮ节点在远距离感知时能力会下降ꎬ假定每个传感器节点都有统一的感知半径rꎬ则有rɤRꎮ本文所有定义均是针对智慧家庭工程传感器网络ꎬ网络所有参数设定如表1所示ꎮ表1㊀参数定义参数定义nWSN集合节点数Z覆盖区域RWSN节点传输能力的半径rWSN节点感知能力的半径㊀㊀智慧家庭WSN系统安全可靠性是指其鲁棒性ꎬ包括网络寿命与网络抗毁坏性ꎮ网络寿命是指WSN生存周期ꎮ抗毁性是指WSN当面临恶意攻击时能够维持网络正常工作ꎮ安全性高的三维WSN中K ̄Con ̄nectivity和K ̄coverage问题是关键[17]ꎮ本文可靠性模型将K ̄Coverage与K ̄Connectivity作为两个制约因素考虑ꎮ假设智能家居WSN的参数服从Rȡ2ˑrꎬ通过维护特定的K ̄Coverage和K ̄Connectivity的权重K ̄Reliability来建立网络模型实现网络效率ꎮ定义1(K ̄Coverage)㊀对智慧家庭WSN节点集合N和覆盖区域中每一个监测域P至少被K个节点覆盖ꎮ监测域和传感器节点n之间的几何距离要比传感器感知半径R小ꎮ定义2(K ̄Coveragerate)㊀整个覆盖区域和K ̄Coverage之间的比率ꎮ定义3(K ̄Connectivity)㊀WSN集合N中的每两个传感器节点之间有K个节点分离路径时的连通性ꎬK是K ̄Connectivity节点数集合ꎮ486第3期刘㊀军ꎬ沈佳林等:基于移动机器人网关的WSN智慧家庭系统㊀㊀定义4(标准化的寿命α)㊀节点死亡率达到K ̄Coverage率的下限阈值时ꎬ失效的节点数目k和WSN节点n之间的比例定义为标准化寿命αꎮ定义5(标准化的抗破坏性RB)㊀外界网络恶意攻击导致智慧家庭WSN节点失效数目达到K ̄Coverage率下限阈值前能维持网络正常工作时ꎬ失效节点数目J和WSN节点总数n之间的比例就是标准化的抗破坏性RBꎮ定义6(KR)㊀对智慧家庭WSN集合N节点n和覆盖区域Zꎬ定义KR为WSN标准化寿命和标准化抗抵破坏能力的权重ꎬ则有方程(1):KR=wα+(1-w)RB(1)KR模型的拓扑控制可以定义如式子(2):max{KR}=max{w α+(1-w)RB}(2)式中:w是加权值ꎬ0ɤwɤ1ꎮ本文提出了一种满足K ̄Coverage和K ̄Connec ̄tivity限制的面向数据安全可靠性拓扑控制模型ꎮ该模型旨在优化网络寿命和鲁棒性ꎬ提高智慧家庭工程WSN的可靠性ꎬ利用覆盖控制和连通性解决了服务质量问题(QoS)ꎬ这也是工程创新点之一ꎮ1.2㊀实现的可靠性系统本文按照智慧家庭工程WSN稳定性模型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用性系统ꎬ由四部分组成:管理中心子系统与机器人网关系统㊁电器控制系统㊁门禁子系统㊁环境调节系统ꎮ图1㊀智慧家庭WSN系统框图图1中ꎬ移动履带式机器人节点为WSN数据中心ꎬ通过与边缘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ꎬ动态地维持家居环境的最佳状态ꎬ同时能对简单的事件进行处理ꎮ具体实现功能如下:(1)家居环境参数终端节点ꎮ布置在家居环境的边缘节点通过采集温度㊁湿度㊁光强等数据ꎬ并且与其他WSN节点㊁网关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传输ꎬ确保数据准确并实时上传到云平台ꎬ在云平台计算后产生相应的数据流曲线图ꎬ用户通过登录上位机即可实时查看家居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ꎬ用户远程可以据此控制电器设备调节数据ꎬ使得室内参数一直动态维持在合适值ꎮ(2)家居电器控制节点ꎮ家居电器子系统所有的电器均安装了WSN控制节点ꎬ节点会实时监测电器当前的开关状态ꎬ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中心节点中去ꎬ由中心节点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ꎬ用户可通过上位机查看家居电器的运行状态ꎬ也可由中心节点发送命令到电器节点上实现电器开关的控制ꎬ实现双工通信ꎻ(3)系统门禁节点ꎮ包括两个参数节点ꎬ即红外传感器节点与门禁刷卡节点ꎮ红外传感器测量进出人数ꎬ门禁节点采用RFID感应技术ꎬ通过识别卡ID而辨认进入室内的主人的身份ꎬ以上两个节点的数据均可被ZigBee以广播方式发送到中心节点以及用户ꎬ中心节点可直接把数据上传到云端ꎮ(4)移动机器人网关与管理中心系统ꎮ可移动的履带式机器人中心节点ꎬ搭载摄像头ꎬ可自动巡查并实时传回监控视频到上位机ꎬ用户可通过上位机实时远程查看情况ꎬ也可远程控制机器人执行一些任务ꎮ另外ꎬ边缘节点也有可能因突发情况而产生异常数据ꎬ上传机器人中心节点ꎬ由中心节点确认后会自动报警和发送短信通知用户进行决策ꎮ同时ꎬ可移动式机器人拥有三自由度的机械爪用于机械拾取ꎬ两自由度的机械臂和台载摄像头用于灵活地实现对室内环境进行观测与定位导航ꎬ确保机器人完成任务的灵活性与准确性ꎮ机器人执行任务情况与危险参数ꎬ在室内自由巡查而动态地获取各类环境参数以及监控画面ꎬ清晰地显示在机器人OLED屏上ꎬ并与其他节点的参数进行交互ꎬ系统人性化程度与智慧性都得到了优化ꎮ2㊀系统硬件结构设计本系统的所有节点硬件均采用ZigBee模块+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ꎬ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低功耗的专用于WSN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ꎬ而STM32作为ARM公司CortexM系列的单片机ꎬ低成本㊁低功耗ꎬ在控制领域应用非常广泛ꎬ本文使用STM32最小系统板搭载ZigBee模块进行室内组网控制ꎬ使得整个家居无线传感网络更加安全可靠ꎬ成本低ꎮ2.1㊀家居节点硬件结构WSN节点由STM32最小系统+ZigBee模块组成ꎬSTM32最小系统由保护电路㊁电源模块㊁晶振电路㊁复位电路等组成ꎬSTM32最小系统通过UART与586电㊀子㊀器㊀件第43卷ZigBee相连ꎬ传感器模块与STM32C8T6的ADC复用端口引脚相连ꎬ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经过ADC转换成为数字量送给STM32C8T6处理ꎬ再将已处理数据通过UART与ZigBee模块通信ꎬ由ZigBee将数据广播到WSN中去ꎮ节点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ꎮ图2㊀传感器节点结构图2.2㊀机器人网关硬件结构机器人中心节点底层硬件同样采用STM32最小系统+ZigBee方案ꎮ机器人中心节点负责WSN的组建和接收各节点广播的数据ꎬ将有效数据通过WIFI模块上传到服务器中ꎬ同时接收来自服务器转发的指令包ꎬ再广播到各节点中去ꎬ各节点接收并且解析指令包ꎬ执行相应的动作ꎮ机器人节点结构如图3所示ꎮ图3㊀机器人中心节点构成图3㊀软件系统的设计本系统主要采用的软件系统包括两大部分ꎬ一是串口数据包的收发与解析软件部分ꎬ二是中心节点主程序部分ꎮ3.1㊀串口数据包的收发与解析3.1.1㊀数据包的格式在进行节点通信时ꎬ收发双方必有一个通信数据包格式ꎬ本软件系统中采用一个unsignedchar类型的数组buf作为数据缓冲池ꎬ当节点接收到数据包时便会将其存放到缓冲池buf中去ꎬ等待STM32对buf缓冲池里面的数据包进行解析ꎮ由于本系统中涉及的数据种类以及数量繁多ꎬ定义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数据格式非常有必要ꎬ本系统中定义的数据格式如图4所示ꎮ图4㊀节点数据包格式3.1.2㊀数据包的发送本通信系统STM32的UART与ZigBee模块进行串口通信ꎬSTM32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到ZigBee中去ꎬ而数据包是由5个字节组成ꎬ串口传输一个字节的有效数据ꎬCPU等待一个字节发送完毕ꎬ等待完毕以后便进入下一个字节数据的传输ꎬ总共循环5次ꎬ发送了5个字节(数据包的尺寸)ꎮ图5㊀数据包解析流程3.1.3㊀数据包的接收与解析STM32串口每次传输只能接收一个字节的有效数据ꎬ定义的数据包大小为5个字节ꎬ故采用STM32的串口1中断方式接收ꎬ每接收一个字节的有效数据便会进入一次串口中断ꎬ同时也在串口中断里面进行数据包的解析或者摒弃ꎮ一个数据包包括包头与包尾ꎬ包头与包尾是用于检测接收的数据包是否为本系统需要的ꎬ若发现包头包尾不为FFꎬ则直接判为无效数据直接摒弃ꎮ当包头包尾都正确时ꎬ系统进一步判断数据包的种类ꎬ本系统中数据包种类包括:温度数据包㊁湿度数据包㊁光强数据包等ꎬ当确认数据包种类后ꎬ还需判断数据对象ꎬ一个种类的数据可能包括多个数据对象ꎬ如两个不同的温度节点可以产生两个同种类的数据包(温度数据包)ꎬ但是数据包里的对象却是不同的ꎬ一个数据包来自于温度节点1ꎬ一个数据包来自于温度节点2ꎮ通过数据的种类以及对象便可精确发出数据包的节点ꎬ数据包的数据值则是该节点采集到的参数的数字量ꎬ采用这种数据包解析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数据解析的效率和正确率ꎮ该接收和检测过程的算法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ꎮ686第3期刘㊀军ꎬ沈佳林等:基于移动机器人网关的WSN智慧家庭系统㊀㊀3.2㊀中心节点STM32主控程序设计3.2.1㊀STM32固件库STM32固件库是ST公司遵循CMSIS标准提供的一个库函数包ꎬ其包括3个基本功能层ꎬ核内外设访问层㊁中间件访问层㊁外设访问层ꎬCMSIS层在整个系统中是处于中间层ꎬ其作用是向下负责与寄存器直接打交道ꎬ向上提供用户函数调用的接口(API)ꎬ使用API开发能够大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与缩短项目周期ꎬ故本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基于STM32固件库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软件开发ꎮ3.2.2㊀STM32主程序设计中心节点主程序中ꎬ主要对一些外设模块做了初始化以及在一个循环里面不断检测以及校验上位机下发的数据包ꎬ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ꎬMain函数中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ꎮ图6㊀Main函数流程主程序主要是对STM32进行初始化工作ꎮ循环解析的数据包类属于机器人的运动型数据包ꎬ算法优点在于通过解析数据包buf数组的第3个元素(数据包的对象)则可知道要执行的指令ꎬ使用switch case程序语句匹配数据包解析结果与指令ꎬ识别用户发送的指令ꎬ从而让机器人响应不同的动作ꎮ4㊀系统测试系统主要的功能测试工作包括:节点参数的采集与控制㊁节点突发事件报警㊁上位机监控与控制ꎮ机器人采集参数显示与夹取作业状态如图7所示ꎮ4.1㊀节点参数的采集与控制本实验中ꎬ选取雨水强度环境参数作为测试ꎬ雨水强度的测试方法为:使用水滴模拟雨水下落情景ꎬ在上位机端查看雨水下落强度数据流ꎬ同时ꎬ项目组利用STM32内部的12位AD转换器高精度测量雨水传感器采集的雨水参数ꎬ在进行测试时记录雨水图7㊀机器人夹取作业状态与采集参数显示功能传感器采集的经过STM32的AD转换以后的参数所对应的数字量ꎮ数字量与光强的对应关系如式(3)所示:图10㊀雨水强度百分率变化曲线X=0.02441∗D(单位%)(3)式中:X为本项目测试的雨水强度参数ꎬD为STM32采集到的数字量ꎮ本测试中上位机的曲线流图变化如图8所示ꎬ可观察到雨水强度由0开始渐增ꎬ由于人工模拟雨水的强度有限ꎬ雨水强度到达25%时便趋于稳定ꎮ另外ꎬ项目组每隔2s记录一次AD采集数字量的变化ꎬ将其绘制成数据流曲线如图9ꎬ曲线反映了AD转换的数字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ꎬ为了实时反映当时的雨水强度的变化ꎬ利用(3)将采集到的数字量计算出实际的雨水强度值ꎬ将之绘制成曲线图ꎬ如图10ꎬ雨水强度的实际变化情况与上位机表现的图像一致ꎬ说明上位机可实时正确地反应当前家居室外雨水的情况ꎮ图8㊀上位机雨水强度数据流曲线图9㊀雨水强度数字量变化曲线786电㊀子㊀器㊀件第43卷在WSN节点中ꎬ设置衣服收晾节点ꎬ该节点实时接收雨水强度参数ꎬ在雨水强度参数超过了阈值便会自动完成收衣动作ꎮ本测试中ꎬ收晾装置在雨水强度的百分率超过了5%时ꎬ衣服收晾装置数据流由1变0ꎬ如图11所示ꎬ说明装置打开并执行收衣服动作ꎮWSN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可以使家居自动化㊁智能化程度更高ꎬ而配备自主开发的家居上位机ꎬ则可快速有效地让用户了解到室内外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ꎮ图11㊀衣服自动收晾装置状态变化4.2㊀节点突发事件报警功能测试为了提高家居工程安全性ꎬ当某些重要节点出现数据异常时ꎬ会触发报警事件ꎬ系统通过发短信通知用户ꎬ本设计选取火焰节点进行测试ꎮ项目组将燃烧的蜡烛靠近火焰传感器节点ꎬ当节点检测到火焰参数值超过报警阈值ꎬ室内报警蜂鸣器进行室内报警ꎬ同时ꎬ系统发送报警短信通知用户ꎬ使用户及时知道当前家庭的突发情况ꎬ图12为系统通知用户的报警短信ꎮ图12㊀通知用户短信4.3㊀上位机功能以及机器人性能测试为了优化管理与控制功能ꎬ项目组为本系统设计的上位机拥有视频监控㊁录像㊁拍照㊁对机器人具体运动的控制等多种功能ꎬ具体如图13ꎬ本实验主要测试上位机的监控与对机器人的机械臂控制功能ꎮ图13㊀上位机功能图4.3.1㊀上位机监控功能测试为了验证上位机对运动物体的处理效果ꎬ项目组选取一个运动目标ꎬ当运动目标运动出现在监控画面时抓拍三张图片查看拍照效果ꎬ如图14所示为抓拍的三张效果图ꎬ由抓拍照片可看出ꎬ物体运动时并不会在图像上留下太多的残影ꎬ而且经过项目组的测试上位机的监控视频帧数稳定在30fps~40fps之间ꎬ可满足家居监控的正常需求ꎮ图14㊀上位机抓拍物体运动图4.3.2㊀机器人机械臂运动测试本项目中ꎬ机器人机械臂由三自由度数字舵机组成ꎬ实验对机械臂的数字舵机进行了精确度测试ꎮ舵机转动与占空比对应关系如图15所示ꎬ该脉冲在886第3期刘㊀军ꎬ沈佳林等:基于移动机器人网关的WSN智慧家庭系统㊀㊀STM32的GPIO中产生的周期为20msPWMꎬPWM发生器的计算如式子(4):F(PWM)=72MHz/((arr+1)∗(psc+1))(4)PWM=(CCRx/arr)∗100%(单位:%)(5)式中:F(PWM)为产生的PWM的频率ꎬarr为定时器的自动重装值ꎬpsc为预分频值ꎬCCRx为捕获值ꎬPWM为产生的占空比ꎮ图15㊀舵机转动角度与脉宽关系本项目中定时器4的设置为:TIM4_PWM_Init(1999ꎬ719)ꎬ即设置arr=1999ꎬpsc=719ꎬ通过代入式(2)计算可得出该GPIO可产生50Hz(即20ms周期)的方波ꎬ满足了驱动舵机电平周期的基本条件ꎮ项目组对上位机的舵机控制功能进行了测试ꎬ本项目中上位机发送的值与STM32对应设置CCRx的值对应关系为式子(6)所示:CCRx=(angle-90)∗1.11+150(6)式中:CCRx为捕获值ꎬangle为上位机下发的角度信息ꎮ每隔15ʎ选取一个数据作为上位机的下发值ꎬ通过测量舵机实际转动的角度与下发值对比ꎬ绘制曲线图ꎬ如图16ꎬ可看出理想角度值与实际角度值曲线拟合度非常好ꎬ说明上位机对舵机角度的控制较为精准ꎬ故可轻易完成机械臂的各种复杂的动作ꎮ图16㊀舵机转动角度测试结果4.3㊀实验结果分析经过项目组的测试ꎬ系统在传感器节点参数数据与传输到上位机的传感器数据曲线流与实际测试计算并且描绘出来的曲线相吻合ꎬ达到了智能家居工程化需要ꎻ系统将复杂繁多的数据交给云端处理并且生成曲线ꎬ使用户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家居参数信息ꎬ更便于用户对家居节点的管理ꎬ人性化程度高ꎻ在家居突发情况的测试中ꎬ项目组通过模拟火灾而观察家居系统对这种事件的处理情况ꎬ结果显示ꎬ出现异常情况ꎬ系统能够及时迅速地反应并且分析出现的突发情况ꎬ将突发情况以及事件原因记录到短信中通知用户并报警ꎬ系统反应迅速ꎻ在对家居机器人的测试中ꎬ通过连续抓拍运动物体并查看照片的残影残留度ꎬ结果证明ꎬ上位机实时将监控画面回传ꎬ系统远程监控性能稳定ꎻ从机器人的机械臂的运动测试中看出ꎬ上位机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及抓取控制时ꎬ其下传指令的控制角度与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实际运动角度误差小ꎬ理想运动角度曲线与实际运动曲线吻合ꎬ对机器人的控制性能达到了精准化ꎮ5㊀结论系统采用ZigBee技术将家庭门禁子系统ꎬ电气控制子系统ꎬ机器人网关子系统集成为智慧家庭工程平台ꎬ其中机器人网关系统作为整个WSN系统指令中心和数据中心ꎮ网络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实时上传到云平台处理分析后将有价值的数据生成曲线图ꎬ从而达到对家居系统的智慧监测与管理ꎮ系统创新点也在于节点的高效双向管理与通信ꎮ用户在电脑上位机发送特定指令控制WSN里面的某一节点ꎬ需经过机器人系统指令中心解析ꎬ再广播到传感器网络中ꎬ各节点通过识别数据包的标志位来判断是否为自己需要接收的数据包ꎬ从而达到了上位机对具体节点的控制ꎮ各固定节点采集的数据经过各系统处理转发到机器人系统中ꎬ机器人系统作为数据中心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ꎬ再由服务器转发到上位机中ꎬ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并将进行数据可视化管理ꎬ方便用户获取整个家居系统的环境信息ꎮ由于中心节点的可移动设计ꎬ中心节点的传感器节点随着机器人运动的位置的变化持续采集环境参数ꎬ使得一些家居 死角 参数的获取更加轻松ꎬ实现家居环境参数的完全透明化ꎮ理论分析以及实际测试证明ꎬ本文创新性地将传统家居WSN中融入一个可移动式机器人作为中心网关ꎬ利用其获取一些固定节点无法获取的环境参数ꎬ解决了智慧家庭工程数据收集 死角 问题ꎬ同时以移动机器人为WSN的中心ꎬ使家居节点之间更具交互性ꎬ让家居环境参数的数据 中心化 ꎬ再通过智能网关上传到服务器ꎬ用户可直接通过电脑上位机获取家居所有的环境参数并对家居机器人进行灵活控制ꎬ使得家居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与人性化ꎮ986。
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在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4月27日)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召开这方面的专门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我省重点学科建设历史,总结“十一五”期间前半段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成绩,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后半段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重点学科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跨越,努力开创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各本科高校的校领导和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人共50多人。
18所高校均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交流材料,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各高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下面我就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情况、建设成绩、发展思路及今后的工作做一个发言。
一、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总结历史,温故而知新。
我省高校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历时已有25年。
期间对重点学科的称呼虽然多种多样,如重点专业、重点装备专业、重点建设学科等,但本质都一样。
25年的发展,在此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起步阶段。
1983年,江西省教育厅启动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1984年,省教育厅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在省属高校中批准了14个重点学科(当时叫重点专业)进行加强建设。
1987年,省教育厅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13个重点学科。
1991年,省教育厅确定了4个重点学科(当时叫重点装备专业)。
从1983年到1995年“八五”末期,12年间省政府共投入建设经费1500万元。
通过这一时期的建设,扶持了部分重点学科,使它们得以长足进步,在我省高校学科群中局部优势显现,产生了高校首个博士点和40多个硕士点,一批人才得以成长。
虽然平均每年才100多万元,加上高校的1:1配套也很有限,但工作已经起步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是发展阶段。
1996年,省教育厅批准建设67个“九五”期间的重点学科(当时叫重点建设学科),每年投入260万元给省属高校的部分重点学科,部属高校自筹经费或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经费进行建设。
2001年,省教育厅批准建设了72个“十五”期间的重点学科,每年投入750万元给部分重点学科,这期间,六所部属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纳入了地方,与地方高校同等对待。
2004年,应多数高校要求,在没有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省教育厅批准新增73个自筹经费建设的重点学科,使这一时期的重点学科达到145个,升本时间不久的高校这时也进入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1996年至2005年期间,省教育厅10年共投入建设经费5050万元,年均500多万元。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更多的学科得以发展壮大,局部优势更加突出,产生了更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也产生了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承担了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三是建设阶段。
2006年,省教育厅批准“十一五”重点学科199个,每年投入建设经费1000万元。
这一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即在“十五”高校规模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轨道。
各高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学科建设水平整体得到极大提高,作为学科特区的重点学科更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各本科高校的优质资源如高水平人才、博士点、国家重点研发基地、国家重大项目等,基本上都集中在重点学科当中,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同行先进水平。
今年,省教育厅将要推行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即在一般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建设成绩突出的学科进行强化建设。
希望通过高度整合与更大投入,让部分学科在全国高校的同行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在局部领域上具有全国优势地位和特色,培养出我省高校两院院士等高级人才。
二、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省高校通过25年的重点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高校现有的博士学位授予点,高水平学术团队,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重大奖励、重大研发和转化项目等,基本上都得益于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尤其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各高校进一步强化组织与推进力度,使得重点学科的优势更优、特色更特,重点学科建设引领和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取得了优异成绩。
1、队伍建设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结构更合理目前,全省18所公办本科高校中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204个,重点学科数及队伍规模均为历史之最;高水平人才多数集中在各重点学科当中。
近年各高校大批引进的博士进入重点学科队伍,使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更高、年龄结构更趋年青。
南昌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半导体照明技术”依托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批准和资助。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花大力气引进一批博士进入重点学科,为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江西理工大学2006年以来引进及培养的博士数十名充实到重点学科。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井冈山大学、九江学院等高校都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高校的许多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赣江学者”、“井冈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2、科研水平显著增强、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我省高校重大科研成果和所承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大多集中在各重点学科当中。
由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特色和优势显著的学科研究方向,历年来高校所获江西省科技成果奖中,多数出自各重点学科。
江西农大黄路生教授“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带头人。
华东交大重点学科带头人雷晓燕的“京九线铁路环境振动与燥声评价研究”等获得了代表我国基础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973”立项资助。
南昌航空大学重点学科近些年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
江西财经大学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达到14项,立项数居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二位。
2007年,江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中药制药学”李雪梅教授主持的“新型抗癌药槐定碱的研究”是我国拥有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国内外首创的国家化学药品第一类抗癌新药,学校给课题组500万元重奖,胡振鹏副省长亲自主持颁奖仪式。
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风益教授主持的“硅衬底蓝色发光材料生长与器件制造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评为863重大成果,产业化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江西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贺浩华教授主持的“中晚稻新品种淦鑫688”通过国家超级稻品种认定,实现江西超级稻“零的突破。
江西师范大学“有机化学”重点学科廖维林“MMT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其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
3、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省高校拥有各级政府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72个,博士点33个,高校所获得的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基地、博士点等顶层结构,都与重点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景德镇陶瓷学院“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材料学”等5个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密切。
江西中医学院的“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药学”等5个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密切。
南昌大学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4个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密切。
4、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具成效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带动下,各学校研究生、本科专业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
许多重点学科均加强了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建设,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
南昌航空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和江西财经大学的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中心等荣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实现了江西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
江西师范大学周利生教授和南昌大学倪永年同志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研究生谢宪兵和颜伟玉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生余立锋是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井冈山大学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中,选送的15件作品全部获奖。
5、重点学科建设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高校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大幅提高要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方面获得突破,必须要有强势学科作为支撑。
得益于重点学科的支撑作用,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突破了学校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历史,井冈山大学、九江学院、宜春学院等校实现了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人文社科基地零的突破。
我省高校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兄弟省市发展水平相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们的经费投入不足、拔尖创新人才不够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够高等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工作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还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不断加快追赶的步伐。
三、关于下一阶段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安排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在高等教育战略重点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科建设对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创新服务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是加强高等院校内涵的必然要求。
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是学科建设工作中的重点。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教学科研基础好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质量优异、能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出显著贡献的品牌学科,要充分发挥其样板示范作用、龙头牵引作用、核心凝聚作用,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我们要把重点学科建设放在高等院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重点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搞上去。
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实施高质量社会服务为宗旨,以推动内涵建设为动力,以凝炼学科方向、优化结构布局、突出重点与特色、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主要内容,努力提升江西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为江西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