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地貌学复习

现代地貌学复习

现代地貌学复习
现代地貌学复习

地貌:是地球表面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地貌形体:是指地球表面形形色色的高低起伏的各个局部的(长、宽、高、地面坡度等形态要素组合构成的)空间实体状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

地貌形体的最基本的形态指标:1.高度2.投影平面形状与投影平面面积3.地表面的倾斜方位与倾斜程度

地貌线:相邻地貌面的交线,坡度变换线(称为坡折线)和棱线(坡向变换线)

地貌类型:地貌发育发展的动力或者组成物质相似并在一定地域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地貌形体的组合称

地貌结构:是指某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地貌类型系统的时、空组合关系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地貌发育:是固体地球表面复杂多样、高低起伏的地貌及其组成物质,在内动力、外动力作用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发生风化、剥蚀位移、运动,以地貌形体本身发生种种变化的总称

地貌发育的本质是固体地球表面的物质移动。

内动力作用泛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所产生的对固体地球表面物质有直接影响的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构造形迹、构造类型、构造地质体。

外动力作用概指太阳辐射、重力能、日月引力能等通过大气、水、生物与固体表面发生作用,使得地貌形体组成物质发生位移运动。

风化壳:近地面基岩(或堆积物)经受风化残存于原地的产物称残积物

内外力相互作用:1.内动力作用与外动力作用只有作用方式与作用强度的差别,在作用对象与作用时间方面两者是不可分离的。2.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基本起伏形态、地貌分布和组合的基本格局。外动力则同时对地表形态进行剥蚀塑造,削高填低力图减小地表的起伏。3.地壳上升,引起外力剥蚀作用加强,剥蚀速度加快,地球内动力作用下微弱上升的地区

地貌形态并非瞬间形成,也不可能立刻消失,在内动力或外动力作用发生变化后,原来地貌形态会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后来的动力作用形成的新地貌形成“叠加”在旧的地貌形态之上,在一个地貌体上,共存不同动力时期形成的地貌形态遗迹,这就是地貌的多代性。

内动力使地壳的隆起和外动力的剥蚀,内动力使地壳下沉和外动力的堆积,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既相互斗争又协调发展的。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时空结构层次中,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组合,配合形式各不相同。因而地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向、规模和表现形式等也不一样。这便导致了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区域的差异性。

第三章外动力地貌

崩塌的一般特征:(1)先兆不明,突然发生,崩落后不能保持崩落体内各岩块或土块间的相对关系(2)每次崩塌都沿新的破坏面崩下,大块崩落与小颗粒散落同时进行(3)先快速崩落,后沿山坡滚落下去(4)崩塌体多远离基体,堆积在坡脚处

崩塌形成条件:地形条件:极陡斜坡,大于45°时;相对高度大于50m时,可能发生大型崩塌。地质条件:断裂发育、岩体破碎、节理,尤其是垂直节理发育,岩性软弱相间。气候条件:暴雨破坏岩体、土体结构,软化软弱层其它诱因:地震、人工开挖、陡坡开荒、爆破及河湖、海岸边水流、波浪的掏蚀等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着坡体内一定的软弱面(带)以整体向下、向前滑移,称为滑坡

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滑坡阶地,滑坡洼地,滑坡舌和滑坡鼓丘

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岩性和构造,地貌,流水,地震,人为因素

滑坡前兆:坡前缘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

隆起(滑坡鼓丘)。有岩石、岩层挤压、拉裂的音响。滑坡体四周有小型崩塌、松弛现象。滑坡体后缘冒热气动物惊恐异常(老鼠乱窜、多蚂蚁、爬虫,猪、狗、鸡等家畜不入睡)错落:斜坡体由于荷载增大或底垫层的强度降低而产生一种以压缩为主的变形,使上覆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陡倾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式的现象

错落台地,错落陡崖

错落的形成因素:地质环境地貌条件流水侵蚀其它诱因

蠕动:斜坡上的松散堆积物或表面岩层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长期缓慢的移动现象蠕动特点:蠕动的速度极为缓慢,每年仅几毫米至数厘米;蠕动体和不动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滑动面或界面;蠕动主要出现在15°-35°的坡地上,坡度较大的坡地难以保存粘土和水分,而小于15°的坡地,重力作用不明显。

沟谷侵蚀(间歇性流水侵蚀)河谷侵蚀(经常性流水侵蚀)

下切侵蚀(深向侵蚀)对谷地的垂直向下侵蚀,加深谷地为主。

侵蚀基准面:控制流水下蚀得某个基面,下蚀强度十分微弱。

向源侵蚀/溯源侵蚀:谷地流水在其流动过程中存在着向谷地源头方向伸展侵蚀的力量,结果使谷地加长。

侧向侵蚀/旁向侵蚀:指谷地流水在运动中的扩张力对谷地两侧或河岸的侵蚀。

一般大河上游以深向和向源侵蚀为主,中、下游以侧蚀和沉积为主

流水的运移作用主要方式:悬移、推移、跃移、化学溶解运移

流水的沉积作用:上、中游地段堆积粗大砾石与沙粒,下游地段堆积细的泥沙;河床上沉积粗大砾石与沙粒,河滩地沉积细小的泥沙

沟谷分类:1.切沟:坡面上大致平行的细沟→切沟,宽深约1-2米,横剖面呈V字型,沟缘较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沟身所在的坡面大致平行.2.冲沟:向源侵蚀和下切加强,切沟加深、加宽→冲沟,横剖面宽底V字型,沟坡很陡,沟头是活动的,沟缘明显.宽数米至数十米,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3.坳沟:向源侵蚀和下切侵蚀减弱,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缘不明显,沟坡后退冲沟展宽.沟底一般已开垦为农田

暂时性洪流→携带泥沙→冲出沟口→形成散流→堆积成洪积扇。经常性流水→冲积扇。积扇与冲积扇统称谷口扇形地地貌。

洪积扇: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到沟口堆积,形成半圆锥状或者扇形堆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

山地沟谷流水地貌组合:垂直分带明显,三个基本部分:上段:集水盆(或汇水盆地),提供物质来源.中段:沟谷主干,物质运移通道,沟深陡落差大.下段:洪积扇

泥石流: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它是发生在小流域的固液混合的流动体,是由大量土粒、砂粒、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组成的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的一种特殊流动体。泥石流形成条件:物质条件:丰富的松散的碎屑物。动力条件(激发或诱发因子):暴雨、洪水。地形条件:环形洼地

河谷组成:谷肩或谷缘谷坡(常有阶地)谷底(河床、河漫滩)坡麓

上游:河谷较狭窄、多峡谷、两岸山嘴交错突出,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水力动力很大;中游:河谷展宽,河漫滩和阶地发育;

下游:大多为平原区,坡度和缓,多曲流汊河,大河河口段常有三角洲发育。

河床:平水期被水充占的谷底部分.

河床纵剖面:从源头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的连线(谷底线)所做的剖面,总趋势为下凹形. 浅滩:泥沙堆积体(水平面以下)深槽:浅滩之间的深水河床部分边滩:(分布在岸边的泥沙堆积体)心滩(分布在河心,枯水期露出水面)江心洲(平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淹没)

一般呈头部较钝的纺锤形,尖端指向下游,心滩和边滩在地形图和航片上是判读河流流向

的重要标志。

裂点:是河谷纵剖面从缓坡转为陡坡的转折点。裂点处往往形成急流或瀑布。地壳抬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使河流产生溯源侵蚀,并形成新的河谷,它与未被溯源侵蚀的老河谷交替的地方,河床坡度突然增加,形成裂点。

雪线 :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零平衡线

山岳冰川:山谷冰川(单式、复式、树枝式)、冰斗冰川无或短小冰川舌)、山麓冰川、悬冰川(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冰帽(即平顶冰川)

冰川作用:冰蚀作用:重压、刨蚀(磨蚀)、掘蚀、刻切冰川搬运: 运动冰碛冰川堆积: 表碛、内碛、侧碛、中碛、尾碛

冰川地貌可以划分为冰蚀地貌(冰斗,角峰和刃脊,冰川谷)、冰碛地貌(尾碛提,侧碛提,冰碛丘陵,鼓丘)和冰水地貌,它们分别是冰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冰融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冰川底部的石质小丘。远看如伏在谷地的羊群。羊背石平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朝向冰川上游的一坡由于受到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掘蚀作用,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羊背石迎冰面平缓,倾向上游(迎冰面因压力加大,暂时融化而使其侵蚀力下降)羊背石背冰面破碎,形成陡坎(因背冰面又冻结,以掘蚀为主)鼓丘: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高数米至数十米,长数百至数千米。在山岳冰川中少见,大陆冰川区往往成群分布于尾碛堤以内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随冰川运动的表碛、中碛、内碛和底碛以及流水沉积物都停积在冰川谷地,称基碛。这些基碛物质受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或受冰内冰碛物分布不均的影响,形成高低起伏的波状丘陵,称为冰碛丘陵

冻土是指温度保持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温度很低而不含冰的土层,不能称为冻土,只能叫低温寒土。

冻融作用:土层和岩层中的水反复冻结和融化而引起土体和岩体的破坏、扰动、变形甚至和运动的作用(三种表现形式)冰冻风化冰冻扰动冻融泥流

石海:在较平坦的、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和缓的山坡上,冻融风化作用形成的石块,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这种布满块石的地面称为石海。石海的块石层,由粗大的石块组成,因块石层的透水性好,细粒物质也是多被融水带走。

石河(石川):在不太陡的浅沟或谷地里,大量冻融风化块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土层面,徐徐向下滑动,呈线状的块石群体,称为石河。石河运动多发生在春季以后的升温时期,因在这时其下伏的土层开始解冻,变成湿润的土体,湿润的土层面便成为块石运动的滑动面。石河停止运动,是气候转暖的标志之一

构造土:构造土又称多边形土、几何形土或冰冻结构土,是冻土层表面物质在冻融作用和冻融胀力推挤的影响下,运移、分选而成的一定几何形态的构造和微地貌现象。它是多年冻土的地貌标志之一。构造土主要有石质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多种形式

冰核丘(冻胀丘):在冻土地区,冻土层的冻融层中所含的水分,又在地下慢慢凝聚冻成冰体—冰透镜体,由于冻结膨胀作用使土层产生鼓胀隆起。冰核丘有时能产生爆炸。在夏季气温上升很快,上部冻结层迅速融化,冻结土层急剧变薄,这时如冰核丘内含有气体,承压力很高的地下水就可能发生喷水爆炸。

冰丘:是在寒冷季节溢出冻结地表的地下水和冒出冰面的河湖水,经冻结后重新形成的冰丘体

热融地貌又叫热力喀斯特地形,是指冻土层上部局部融化而产生的各种负地形。

风蚀洼地: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后,能形成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洼地,其形态多呈椭圆形,成排分布,并沿主风向延伸,有时也呈马蹄形洼地,洼地的背风壁较陡,迎风壁较和缓

风蚀蘑菇:突起的弧立岩石,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能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石蘑菇形态。如果岩石露头的下部岩层较软而上部岩层较硬时,这种地貌就更易形成,更加明显。

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风的长期吹蚀,裂缝逐渐扩大,可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叫风蚀柱风蚀城堡:多分布在岩性软硬相间的沉积岩(主要是砂岩、泥岩等)地区,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由于岩性软硬不同导致差异性风力吹蚀,所形成的许多层状墩台,高度多数为10-30米。由于岩层水平,墩台顶部多平坦,亦有呈宝塔状的。在有些地区常伴有风蚀穴、风蚀蘑菇石和风蚀柱等附生形态。

风蚀丘是垅岗状小丘,有的长度很大,高度仅数十米,呈栅栏状相互平行排列,称为长丘。风蚀雅丹:又称风蚀垄槽。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陡壁小丘”。极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常因干缩裂开,定向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风蚀雅丹。风蚀雅丹以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高起的风蚀垄岗多为长条形,走向多与主风向平行,比高多在4-10米

石窝: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凹坑,其直径大多约20cm,深达10-15cm,有群集,也有分散,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

信风型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复合新月型沙丘. 纵向沙垄---半固定沙垄.树枝状沙垄.

季风—软风型风成地貌:横向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型沙丘链.干扰型风积地貌:金字塔沙丘.对流型风积地貌:蜂窝状沙丘

荒漠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沙尘暴是风暴作用于干燥的具有丰富的松散的细粒物质组成的岩石圈表面而形成的,是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沙尘暴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的放牧,导致了一些地区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化,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海岸组成:是海洋与陆地动力和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区,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海岸带由海滨、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

波浪折射:在浅水区,波浪波射线与平直的海岸斜交时,近岸一端由于水浅,波浪运动受海底阻力较大,运动速度减慢;而离岸较远的一端因水较深,受海底摩擦阻力小,运动速度较快.波峰线偏离原来的前进方向而发生弯曲,逐渐趋向与海底等深线平行,即与海岸线平行. 海水对于海岸的侵蚀作用叫做海岸侵蚀作用。波浪与潮流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外动力。

海蚀地貌主要包括: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海蚀柱(海蚀崖后退过程中,一些岩石残留并突兀于海蚀平台之上,像一个岩柱,故称为海蚀柱);海蚀拱桥(是波浪从两侧侵蚀岬角,在两侧都形成海蚀穴或海蚀洞,海蚀穴或海蚀洞贯通,便形成海蚀拱桥)。泥沙横向运动:当波浪的波射线以垂直角度进入平缓的海岸浅水区,海岸碎屑物质作垂直海岸方向的运动,又称为海岸物质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形体:沙泥海滩.沿岸沙堤.水下沙堆及其沙堤.离岸沙堤.泻湖.

泥沙纵向运动: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线斜交时,泥沙颗粒沿波浪作用力和重力切向分力两者的合力方向移动,路线呈Z形.(交角过小,能量损失大,不利于纵向移动;交角过大,则体现为横向移动。35-50°运移能力最强)

地貌形态:各种形体沙嘴.不同位置沙嘴.连岛沙堤.陆连岛.

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对海岸发育的影响

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鱼塘、黄土淤泥坝、填海(湖)造陆、水库、人工堤防

丹霞地貌形成条件:1.组成物质是从中生代侏罗纪到新生代老第三纪的陆相含钙的红色岩系,一般堆积在拗陷或断陷盆地中、岩性倾角一般小于20°、富有垂直节理.2.红层堆积成岩后随周围地面整体抬升,未被后期地层覆盖.3.露出在地面的红层,在湿热气候下风化,再经流水切割和剥蚀,形成形态奇特的山丘.

丹霞地貌红层岩石每套都由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泥质页等交互组成,主要是红色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厚度可达1000米以上,颗粒之间的填充物或胶结物是氧化铁,故红色,单层很厚、固结坚硬、透水层强,有的砂岩层具有交错层理,在断面上出现红纹交织,犹如绣锦,又称为“锦石”。河流以嵌入式曲流的形态萦绕回环于红层中,切割形成深达200-400米的峡谷,峡谷之间成为岗丘。这些岗丘或为平顶高地,或为孤立岩峰和岩柱,形态奇特,独树一格。

岩溶地貌发育条件:(1)岩石可溶(2)水具溶蚀力。地貌动力:侵蚀溶蚀塌陷沉积

Karst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决定了岩石能否被溶解和溶蚀,是喀斯特作用能否发生的最基本的条件。(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决定水与岩石接触面积的大小,决定喀斯特作用的强度。(3)水的溶蚀力——水对碳酸岩的溶蚀力主要是由水中所含的CO2决定的。(4)水的流动性——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不流动的水溶液很快就会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地表:石芽溶沟溶斗溶洼溶盆溶谷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孤峰残丘高原平原山岭海岸

地下:管道溶洞地下河落水洞石钟乳石笋石幔石柱石灰华

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的水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陡坎阻挡,陡坎下方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盲谷。

干谷:是岩溶区干涸的河谷。由于地壳上升,主河先下切使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原来由地下水补给的一些小河流失去了水源,同时地表水又不断向下渗漏,因而一些河流变成干谷。干谷是岩溶区昔日的河谷。地表河流注入落水洞后的地下河流成为伏流或暗河。

钙华地貌:岩溶水在流动中,由于气温和压力的变化,岩溶水中碳酸钙达到过饱和,在地表和地下发生化学沉积,发育出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和钙华瀑布。

黄土塬: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平台.(残塬)黄土墚:长条形向某一方向延伸的黄土山岭.(平顶墚,园顶墚;斜墚,起伏墚)黄土峁:孤立的黄土山丘. (平顶峁,圆顶峁)黄土坪:黄土区谷地底部黄土覆盖的阶地或平台.

切沟:坡面水流的汇聚和径流的加强使流水的深切作用逐渐加大,当沟身切入黄土中达1-2米以上时,形成切沟.沟长一般达几十米以上. 冲沟:沟壁陡崖显著,谷底纵剖面线呈上凹曲线,与凸形斜坡构成反差;长可达数十千米,深可达百米.(流水地貌已述及).干沟:冲沟发育到后期的产物,平面形态平直,纵剖面坡度较陡,过谷底的相邻等高线彼此距离较小,横剖面较窄,无河漫滩和曲流阶地.

河沟:是一种大型的侵蚀沟,通常已经是河谷的支谷.河沟一般都已经切穿黄土层,并已切入基岩内,也有较稳定的短期的水流,河床曲折.横剖面呈倒梯形,沟底较宽分布有河漫滩,发育有冲击物和洪积物组成的曲流阶地.

黄土墹:分布于河源地区,这里现代沟谷尚未发育,基本保留了黄土掩覆古河谷后形成的长条状凹地.黄土墹的横断面呈宽浅的凹地形态,直至分水岭顶也无明显的坡折变化而呈圆滑形曲线宽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长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而且组合成树枝状格局.

构造地貌指主要由地壳构造运动直接造成的地表形体,由于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为内动力地貌。

原生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直接造成的地貌,它以原始的构造形态直接表现在

地表。

次生构造地貌:是形成已久的地质构造经外力侵蚀剥蚀而显现出来的地貌,即地貌形体主要受地质构造类型的控制。它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地貌形体

全球构造山系: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构造山系 2.略成东西向横贯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3. 大洋底部的大致南北向弧形延伸的地球上绵延最长、宽度极大和构造运动活跃的山脉(洋中脊),太平洋洋中脊、印度洋洋中脊。

中国大型构造山系——李四光认为四种构造体系

1.型纬向构造山系: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淮阳山),南岭(有明显等距性,各约8个纬度)

2.经向构造山系: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系,其中川西、滇北的横断山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谷相间的高山和峡谷所组成,主要有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海拔多在4000m以上。

3.走向北东到北北东向的华夏系与新华夏系构造山系: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巫山、武夷山、雪峰山等

4.走向北西到北西西向的西域式构造山系: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喜马拉雅山的西段也为北西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

猪背岭地貌:岩层倾角大于35°,则由构造面控制的倾向坡与由侵蚀所造成的反倾向坡,在坡度上往往差别不明显,出现两坡近似对称的山岭,岭顶形如猪背

背斜和向斜是褶曲最基本的两种形式。褶曲在地表形成拱起和凹陷,由此而形成的地貌形体,称为原生褶曲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因为背斜顶部所受张力较大,产生一些与背斜轴平行的断裂,侵蚀作用进行得较快,形成背斜谷。当背斜谷继续加深扩大,而且其扩大速度超过向斜谷时,则可使背斜为山、向斜为谷的特征完全消失,代之以背斜为谷、向斜为山的形态。这种内部构造与外部起伏完全相反的现象,则称为倒置地形。

船形山:由于倾伏向斜中心是由相对平缓的岩层组成,因此地势平坦,而它的外围坡度(逆向坡)陡峭。这样短轴褶曲的向斜构造山高于周围地面时,在地貌上常形成形体呈船形的高地

穹隆构造:主要由岩浆侵入地壳使得上覆的沉积岩层隆起或者由方向直交的褶皱运动互相干扰形成,其平面图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倾斜。穹隆核部由岩浆结晶岩组成,外部是一沉积岩盖层

断层崖的地貌发展(根据Davis):幼年期:断层刚发生时,形成高大的断层崖;把断层崖切成断层梯形面;壮年早期:断块山地被剥蚀降低,断层崖被侵蚀成断层三角面;出现洪积扇且彼此相连构成山麓倾斜平原;壮年晚期:三角面进一步降低,后退,形成浑圆的山嘴,山嘴已距断层有一段距离;断层三角面在分布形态上呈断续状;老年期:经长期侵蚀,断层三角面陡崖体变得模糊,断块山地被夷平甚至消失。

断层构造地貌:断层陡崖、断层梯形面,三角面、断块山、地堑谷、断裂谷、断陷盆地、断陷湖泊、

火山构造地貌通常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喉管三部分构成。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新构造运动的方向,既有垂直升降运动又有水平运动,且水平运动的幅度和速度比垂直运动的幅度和速度大得多。。新构造运动的类别,既有断裂变动又有褶皱变形。而且断裂变动十分活跃、分布普遍,在褶皱带和新老地台上都很发育。3.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由于新构造运动是在老构造运动的背景下活动的,故其一方面继承了老构造运动的特点(继承性),另一方面又对老构造进行改造,或形成新的构造(新生性)。

地震是现代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地球最外层及其上地幔的岩石遭受破坏,把所积

累的应力能转化为波动能,而使地面产生振动的一种现象。

1、地貌发育的内外动力包括哪些?说明其相互作用

要点:内动力是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产生的作用力。

外动力是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

地貌的发育是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升高或降低地表物质,结果加大物质的位差。外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对山体和高原等一切隆起的地貌进行切割、雕刻,将位差高的物质搬迁到位差低处堆积,减弱地表物质的相对高度。因此,内动力的使地壳的隆起作用与外动力的剥蚀作用,内动力的使地壳下沉作用和外动力的堆积作用,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既相斗争又协调发展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时空结构层次中,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组合,配合形式各不相同。因而地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向、规模和表现形式等也不一样。这便导致了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区域的差异性。

2、简述山地沟谷地貌组合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特征。

(1)上游:为较为宽大的集水盆,在山地丘陵的斜坡上部,经常可以看到倾斜的半圆锥体的小型洼地,降雨时四周的水汇集于洼地中,然后由一出口倾注于下方沟谷主干,这就是集水盆(汇水盆)地。是中下游物质的重要来源,其等高线分布较密集,内部平缓,内有一封闭等高线表示洼地。

(2)中游:为沟谷主干。沟床下切深、沟坡陡峭、沟床纵向比降大,急流跌水发育,形成沟谷主干。沟壁陡峭,沟底呈V型。其等高线的分布是沟壁陡峭,沟底等高线向地势高处尖锐转折。

(3)下游:为洪流运移物质发育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其等高线由沟口向外呈半圆形曲线散开,离沟口越远,等高线越稀疏,且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沟谷相加。

3、试比较盲谷、干谷与被袭夺河、断头河在形态及发育过程中的

异同点。

(1)河谷的被封闭,形同街巷的死胡同,被称为盲谷。以落水洞为界,原河谷下游段衰变为水流动的干谷。

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坡度较大的一侧源头向分水岭侵蚀的速度较快,使得分水线向缓坡的一侧移动,最终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上游水抢夺过来。被袭夺的上游流入袭夺河的一段称为改向河,它的原来的下游流向不变,但因上游被袭夺而成为断头河。河流袭夺现象常发生在两条近于直交流向的河流之间。

(2)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水的流向发生了强迫性的改变,而不是自然因素形成的流向的变化。不同点是:盲谷、干谷是由于地表河谷流水注入落水洞,转入地下分成两段后形成的。被袭夺河、断头河则是一条河流对另一条河流的袭夺,是发生在地表的河流水的改向。

4、试比较丹霞地貌与黄土塬的主要异同点:

共同点:顶平、坡陡,均是遭流水切割而成。

差异点:

(1)组成物质不同——黄土塬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土);多钙质胶结(石);而丹霞地貌多为第三纪或更早的红色砂岩层。

(2)黄土塬沿垂直裂隙切割,有洼地、落水洞,高差小,单个面积大;而丹霞地貌沿节理切割,底部平坦,高差大,单个面积小。

(3)黄土塬易遭受流水切割后向黄土墚、黄土峁转换,不稳定,而丹霞地貌则相对稳定。(4)颜色不同:黄土塬主要为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土);而丹霞地貌则主要由第三纪的红色石英砂岩所组成

5、简述自然地理条件对河漫滩发育的影响:

影响河漫滩的发育取决于诸多自然地理条件,如水文、植被、气候和地形等。

(1)水文条件——主要表现为洪水的上涨高度、持续时间和涨落水的速度。

◆每次洪水上涨高度很大,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河漫滩的堆积。

◆洪水上涨速度很快,流速也快,在河漫滩上的低洼地形中可能形成局部环流系统,

低地内的物质被带到洼地两侧,加大了河漫滩上的地形起伏。

◆洪水上涨速度很慢,河漫滩上的水流速度很小,横向环流作用非常微弱,悬浮物则

在低洼处堆积,使地形变得更加和缓,尤其在洪水退落时,持续时间长,可形成较

多的堆积。

(2)植被条件——流域范围内的地面植被的好坏会影响到地面土壤侵蚀强度,从而影响到河流的含沙量。植被茂密地区,坡面水流侵蚀程度微弱,带入河流中的泥沙较少,河漫滩堆积作用弱;反之,水土流失严重,河漫滩堆积作用强。

(3)气候条件——不同气候区的河流水文状况和含沙量的变化均不相同。

◆高山高纬地区,河流的洪水期往往与春夏的融雪有关。如果有高山森林的保护,则

一部分融雪水会暂停在枯枝落叶层中,慢慢进入河流,河流中的洪水位低,河漫滩

沉积物不多。

◆温热地区,降雨量大且较集中,在较短时期内河流中能形成很高的洪水位。此外,

这里的化学风化作用很强盛,有大量的风化粘土物质被带到河流中,如果地面植被

被破坏,河流中的洪水就十分混浊,河漫滩堆积层就很厚。

◆半干旱气候区,虽然年降雨量不多,但非常集中。所以河流中能在较短时期内水位

迅速上升,堆积厚层的河漫滩沉积物。

◆温带季风气候区,一年中有明显的雨季,河流中的水位迅速上升,在河漫滩上能形

成比较固定的河漫滩相沉积物。

(4)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流域范围内的地面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差异。

◆流域内的土质结构松散,易被侵蚀,河流中的泥沙含量高,每次洪水带来大量泥沙

堆积在河漫滩上,河漫滩相堆积物厚度就大。

◆流域内基岩裸露,在同样条件下,河水中的含沙量比土质结构松软地区的河流含沙

量少得多,河漫滩相堆积物就不发育。

6.简述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

共性:

这三大高原都有地势高、面积广,中部地形较平坦,边缘切割较深的特点。如青藏高原,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是昆仑山、祁连山,东部是阿尔金山,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有重

重叠叠的山岭,是典型的山间高原。云贵高原西部是落差巨大的横断山脉,东部和南部是我国第二级阶地和第一级阶地的过渡带。黄土高原西部平坦,但在东部山西一带,由于断裂、褶皱的影响,形成了较深的谷地和山岭。但三者在成因、岩性和地貌特征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别。

差异性:

从成因来讲,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新第三纪以来,随着喜马拉雅运动而迅速抬升的高原。两大高原以横断山脉为界,西、西北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东部则是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的运动云贵高原,从成因讲,同属构造隆起高原。而黄土高原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堆积高原,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内动力的上升作用大于外动力的蚀低作用形成的。而黄土高原则是外动力的强烈堆积作用所致。

从形成年代看,云贵高原跃出海面,是由于距今约2亿年左右中生代时期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隆起成高原。青藏高原主要形成于距今约6500万年的新构造运动,也因此将新构造运动叫做喜马拉雅运动。而黄土高原则是第四纪的产物,距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

在岩性方面,青藏高原主要为海相、湖相沉积的砂岩、砾岩,间有浅海相的石灰岩沉积。云贵高原绝大部分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化学沉积。而黄土高原除少部分地方出露下覆山体外,都为第四纪黄土的松散堆积物。

从地貌特征来看,青藏高原海拔高,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00C以下,其上的山体以冰川地貌为主,山顶呈尖形,地貌表现与构造线相符,处于地貌旋回的青年期。整个高原面地势平缓,经冰川和冻融作用,湖错众多,沼泽、泥炭发育。

云贵高原在新生代初,形成了巨厚的红色风化壳,素有“红色高原”之称。高原顶部至今保存着起伏平缓的准平原面(古夷平面)。但整个高原面处于岩溶发育的青年末期至中年阶段,地表峰丛众多,地形破碎,俗称地无三里平;高原面下竖井、暗河较多。

黄土高原则形成了世界最为典型的黄土地貌。中西部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坡度小于1o,如董志塬、洛川塬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但在其东部和河谷地区,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空隙率大,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湿陷,地形破碎,谷坡陡峭,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一、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 ?―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的形态 ?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 ?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 ?3、地貌的分布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 ?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 ?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 ?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 ?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 ?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 ?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 ?微地貌例如,沙波纹 (2)地貌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 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1、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2、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1、运动速度:滑坡运动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2、移动形态:崩塌体往往比较破碎,形成倒石堆;滑坡体则保持整体形态不变。 3、发生坡度:坡度较大时才可能发生崩塌;而滑坡在坡度较小的时候也可能发生。 4、有无裂缝:崩塌体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 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的横纵裂缝。 坡面径流侵蚀。坡面径流侵蚀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有关。地形(坡长、坡度、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从理论上说,坡长越长,越到下坡水量越多,水流的能量也越强。但是随着坡面的增长,水流携带的泥沙量也随之增多,需要消耗一部份能量,使水流侵蚀能力减小。因此,坡面径流侵蚀能力并不是随坡长增加而加大。坡度加大可使坡面径流速度加快,冲刷加强;坡度加大却又使径流量减小,因为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坡度加大可以使坡面加大,实际上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不同形状河床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统,可分为: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多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在同一河段,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弯曲河段在凹岸侵蚀,同时在凸岸就发生堆积。 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窄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岩槛是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于河床底部形成的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表面。 岩槛形成原因:岩槛形成与构造或岩性有关,有些活动断层可直接形成岩槛,岩槛位置和断层位置一致;有时岩槛位于活动断层上游方一定距离,这是因岩槛向源后退之故。前者表明断层活动期很近,后者说明断层活动已有相当长时期。穿插在基岩中的岩脉,也常形成岩槛。深切曲流发育在山地,根据它下切和侧蚀的情况,又可分为嵌入曲流和内生曲流。 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物。 河床相冲积物中,靠近下部的物质较粗大,上部的较细小。 绝大部分泥石流均发生于傍晚或深夜,为什么? 答:绝大部分泥石流是降雨和融雪诱发引起的,而一天之中雨势最大、冰雪消融最强烈的时间往往是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有时候在傍晚之后这段时间雨势最大,而泥石流的爆发比水源的突然增加要滞后一段时间,故相应推迟到傍晚或深夜发生。 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称近河口段。

创建学校现代化工作总结doc

创建学校现代化工作总结 我校自接受创建“天津市现代化达标学校”任务以来,认真学习《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文件,提高对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的认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目的是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努力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此项工作将重点从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入手,着力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创建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更包含了教育思想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和教育水平现代化等许多不同的层面。努力使学校现代化建设这一繁杂的工作深入人心,举全校之力扎实开展创建工作。我校于XX年10月8日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软件验收。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的变化 1、办学硬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校园建设得到加强。学校校舍进行了维修,专用教室得到了更新改造,学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我校布置教室和楼道,突显校园文化特色;配备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布置了专业教室,体现了学科熏陶的特点,重新改建了厕所,安装了暖气,

粉刷了教学楼,操场硬化,体现了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 2、学校仪器设备配备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得到更新,多媒体设备增加,更好地满足了教师的需求。 3、学校图书馆建设得到加强。图书阅览室设施设备满足要求,图书配备齐全,管理使用良好。学校设立班级图书角,开展了师生读书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4、提高了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通过学校对仪器设备的自查,摸清了家底,及时进行了更新补充,同时建立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统一了学校仪器设备的记账方式,使校产管理逐步走向正轨,提高了责任意识,确保了使用效率的提高。 5、推进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现代化达标创建活动,软件建设方面收获显著。一方面完善和创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重新修订了各种管理制度及发展目标规划,并通过创建使师生得到充分了解和认同,形成统一行动,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训,理解评估标准,在自查和创建工作中,学校干部教师进一步理解了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要求,明确规范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地形学复习题()

《军事地形学》复习题 一、理论复习题 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以及如何驾驭这些影响的军事课程。 2、军事地形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1)各种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2)在准备和实施战斗时,研究和评价地形战术性能的方法。 (3)根据地形图、特种地图和航空卫星相片在实地判定方位和实地测量的方法。 3、为什么要学习军事地形学? (1)熟知地图的特性,并能在战斗情况下,毫无差错地阅读及正确使用地图、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 (2)根据地图和相片快速地研究和评价地形的战术性能。 (3)能在生疏地形上,特别是在夜间通视条件受限并在急行军的条件下,有把握地判定方位。(4)用地图指挥所属分队行动,并指示目标。 (5)根据地图和相片准确算出被发现目标和其它地物的坐标。 (6)迅速准确地把战斗队形和侦察结果标绘在地图上。 (7)以必需的精度完成野外测量工作。 (8)在不同的地形上,组织和实施战术训练。 4、什么是地形?地貌?地物?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物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

5、人们通常怎样划分地形的类别? 由于不同地貌与地物的错综结合,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将地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按地貌分为平原(高原)、丘陵地、山地、水域。 (2)按地物的分布和土壤的性质,又可将平原(高原)分为水网稻田、麦田、高梁地、黄土地形、沙漠、戈壁、沼泽等等;将丘陵地分为高丘陵、低丘陵;将山地分为土山、石山、森林、荒山、梯田;将水域分为岛屿、海岸、礁石等等。 (3)按军事价值又可将以上地形分为开阔地、荫蔽地、断绝地。 6、地形在军事上有哪些作用? 地形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隐蔽军队的行动 2、制约军队作用的发挥 (1)制约高技术武器作用的发挥 (2)、制约军队的机动 3、影响战术手段的运用 (1)地幅的大小,决定了战斗规模的不同 (2)地形的不同,决定了战斗样式的不同 (3)地形的复杂,决定了协同方式的多样性 7、什么叫山地?山地在全国总面积和福建省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定义:地面起伏显着,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 我国山地面积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福建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5%。 8、我省的主要山脉有哪些?我省山区有什么特点? 我省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杉岭、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太姥山。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一:XX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XX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本年度,我校顺利完成了校园工程, 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学校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DVD播放教室,还在办公室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 基本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本学期我校的 教师能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教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班通"”工程要本着超前、能升级的原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逐步实施自己信息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地貌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专业:主干课、专业类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地理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地貌学的理论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与地理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均发生密切的关系。地貌学的知识体系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地理系本科生《地貌学》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的自然面貌,如青藏高原的现代冰川、冰缘地貌形态,干旱地区的风成沙丘和黄土堆积,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地貌形态、以及我国主要河流不同河段的河床及冲积平原形态。在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注重反映现代地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系,讲授内容以目前地貌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组织与安排。课程从不同时空尺度深入地研究各种地貌的特征、形成过程、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总体框架分为地貌学基本理论、各种地貌的特征与成因以及中国大陆地貌格局的形成演化三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地貌学史和基本理论、全球大地构造地貌、坡地发育与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与气候地貌,最后讨论中国构造、气候地貌的形成以及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化。 (四)教学时数 总计38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通过具体的野外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地貌学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地貌学插图多、内容杂的特点,课堂讲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授课结合的方式。

地貌学复习资料(1)

地貌学 1、地貌的概念: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 2、主要风化壳类型及其特征(书36 表) 3、重力地貌的概念: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体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4、块体运动的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快提醒是,故也称为块体运动(包括崩塌,滑坡,蠕动。) 5、蠕动的概念:蠕动主要是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6、崩塌: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 崩塌的类型:崩塌(山崩)、散落(落石)、坍岸 7、滑坡的概念: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8、滑坡的地貌特征(书46图!!):滑坡体、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缝 11、地面流水的概念: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地处流动。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2、坡面径流具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由坡面径流所发育的地貌类型:①不明显冲刷带②冲刷带③淤积带 13、坡积裙:是由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坡积物所组成的。自坡积裙的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由粗变细。碎屑物的磨圆性差,分选性不好。 14、沟谷的概念:沟谷是暂时性现状水流侵蚀的结果,在干旱、 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者山麓地带为常见。 15、沟谷发育与形态:纹沟→细沟→切沟→冲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洪积扇: ①形态与成因: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出口后,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沙泥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之为洪积扇。 ②结构:积扇出山口部位叫扇顶,扇的外围边缘部分叫扇缘,从扇顶到扇缘之间地带叫扇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由扇顶到扇缘的地形剖面线呈一下凹形, ③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其发育的影响 17、河流侵蚀: ①下蚀(也称下切侵蚀、垂直侵蚀):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通常把海平面作为河流下蚀的终级基准面。 a. 河流的发育初期 b.上游 ②侧蚀(也称侧方侵蚀、旁蚀):流水拓宽河床与河谷的作用。侧蚀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凹岸受蚀,凸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对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各项指标,学校认真做好义务教育现代化自评工作,现根据评估细则逐一进行自评,自评情况如下: 一、关于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 我学办学理念鲜明,教育观念科学,办学计划周全,落实措施有力。我校坚持就近免试入学,无择校生。均衡分班。无违规推销、征订教辅用书和其他违规行为。学校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省标准受补助比例达100%(2013年资助了60名学生,2014年资助了67名学生)。学校对身心困难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要求班主任进行帮扶,并将帮扶情况及时记载在班务记载本上,受帮扶比例100%。学校班级数24,学生数1097,平均班额45.7,班额超10%以内。 二、关于学校人才与队伍建设 学校校长取得任职资格,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配置精干,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群众满意度100%。其中3人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3人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2人教坛新秀,还有2人区教学能手,全体教职工对学校领导满意度100%。全体教师本科以上学历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79%,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2人,占比18.18%,其中市级以上2人,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6.67%。

学校建有严格的师德考评制度,个人有师德考评档案,奖惩到位,实施有力。教师师德形象良好,多年来师德失范行为零发生,学生评教师满意率接近100%。 教师教学理念先进,9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教师能熟练地使用教育技术上课,学校定期开展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能利用通州区教育网等网站教育资源,利用自己学校网站和服务器建立和共享教育资源,教学效果好。学校每年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每位教师能按时制定三年专业规划,能全员参与培训,继续教育达国家标准,多位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获优秀学员称号,学校2013、2014年度获市暑期培训优秀项目学校称号。教师有专业成长记录袋,能及时记录每年所得的成绩。全体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率100%,每年培训经费超过8%。 学校设立教科室,专人负责教师业务培训,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所有教师均参加了学校的课题研究,目前共有9个校本课题。其中教学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于2013年顺利结题。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生本课堂理念下教师有效调控研究”2011年7月立项,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研究中。 三、关于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三年来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网络齐全,职责分明。班主任工作有考核方案,实行月评考核,学年末进行汇总,班主任待遇落实到位。。平日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地貌学第一章

第一节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叫地貌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表形态有不同规模和各种特征。最大规模的地表形态是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为1495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为36106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1%。 2.什么叫地貌? 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3.地貌的变化发展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4.地貌发育有几个阶段(几个期)? 地貌发育有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三个期。 5.地貌结构类型? 按地貌形成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划分为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和叠置-切割型等四种地貌结构类型。 6.四种类型地貌的分布规律? 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这种分布与气候条件有联系,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有一定格局的。 7.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化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各个方面。 第二节地貌学的学科分类 1.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地貌学主要是从19世界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点,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科学,地貌有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熔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熔岩地貌和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等13种类型。 2.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是地貌中的两大分支。 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 构造地貌学一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称次生构造地貌。 另一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方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 3.从地貌形成作用来讲,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4.应用地貌学分为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貌学和农业地貌学等。 除了上述地貌学的各个分支外,还有地貌年代学,遥感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

地貌学复习材料 (1)

地貌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 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 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 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 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 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 第二章构造地貌 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 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 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 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 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 (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 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 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 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 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创建现代化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现代化学校工作总结 次20**年11月20日全市召开义务教育阶段现代化学校建设启动会议之后,我区各部门就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开展学习,各相关科室把《标准》下发到所属各校,组织各相关校开展学习研讨,自此,拉开了我区创建现代化学校工作的序幕。一年来,我们经过全系统各相关部门及创建校的共同努力,六所申报学校顺利达标,为我区的创建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就20**年创建现代化学校达标工作进行总结,就下步工作提出要求。 一、20**年创建工作总结主要成绩 1.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我区创建现代化学校工作起点高,步子稳.从创建工作开始,各级领导就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区的大事来抓,这是我们20**年现代化学校达标工作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与关键.为确保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创建达标,全区成立了以主管区长姜立超为组长的汉沽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局和有关局领导组成,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推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育局长兼任主任,负责创建达标的日常工作,同时下设经费保障组、设备装备组、基本建设组、教师队伍建设组、领导班子建设组、德育体卫组、学校管理组、督查综合组等八个职能工作组,并按《天津市义务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中的100条,逐项分解,将每项标准责任落实到8个职能工作组,由工作组负责深入学校调查摸底,并主要帮助指导和检查推动学校逐项落实建设标准的达标工作。为保证创建工作稳步实施,李局长亲自挂帅,统筹指导全局性的创建工

作.多次带领各职能组组长深入各校现场办公,指导工作.在深入调研、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帮助学校解决创建达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对学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批评指导、限期整改。区职能组召开专门会议,就学校软件建设工作进行研讨分析,明确了以学校对照标准自查为基础,职能组以服务指导为宗旨,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整体效能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多次深入学校进行摸底调研,开展一对 一、对口检查督导,现场检查指导,帮助学校对照标准逐项整改提高。区督导室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专兼职督学每人负责一所达标创建学校,帮助学校梳理分析现状和差距,共同寻找解决提高的办法。设备装备组,更是多次深入各校,逐条检查,逐室摸排,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而确保了我区六所学校在硬件检查中顺利过关. 各校干部教师群策群力,努力争创达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各创建学校在具体工作中相应成立了以校为单位的领导小组,把具体的100条逐条分解到人,逐条对照标准,认真整改.同时,各校还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方式,向他人学习,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反复整改.可以说,为保证学校创建工作顺利达标,各校干部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收效明显,具体表现在:(1)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已经形成突出优势。专用教室可以满足需求,教学设备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校还很注重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电脑和各科的仪器、设备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有些学校专用教室的布置还体现了学科熏陶的特点。 (2)学校都在努力端正自己的办学思想。根据义务教育的特点,普遍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尽力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按照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努力为学生打好全面基础。学校都能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 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以下的作用力。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 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的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 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 第二章坡地地貌 1)风化作用:露地表的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 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 2)崩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 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因素;人为因素:开挖 3)倒石堆的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 4)滑坡及影响因素: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 5)滑坡的作用力: 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的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 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降低,称为坡面水流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 第三章河流地貌 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 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 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 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 5)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 7)洪积扇的结构:洪积扇的结构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 体 8)三角洲与三角湾: 三角洲: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一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叫三角湾 9)河流阶地的成因:具有较宽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 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的高地 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 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