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自我更新共2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3
375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第23期|2021年8月运动激活骨骼肌卫星细胞:增龄性肌衰减症及肌肉损伤修复的运动预防和治疗王 震 1,2, 蔺海旗3,何 霏2,4,林文弢5文题释义: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肌卫星细胞激活增殖与分化的信号通路不同,当受到运动刺激时,可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因子调节不同类型肌纤维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肌衰减症:为骨骼肌质量丢失、力量和功能下降的综合征,运动可从肌细胞自噬、氧化应激以及调控细胞外基质途径改善这一症状。
摘要背景:骨骼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主要组织,其衰减症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干细胞,受到运动刺激时激活增殖与分化,促进肌肉肥大,延缓肌衰减症的发生。
目的:为增龄性肌衰减症、肌肉萎缩及肌肉损伤修复提供运动预防和治疗指导,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在知网、PubMed 、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中,英文以“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uscle repair 和sarcopenia ”为关键词,中文以“运动、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为关键词,检索201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题目和摘要初步筛选,全文阅读后纳入100 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运动激活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研究较多,与耐力运动(有氧)相比,抗阻运动效果更显著;②不同的运动形式可激活不同类型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其运动强度、负荷阈值、运动时间和频次等因素均影响卫星细胞激活增殖与分化程度;③运动激活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研究不足,发现运动可调控肌细胞外基质、氧化应激水平及细胞自噬,改善肌衰减症;④运动激活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信号通路如何有效协同促进还需更多深入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运动;肌卫星细胞;肌衰减症;肌肉萎缩;综述缩略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Exercise activates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exerci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age-related sarcopenia and muscle injuryWang Zhen 1, 2, Lin Haiqi 3, He Fei 2, 4, Lin Wentao 51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4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4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 Shanghai 200080, China; 5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Wang Zhen, MD candidate, Associate professor,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4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Wentao, Professor,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https:///10.12307/2021.050投稿日期:2020-06-28送审日期:2020-07-07采用日期:2020-08-27在线日期:2020-11-27中图分类号: R459.9;R318;G804文章编号:2095-4344(2021)23-03752-08文献标识码:A1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545;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200438;3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641;4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 200080;5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500第一作者:王震,男,1980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上海体育学院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与老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
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纤维病变的影响黄何平;徐爽;肖桃芳;雷筱锋【摘要】BACKGROUND: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have been found to possess the potential of stem cell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self-renew with the roles of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to treat myofibrosi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molecular regulation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and to promote th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fibers, thereby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 of skeletal muscle injury.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Mendeley, Google Scholar, and CNKI databases from 1995 to November 2016 fo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using the keywords of "skeletal muscle,satellite cells, stem cell, muscle repair". Data screening, processing, and summarization were perform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51 eligible articles were enrolle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uscle fiber lesion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keletal muscle lesions, th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mechanisms of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are explored. Skeletal muscle tissue is a functional and sound system that can regenerate and repair through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The function of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is controlled by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information networks, which can enhance endogenous satellite cell viability. When the skeletal muscle is injured ormalnourished, the viability of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is inhibited, further inducing skeletal muscle fiber degeneration. Therefore, skeletal muscle fiber lesions can be treated through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stimulating the viability of endogenous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which provide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skeletal muscl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背景:研究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干细胞的潜力,具有修复和再生的作用,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骨骼肌卫星细胞治疗肌纤维病变.目的: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功能、分子调控以及骨骼肌修复和再生的机制,目的在于促进骨骼肌纤维修复和再生,为骨骼肌伤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干预策略.方法:以"skeletal muscle,satellite cells,stem cell,muscle repair"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PubMed、Mendeley、Google学术搜索和CKNI电子数据库检索1995年到2016年11月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归类、梳理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根据纳入标准,确定了51篇文章作为标准文献;②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与肌纤维病变的关系密切,并针对骨骼肌肌纤维病变的机制,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再生修复机制;③骨骼肌组织是一个功能完善和健全的系统,具有通过骨骼肌卫星细胞调节肌肉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的机制;④研究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功能是受细胞内和细胞外的信息网络控制,该网络系统可以增强内源性卫星细胞活性.当骨骼肌处于损伤或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骨骼肌卫星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将会导致骨骼肌纤维退化;⑤因此,对于骨骼肌纤维病变,可以通过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和多种机制刺激内源性骨骼肌卫星细胞活性的方法进行治疗,为骨骼肌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干预策略.【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04【总页数】6页(P644-649)【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肌纤维病变;损伤修复;再生;组织构建【作者】黄何平;徐爽;肖桃芳;雷筱锋【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南昌工学院,江西省南昌市 330108;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 Introduction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组织,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的特点,其卫星细胞表现出干细胞的潜力,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1-2]。
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小雷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干细胞研究仍然是当今医学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肌肉干细胞因直接参与骨骼肌分化而备受关注。
胚胎和成人体内都存在肌肉干细胞。
由于肌肉卫星细胞在肌肉的发育和再生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公认的成人体内肌肉干细胞主要是指肌肉卫星细胞。
近年研究发现,肌卫星细胞在组织工程和疾病研究中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将为治疗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多种临床退行性疾病提供自体干细胞的新来源。
【关键词】肌干细胞;肌再生;肌肉修复;肌卫星细胞【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41-01肌卫星细胞Mauro[1]等于1961年首次在蛙骨骼肌中发现。
肌卫星细胞是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成肌前体细胞,这种组织特异的祖细胞在出生后骨骼肌的损伤、修复和维持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Gussoni等[2]用Hoechest/FACS方法从骨骼肌中分离到多能干细胞,有关性质尚不清楚。
这些肌源干细胞既能形成再生肌纤维,也能有效重建造血系统。
肌源干细胞的这种可塑性,使有关肌卫星细胞的起源、激活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肌卫星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门课题。
1 肌卫星细胞的起源肌卫星细胞属于肌源性细胞谱系,起源仍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两种假说:体节来源和内皮来源。
体节来源假说来自鸡雏鹌鹑异源嵌合体实验,将鹌鹑的胚胎中胚层生肌节移植到宿主鸡的胚胎中,且被移植的鹌鹑细胞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从移植的中胚层生肌节迁徙到胚胎发育的肢体,并组成出生后鸡骨骼肌的肌卫星细胞群。
以后,大量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假说。
De Angelis等认为,卫星细胞也有可能是内皮来源的。
从胚胎背侧主动脉分离到的细胞具有与肌卫星细胞相似的形态和基因表达特征,此外,将这种主动脉来源的细胞移植到新生小鼠后,发现这种细胞参与出生后肌肉的生长和再生,并可与中胚层生肌节来源的肌纤维融合。
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肌诱导分化赵谦;张萍;李向臣;关伟军;浦亚斌;赵倩君;马月辉【摘要】To mimic muscle development of Duolang sheep in vitro,we employed a two-step digestion method to separate satellite cells (SCs) and a differential adhesion method to purify the cells in Duolangsheep.Moreover,observation of microscopic images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used for identifying Duolang sheep SCs and its myogenic ing immunofluorescence for Desmin,Pax7 and MyoD1 genes,w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marker genes all expressed in the SCs.The SCs formed significant myotubes when the serum was withdrawal from growth media,confirmed by the immunofluorescence for MHC and microscopic images.Taken together,we ssuccessfully isolated SCs and established the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SCs.%为了在体外细胞水平模拟多浪绵羊肌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多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并利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分离得到的S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表达情况,鉴定分离得到的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向成肌方向分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成肌分化标记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的形成情况.通过对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免疫荧光鉴定,确认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多浪绵羊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成肌分化,显微镜观察和MHC免疫荧光可以明显观察和检测到肌管的形成.本研究对多浪绵羊SCs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多浪绵羊SCs的成肌诱导分化.【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43)011【总页数】7页(P2956-2962)【关键词】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成肌分化【作者】赵谦;张萍;李向臣;关伟军;浦亚斌;赵倩君;马月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3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具有成肌分化的潜在能力,体外培养的SCs 可以模拟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
身体各细胞代谢更新周期,建议收藏!1.人体胃细胞7天更新一次;2.皮肤细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3.肝脏细胞180天更换一次;4.红血球细胞120天更新一次;5.一年左右的时间,身体98%的细胞都会被重新更新一次。
而骨细胞更新需要7年。
所以,不管你是三高、减肥、肠胃等慢性病的问题,请给身体一点时间,用科学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健康。
人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循环系统,其中的运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除了整个人体的大循环,还有组成人体的各个部件各自的“小循环”,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各个器官更换状态的周期。
一般情况下,人体会在半年内更新掉身体的98%组织的细胞,如果我们在当下做好排毒和给予身体细胞需要的优质的材料,在半年后我们就会收获一个相对健康崭新的自己,这是因为我们身上的细胞在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排毒或更新营养要半年1、肝的更新周期:5个月只要血液供应充足,肝自我恢复和再生的能力是惊人的。
这意味着它的把毒素排出体外的重要工作可以继续下去。
如果你奇怪为什么就连酒鬼的肝功能有时候也会提高,这是因为肝细胞只有150天左右的寿命。
英国莱斯特皇家医院的肝脏外科医生大卫·劳埃德解释说:“我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切除患者肝脏的70%,只要2个月的时间,大约90%的肝就会长出来。
”但是,酗酒者的软组织细胞(肝脏的主要细胞)可能会逐渐受损,形成疤痕组织——也就是“硬化”。
因此,虽然健康的肝可以不断自我更新,而硬化损伤是永恒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2、味蕾的更新周期:10天英国牙医协会的科学顾问达明·维穆斯莱教授解释说,舌头上有大约9,000个味蕾,帮助我们感受甜、咸、苦或者酸味。
味蕾本身是舌头表面细胞的集合,每个味蕾有大约50个味觉细胞。
味蕾一般只需要10天到2周便会自我更新一次。
但是,任何引起发炎的因素如感染或者吸烟都会损害味蕾,影响它们的更新,减弱它们的敏感性。
3、大脑的更新周期:和你的寿命相同英国巴特与伦敦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约翰·瓦德莱指出,能持续终身的大多数细胞是在大脑中发现的。
《Lnc23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一、引言骨骼肌卫星细胞是肌肉生长、修复和重塑的关键细胞,其成肌分化过程受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在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Lnc23作为一种新发现的LncRNA,其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尚未明确。
本文旨在研究Lnc23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本实验以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敲除、过表达、RNA干扰等技术手段,结合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法,分析Lnc23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三、Lnc23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Lnc23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Lnc23被敲除时,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受到抑制,细胞增殖速度降低,肌肉特异性基因表达下降;而当Lnc23过表达时,成肌分化过程得到促进,肌肉特异性基因表达增加。
这表明Lnc23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四、Lnc23的调控机制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我们发现Lnc23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
首先,Lnc23可能通过与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肌肉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其次,Lnc23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内信号通路,如Wnt、TGF-β等,影响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此外,Lnc23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mi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影响成肌分化的过程。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Lnc23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与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调节miRNA的表达水平等多个方面。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过程,为肌肉生长、修复和重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运动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陈国庆【摘要】骨骼肌卫星细胞在骨骼肌生长发育、损伤修复以及骨骼肌重塑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宜的运动训练可活化卫星细胞,促进卫星细胞增殖并向成肌细胞分化.本文就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起源、形态特征和特异性的标记以及运动训练调控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四川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11(019)002【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运动训练;增殖;分化【作者】陈国庆【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40.5骨骼肌卫星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成肌前体细胞,于1961年被Mauro首先从蛙类骨骼肌中分离出来[1],在骨骼肌生长发育、损伤修复以及骨骼肌重塑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肌卫星细胞自被发现以来,已经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运动医学等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各种骨骼肌和心肌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
适宜的运动训练是提高骨骼肌功能的有效手段,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就骨骼肌卫星细胞及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1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来源、形态特征及特异性标记1.1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来源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来源,目前存在体节来源和非体节来源两种假说[2]。
体节来源假说最先来自禽类模型的嵌合体或种间移植实验,即将鹌鹑的胚胎中胚层生肌节移植到鸡的胚胎中,且被移植的鹌鹑细胞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从移植的中胚层生肌节迁徙到胚胎发育的肢体,并组成出生后鸡骨骼肌中肌卫星细胞群[3~4]。
此后的各种研究也证明了肌卫星细胞来自体壁中胚层生肌节间充质细胞的这一假说。
而Angelis等[5]从胚胎背侧主动脉分离到具有与肌卫星细胞相似的形态和基因表达特征的细胞,将这种主动脉来源的细胞移植到新生小鼠后,发现这种细胞参与出生后肌肉的生长和再生,并可与中胚层生肌节来源的肌纤维融合,因此认为肌卫星细胞可能起源于胚胎血管祖细胞。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作者:仝昕炜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4期摘要:骨骼肌是由多核肌纤维组成的终末分化细胞,成体肌纤维失去有丝分裂的能力,因此骨骼肌损伤多为不可逆的病变。
肌卫星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肌细胞基底膜与肌膜之间的成体干细胞,作为肌源性干细胞在肌肉组织损伤损伤后,能够在激活后发挥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在骨骼肌损伤的修复和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文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其可能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肌卫星细胞自我更新骨骼肌再生 Wnt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Q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a)-0022-021 肌卫星细胞概述1.1 肌卫星细胞的发现肌卫星细胞是在1961年由Mauro发现,肌卫星细胞(Skeletalsatellite cell,SSC)是一类分布于肌细胞基底膜与肌膜之间的成体干细胞,其位置与排列类似肌细胞的卫星,故称卫星细胞[1]。
肌卫星细胞是成年个体肌肉组织内留存的未分化的肌前体细胞(Muscle progenitor cell,MPC),位于肌纤维基底膜和基膜之间,具有增殖、分化等自我更新的潜能[2]。
在成年机体的骨骼肌中,肌卫星细胞含量较少,大约占比1%~4%。
1.2 肌卫星细胞的形态结构在静息状态下,SSC细胞质和细胞器也较少,核质比率较高;其细胞核比肌管细胞核小,其异染色质含量比肌细胞核高。
伴随年龄增长,SSC的丰度逐渐减少,SSC肌源性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潜能仍保留,但更新能力随之降低[3]。
1.3 肌卫星细胞的特异性标记与鉴定骨骼肌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可作为SSC的鉴定指标,认识分子标志是对各阶段肌细胞进行鉴定的依据。
高度糖基化I型跨膜蛋白(CD34)在造血干细胞、肌源细胞和SSC上均有表达,在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中表达率越高;M钙调蛋白是肌卫星细胞增殖与融合的标志;Pax3是肌源细胞的标志物, Pax7在静息和活化的卫星细胞核内均有表达。
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与纯化的改良作者:李小雷葛新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提取、纯化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肌损伤与修复再生机制建立离体损伤模型奠定基础。
方法:两步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技术并对其改良,分离出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
结果:改良后提取、纯化所得到的肌卫星细胞纯度可达到90%,明显高于普通方法。
结论:本实验通过改良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使肌卫星细胞纯度明显增高。
【关键词】肌卫星细胞;分离;纯化Mauro等[1]1961年首次在蛙骨骼肌中发现,肌卫星细胞是一种源于胚胎中胚层的干细胞。
在发育成熟的个体,呈小单核梭形分布于肌纤维浆膜和基底膜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
当肌肉受到损伤等刺激时,则可进入有丝分裂循环,形成肌肉修复所需的细胞[2~4]。
新生细胞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新肌束,或融入已有肌束,以修复肌组织损伤。
正是由于卫星细胞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肌肉组织工程、基因工程和胚胎发育研究的新热点[5~6]。
但肌卫星细胞的分离与纯化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方法分离时含有大量的杂质细胞,本实验旨在提高肌卫星细胞的纯度。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4~6周龄清洁级C57 BL/6小鼠(15~17 bg),雄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DF培养基、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Trypsin)均购自美国Gibico BRL公司。
小牛血清(FCS)购自Hyclone公司。
1.2 方法1.2.1 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30 min。
开始操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5~7日龄C57BL/10小鼠2只,DMEM/F12培养基,10% FCS+5% FBS,PBS缓冲液,0.25%胰蛋白酶,0.1%Ⅰ型胶原酶。
1.2.2 处理组织将小鼠断颈处理,碘伏浸泡后,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用消毒剪刀剪开下肢皮肤,剪断后肢,分离出股四头肌,将其置于培养皿中,PBS缓冲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有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 min)去除筋膜、神经、脂肪和肌腱等,将股四头肌置于青霉素小瓶中用剪刀反复剪碎约1 mm组织3块。
·专论·专家简介:董碧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西)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智慧医疗及养老照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主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00余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有9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和专著3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7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基金课题,科技部、中央保健局课题,国家药监局和省级课题20余项。
Email:birongdong@163.co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14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项目(Z20201005);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20M670061ZX,2021T140491);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4NSFSC5245)作者简介:周黎行,博士研究生,讲师,Email:zhoulixing@scu.edu.cn通信作者:董碧蓉,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Email:birongdong@163.com肌少症在增龄过程中的发病机制研究周黎行,张弓长,付琛颖,程莹,刘晓蕾,胡凤娟,黄婷婷,董碧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摘要] 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力量和质量逐渐退化的现象,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显著的流行率。
该文对老年人肌少症的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关注了肌卫星细胞的功能异常、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障碍以及炎症因子、肌源因子、激素水平、氧化应激、神经肌肉接头的变化等多个机制。
肌少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种机制的异常。
深入研究肌少症机制对于理解其发病过程、提高干预效果以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microRNA-128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MicroRNA-128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一、引言在肌肉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骨骼肌卫星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细胞不仅负责肌肉的修复与再生,还参与肌肉的生长与发育。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中,microRNA-128(miR-128)在肌肉发育与功能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28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健康的成年牛骨骼肌样本,从中分离并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
此外,还需miR-128的模拟物(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s)等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与处理:分离并培养牛骨骼肌卫星细胞,通过转染技术将miR-128的mimics和inhibitors分别转入细胞中,以研究miR-128对细胞的影响。
(2)细胞增殖检测:利用细胞计数、MTT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3)成肌分化诱导与鉴定:通过特定条件诱导细胞成肌分化,并利用免疫荧光等技术鉴定分化情况。
(4)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分析:利用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相关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三、实验结果1. miR-128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28能显著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而抑制miR-128的表达则会导致细胞增殖速度降低。
这一结果说明miR-128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2. miR-128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的影响通过成肌分化诱导与鉴定实验,我们发现过表达miR-128能显著提高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率,而抑制miR-128的表达则会导致成肌分化率降低。
这一结果说明miR-128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