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功能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0.45 MB
- 文档页数:125
诱导M SC s转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应用诱导MSCs转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应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白月徐国兴庄华谢茂松郭健王婷婷[摘要]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 t emcel l s,M SC s)在体外可经生长因子诱导,抗氧化剂诱导,中药诱导,增加细胞内cA M P等不同途径的诱导方法,分化为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因此一些研究者尝试以上诱导途径使M SC s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用于体内相关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为多种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视网膜神经样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理论上可诱导分化为机体所需的任何组织或器官,但涉及伦理学问题,以往受到很大限制,发展缓慢。
应用眼色素上皮缘的视网膜干细胞[1]及鼠脑神经先祖细胞移植[2]也由于供体组织有限性及安全性问题,不利于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开展。
于是有人把目光投向成体干细胞中的MSCs,成年动物骨髓有2类干细胞群: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最初因其容易贴壁呈成纤维细胞样克隆生长,被称为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3],后来研究发现它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外均具支持和调控造血的作用,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故又称其为间充质干细胞[4]。
也称为骨髓基质细胞[5]。
MSCs的特点为:①来源于中胚层,可以跨系统甚至跨胚层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细胞,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组织的细胞(视网膜来源于胚胎期神经外胚层),并且经过20~30次细胞分裂后,这种分化特性也不会消失[6]。
②分离培养方便。
③由于不表达T细胞识别的细胞表面标志,植入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④易于转染和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优点[7],因此可把利于定向分化的生长因子基因转入MSCs,促使其定向分化。
MSC的纯化方法有贴壁筛选法,流式细胞仪分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
国际干细胞学会msc定义共识国际干细胞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简称ISCT)发布了一项关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的定义共识。
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能力的成体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在这个定义共识中,ISCT提出了三个关键特征,用于界定MSC。
首先,MSC必须能够附着在塑料培养皿上,并形成纤维样结构。
其次,MSC必须具备特定的表面标记,包括CD105、CD73和CD90阳性,同时CD45、CD34、CD14或CD11b、CD79a或CD19以及HLA-DR阴性。
最后,MSC必须能够在体外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根据ISCT的定义共识,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髓、脂肪组织、胎盘和其他组织中。
这些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如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此外,MSC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由于MSC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正在探索其在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MSC可以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和组织损伤,如骨折、软骨损伤和脊髓损伤。
此外,MSC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
然而,尽管MSC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研究人员认为,MSC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作用。
首先,MSC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其次,MSC可以调节免疫反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于雷;高俊玲【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64-168)【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作者】于雷;高俊玲【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周丹;赵辉;赵洋;刘晋宇【摘要】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HF-MSCs)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特性,同时具有来源丰富、获取方便和无伦理问题等优势,因此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中重要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本文从hHF-MSCs用于制备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应用于组织工程学以及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关于hHF-MSCs的研究进展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临床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44)005【总页数】4页(P1086-1089)【关键词】毛囊;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治疗【作者】周丹;赵辉;赵洋;刘晋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毛囊是皮肤附属器之一,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表皮与间充质间相互作用。
人毛囊不断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静止期,周而复始,形成毛囊周期。
毛囊周期伴随人类一生,同时毛囊还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物sry相关HMG盒转录因子2(sry-related HMG box-containing transfactor2,SOX2),因此毛囊被认为是成体内胚胎组织之外唯一存在的胚胎样组织。
毛囊中含有多种干细胞,包括角朊干细胞、黑色素干细胞、神经脊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在时空上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毛囊的自我更新和毛囊周期正常运行。
其中毛囊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ir follicl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F-MSCs)是成体干细胞家族成员之一,不仅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如CD44、CD73、CD90和CD105,还具有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平滑肌和神经等多种组织特异性细胞的潜能[1]。
第 X 章骨干细胞何其灵, 李刚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医学院创伤与骨外科系Department of Trauma and Orthopaedic Surgery, School of Medicine,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Musgrave Park Hospital, Belfast, BT9 7JB, UK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具有向多种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的能力。
人们首先在骨髓中确认了MSCs的存在,此后,又从许多其它组织中分离、鉴定出了这类细胞。
骨髓,脂肪组织,骨膜,骨骼肌,成体外周血,脐带血,血管周皮细胞,骨组织,羊水,脾脏以及真皮都可能成为MSCs的来源。
其中,人们对骨髓的MSCs研究最详尽、透彻;骨髓是公认的含有MSCs的器官,其体内应用有良好的前景。
脂肪组织,骨骼肌与骨膜也已被证明存在MSCs,亦有可利用的价值。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在成人外周血中发现了少量的MSCs,然而,从外周血中获取MSCs是否可行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如果可行,那么简单的采血过程就会使对MSCs的采集更方便。
尽管有证据表明MSCs也存在于脐血,血管周皮细胞,骨组织,羊水,脾脏以及真皮中,但因为这些组织数量有限或不易采集,故对它们的临床应用是有限的。
1 前言在成人体中,新细胞的诞生往往要经历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成熟这一系列的过程。
在这一长链中的第一个细胞被命名为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具有克隆形成与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够向多种细胞谱系分化。
成体骨髓储蓄着两类不同的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与基质干细胞(stromal stem cell)。
前者是血细胞与破骨细胞的起源,后者则是成骨细胞的祖先。
在近期的文献中,''间充质干细胞''是最为常用的指称基质干细胞的名称。
233CARCINO GENESIS ,TERATO GENESIS &MUTA GENESIS脐带来源的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特性及应用前景丁赛,张红霞,朱海英*(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收稿日期:2021-11-21;修订日期:2022-05-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387)作者信息:丁赛,E-mail :。
*通信作者,朱海英,E-mail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来源非常广泛。
虽然各种组织来源的MSCs 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但在标准培养条件下该类细胞均可以贴壁生长;细胞群体中有95%以上的细胞表达典型的间充质标记分子,如CD73、CD90和CD105,但缺乏造血标记分子CD14、CD19、CD34、CD45和CD79a 的表达;特别是均具有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能力。
这些性质是国际细胞治疗协会给出的定义该类细胞的最低标准。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
目前来看,从脐带不同解剖学部位(区室)获得的MSCs 的生物学性质也存在差异,其中从脐带华通氏胶中分离获得的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在增殖能力、分化潜能、免疫调节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区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用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及免疫调节的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被认为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围绕近年来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建系、增殖特性、分化潜能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化学诱导分化方案的建立和优化,认为与通过遗传改变诱导重编程方法相比,化学诱导分化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分离;增殖特性中图分类号:R329.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16X(2022)03-0233-04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2.03.011间充质干细胞最早在骨髓中被发现和鉴定,随后在人体胚胎及成体的多种组织中被陆续鉴定出来,这些组织主要包括成体骨髓、脂肪、滑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组织以及羊水、脐带和脐带血等。
人源msc培养体系人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简称h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够分化为多个细胞类型的干细胞。
hMSCs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等。
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开发出高效的人源MSC培养体系非常重要。
人源MSC的培养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细胞来源、培养基组分、培养条件和控制质量。
首先,选择合适的细胞来源对于人源MSC的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细胞来源是骨髓和脂肪组织。
骨髓中的MSCs数量较少,而脂肪组织中的MSCs含量相对较高,因此,脂肪组织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来源。
此外,从其他组织来源如牙髓、胎盘和胎儿等获得的MSCs也被广泛研究。
其次,培养基组分包括基础培养基和补充物。
基础培养基通常包括DMEM或MEM,并添加适量的胎牛血清或人源血清。
研究已经证明,添加血清可以促进MSCs的增殖和存活。
此外,还可以添加培养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这些补充物可以进一步改善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培养条件对于人源MSC的培养体系也至关重要。
温度和CO2浓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37℃和5% CO2,以维持MSCs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此外,培养皿的涂层材料也需要注意,常用的涂层材料有明胶、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等。
最后,控制质量是人源MSC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MSCs,需要对细胞进行鉴定和验证。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此外,还需要进行菌落形成单元(CFU)分析、分化潜能测定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总结而言,人源MSC培养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细胞来源、培养基组分、培养条件和控制质量等因素。
通过优化这些关键因素,可以高效地培养出大量且高质量的MSCs,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人源MSC的培养体系的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干细胞治疗的潜力。
干细胞ELECTRIC STIMULATION AT 448 kHZ - 2014 (ENG)v2 448 kHz 的电刺激提升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介绍前体细胞在组织再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殖后新细胞恢复组织原有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MSC) 是参与病变再生的增殖期,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成人组织。
传统上,基于电或电磁刺激的物理疗法已在创伤性或退行性组织病变的再生以及在美容医学(1-7)。
在这些疗法中,电容电阻电转移(CRET)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电热疗法策略,基于电流的应用射频范围为400 kHz-450 kHz。
近期体外结果表明,当以热电流密度管理时,CRET 在人类癌细胞中引起细胞毒性,例如热通过在靶向肿瘤组织中注射金属微粒来增强效果(8)。
在细胞水平上,CRET影响不仅限于热效应。
CRET 刺激在亚热(非加热)剂量可诱导抗增殖和培养的人类癌细胞系中的细胞毒性反应,但不是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中(9-13)。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支持现有证据表明CRET 医学疗法的效果不仅是由于温度升高,而且还直接细胞对电刺激本身的反应。
关于组织再生,CRET 疗法目前用于物理康复和运动医学,以治疗肌肉、骨骼、韧带和十个唐氏病变(14-16)。
CRET加速损伤恢复包括普遍减少受损区域的扩展,连同抗炎过程、镇痛和恢复肌肉功能(17-20)。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细胞增殖促进是否是在亚热电流密度下参与CRET 诱导的组织再生的现象之一,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 中,ADSC 是一种海安会。
材料和方法细胞培养从皮下脂肪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来自四名健康捐赠者的样本(两名男性,分别为65 岁和69 岁,以及两名29 岁和35 岁的女性)。
ADSC 从第三段到第八段实验中使用。
CRET曝光细胞暴露于CRET 电流(如图1 所示)包括448 kHz 电流的5 分钟脉冲,亚热密度为50μA/mm2,间隔 4 小时的脉冲间隔,总周期为48 小时。
送检中检验中心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标准引言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作为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中。
然而,由于来源、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差异,不同中心间的充质干细胞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确保充质干细胞的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本文制定了送检中检验中心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标准。
标准要求来源和鉴定1. 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应明确,并且符合相关法规和伦理要求。
2. 鉴定方法应可靠、准确,并符合国际标准或相关指南。
3. 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如表面标记物、分化潜能等)应在鉴定中确定并记录。
培养和传代1. 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或建议,包括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CO2浓度等。
2. 传代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充质干细胞的突变或污染,同时传代次数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制。
污染和安全性1. 培养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充质干细胞的无菌性。
2. 必须监测和记录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3. 需要制定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可能的致瘤风险。
功能评估1. 充质干细胞应经过功能评估,确定其具有一定的多能性和复制能力。
2. 功能评估方法应可靠、准确,并符合国际标准或相关指南。
3. 功能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与该中心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质量控制1. 制定适当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培养、传代和功能评估的监测和验证。
2.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质量标准的持续符合。
结论本文提供了送检中检验中心间充质干细胞质量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培养和评估等环节符合相应标准。
这将有助于提高充质干细胞治疗和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并推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注:本文为示例文档,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刘文彬摘要:骨性关节炎(OA )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细胞炎症介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软骨细胞外基质(ECM )降解。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MSC )在特定条件培养基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基于此,MSC 细胞疗法给OA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MSC 细胞疗法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包括MSC 扩增时去分化,注射后再生效率降低,以及大规模细胞生产时质量控制不一致。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学者探讨了基于MSC 外泌体介导的软骨组织再生。
由于MSC 的外泌体为细胞间的通讯载体,能在细胞间传递脂质、核酸以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因此可以作为治疗OA 的替代疗法。
近期的一系列体内研究表明,给予MSC 来源外泌体可有效减少软骨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软骨ECM 成分的表达,最终增强软骨组织再生。
因此,本综述通过检索文献对MSC 来源外泌体治疗O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OA 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骨性关节炎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21)03-0545-04doi :10.3969/j.issn.1007-6948.2021.03.036软骨组织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由透明质酸、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软骨细胞组成。
软骨组织无血管及神经结构。
这些结构特征往往限制了软骨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从而限制了受损软骨组织的有效再生[1-2]。
因此软骨组织在创伤、持续负重后易发生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3-4]。
目前,OA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针对OA 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OA 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关节镜清理术、截骨畸形矫正术、单髁表面置换术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这些手段往往存在外源植入物感染、植入物或组织替代物寿命短、需要二次手术、新形成组织与天然软骨界面不一致等 缺点[5]。
第14卷 第4期2023年7月Vol. 14 No.4Jul.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对供肝修复的潜在价值王依婷 江杰 马丽 胡宗强 李立【摘要】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器官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修复扩大标准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功能,其衍生物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通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小体积供肝再生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供肝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修复边缘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细胞外囊泡;肝移植;边缘供肝;脂肪变性;肝再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图分类号】 R617,R3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3)04-0017-06【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organ transplant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organs for donation is severely unbalanced. To resolve the shortage of donor livers, repairing extended criteria donor liver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onor liver are critical research directions.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 is a category of stem cells with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which possess the functions of immunomodulation and tissue repair. The derivatives of MSC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ow immunogenicity and high biocompatibility, which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diseases. In this articl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MSC, exosomes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alleviating liver steatosis, repair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of small-for-size liver allograft was review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MSC and the derivatives in repairing donor liver were summarized, aiming provide novel ideas for repairing marginal donor liver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ver allograft.【Key words 】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 Extracellular vesicle;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rginal donor liver; Steatosis; Liver regenera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436);昆明市“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团队专项(2022SCP002);云南省“云岭学者”(人才项目)作者单位:650000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博士后工作站(王依婷、马丽),肝胆外科(胡宗强、李立);昆明医科大学(江杰)作者简介:王依婷(ORCID: 0009-0003-8690-6988),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肝移植及肝损伤修复,Email :*****************通信作者:李立(ORCID :0000-0002-5234-4572),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人体器官移植,Email :**************.cn ;胡宗强(ORCID :0000-0002-7927-7007),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Email :*****************Potential valu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repairing donor liver Wang Yiting *, Jiang Jie, Ma Li, Hu Zongqiang, Li Li.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of Ganme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s:LiLi,Email:**************.cnHuZongqiang,Email:*****************王依婷等.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对供肝修复的潜在价值第4期·593·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20)》显示,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主要是心、肺、肝、肾四大器官,其中肝移植占每年所有器官移植数量的30%~35%,器官供需比1∶30~1∶20。
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及低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被广泛用于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淋巴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并证实MSCs可通过直接接触、细胞因子作用等途径影响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及亚群比例,继而达到免疫调控、缓解病情的目的。
Abstract: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volving strong proliferation capability,widely distribution and low immunogenicity,which ar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immune diseases.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 lymphocy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And MSCs can influence the activation,prolifer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subsets of T lymphocytes through the cell-cell contact,cytokine,then achieve the goal of immune regulation,relieve illness.The review summarizes that the immune effect of MSCs on T lymphocytes.Key words:Mesenchymal stem cells;T lymphocytes;Immune regulation相关研究证明,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和缺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功能,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或(和)通过产生可溶性因子对调节性T细胞进行调控,从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辉路14号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1号楼702、703518122MSC 培养试剂盒(去外泌体)说明书产品描述SuperCulture ®MSC 培养试剂盒(去外泌体)是一款科研级别的无外泌体的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 )培养产品。
适用于外泌体研究,可用于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分析。
产品信息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组成成份数量体积MSC 培养试剂盒(去外泌体)A 型500mL /kit人间充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A 型)1瓶450mL 去外泌体胎牛血清1瓶50mL B 型500mL /kit人间充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B 型)1瓶450mL 去外泌体胎牛血清1瓶50mL*A 型表示有酚红,B 型表示无酚红。
产品参数产品名称SuperCulture ®MSC 培养试剂盒(去外泌体)外泌体无外泌体谷氨酸钠含谷氨酰胺抗生素无抗生素HEPES 缓冲液无HEPES 碳酸氢钠缓冲液含碳酸氢钠内毒素水平<0.24EU/mL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人间充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2℃~8℃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年; 去外泌体胎牛血清-80℃~-20℃避光保存,有效期为5年; 两者混合后置于2℃~8℃保存,建议尽快使用完。
产品特性●无外泌体培养基;●适用于多种组织来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培养。
使用方法培养基配制:1.建议在冰箱(2℃~8℃)中过夜解冻去外泌体胎牛血清,如需要,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去外泌体胎牛血清进行分装,并保存于-80℃~-20℃。
2.在无菌条件下将50mL去外泌体胎牛血清完全解冻后,加入至450mL已恢复至室温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中,配制成10%浓度的完全培养基。
提示:如有需要,使用者可按照比例配制所需用量,也可自行添加抗生素,如将青霉素/链霉素按1:100的稀释倍数加入完全培养基中。
细胞培养:1.取复苏或传代收获的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进行计数;2.添加本培养基至所需要的细胞浓度,接种到培养瓶中(一般建议接种浓度为0.8~1.0×104/cm2)培养;3.培养条件:5%CO2,37℃;4.根据细胞生长情况,每2~3天换液一次,等细胞长至80-90%汇合度时可进行消化;5.消化方法:将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倒出,使用PBS或生理盐水将贴壁的细胞清洗2遍;使用胰酶或胰酶替代物铺满培养瓶底,37℃培养箱内孵育1~3min,加入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将细胞悬液转入离心管,210×g离心4min,沉淀即为所需细胞。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已经成功应用到临床并且是国际最前沿的治疗技术,细胞治疗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后不会产生任何并发症和副作用且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摆脱终身药物的治疗。
此种技术的治疗效果是多种疗法中最显著的。
1.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内提取相应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后经静点或介入等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促进受损胰岛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从而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
2.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骨髓来源的具有多功能分化能力的细胞。
通过采集自体或供体的干细胞,扩增培养后,再由多种途径输入患者体内。
干细胞自身多功能分化的特性,促进受损胰岛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从而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
干细胞治疗乙肝的三大重要原则第一是抗病毒;第二是提高免疫力;第三恢复肝功能。
掌握这三大原则,乙肝才能谈到转阴问题。
这里几丁聚糖占了两项。
恢复肝功能,既是恢复肝脏排毒功能,在病理变化上讲,就是提高排毒功能。
单纯靠几丁聚醣治疗乙肝是不行的,它毕竟不是药物,是提高免疫力的一种食品,配合比较好的抗病毒的药物,发现许多乙肝病人转阴了。
卫生部的学者也谈到掌握这三大原则,转阴率可高达20%左右。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机制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而干细胞技术,又称为再生医疗技术,是指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并最终通过细胞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通过先分离及纯化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然后将干细胞经肝动脉或门静脉输入到患者的肝内,使这些干细胞在肝内“落户”。
由于骨髓干细胞有着很强的“因地分化”特性,所以当骨髓干细胞被移植到患者肝脏组织后,就像种入肝脏的种子,在肝脏微环境调节下“入乡随俗”地分化为肝细胞,新生的肝细胞便承担起病肝不能胜任的工作,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杨婧雯1,陈 芊1,单云龙1,刘嘉莉1,尉 宁1,2,王 婧2,王广基1*,周 芳1**(1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9;2江苏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211103)摘 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发病机制不明,特征为进行性和终身复发性消化道炎症反应。
尽管现阶段新的治疗药物和策略不断涌现,但治疗作用局限于单一的抗炎功能,在复杂黏膜免疫环境下易出现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能定向归巢到结肠炎症部位,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重塑肠道免疫环境和修复上皮屏障,为药物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
本文对MSCs 产品及其衍生的外泌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用机制和工程化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 及其外泌体产品用于IBD 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工程化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5048(2024)01−0103−12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23113001引用本文 杨婧雯,陈芊,单云龙,等.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55(1):103 − 114.Cite this article as: YANG Jingwen, CHEN Qian, SHAN Yunlong, et al . Research progres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China Pharm Univ , 2024, 55(1): 103 − 114.Research progres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YANG Jingwen 1, CHEN Qian 1, SHAN Yunlong 1, LIU Jiali 1, WEI Ning 1,2, WANG Jing 2, WANG Guangji 1*,ZHOU Fang 1**1Key Laboratory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2Renocell Bio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211103, China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whose pathogenesis remains elusive, is a group of autoimmune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rogressive, and lifelong inflamm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remains elusive. Although a number of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IBD, their effects are merely anti-inflammatory. In addition, current treatments for IBD are easily susceptible to resistance in clinical practice.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migrate to the site of inflammation,with potent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and to rebalance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restore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al barrier with significant value of application,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who are refractory to classic medicin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mechanisms and engineerable properties of MSC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MSC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BD.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 engineering收稿日期 2023-11-30 通信作者 *Tel :************ E-mail :*************************Tel :************ E-mai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2073928);南京市生命健康科技专项(No.202110006);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22HHXBSS00005);江苏省南京市联合资助项目(SBK2023070039)学报 2024, 55(1): 103 − 114103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2073928); the Nanjing Life and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No.202110006); the Haihe Laboratory of Cell Ecosystem Innovation Fund (22HHXBSS00005); and the Co-funded Programs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SBK2023070039)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由环境、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组和个体遗传等因素的复杂互作引起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疗法。
第1章间充质干细胞1.1研究背景自Evans等1981年首先建立了小鼠ES细胞系后,在此之后近20年内,人们相继自早期胚胎建立了猪、牛、兔、绵羊、由羊、水貂、仓鼠、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狨)和人类ES细胞系。
最近,干细胞的研究又取得两个重大技术突破,一是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实现了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的非分化增殖。
同时对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而且准确的分化诱导应用于干细胞治疗疾病。
目前,胚胎干细胞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的细胞类型越来越多,如Pacacios等利用某些骨髓基质细胞或其条件培养液,使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产生造血干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髓系造血细胞和淋巴细胞。
在干细胞研究中另一重大技术突破是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横向分化的发现。
一般认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分化为体内所有的组织和器官;而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较弱,只能分化成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组织功能细胞。
1999年,Jackson等用肌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现在已有多家实验室证明人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肝脏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这表明一种组织的特异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成其他组织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横向分化具有明显的普遍性。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发现不仅从理论上改写了“组织特异性间充质干细胞只能定向分化”的经典概念,而且为利用成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
有不少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和横向分化的研究报道,造血干细胞向肝脏细胞以及其他细胞的横向分化在人类也已得到证实,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1.2生物学特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
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