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3牛顿第二定律学案沪科版1.
- 格式:doc
- 大小:625.50 KB
- 文档页数:9
5.3牛顿第二定律[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2.数学表达式:a∝Fm或F∝ma.(1)等式:F=kma,F=ma(F合=ma),k=1的条件:F、m、a的单位均选国际单位.(2)公式的理解:①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公式中的F应为合力;②加速度a的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可以选取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分别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即:F x=ma xF y=ma y.3.1 N的定义:使质量是1_kg的物体产生1_m/s2加速度的力,规定为1 N.二、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基本量及单位: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量间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3.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有七个,力学有三个: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基本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基础自测]1.思考判断(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提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2)我们用较小的力推一个很重的箱子,箱子不动,可见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较小的力.(×) 【提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作用力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3)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没必然联系.(×)【提示】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方向一致.(4)kg、m/s、N是基本单位.(×)【提示】kg是基本单位,而m/s、N都不是基本单位.(5)kg、m、s是基本单位.(√)(6)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79092105】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D.时间的单位——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AC[质量是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A正确;长度是物理量,不是单位,B 错误;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C正确;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不是导出单位,D错误.]3.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如图5-3-1所示,活动发射平台载着质量为m的“神舟十一号”和质量为M的火箭,在车的牵引下驶向发射场.若某段行驶过程可视为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神舟十一号”、火箭受到的合力分别为()图5-3-1A.ma、Ma B.ma、MgC.mg、Ma D.mg、MgA[“神舟十一号”、火箭都随平台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受合力分别为F1=ma,F2=Ma,选项A正确.][合作探究·攻重难]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2.牛顿第二定律的六点说明的作用;在4~10 s 内撤去F 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其v -t 图像如图5-3-2所示.求:图5-3-2(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2)在0~4 s 内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3)整个过程物体位移的大小.[解析] (1)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Δt =126 m/s 2=2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2=3×2 N =6 N(2)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1=124 m/s 2=3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1解得:F =F f +ma 1=6 N +3×3 N =15 N(3)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则有:x =12×10×12 m =60 m [答案] (1)6 N (2)15 N (3)60 m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注意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性质.(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求合外力F.(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针对训练]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B.某一瞬时的加速度,不但与这一瞬时的外力有关,而且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外力有关C.在公式F=ma中,若F为合外力,则a等于作用在该物体上的每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C[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低速时的运动,A错误;F=ma具有瞬时性,B错误;如果F=ma中F是合外力,则a为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即各分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C正确;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则v与F反向,D 错误.]2.如图5-3-3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导学号:79092106】图5-3-3(1)若斜面光滑,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解析](1)滑块仅受重力与斜面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ma0,解得滑块下滑加速度为a0=g sin θ.(2)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F N =mg cos θ,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 =μF N . 设滑块下滑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解得加速度大小a =g sin θ-μg cos θ.[答案] (1)g sin θ (2)g sin θ-μg cos θ1.四类模型的共同点质量忽略不计,都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同时刻内部弹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2.四类模型的不同点3m 、2m .B 和C 分别固定在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B 和C 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将悬挂吊篮的细线剪断的瞬间( )图5-3-4A .吊篮A 的加速度大小为2gB .物体B 的加速度大小为gC .物体C 的加速度大小为2gD .A 、B 、C 的加速度大小都等于gAC [弹簧开始的弹力F =3mg ,剪断细线的瞬间,弹力不变,将C 和A 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AC =F +(m +2m )g 3m=2g ,即A 、C 的加速度均为2g ,故D 错误,A 、C 正确;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B 所受的合力仍然为零,则B的加速度为0,故B错误.]3.“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5-3-5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明此时的()图5-3-5A.加速度为零B.加速度a=g,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C.加速度a=g,沿未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上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B[当小明处于静止状态时,拉力F=mg,两绳之间的夹角为120˚,若小明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明此时所受合力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知mg=ma,a=g,故选项B正确.]4.(多选)如图5-3-6所示,质量为m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当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T1,Ⅱ中拉力大小为T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a应是()图5-3-6A.若剪断Ⅰ,则a=g,竖直向下B.若剪断Ⅱ,则a=T2m,方向水平向左C.若剪断Ⅰ,则a=T1m,方向沿Ⅰ的延长线D.若剪断Ⅱ,则a=g,竖直向上AB[若剪断Ⅰ时,水平绳Ⅱ的拉力瞬间消失,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若剪断Ⅱ,弹簧的弹力不会马上消失,这时小球受到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加速度a=T2m,方向水平向左,故选项A、B正确.][当堂达标·固双基]1.(多选)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的瞬间,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B.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与合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D.合力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小AB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选项A、B正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a、F三者的方向相同,选项C正确;合力变小,加速度变小,但速度是变大还是变小取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选项D错误.] 2.(多选)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5 N和7 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导学号:79092107】A.1 m/s2B.4 m/s2C.7 m/s2D.10 m/s2AB[两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5 N和7 N的共点力作用,合力的范围为2 N≤F≤12 N,再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范围为:1 m/s2≤a≤6 m/s2,A、B对.]3.在解一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s=F2m(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A.可能是正确的B.一定是错误的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B[可以将右边的力F、时间t和质量m的单位代入公式看得到的单位是否和位移s的单位一致;还可以根据F=ma、a=v/t、v=s/t,全部都换成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分析s=F2m(t1+t2)可知,左边单位是长度单位,而右边单位是速度单位,所以结果一定是错误的,选用的单位制不同,只影响系数,故A、C、D错误.]4. (多选)如图5-3-7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 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现将悬绳剪断,则()图5-3-7A.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B.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C.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D.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加速度最小AC[剪断悬绳前,对B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知弹力F=mg.剪断瞬间,对A分析,A的合力为F合=mg+F=2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2g.故A正确,B错误.弹簧开始处于伸长状态,弹力F=mg=kx.当向下压缩,mg=F′=kx′时,速度最大,x′=x,所以下降的距离为2x.故C正确,D错误.]。
2018-2019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5 超重与失重学案沪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5 超重与失重学案沪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5 超重与失重学案沪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5.5 超重与失重[目标定位] 1。
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
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超重、失重问题。
3。
会利用超重、失重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问题设计] 小星家住十八楼,每天上学放学均要乘垂直升降电梯上下楼.上学时,在电梯里,开始他总觉得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背的书包也感觉变“轻”了.快到楼底时,他总觉得自己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背的书包也似乎变“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研究超重、失重现象,小星在电梯里放了一台台秤如图1所示.设小星的质量为50 kg,g取10 m/s2。
图1当小星感觉“飘飘然"时,他发现台秤的示数为400 N;当他感觉“脚踏实地”时,他发现台秤的示数为600 N;当电梯门打开时,他发现台秤的示数为500 N.以上三种情况下小星的重力变化了吗?超重、失重时台秤的示数如何变化?答案没变;超重时台秤的示数比小星的重力大,失重时台秤的示数比小星的重力小.[要点提炼]1.实重与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2)视重:当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做物体的视重.2.超重与失重(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态.二、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问题设计]为了进一步进行超重、失重的研究,小星继续做实验.求下列情况中台秤的示数(如图1,已知小星的质量为50 kg)(1)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2)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3)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4)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从以上例子中归纳总结: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超重现象,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失重现象?答案(1)匀加速上升时,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甲所示.选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甲N-mg=ma1得:N1=mg+ma=50×(10+2) N=600 N(2)匀减速上升时,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乙所示.选向下为正方向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2=ma得:N2=mg-ma=50×(10-2) N=400 N(3)匀加速下降时,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丙所示,选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丙有mg-N3=ma得:N3=mg-ma=50×(10-2) N=400 N(4) 匀减速下降时,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丁所示,选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4-mg=ma丁得:N4=mg+ma=50×(10+2) N=600 N归纳总结:(1)、(4)中,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会发生超重现象;(2)、(3)中,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会发生失重现象.[要点提炼]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超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完全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超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完全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加速度大小等于g。
5.1 牛顿第一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4.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总结[问题设计]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阅读课本“重新习惯地球上的生活”部分后请思考: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答案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要点提炼]1.关于力和运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它只是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二、惯性有大小吗?[问题设计]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要点提炼]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惯性与力的关系(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延伸思考]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 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多选)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错,C 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 错. 答案 AC针对训练 如图2所示,小球A 静止放在小车的光滑底板上(设小车底板足够长),当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时,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 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 )图2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处于静止状态C .做与小车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D .做与小车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答案 B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车内的小球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无论车厢如何运动,小球相对于地面仍然处于静止状态,B 正确.三、惯性的理解例3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6C .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 .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解析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A 正确,C 、D 错误;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受的重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B 错误.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使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答案BD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A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4.(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解析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是可以减小惯性,而是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人由于惯性的作用飞离座椅,所以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B、D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其惯性也不变,所以C正确.题组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2.(多选)如图1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答案AD解析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故A正确.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其结果是可信的,故B错误.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A.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证明小球总能滚到另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D.证明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错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故C、D错误.题组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答案 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归纳总结出来的,虽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但它是成立的,故A、B错误;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故C正确;物体静止时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故D错误.5.(多选)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B.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C.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D解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静止,故A错误;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不受外力,当有向正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变大,当有向正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减小,但仍可以向正北方向运动,B错误;C、D两种说法均符合牛顿第一定律,C、D正确.6.如图2所示,桌面上有一上表面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快速向右拉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落在桌面上的哪点( )图2A.A点B.B点C.O点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落在O点,故选C.7.如图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图3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8. 如图4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图4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题组三对惯性的理解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惯性大小随之变化C.惯性是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D.由于子弹的速度越大,其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子弹的惯性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解析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并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无关,A正确,B、C、D错误.10.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受力无关,B错,D对.车上的乘客质量不一样,故惯性也不一样大,C 错.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物体被上抛后,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物体具有的惯性越来越大C.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答案 D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与速度及受力情况无关,故A、B、C 错误,D正确.12.(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如图5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图5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答案AC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正确.13.(多选)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答案ACD。
5.1 牛顿第一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4.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总结[问题设计]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阅读课本“重新习惯地球上的生活”部分后请思考: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答案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要点提炼]1.关于力和运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它只是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二、惯性有大小吗?[问题设计]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要点提炼]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惯性与力的关系(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延伸思考]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 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多选)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错,C 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 错. 答案 AC针对训练 如图2所示,小球A 静止放在小车的光滑底板上(设小车底板足够长),当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时,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 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 )图2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处于静止状态C .做与小车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D .做与小车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答案 B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车内的小球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无论车厢如何运动,小球相对于地面仍然处于静止状态,B 正确.三、惯性的理解例3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6C .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 .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解析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A 正确,C 、D 错误;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受的重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B 错误.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使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答案BD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A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4.(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解析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是可以减小惯性,而是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人由于惯性的作用飞离座椅,所以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B、D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其惯性也不变,所以C正确.题组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2.(多选)如图1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答案AD解析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故A正确.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其结果是可信的,故B错误.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A.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证明小球总能滚到另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D.证明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错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故C、D错误.题组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答案 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归纳总结出来的,虽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但它是成立的,故A、B错误;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故C正确;物体静止时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故D错误.5.(多选)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B.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C.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D解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静止,故A错误;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不受外力,当有向正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变大,当有向正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减小,但仍可以向正北方向运动,B错误;C、D两种说法均符合牛顿第一定律,C、D正确.6.如图2所示,桌面上有一上表面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快速向右拉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落在桌面上的哪点( )图2A.A点B.B点C.O点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落在O点,故选C.7.如图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图3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8. 如图4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图4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题组三对惯性的理解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惯性大小随之变化C.惯性是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D.由于子弹的速度越大,其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子弹的惯性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解析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并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无关,A正确,B、C、D错误.10.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受力无关,B错,D对.车上的乘客质量不一样,故惯性也不一样大,C 错.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物体被上抛后,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物体具有的惯性越来越大C.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答案 D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与速度及受力情况无关,故A、B、C 错误,D正确.12.(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如图5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图5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答案AC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正确.13.(多选)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答案ACD。
5.1 牛顿第一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4.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总结[问题设计]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阅读课本“重新习惯地球上的生活”部分后请思考: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答案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要点提炼]1.关于力和运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它只是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二、惯性有大小吗?[问题设计]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要点提炼]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惯性与力的关系(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延伸思考]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 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多选)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错,C 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 错. 答案 AC针对训练 如图2所示,小球A 静止放在小车的光滑底板上(设小车底板足够长),当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时,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 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 )图2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处于静止状态C .做与小车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D .做与小车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答案 B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车内的小球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无论车厢如何运动,小球相对于地面仍然处于静止状态,B 正确.三、惯性的理解例3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6C .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 .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解析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A 正确,C 、D 错误;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受的重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B 错误.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使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答案BD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A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4.(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解析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是可以减小惯性,而是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人由于惯性的作用飞离座椅,所以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B、D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其惯性也不变,所以C正确.题组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2.(多选)如图1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答案AD解析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故A正确.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其结果是可信的,故B错误.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A.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证明小球总能滚到另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D.证明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错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故C、D错误.题组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答案 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归纳总结出来的,虽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但它是成立的,故A、B错误;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故C正确;物体静止时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故D错误.5.(多选)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B.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C.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D解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静止,故A错误;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不受外力,当有向正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变大,当有向正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减小,但仍可以向正北方向运动,B错误;C、D两种说法均符合牛顿第一定律,C、D正确.6.如图2所示,桌面上有一上表面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快速向右拉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落在桌面上的哪点( )图2A.A点B.B点C.O点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落在O点,故选C.7.如图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图3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8. 如图4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图4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题组三对惯性的理解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惯性大小随之变化C.惯性是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D.由于子弹的速度越大,其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子弹的惯性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解析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并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无关,A正确,B、C、D错误.10.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受力无关,B错,D对.车上的乘客质量不一样,故惯性也不一样大,C 错.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物体被上抛后,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物体具有的惯性越来越大C.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答案 D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与速度及受力情况无关,故A、B、C 错误,D正确.12.(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如图5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图5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答案AC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正确.13.(多选)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答案ACD。
5.1 牛顿第一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4.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总结[问题设计]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阅读课本“重新习惯地球上的生活”部分后请思考: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答案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要点提炼]1.关于力和运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它只是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二、惯性有大小吗?[问题设计]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要点提炼]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惯性与力的关系(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延伸思考]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 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多选)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答案AC针对训练如图2所示,小球A静止放在小车的光滑底板上(设小车底板足够长),当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 )图2A.做匀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C.做与小车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D.做与小车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答案 B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车内的小球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无论车厢如何运动,小球相对于地面仍然处于静止状态,B 正确.三、惯性的理解例3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6C .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 .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解析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A 正确,C 、D 错误;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受的重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B 错误.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 .使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答案 BD解析 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 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 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 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 正确.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A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4.(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解析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是可以减小惯性,而是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人由于惯性的作用飞离座椅,所以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B、D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其惯性也不变,所以C正确.题组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2.(多选)如图1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答案AD解析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故A正确.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其结果是可信的,故B错误.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A.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证明小球总能滚到另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D.证明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错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故C、D错误.题组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答案 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归纳总结出来的,虽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但它是成立的,故A、B错误;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故C正确;物体静止时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故D错误.5.(多选)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B.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C.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D解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静止,故A错误;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不受外力,当有向正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变大,当有向正南方向力的作用时,它向正北运动的速度会减小,但仍可以向正北方向运动,B错误;C、D两种说法均符合牛顿第一定律,C、D正确.6.如图2所示,桌面上有一上表面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快速向右拉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落在桌面上的哪点( )图2A.A点B.B点C.O点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落在O点,故选C.7.如图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图3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8. 如图4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图4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题组三对惯性的理解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惯性大小随之变化C.惯性是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D.由于子弹的速度越大,其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子弹的惯性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解析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并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无关,A正确,B、C、D错误.10.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答案 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受力无关,B错,D对.车上的乘客质量不一样,故惯性也不一样大,C错.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物体被上抛后,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物体具有的惯性越来越大C.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答案 D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与速度及受力情况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12.(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如图5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图5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答案AC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 正确.13.(多选)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答案ACD。
5.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目标定位]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1m图像.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一、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二、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正比于作用力.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反比于质量.三、实验方案的设计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近似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装置如图1所示).图1(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对小车的拉力,即F≈mg. (3)加速度的测量:逐差法.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化曲为直”法(1)研究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图2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力F 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2所示,若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 与F 成正比. (2)研究加速度a 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如图3甲所示,因为a -m 图像是曲线,检查a -m 图像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 和m 成反比,则a 与1m必成正比.我们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 为纵坐标,以1m 为横坐标,作出a -1m 图像,若a -1m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说明a 与1m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图3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4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图4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多次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 ,并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的相应位置.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 -F 图像,从而得出a -F 的关系.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 -1M图像,从而得出a -M 的关系.9.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均匀,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3.改变砂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砂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例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图5(1)(多选)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 .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当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M 与小桶(包括桶内砝码)的质量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桶及桶中砝码的重力.(3)图6是甲、乙两同学研究了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图6形成图线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图线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实验中细绳要与长木板保持平行,A 项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细绳绕过滑轮拴在木块上,这样无法平衡摩擦力,B 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木块,C 项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的砝码的质量后不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 项正确.(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保证M ≫m ,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等于m 的重力.(3)图线甲中F =0时,木块就有了加速度,可见是长木板倾角过大.图线乙中,有了拉力时,加速度仍为0,说明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过小.答案 (1)AD (2)M ≫m (3)长木板倾角过大 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过小如图7甲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纸带上的点计算出.(1)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应该做a 与__________的图像.图7(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 -1M图线如图乙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m 乙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 丙.答案 (1)M ≫m (2)1M(3)大于解析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保证M ≫m ,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等于m 的重力;(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因为反比例函数图像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图像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时作出a 与1M的图像;(3)在小车质量M 相同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实验中我们又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所以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同,m 乙大于m 丙.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D .“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 B2.如图1所示,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 1、F 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 1、m 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s 1、s 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 )图1A .当m 1=m 2、F 1=2F 2时,s 1=2s 2B .当m 1=m 2、F 1=2F 2时,s 2=2s 1C .当F 1=F 2、m 1=2m 2时,s 1=2s 2D .当F 1=F 2、m 1=2m 2时,s 2=2s 1 答案 A3.(多选)利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 和小车所受拉力F 的图像如图乙中的直线Ⅰ所示,乙同学画出的a -F 图像如图乙中的直线Ⅱ所示.直线Ⅰ、Ⅱ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比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关于形成这种状况的解释正确的是( )图2A .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B .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得过高了C .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D .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得过高了 答案 BC解析 图线Ⅰ表明不对小车施加拉力小车就有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过度,即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得过高了.图线Ⅱ表明对小车施加的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小车才加速运动,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4.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作用力F 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质量M 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3A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 .按图装好实验器材C .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E .保持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 .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 .作a -M 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 -M 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实验步骤________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答案 (1)平衡摩擦力 B (2)D 6 V 电压的蓄电池 4~6 V 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 (3)G 作a -M 关系图像作a -1M关系图像解析 实验中把小桶及其内所装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相等,实验中没有考虑摩擦力的作用,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4~6 V 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 -M 关系图像,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 -1M关系图像.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图4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A 为小车,B 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C 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电源频率为50 Hz.图4(1)平衡摩擦力后,可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 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2)图5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的点为实际打下的点),根据图中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__m/s 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图5(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 不变时a 与M 的关系,请在图6所示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空格)图6答案 (1)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3.2 (3)求出小车质量的倒数,作出a -1M图线.如图所示解析 (1)平衡摩擦力后,设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对小车、小桶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M )a ,解得a =mg m +M ,可见,当M ≫m 时,a =mgM.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当满足条件“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 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 (2)从题图中所给数据可以求得T =0.04 s ,a =(s DE +s CD )-(s AB +s BC )4T2=3.2 m/s 2;(3)利用上表中空格,先求出小车质量的倒数,然后建立a -1M 坐标,作出a -1M图线.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7甲所示.图7(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并标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8所示坐标系中作出a -F 的关系图像.图8(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答案(1)0.16 (2)见解析图(3)计算F时忘记加入砝码盘的重力解析(1)由题意可知计数间隔T=5T0=0.1 s.由题图乙可知Δs=0.16 cm=1.6×10-3 m,由Δs=aT2可得a=0.16 m/s2.(2)a-F图线如图所示.(3)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后,a-F图像仍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在计算F时忘记加入砝码盘的重力,使作出的图像向左平移造成的.7.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9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s,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图9(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2)若取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A.m1=5 g B.m2=15 gC.m3=40 g D.m4=400 g(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Δt1、Δt2、D、s表示)答案 (1)见解析 (2)D (3)a =(DΔt 2)2-(DΔt 1)22s解析 (1)取下牵引砝码,滑行器放在任意位置都不动,或取下牵引砝码,轻推滑行器,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 都相等.(2)本实验只有在满足m ≪M 的条件下,才可以用牵引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对滑行器的拉力,所以D 是不合适的.(3)由于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认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即有v 1=D Δt 1,v 2=D Δt 2,再根据运动学公式v 22-v 21=2as 得:a =(DΔt 2)2-(DΔt 1)22s.。
5.3 牛顿第二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3.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一、牛顿第二定律[问题设计]由上一节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当小车的质量不变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即a∝F,当小车所受的力不变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即a∝1m,那么小车的加速度a、小车的质量m以及小车所受的力F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由于a∝F,a∝1m,所以a∝Fm写成等式为F=kma若F、m、a都用国际单位,则F=ma.[要点提炼]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kma,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当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取国际单位时,k=1,F=ma.(3)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 1 kg的物体产生 1 m/s 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N,即 1 N=1_kg·m/s2.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瞬时性: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为瞬时对应关系.(2)矢量性:F=ma是矢量表达式,任一时刻a的方向均与合力F的方向一致,当合力方向变化时a的方向同时变化,即a与F的方向在任何时刻均相同.(3)同体性:公式F=ma中各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物体的.(4)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各个力都满足F=ma,每个力都会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为物体具有的合加速度.故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 x=ma x F y=ma y.3.合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力与加速度为因果关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合力方向总是相同、大小与合力成正比.(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合力与速度方向可以同向,可以反向;合力与速度方向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a=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a与v、Δv、Δt均无关;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力和质量决定的.[延伸思考]在地面上,停着一辆卡车,你使出全部力气也不能使卡车做加速运动,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矛盾吗?为什么?答案不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F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卡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只受到推力,还同时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它们相互平衡,即卡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故卡车不做加速运动.二、物理量与单位制[问题设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世纪末曾发射过一个火星探测器,但它由于靠火星过近,结果因温度过高而起火,并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航空航天局调查事故原因时发现:原来探测器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算加速时的力使用了英制单位,而喷气推动实验室的工程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提供的数据是以国际单位制算出来的,并把这些数据直接输入电脑.从这次事故的原因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在国际上采用统一的单位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要点提炼]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1)基本量和基本单位首先被选定的几个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选定长度(l)、质量(m)、时间(t)、电流(I)、热力学温度(T)、物质的量(n)、发光强度(I)七个量为基本量;对应的七个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例如速度、加速度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1)基本单位长度l,单位:m;质量m,单位:kg;时间t,单位:s.(2)常用的导出单位速度(v),由公式v=st导出,单位:m/s.加速度(a),由公式a=v t-v0t导出,单位:m/s2.力(F),由公式F=ma导出,单位:N(或kg·m/s2).此外还有功、功率、压强等.3.单位制的应用(1)单位制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计算时首先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这样就可以省去计算过程中单位的代入,只在数字后面写上相应待求量的单位即可,从而使计算简便.(2)单位制可检查物理量关系式的正误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如果发现某公式在单位上有问题,或者所求结果的单位与采用的单位制中该量的单位不一致,那么该公式或计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F=ma可知,m与a成反比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解析虽然F=ma,但m与a无关,因a是由m和F共同决定的,即a∝Fm且a与F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改变;a与F的方向永远相同.综上所述,可知A、B错误,C、D 正确.答案CD二、对单位制的理解与应用例2质量m=200 g的物体以加速度a=20 c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简洁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A.F=200×20= 4 000 NB.F=0.2×0.2 N=0.04 NC.F=0.2×0.2=0.04 ND.F=0.2 kg×0.2 m/s2=0.04 N解析在物理计算中,如果各物理量的单位都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则最后结果的单位也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答案 B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例3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8 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一水平力F=20 N拉物体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8 s后撤去拉力F,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B点停止.求:(g=10 m/s2)图1(1)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撤去拉力时物体的速度大小;(3)撤去拉力F后物体运动的距离.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竖直方向mg=N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N=ma1解得a1=F-μNm=0.5 m/s2(2)撤去拉力时物体的速度v=a1t解得v=4 m/s(3)撤去拉力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解得a2=-μg=-2 m/s2,由0-v2=2a2s解得s=02-v22a2=4 m答案(1)0.5 m/s2(2)4 m/s (3)4 m例4如图2所示,质量为 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下的推力F作用时,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图2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水平方向上:F cos 37°-f=ma ①在竖直方向上:N=mg+F sin 37°②又因为:f=μN③联立①②③得:a=5 m/s2答案 5 m/s21.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单位(1)内容(2)表达式:F=ma2(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N,1 N=1 kg·m/s2.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1)因果性;(2)瞬时性;(3)矢量性;(4)同体性;(5)独立性.3.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长度的单位米(m)、时间的单位秒(s)、质量的单位千克(kg)(2)单位制的应用①简化计算过程。
1 5.3 牛顿第二定律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脉 络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表达式.(重点)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重点、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 [先填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 a∝Fm或F∝ma. (1)等式:F= kma,F=ma(F合=ma),k=1的条件:F、m、a的单位均选国际单位. (2)公式的理解: ①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公式中的F应为合力; ②加速度a的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可以选取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分别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即: Fx=max
Fy=may.
3.1 N的定义: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加速度的力,规定为1 N. [再判断] (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 (2)我们用较小的力推一个很重的箱子,箱子不动,可见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较小的力.(×) (3)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没必然联系.(×) [后思考] 为什么赛车的质量比一般的小汽车质量小的多,而且还安装一个功率很大的发动机? 2
【提示】 为了提高赛车的灵活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要使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需减小其质量或增大其所受到的作用力,赛车就是通过增加发动机动力,减小车身质量来增大启动、刹车时的加速度,从而提高赛车的机动灵活性的,这样有益于提高比赛成绩.
[合作探讨] 如图53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下弹簧被压缩,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531 探讨1:突然撤掉力F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多少?有加速度吗? 【提示】 速度为零,有加速度. 探讨2: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大小为多少?
【提示】 加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a=Fm. [核心点击] 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指明了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 2.牛顿第二定律的五点说明
因果性 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无论合外力多么小),物体就获得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矢量性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总是相同的,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瞬时性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
同一性 F、m、a三者对应同一个物体
独立性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且遵从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实际加速度为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Fx=max,Fy=may
相对性 牛顿第二定律必须是对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而言的,对相对地面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不适用 3
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43212091】 A.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B.某一瞬时的加速度,不但与这一瞬时的外力有关,而且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外力有关 C.在公式F=ma中,若F为合外力,则a等于作用在该物体上的每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低速时的运动,A错误;F=ma具有同时性,B错误;如果F=ma中F是合外力,则a为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即各分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C正确;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则v与F反向,D错误. 【答案】 C 2.(多选)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43212092】 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的瞬间,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 B.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与合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合力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小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选项A、B正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a、F三者的方向相同,选项C正确;合力变小,加速度变小,但速度是变大还是变小取决
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3.(多选)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5 N和7 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 A.1 m/s2 B.4 m/s2 C.7 m/s2 D.10 m/s2 【解析】 两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5 N和7 N的共点力作用,合力的范围为2 N≤F≤12 N,再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范围为:1 m/s2≤a≤6 m/s2,A、B对. 【答案】 AB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注意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和4
运动性质. 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 4.求合外力F.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先填空] 1.基本量及单位: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量间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3.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2)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有七个,力学有三个: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基本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 [再判断] (1)kg,m/s,N是基本单位.(×) (2)kg,m,s是基本单位.(√) (3)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后思考] 基本量、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何区别? 【提示】 基本量是根据物理运算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如力学中的“长度”、“质量”、“时间”,基本单位是基本量的单位,有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基本单位之分,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唯一的,而常用基本单位可有多个,例如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有“克”、“毫克”、“斤”等.
[合作探讨] 20世纪末美国曾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在设定环绕轨道半径时,没有进行单位换算,导致探测器离火星过近,温度过高而起火,随后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致使美国损失价值1.25亿美元的火星探测器. 5
图532 探讨1:利用物理公式计算时,为什么要统一国际单位? 【提示】 统一国际单位后计算时不必一一写出各自的单位,计算形式简洁. 探讨2:利用单位制能检验计算结果的正、误吗? 【提示】 能 [核心点击] 1.简化运算 在解题时,若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式子的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简化了运算过程. 2.检验结果 物理公式既反映了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因此在解题中可用单位制粗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单位制不对,结果一定错误. 3.推导单位 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
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D.时间的单位——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解析】 质量是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A正确;长度是物理量,不是单位,B错误;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C正确;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不是导出单位,D错误. 【答案】 AC
5.在解一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s=F2m(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 【导学号:43212093】 A.可能是正确的 6
B.一定是错误的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解析】 可以将右边的力F、时间t和质量m的单位代入公式看得到的单位是否和位移s的单位一致;还可以根据F=ma、a=v/t、v=s/t,全部都换成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分
析s=F2m(t1+t2)可知,左边单位是长度单位,而右边单位是速度单位,所以结果一定是错误的,选用的单位制不同,只影响系数,故A、C、D错误. 【答案】 B 6.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 【导学号:43212094】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厘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1)属于物理量的是 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_______. (3)在物理量的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的是________. 【解析】 (1)题中所有各项中,属于物理量的是密度、加速度、质量、长度、时间,故此空填“A、D、E、H、I”.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质量、长度、时间,故此空填“E、H、I”. (3)题中所给的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的是厘米,故此空填“G”. 【答案】 (1)A、D、E、H、I (2)E、H、I (3)G
单位制的应用 1.单位制可以帮助我们记忆物理公式. 2.比较某个物理量不同值的大小时,必须先把它们的单位统一到同一单位制中,再根据数值来比较.
分析瞬时加速度问题 [合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