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上课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上课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上课案

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吴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向心力概念、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和方向。

(2)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其公式的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3)由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公式和方向

(4)由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向心力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定性——定量——总结——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研究物理问题

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心力的大小难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三、教具:

带绳钢球30个、带剩塑料球30个、向心力演示仪6台、DIS向心力演示仪1台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总体框架

(20min)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趣味实验:水流星

(过度:重力作用,水流出来;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其重力提供向心力去了——什么叫向心力呢) (二)进行新课

1.向心力的定义、来源和方向:

实例1:光滑水平面上轮动小球+分析受力特点 实例2:旋转链球+分析受力特点

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这个指向圆心的合力

就叫做向心力

来源:物体所受的某个力、或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来提供(并非物体又多受到

了一个向心力) 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2.向心力的大小

(过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如何,与那些因素有关?) (1)感性体验:向心力的相关因素——全体学生抡动小球做圆周运动

教师:人文关怀——注意安全,感受什么

汇报体验,教师记录总结:得出向心力的相关因素:m 、r 、ω (过度:通过体验实验——向心力与m 、r 、ω有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定量探究:向心力演示仪——向心力与m 、r 、ω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师:A. 先介绍实验装置;B.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谁提供——横臂挡

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C.怎么显示——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筒下降,露出标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显示向心力的比值;D.观察什么——两露出标尺的比值,确定向心力的比值,从而确定向心力与变量间的关系;E.实验方法(ω、r 一样,m 比值与F

比值

的关系;ω、m 一样,r 比值与F 比值的关系;m 、r 一样,ω比值与比值比的关系)

A 组:在ω、r 一样,m 不同11

22

m F F m m F ⇒

=⇒∝ B 组:在ω、m 一样,r 不同11

22

r F F r r F ⇒

=⇒∝ C 组:在m 、r 一样,ω不同222111

2222

()F F F ωωωωω⇒==⇒∝

各组汇报展示,教师记录:向心力与m 、r 、ω之间关系

(过度:通过同学实验:得出向心力与m 、r 、ω之间的关系,我们一来总结一下)

(3)师生归纳演绎

2222

2(1)F m v F r F m r F km r F m r m k r

F ωωωω⎫

∝⎪∝⇒∝⇒=⇒===⎬⎪∝⎭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

(过度:刚才的实验较为粗糙,我们用更精密的DIS 实验的精确验证我们刚才的结论)

(4)DIS 实验的精确验证:(展示)

(过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向心力,就一定要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多大呢?)

3.向心加速度

(1)大小2

2

v a r r

ω==

(2)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三)应用提升

1.例题示范:选用教材P 28——例题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椭圆轨道,然后实施变轨进入距地球表面约343km 的圆形轨道,已知飞船的质量为8000kg ,飞船约90min 绕地球一圈,地球半径取6370km ,试求飞船在变轨成功后的向心加速度及其所受的向心力。 解:由2T πω=

可得:322 1.16109060

rad

rad s s T ππω-===⨯⨯ 由2a r ω=可得

飞船的向心加速度:2323

2

2

(1.1610)(6370343)109.03m

m

a r s

s ω-==⨯⨯+⨯=

由2F m r ω=可得

飞船所受的向心力:232348000(1.1610)(6370343)107.2310F m r N N ω-==⨯⨯⨯+⨯=⨯

2.课内巩固:

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转动半径之比为1∶2,在相同时间里甲转过60°角,乙转过45°角。则它们的向心力之比为( C ) A .1∶4 B .2∶3 C .4∶9

D .9∶16

(四)学习总结(说:由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 知识:1.向心力的定义、来源和方向

2.向心力的大小:2

2

v F m r m r

ω==

3.向心加速度:大小2

2

v a r r

ω== 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布置作业:

1. 教材P 29——2、3

2. 查阅资料:解释“水流星”中的水为什么不流出来

五、板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一、向心力:

1、定义:

2、来源:

3、方向: 二、向心力的大小:

1、相关因素:m 、r 、ω

2、定量关系:2

2

v F m r m r

ω==

三、向心加速度:

1、大小:2

2

v a r r

ω==

2、方向:

六、学案设计

2013年宜宾市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参评人:市一中吴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学案

高中物理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教科版必修2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感受,分析归纳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理解向心力概念、来源。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理解向心力计算公式含义,并能用公式计算向心力大小。 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并能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等,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增强合作意识;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和表达式。 难点:理解向心力概念、探究向心力大小。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一段视频:杂技表演“飞车走壁”,通过视频认识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板书课题: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新课教学 【活动】:感受向心力 为了能探索出做圆周运动需要的条件,让学生再亲身感受一下圆周运动。用一根细绳一端系轻质小球,手拿着另一端在比较光滑的桌面上轻轻轮动起来使小球做圆周运动,体验手受到的拉力,然后提问: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细绳突然脱手了小球的运动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什么?从而感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满足的条件。 脱手后小球不再做圆周运动了,说明要做圆周运动就得需要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从而提出向心力的概念 归纳:1.向心力(板书) (1)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指向圆心,这个力就叫向心力(板书) 【讨论交流】:(为了更好的理解向心力,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请学生代表归纳,教师整理结论。) 提问: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是什么关系? 由同学们利用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在不同位置分析向心力方向、线速度方向来得出向心力方向 归纳:(2)向心力方向: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板书) 对小球受力分析并找出向心力 观看:动画“旋转秋千”视频 引导同学们抽象出物理模型并画受力分析图并找出指向圆心的力即向心力。 总结归纳:向心力不是物体另外受到的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力,是根据效果来命名的。 ※1、向心力是效果力。 2、向心力的来源:它可以是由某一个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或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 力来提供。(板书) 提问:向心力的大小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3)、向心力的大小 (板书) 猜想:向心力大小F与哪些因素有关?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四川师大物电学院物理学吴金凤)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继匀速圆周运动基本知识后又一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把曲线运动同力学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又为下一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做准备。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涉及曲线运动中的力学知识和运动规律,结合上一学期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与力学规律的关系。通过把两者对比起来学习,学生较容易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和实验演示,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可以正真体会到从生活到课堂再到生活的乐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特点 本教材的最大亮点是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重视情景创设,关注科学探究,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本教材综合考虑了学科结构的逻辑严密性,即运动的描述→运动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原因→力和运动的关系这种常规的编排特点。是教师教学过程清晰明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参与课堂小实验感受向心力,初步判断出作圆周运动有力的存在以及它的方向。 ?通过观看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并且定量 表示。 2.过程与方法 ?从课堂小实验的探究和视频演示实验的展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充分讨论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能力。 ?从向心力的不同表达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勇于探索。充分调动参与 课堂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 于动手能力。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利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3.归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利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归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 【学习过程】 一、教材助读 1.向心力。 (1)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始终__________,这个__________的合力就叫作__________。 (2)向心力可以由_________提供,也可以由其他性质的力提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__________提供。但不能出现在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中。 (3)作用效果:不断改变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才能使得物体可以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4)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恒力或变力) 。 (5)大小:F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为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_____________。 2.向心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必然要得到一个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也总是指向__________,通常把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慢。 大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德育目标: 通过a 与r 及ω、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m r w F 22==,向心加速的大小r v r w Q 22 ==,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 (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 2、引入:由于匀速云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a: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b: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用CAI课件,模拟上述实验过程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 b: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4)通过讨论得到: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b: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2、向心力的大小 (1)体验向心的大小 a:每组学生发用细线联结的钢球、木球各一个,让学生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长短多做几次。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上课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上课案 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吴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向心力概念、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和方向。 (2)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其公式的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3)由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公式和方向 (4)由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向心力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定性——定量——总结——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研究物理问题 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心力的大小难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三、教具: 带绳钢球30个、带剩塑料球30个、向心力演示仪6台、DIS向心力演示仪1台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总体框架 (20min)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趣味实验:水流星 (过度:重力作用,水流出来;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其重力提供向心力去了——什么叫向心力呢) (二)进行新课 1.向心力的定义、来源和方向: 实例1:光滑水平面上轮动小球+分析受力特点 实例2:旋转链球+分析受力特点 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这个指向圆心的合力 就叫做向心力 来源:物体所受的某个力、或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来提供(并非物体又多受到 了一个向心力) 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2.向心力的大小 (过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如何,与那些因素有关?) (1)感性体验:向心力的相关因素——全体学生抡动小球做圆周运动 教师:人文关怀——注意安全,感受什么 汇报体验,教师记录总结:得出向心力的相关因素:m 、r 、ω (过度:通过体验实验——向心力与m 、r 、ω有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定量探究:向心力演示仪——向心力与m 、r 、ω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师:A. 先介绍实验装置;B.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谁提供——横臂挡 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C.怎么显示——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筒下降,露出标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显示向心力的比值;D.观察什么——两露出标尺的比值,确定向心力的比值,从而确定向心力与变量间的关系;E.实验方法(ω、r 一样,m 比值与F 比值

[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 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到实际中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教法建议

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 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 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 主要设计: 一、向心力: (一)让学生讨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 (二)展示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

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然后设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 2.思维发散,科学猜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加以猜想,总结出:向心力F可能与m、ω、r有关系。 3.设疑集思,设计实验 展示思考题:①用什么方法研究向心力F与m、r、ω的关系?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需观察、记录什么?③列出实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和具体步骤。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第五章第5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5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判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运 动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纽带的运动与力关系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索匀速 圆周运动的规律,再一次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力之间的关系。另外,高中阶段是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探索做匀速圆周 运动物体的向心力与物体质量、运动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本 次课的探索过程仅仅是众多探索中的一次,经常使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感受过程中的方法, 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通过本节的学习,深入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对日常生活 中圆周运动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这部份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部份知识,又可以 为学习万有引力的应用做好必要的准备。教材中没有采用矢量推导的方法先导出向心加速度 的公式,再由向心加速导出向心力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始终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一一向心力的作用,再通过实验证明该向心力大小2,进 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r 3 2O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经历探索向心 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部分环节,培养学生 分析论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 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讨论教学法,例举学生熟知的相关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些事实的共性特 点,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2)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设计不同的实验解决学生心中不同的疑问,有定性实验、半定量 实验以及借助于传感器进行测量的定量实验,使学生多次经历实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 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角速度3和周期T。它们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v = 3 r 3 =2 n /T v=2 n r/T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由于力而引起的。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力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间的数量关系; (3)初步掌握向心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 3.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及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三、教具 1.转台、小伞; 2.细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学生两人一组); 3.向心力演示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将一粉笔头分别沿竖直向下、水平方向、斜向上抛出,观察运动轨迹。 复习提问:粉笔头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进一步提问:在曲线运动中,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周或一段圆弧(用单摆演示),称为圆周运动。请同 学们列举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 电扇、风车等转动时,上面各个点运动的轨迹是圆……大到宇宙天体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都 可看做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提出问题:你在跑400米过弯道时身体为何要向弯道内侧微微倾斜?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转弯处以及赛车场的环形车道,为什么路面 总是外侧高内侧低?可见,圆周运动知识在实际中是很有用的。 引入:物理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板书:匀速圆周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什么样的圆周运动最简单?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快慢不变。 板书:1.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相等,如机械钟表针尖的运动。 思考:匀速周圆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周期性。用什么物理量可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学生自由发言)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某某某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 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 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 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 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 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 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然后设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 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 “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课堂实录)

高中物理标准教材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课堂实录) Learning physics well can also cultivate your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learning physics well can make you live a better life.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课 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

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 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参考教案

2.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力是做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德育目标: 通过a 与r 及ω、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mrw F 22==,向心加速的大小r v r w 22==α,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出示思考题) (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

(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 2.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a: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b: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模拟上述实验过程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 b: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4)通过讨论得到: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b: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2.向心力的大小 (1)通过课本实验体验向心的大小 a: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高品质版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 教材分析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个难点。可以先从运动学角度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力公式,这样讲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但这种讲法比较难,可能有的学生不易接受.本书未采取这种讲法,而是根据公式先讲向心力.对于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来说,由绳的拉力引出向心力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直接给出向心力公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至于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则视学生基本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改变本书的讲法,即先讲此推导,再得出向心力的公式。 教学建议 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 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作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 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F=m rω2=mv2/r,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rω2=v2/r,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a与r及ω、v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2.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思想. 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2-教科版高中必修2物理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现行高中知识体系来看,匀速圆周运动选自教科版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匀速圆周运动上承牛顿运动定律,下接万有引力,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内容。 2)从前后联系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抛运动知识后接触的又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运动形式,又为今后学习天体的运动和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做好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3)从教纲、考纲上看,匀速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分别作为一级考点、二级考点。 4)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近三年高考试题分布上看,通过对比四川高考卷和全国课标卷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性。 基于高中物理新课程高考考纲中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明,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1、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名为雁江区二类学生,实为二类、三类学生相结合,其中三类学生居多,学生思维较迟钝,数学基础较差,但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可塑性。同时,学生经过高一一个学期的学习,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思维能力上,学生正由抽象思维能力向逻辑思维能力转换。 以往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知识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差异,使得很大部分学生学习这一节时觉得很困难,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上很容易出错,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第三章天体运动时的困难。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2、学法设计 新课改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改内容要求,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创设物理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合作探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得出结果。这样学生主动探究出的结果比被动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亦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学生自我构建学习方法有所帮助。 三、教法分析 1、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 本节课先以生活视频引入教学,以学生分组活动深入教学,以学生实验进入教学,最后以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束教学,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2、教法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能够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一、向心力 1.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这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就叫做向心力. 2.大小:F =m ω2r =m v 2r . 3.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改变. 二、向心加速度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大小:a =v 2 r =ω2r . 3.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 一、什么是向心力 [问题设计]

分析图1甲、乙中小球和地球的受力情况,合力的方向与线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合外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图1 答案甲图中小球受绳的拉力、水平地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合力等于绳对小球的拉力;乙图中地球受太阳的引力作用.两图中合力的方向总沿半径指向圆心且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合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要点提炼] 1.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向心力是变力. 2.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3.向心力是效果力: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是性质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注意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不能说物体还受一个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可以是某一种性质力,也可以是几个性质力的合力或某一性质力的分力. 二、向心力的大小 [问题设计] 如图2所示,用手拉细绳使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匀速圆周运

(2021年整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的全部内容。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教材分析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是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向心加速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该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什么是向心力,知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习本章后面应用部分打下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探究万有引力定律和有关圆周运动相关知识作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条目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条目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该条目的要点是在理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概念的基础上,弄清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本节内容是继平抛运动后,又一个变速运动的典型实例,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但又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学习该内容前,学生对变速运动概念已有较为全面的理解,知道什么是变速运动,懂得变速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以及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同时已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经历.教学中可以尝试应用提出一些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抛体运动,对变速运动、曲线运动有一定了解。但对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学生还是普遍感到比较难学,而且受错误前概念的影响,难以建立正确的新概念。因此,可以利用高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特点,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需应用已有知识,积极思维,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获得概念、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教科版必修2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一、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 3.作用: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4.来源:向心力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 5.向心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 ①探究目的: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 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③实验过程 a.保持ω、r相同,研究向心力F与小球质量之间的关系. b.保持m、r相同,研究向心力F与角速度ω之间的关系. c.保持ω、m相同,研究向心力F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 ④实验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时,与半径成正比;在质量和半径一定时,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时,与质量成正比.

(2)向心力的公式:F =m ω2 r 或F =m v 2 r . 二、向心加速度 1.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由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2.大小 a =ω2 r =v 2 r . 3.方向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与速度方向垂直,且始终指向圆心.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是恒力. ( ) (2)向心力和重力、弹力一样,是性质力. ( ) (3)向心力可以由重力或弹力等来充当,是效果力. ( ) (4)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 (5)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故向心加速度不变. ( ) (6)由于a =ω2 r ,则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 ) 【提示】 (1)× (2)× (3)√ (4)√ (5)× (6)× 2.(多选)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合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B .合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 C .合力产生的效果既改变速度的方向,又改变速度的大小 D .合力产生的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AD [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等于向心力,由于线速度v 的大小不变,故F 合只能时刻与v 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故A 对、B 错;由合力F 合的方向时刻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沿切线方向无分力,故该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C 错、D 对.] 3.(多选)用细绳拴着小球做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等奖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等奖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

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然后设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 2.思维发散,科学猜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加以猜想,总结出:向心力F可能与m、ω、r有关系。 3.设疑集思,设计实验 展示思考题:①用什么方法研究向心力F与m、r、ω的关系?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需观察、记录什么?③列出实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和具体步骤。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4.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经过讨论,决定利用弹簧秤、细绳、圆珠笔杆套、不同质量的`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