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褒禅山记》优秀说课

《游褒禅山记》优秀说课

《游褒禅山记》优秀说课

《游褒禅山记》是职高语文第三册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还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与文言文教学密切相关的。

(二)关于考纲:

根据《大纲》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文言文按时代编排,高一下第五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从语言文字上看,宋朝散文较上册的文言文更为浅显。

文言文教学,新教材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四)关于学情: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我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本课的教学目的、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①诵读课文;

②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③归纳并掌握“道”“盖”“文”三个多义词的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的用法;

④体会并借鉴本文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文章所阐发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①诵读②积累

(三)教学难点:①准确判断词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②虚词用法: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情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因此诵读法成功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得他滋味”(朱熹语),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否则,仅得其声音,得其字形,充其量也只是“认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读出“情味”来。因此,范读多读显得非常重要。

2、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不

然,遇古奥之句,不免上字下读,而下字上读,……”我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第一节课,学生主要勾画出疑难处及哲理句。

3、猜读法。

哥德曼认为,阅读过程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过程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的猜测游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游》文,我精选七个重要词语为例让学生猜,点拨指导运用七种方法。

4、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设计两套练习,一是课堂巩固练习,重在巩固课文的重要词语;二是课外迁移练习,选用98高考题,进一步巩固准确把握文言词语意义的方法。

(二)教法:

1、点拨法:

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

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归纳法。

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兹举一例如下:

→独体汉字叫“文”→文字

→装饰→掩饰(文过饰非)

→彩色交错为“文”

→华丽,有文采→文辞→文章,文献→文化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猜读训练思维;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强化。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积累;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毛泽东诗导入:“无限风光在险峰”

学生自读注解①补充王安石相关内容

2、整体把握:(19分钟)

(1)范读(5分钟)难读字点拨:褒、华、谬、咎、父

(2)自由朗读(5分钟)诵读点拨:(略)

(3)齐读(5分钟)

(4)全文思路:(4分钟)

设计问题点拨思路

悔游:不得极夫游之乐悟理:要有志

1、作者主要游了哪些地方?要深思慎取结果如何?

2、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请学生圈点、勾画 ,老师板书如左。 )

3、理解重点词语:(12分钟)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语法推断(舍,房子,但在句中作谓语,故用为动词,可解为“做房子定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形训推断(阝,古作“阜”无石之山,故从“阝”之字,大都与山、高下有关,阳即指“山南”。) (3)有碑仆道成语推断(今有成语“前仆后继”,“仆”意为“倒下”,据此结合语境,不难判断此处“仆”即为“倒下”之义) (4)独其为文犹可识联今推断(联合现代联合关系词汇,如文字、文章等,据同义联合原理,可知“文”有“文字”“文章”等义,

此处便不难断为“文字”。)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语境推断(穷,穷尽,据文中语境“游”,不难理解此处“穷”可解为“走到尽头”。)

(6)则其至又加少矣迁移推断(加,此处解为“增加”显然不通,若联系曾经学过的“民不加少”,知此处“加”为“更”之义,便可马上推断“加”的意义:副词,更。亦可用语法和联今法,此处“加”作状语,联系现代汉语有“更加”一词,亦可推断出正确意义。)(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对位推断(此句后有“险以远,则至者少”一句,由此可知“夷”与“险”义相对,结合语境,大致可猜出“平坦”之义,联系常用语“夷为平地”亦可推断。) 强调:以上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推断将更为准确。

4、自由朗读全文(5分钟)

5、课内巩固练习(7分钟)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考生王雪竹。我报考的资格种类是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游褒禅山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对本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游褒禅山记》是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佳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学习本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单元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3、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学科和文言文教学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①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②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③掌握词类活用。 ④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4.教学难点 ①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②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说课者:叶喜玲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号说课选手叶喜玲,我说课的内容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必修5 高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7课的文章。本单元是古代实用性文章,重在展现古人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启发我们用现代的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本文是北宋时期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又有所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善于议论。本文的前半部分是记叙游山过程,后半部分是阐发游山的心得。集记游、说理、实用于一体,借景生论,即事明理,其讲学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二、说学生 我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理科重点班,经过高一一年和本单元前三篇文言文的的学习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具备初步的文言文思维,学生基本能读懂文章大意。但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这些难点仍有待突破。同时理科学生对语文科目兴趣一般,中上层学生为数较多,尖子生较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一般。 三、说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诵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明确游洞经过。 3、掌握1、2段的常用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辨别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重点,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主要:诵读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 辅助: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课上重视诵读感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仔细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互助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什么是“记”。 (2)借助参考资料和工具独立完成对文段大意的理解,标记出不懂的字词句。划分“记游”和“议论”的结构层次。 (3)自主熟读课文。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心理上的准备,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新课导入(2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现出褒禅山的秀美奇绝的景象,创造情境,让学生转换环境,将自己置身于褒禅山深远幽暗的洞穴,去思考接下来将发生的一些问题。 (三)新课探究 1、检查预习(5分钟)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解题,明确文章体裁和“记游”“议论”的结构层次。 以上两个环节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做必要点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考虑到我任教的学生比较怯于表达,所以学生能做到的内容我让学生多来开口表达。力求在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渗透能力目标,改善学生个人语音面貌。

高一语文说课稿精编版: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 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 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 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 以” 、“ 其” 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二、掌握虚词“ 以” 、“ 其” 的意义与用法。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教法运用:指导思想:坚持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的“ 三主” 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在课前梳理清楚。二、 本文又是一篇游记,可与学过的旧课文进行联系比较。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以及作者的游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四、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 ---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串讲法 ---文言文需要疏通文意。提问法 ---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比较法 ---新旧知需要温故知新。讨论法 ---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练习法 ---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学法指导: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 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 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 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一、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 使用工具书自己翻译, 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二、告诉学生翻译文

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2、教学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领会“意志”、“深思慎取”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判断句、陈述句、反问句等常见文言句式 4、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掌握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

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二、说教法 、点拨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课件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课件(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课件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课件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

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法运用: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9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9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游褒禅山记》,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记叙了王安石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学习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的领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疏通文本,学习文中文言文知识,从而领会作者阐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治学处世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再次,我来说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不必对艺术特色等做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体会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为: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四、说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二)、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容。 (三)、情景激励法、分析法等。针对重、难点,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来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尝试对古代散文做一点评析。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此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散文精品,立意不同凡响,写法别具一格。它的主旨不在于通过记游表现山川之美,景物之胜,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情,即事明礼,最终以精警独到的理趣取胜。这篇记游,由此及彼,拓宽视野,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规律性启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的领会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本文即事说理的写法。 四、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诵读法”和“问题探究法” 反复诵读: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明白在人生路途上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归因。 五、教学设想 在这里我要强调指出,文本解读的本质不仅仅是认识文本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读者要从文本中汲取什么,认识什么。具体到《游褒禅山记》,读者应从积极方面看王安石要人们坚持“尽志无悔”的哲学。淡化“志、力、物”三者辩证关系的传统解读。

王安石把游山(准确说是游洞)的成功归为四个条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有物;四,当然还有难度:“险以远,则至者少”。但是他最强调的是志。在物和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吾志而无悔”。 王安石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归因方法,一个人做事的成功和失败,怎样的归因才有意义?一般归因可以是任务的难度,可以是客观的条件,可以是个人的能力,可以是努力的情况(四归因)。 但归因到任务的难度,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电影里“国军”打了败仗,将领对蒋说,“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他们的错误是把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失去自信。归因到客观条件,不是积极的态度,因为人改变客观较难,产生“等靠要”的心理。归因到个人能力,往往产生悲观情绪,觉得自己不行,因为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提高的。只有归因到自己的努力程度,才是积极的。因为努力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努力去做。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共3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一、导入部分 说起中国文化,我们往往会想到它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而禅宗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禅的精髓,也体现在了诸多名篇之中。今天,我想向同学们介绍的,就是其中一篇——《游褒禅山记》。 二、作者简介 1. 洛阳纸贵一代才子——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篱,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内,是北宋名臣苏洵的次子。他早年就读于洛阳附院,自幼聪颖,曾访求名士,涉猎经史,工书法、绘画、文学,以诗文、书法驰名。1077年,他中进士,历任知制诰、集贤校理、端明殿学士等职。时人称其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故被尊称为“东篱先生”。 2. 文学范畴——《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主要表现为诗、散文和词。他的诗以疏

逸自然、情致深切著称,被誉为“唐宋之际第一大家”。而在散文方面,他更是有“散文之神”之美誉。最有名的莫过于《东坡乐府》,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更是传诵千古。 三、作品简介 1. 篇名与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苏轼在北宋中期所写下的游记散文。褒禅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山峰陡峭,云雾缭绕,在古代有着禅修之地的盛名,吸引着许多闻名亲王、贵族、学问达士、僧侣访寻禅法。 2. 文章内容 《游褒禅山记》以“携妓赏花”为主题,讲述了苏轼率领友人、妓女游览褒禅山的事。在游山途中,苏轼零零散散地插入对历代人物的赞美、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以及对禅宗思想的探讨。最后,他回思本次行程,慨叹人生短暂,如山间流水般流去,倡导抛弃浮华,回归本性,精修内心,含蓄地宣扬了“道、禅、性、理”的哲学思想。 四、文学价值 1. 乐观风趣形式 《游褒禅山记》采取游记形式,将妓女带上山,游览过程形式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说课逐字稿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文章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有很好的针对性,适合对高二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编入同一单元,前者是教读课文,后者是自读课文。两者都是即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应是对《石钟山记》自读教学的引领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 2 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本文即事说理的写法。 3 指导诵读,培养学生借助注解、依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积累“卒、道、极、观、得、悲”等实词,“以”、“其”两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难点:领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说理的写法。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2.学法

《游褒禅山记》说课设计

《游褒禅山记》说课设计 《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散文入选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他两篇分别是《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的同时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情。游褒禅山记就是在写景记游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因此游的不畅而产生的感慨。作为文言散文,又安排在兰亭集序和赤壁赋后来学习,学生会对这篇文章理解的更好的。 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所任课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的理科快班学生,这些学生对文科不重视,在以前的学习中文言文的基础掌握的不很好,但这也说明提高的'空间就大。 针对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学法教法、教学程序如下: 一、教学目的 1、反复诵读课文,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通过理解课文把握文中作者“尽吾志”及“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本文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伏笔照应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实践中。 4、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培养自己立志行事的好习惯。 二、说学法 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好最重要的方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语句的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2、圈点归纳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圈点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重点文言句式及自己的疑难处,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归纳。从这个角度看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抓住学习的重点。 3、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精不在多。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文言知识。 三、说教法 1、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抓住重点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排除学习障碍。 2、归纳法。对学生总结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时帮着归纳总结,使文言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运用。这一点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课教学思路是范读、诵读、圈点重点、分析归纳和强化练习。安排课时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范读、诵读、圈点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第二课时完成诵读、分析内容和写作手法、总结巩固练习。 (二)、第一课时设计 1 导入与解题由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听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导入。这是作者由登山有所感而写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一次游山之后的感慨之词。 学生自读注释,了解王安石。 2、整体把握 (1)学生读注释,熟悉课文,圈点疑难字词。以便于突出学习重点。 (2)范读课文学生可以纠正易错,疑难字,体会情感表达。 (3)自由朗读同时圈点出重点有疑问的句子 (4)对照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师生合作找出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老师归纳板书。舍、文、胜、道、其。布置背诵。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他他们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

人教版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金塔县中学的王兴邦。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游褒禅山记》。下面我将从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教学进行说明。 文本解读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可以说正是在这一创作理念的指引下,王安石写就了《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这来自生活的体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再思考。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有很好的针对性,适合对高二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编入同一单元,前者是教读课文,后者是自读课文。两者都是即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应是对《石钟山记》自读教学的引领和铺垫。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普通班,学生语文水平

和自学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语文兴趣浓、上课爱发言、参与意识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有两个矛盾:一是学生虽有一定量的文言词积累,但文言文学习方法上还需指导。二是本文不同于其他游记,其即事说理的特征在文本解读上有一定难度。故此我将本课教学定位于两个层面:一是“言”的层面。识记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为解读课文夯实基础。二是“文”的层面。把握文章内容,借鉴表达技巧。 文言文教学,大多数高二学生缺的不是文言知识的积累,不是查找资料的技能,而是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逐段研读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再教这篇课文,结合近年来我校倡导的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熟读精思,教师讲解每节课在15-20分钟之间,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策略 根据如上的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参照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所确立本课的教学策略是“言”、“文”并重,以“言”为突破口,以学生诵读讨论为主,完成对文本的审美和智慧的汲取。 1、目标策略: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精心整理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游褒禅山记》是职高语文第三册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b ):理解②分析综③鉴显。 读……较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本课的教学目的、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①诵读课文;

②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③归纳并掌握“道”“盖”“文”三个多义词的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的用法; ④体会并借鉴本文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文章所阐发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①诵读②积累 (三)教学难点:①准确判断词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②虚词用法: 1 “得 他滋味” 2 3 4 习,选用 1、点拨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 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 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 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兹举一例如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祐六年(1061)上

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__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顿 2、指名两学生诵读课文,是顺势正音 褒bāo禅山华huá山庐冢(zhǒng) 有穴(xué)窈(yǎo)然 怠(dài) 咎(jiù) 好游(hào) 仆(pū)碑 无物以相(xiàng)之深父(fǔ) 3、疏通文意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也读了,现在就请大家依据课文注释,说说看,文章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好吗?我们分组进行:男生负责一二自然段,女生负责三四五自然段。当然你们可以在翻译之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具体步骤:(1)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译读课文,并圈出疑难字词。 (2)分组译读课文,教师及时予以点评和鼓励。 4、自读,理清思路(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1、介绍褒禅山概况。 2、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广西来宾市一中韦茂亮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

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法运用: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0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0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文章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有很好的针对性,适合对高二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编入同一单元,前者是教读课文,后者是自读课文。两者都是即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应是对《石钟山记》自读教学的引领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积累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学问。 2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决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本文即事说理的写法。 3指导诵读,培养学生借助注解、依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积累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学问。(积累“卒、道、极、观、得、悲”等实词,“以”、“其”两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特别句式。) 难点:领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说理的写法。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老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老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学问,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2.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猎取学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多媒体帮助 三、教学过程 (一)预备阶段 我主要的预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在课前两天布置学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作者先记叙了自己游山洞的经历。山洞“深”“难”“奇”,因有人“怠而欲出”,自己随之而出,所以不能“极夫游之乐”。接着,作者转入议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样就把人分成两类,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游览爬山,也适用于一切工作。王安石深知,欲达险远,首先需要立志,这是主观条件。没有远大志向就永远到达不了“险远”。有了志,就要持之以恒,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否则,也不能到达“险远”。在此基础上,自身还要有足够的力量。以上三个方面,志、恒、力都是攀登者自身具备的条件,可谓内部条件。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处,如果“无物以相之”,也不能到达。只有内外条件都具备,才能欣赏到无限风光。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知识,领悟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技巧。

高中语文必修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

钟山记》。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通用9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通用9篇) 《游褒禅山记》篇1 广西来宾市一中韦茂亮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