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16.17 KB
- 文档页数:7
电能质量解决方案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和频率等参数的稳定性和纯净度。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气设备的普及,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还对用户的用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电能质量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电能质量问题分析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电压波动、电压暂降、电压暂增、电压闪变、电压谐波、电流谐波、电能质量监测等方面。
其中,电压波动、电压暂降、电压暂增和电压闪变是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由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短路故障和电气设备的开关操作引起。
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则是由非线性负载设备引起的,如电子设备、变频器和电弧炉等。
二、1.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基础。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频率、波形畸变和谐波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的源头,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2. 电压稳定器电压稳定器是解决电压波动、电压暂降和电压暂增问题的有效设备。
它能够通过调整输出电压的幅值,保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避免电压过高或过低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
3. 电压闪变补偿装置电压闪变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压瞬时变化的现象,它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电压闪变补偿装置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当检测到电压闪变时,通过自动调节电力系统的电压,使其恢复到稳定状态,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谐波滤波器谐波滤波器是解决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问题的重要设备。
它能够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进行滤波处理,减少谐波对电气设备的干扰,提高电能质量。
5. 接地改进电力系统的接地问题也是影响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进行改进,提高系统的接地电阻,减少接地电流的流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电流谐波。
6. 教育和培训电能质量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技术手段,还需要用户的认识和配合。
电能质量检测分析监控新技术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电能所具有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总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因素,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设备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而电能质量的检测分析监控就是通过对电能质量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目前,随着电力智能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电能质量的检测分析监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新技术在电能质量检测分析监控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1. 电能质量分析软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能质量分析软件也变得日益普及。
电能质量分析软件是一种专业的电力监控软件,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各项电能参数,并将监测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后生成报表和图表。
通过这些报表和图表,可以清晰地反映当前电力系统的质量状况,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2. 隔离放大器技术隔离放大器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电气隔离的电力测量设备。
隔离放大器能够将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信号转化为与之隔离的输出信号,从而避免电力系统的电气干扰和电磁干扰对数据监测的影响。
隔离放大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电能质量的高精度测量与分析。
3.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监测,对于大型电力系统的监控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电力公司实现对电网运行情况的远程监测,监测数据也更加准确、实时。
同时,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还能够结合智能化算法进行电力质量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4. 神经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
在电能质量监测领域,神经网络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
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了解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规律,预测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总之,电能质量检测分析监控新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引言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电能供应和负载使用的电能特性,如电压波动、频率偏离、谐波等。
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设备的正常使用。
因此,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成为了电力系统运维人员必备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和应用场景。
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基本概况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是一款多功能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和专业的测量算法,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装置内置高精度测量模块和大容量存储器,可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并支持数据网络传输和远程监控。
主要特点高精度测量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内置高精度测量模块,能够实时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种测量模式该装置支持多种测量模式,包括瞬时测量模式、定时测量模式和事件触发测量模式。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模式,满足各种电能质量监测需求。
大容量存储器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内置大容量存储器,可以存储长时间的测量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或数据传输接口将数据导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网络传输装置支持数据网络传输功能,可以通过网络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大大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应用场景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运维和管理工作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电网监测通过安装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于电网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的电能质量情况,包括电压的波动、频率的偏离和谐波等。
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电能质量问题,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工业设备监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电能质量要求。
通过安装E703A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于工业设备电源处,可以实时监测电能质量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及时发现并解决电能质量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和生产事故的发生。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研究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电能在传输、分配、利用过程中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电能质量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电能质量监测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研究,以及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一、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电能质量问题的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电能质量监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采集数据和手动分析,效率低下且易受主观影响。
而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则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智能分析,大大提高了电能质量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中,数据采集是关键的一步。
传感器的应用能够实时获取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数据传输至监测系统。
数据预处理是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和减少噪声干扰,可以通过滤波、降采样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2. 特征提取与选择在电能质量监测中,通过提取合适的特征能够更好地揭示电能质量的特点和问题。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中,可以利用信号处理方法、小波变换和时频分析等手段提取合适的特征。
同时,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需要对提取的特征进行选择,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用于后续的分析。
3. 模型建立与训练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中的模型建立和训练是核心环节。
通过构建适当的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并利用已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训练,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集划分、参数调优等问题,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4. 数据分析与异常检测模型训练完成后,可以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电能质量进行智能分析和异常检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电能质量问题的原因和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优化。
智能电力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与精准度优化智能电力技术作为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分支,不仅在电力生产、传输和配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电能计量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论述智能电力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以及优化精准度的方法。
一、智能电能仪表的应用智能电能仪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能计量装置。
它采用数字芯片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电能的精确计量和远程监控。
智能电能仪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应用方面:1.1 电能计量与结算智能电能仪表通过精确计量电能的使用量,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电费计算,并提供结算依据。
与传统的电表相比,智能电能仪表不仅能够实时计算并存储电能数据,还能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电能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 负荷管理与优化智能电能仪表不仅可以实现对电能使用的计量,还具备负荷管理与优化的功能。
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监测和分析,智能电能仪表能够提供用电负荷曲线、用电功率曲线等信息,帮助用户合理调整用电行为、优化负荷分配,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
1.3 电能质量监测智能电能仪表通过高精度的采样和计算,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电能参数,并对电能质量进行评估。
当电能质量发生异常时,智能电能仪表能够及时报警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电能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智能电能仪表精准度优化方法为了确保智能电能仪表的计量精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校准和检定准确的校准和检定是保证智能电能仪表计量精准度的重要手段。
校准过程中需要使用标准电能表对智能电能仪表进行比较校准,并对其误差进行修正。
检定则是通过定期检查智能电能仪表的计量性能,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修复。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电能仪表的计量精准度也与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准确性有关。
确保采样周期的合理设定、采样精度的提高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优化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2.3 现场环境管理智能电能仪表的计量精准度还与现场环境的管理有关。
新能源智慧化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新能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电能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该技术对新能源智慧化管理的推动作用。
电能质量分析是指对电能的品质和性能进行科学分析和检测,以保证电能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质量问题。
良好的电能质量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维护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逐渐增加,传统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
因此,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和诊断电能质量问题,提高故障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预警,有效减少因电能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和损失。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电能质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挖掘,从而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精准的质量分析结果和优化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能质量分析系统可以不断学习和进化,适应电力系统复杂变化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除了数据处理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在电能质量监测设备中得到应用。
传统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常需要人工干预和操作,且对环境条件和外界干扰比较敏感。
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和智能识别,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远程监测、诊断和控制功能,为电能质量分析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对于新能源智慧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
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能质量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会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用户的用电带来严重的问题,包括电压波动、谐振、电流谐波以及电能浪费等。
因此,研究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研究方案方法: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以下几种方案方法进行深入研究:1. 数据采集与监测:在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研究中,首先需要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测来获取实际的电能质量数据。
通过电力系统的监测设备,如电能质量分析仪、数字电能仪等,采集电网中的电能质量数据,包括电压、电流、频率、谐振等多种参数。
2.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采集到的电能质量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噪声和冗余信息,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噪声滤波、数据插值等,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小波变换、频谱分析、时频分析等。
3. 故障诊断与定位:针对电能质量问题中的故障,通过分析数据中的异常特征,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故障的诊断与定位。
常用的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包括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算法等。
4. 评估指标与模型建立:为了对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模型。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电压不稳定度、谐波含量、波形畸变等,模型可以采用统计模型、模糊模型等。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某地实际的电网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测,我们获取了该地电网的电能质量数据,并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然后,通过故障诊断与定位,我们成功地找出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故障源,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接下来,我们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和模型,对该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该地电能质量在电压稳定度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期间,电压波动较为明显,超出了规定的范围。
此外,谐波含量和波形畸变也超出了标准要求。
电能质量评估报告标题: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引言概述:电能质量评估报告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及电能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电能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力损耗,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一、电能质量评估的重要性1.1 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能质量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电压波动、谐波、电流不平衡等,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2 提高供电质量通过评估电能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次数,提高用户满意度。
1.3 减少电力损耗电能质量评估可以匡助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谐波、无功功率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减少电力损耗,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二、电能质量评估的方法2.1 电能质量监测仪器通过安装电能质量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电能质量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为电能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2 数据分析软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到的电能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电能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2.3 现场调查对电力系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系统运行情况,采集相关数据,结合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三、电能质量评估报告的内容3.1 电能质量参数分析报告中应包括电能质量参数的分析,如电压、电流、谐波含量等,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3.2 问题诊断与分析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3 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技术措施、设备更新等,以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电能质量评估报告的编制流程4.1 数据采集首先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
4.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估。
4.3 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包括问题诊断、分析、改进建议等内容。
课题名称:电能质量检测班级:1020331学号:102033123姓名:曹瑜一、课题研究意义现代社会中, 电能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其应用程度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改善电能质量对于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保障产品质量和科学实验以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等均有重要意义。
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
而电能质量监测其中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着重去重视与发展。
电能质量的分析和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现代通信等多个方面。
现代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监测点越来越多,未来电能质量的监测不仅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实现同一供电系统、不同地点的电能质量监测,甚至实现多个不同供电系统的集中监测。
在功能上,更强调智能化,除具有计算、显示等功能外,还要有一定的判断、分析、决策等功能,如能进行事件预测、故障辨识、干扰源识别和实时控制,初步具有自动的实用先进的计算智能评估功能。
电能质量分析及及其监测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合理、全面地分析处理各种干扰源,充分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电能质量分析与监测所用,都是应注意的问题。
所以进行电能质检测是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二、检索过程●检索工具:太原工业学院图书馆图书检索系统。
●检索关键词:电能质量检测、power quality detection。
三、检索结果图书类检索结果:1、《现代电能质量检测技术》【作者】粟时平,刘桂英编著【出版项】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08.03【ISBN号】7-5083-6489-9【中图法分类号】TM60【参考文献格式】粟时平,刘桂英编著. 现代电能质量检测技术. 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03.2、《电能质量技术问答》【作者】董其国编写【出版项】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03【ISBN号】7-5083-1654-1【中图法分类号】TM60-44【参考文献格式】董其国编写. 电能质量技术问答. 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3、《第三届电能质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亚·2006》【作者】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出版项】北京市: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6【ISBN号】7-5066-4025-2【中图法分类号】TM60-53【参考文献格式】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第三届电能质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亚•2006. 北京市: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4、《Electric Power Quality》【作者】Chattopadhyay, Surajit【出版社】Springer Verlag【出版日期】2011.03【ISBN】9400706340 9789400706347期刊类检索结果:1、《电能质量检测问题电能质量监测为电能质量治理提供数据》【作者】范瑞祥【刊名】电气应用【ISSN】1672-9560【出版日期】2012【期号】第22期【作者单位】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技术中心2、《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作者】闫洪林;曹媛莉;闫晓丽;公茂法【刊名】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日期】2012【期号】第9期【页码】283【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厦门电业局福建厦门(361000)3、《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电能质量检测向智能化和标准化发展》【作者】李鹏【刊名】电气应用【ISSN】1672-9560【出版日期】2011【期号】第7期【页码】19【作者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4、《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的设计与研制》【作者】吕曙东【刊名】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671-5322【出版日期】2010【期号】第3期【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实验教学部5、《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a hydrogen based electric system to improve power quality in distributed grids》【作者】Miguel Aguirre;Hernán Couto;María Inés Valla【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出版日期】2012【卷号】Vol.37【期号】No.19【页码】14959-14965【ISSN】0360-3199专利类检索结果:1、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申请号】CN201220157504.0【专利名称】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申请人】许鹏,王春泽【地址】130026 吉林省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朝阳校区1舍427 【发明人】许鹏,王春泽,林昊,林楠竹,王松,杨浩北【申请日期】2012.04.14【专利类型】实用新型【IPC号】G01R31/00(2006.01)I,G,G01,G01R,G01R312、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装置【申请号】CN201020162886.7【专利名称】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装置【申请人】李加升【地址】413049 湖南省益阳市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发明人】李加升【申请日期】2010.04.16【IPC号】G01R19/253、电能质量检测方法和电力监控设备【申请号】CN201010157816.7【专利名称】电能质量检测方法和电力监控设备【申请人】西门子公司【地址】德国慕尼黑【发明人】林顺富,吴剑强,卓越【申请日期】2010.04.26【IPC号】G01R31/004、ELECTRIC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ELECTRIC POWER QUALITY MEASURING METHOD【发明人】CHOI SEONG-HOONKIM JOON-EELPARK YONG-U【申请号】WO2009KR06025【申请人】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CHOI SEONG-HOONKIM JOON-EELPARK YONG-U【申请日期】2009.10.19【IPC号】G08C17/00【公开号】WO2011040663【公开日期】2011.04.07【优先权数据】2009.09.29 KR 20090092646报纸类检索结果:《关注电能质量》【作者】刘超辉【日期】2003.04.29【关键词】电能质量检测供电可靠性福禄克公司电能质量问题电力市场改革计算机死机三相不平衡配电系统谐波电压通用电气公司【来源】中国电力报会议论文类检索结果:1、《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及其算法设计》【作者】欧阳森;宋政湘;段成刚;陈德桂;王建华【日期】2002【会议名称】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会议录名称】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2 年【作者联系方式】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会议地点】中国浙江乐清【出版社】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2、《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质量检测技术》【作者】崔红芬;李鹏;李新平;胡东【日期】2010【会议名称】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会议录名称】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会议地点】上海3、《Electric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 detection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作者】Santoso, S.;Powers, E.J.;Grady, W.M.【会议录名称】Time-Frequency and Time-Scale Analysis, 1994., Proceedings of the IEEE-S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会议地点】Philadelphia【会议时间】1994【作者联系方式】Dept. of Electr. & Comput. Eng., Texas Univ., Austin, TX学位论文类检索结果:《Fuzzy systems and wavelet transform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waveforms》【作者】Morsi Ibrahim; Walid.【学位授予单位】Dalhousie University (Canada)【学位名称】Ph.D.【学位年度】2009。
基于供配电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是现代电力供配电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监测和评估电能质量,可以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基于供配电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
首先,数据采集是电能质量监测的基础。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获取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波形数据,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保存。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代供配电系统中广泛应用了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
智能电网技术通过安装在供配电设备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电压、电流等参数,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
其次,数据处理是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包括滤波、采样和数据压缩等。
滤波是为了去除噪声和频率干扰,提取出有效的电能质量参数。
采样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时间离散,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压缩是为了降低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成本,将数据压缩成更小的体积,但又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后,数据分析是对电能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从数据中提取有关电能质量的信息。
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时域分析是对采集的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均值、标准差和波形畸变等参数。
频域分析是对采集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提取出频率分量和谐波分量等信息。
时频域分析则是综合时域和频域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描述电能质量的特性。
二、电能质量评估方法电能质量评估是对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根据电能质量评估的要求,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电能质量现象和询问用户体验等方式,对电能质量进行判断和评估。
该方法常用于初步评估和问题诊断,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但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意义与科学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用途最为广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各行各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非线性负荷大量投入使用,使得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
由于电力系统负荷中具有非线性、冲击性以及不平衡等用电特征,如:炼钢、轧钢、化工、电气铁路、电力电子设备等负荷,使电网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谐波含量加大、电压产生波动和闪变、电压骤降以及三相不平衡等电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供电质量。
根据发达工业国家电力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频繁发生的电力运行事故、输配电设备和电器损坏事故,其主要原因是电力污染。
电力污染导致电能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振动和绝缘损坏,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设备出现偏差。
对供电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是和用户的工艺过程水平的发展相联系的,近代科技进步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于是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个计算中心失去电源2s就可能破坏几十小时的数据处理结果,甚至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大型机器制造厂,0.1s的电压突降就可能造成异常的生产状况,导致产品质量受损。
当今自动化设备控制的连续精加工生产线,它们对配电系统中的干扰异常敏感,几分之一秒的不正常供电就可能在工厂内部造成混乱,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这些用户对不合格电能的容忍度可严格到只有1~2周波。
现代化的商贸中心、银行、医院也是如此。
谐波的严重危害及其造成的损失经常被人们所提及,而无人值守变电站中计算机系统突然出现的死机现象,大多属于电能质量的问题。
因此建立完备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发达工业国家近年来对于电力污染问题非常重视,建立了完整的检测监督和管理制度。
在我国,虽然总体经济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但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电能质量问题已比较突出。
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在供电可靠性和电网电压幅度的稳定水平等指标上,我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电能质量在线监控技术的探讨摘要:在分析电能质量的标准的基础上,探讨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其计测装置Ps II,通过终端装置PS II采集电压电流信号保存到终端装置的存储卡中,再由开发的多线程FTP数据采集软件通过网络向各个终端计测装置采集数据,将该数据转化为一定格式的数据存入数据库,然后由主站软件进行分析显示。
该系统为电网电能质量的治理和改善提供依据,也可以为电网的进一步建设完善和事故分析提供准确的历史数据和基础数据。
关键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电能质量监测作为电能质量监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系统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保证系统良好供电质量的必要条件。
功能强大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建立,能详细一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质量指标、监督电能质量污染源,并能为电网电能质量的治理和改善提供依据,也可以为电网的进一步建设完善和事故分析提供准确的历史数据和基础数据。
1 电能质量的标准电能质量是指优质供电,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电能质量问题终究是由电力用户的生产需求驱动的,用户的衡量标准应占有优先的位置,因此电能质量可以定义为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其内容包括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短时或暂态过电压、波形畸变、电压凹陷与短时间间断以及供电连续性等。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电负荷性质的变化,使得短时内涵得以进一步扩展,除了供电系统的稳态性能外,也对其暂态性能提出了新的理解。
由此可见,随着电能质量概念不断深化和量化,对采用技术先进的产品来全面可靠的监测和分析电网电能质量提出了进一步需求。
从现有的国家标准不难看出,我国的电能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如有些指标是工业生产中急需提出的,但目前还没有做出必要的规定,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测量精度等的规定,有些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差等,而且还缺少完整的技术指导和行业规程及导则。
因此,建立全面的电能质量标准体系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
电能质量监测及治理摘要:电能质量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重要管理方面,为了保障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就必须从系统化的角度进行检测和治理,在宏观角度积极与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联系,能够直接提升用户用电质量,因此持续性进行电能的检测和治理,可以帮助我国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能检测;电能管理;供电企业前言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寿命长短是电能在企业角度的检测内容,而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能在电量消耗的动态治理,随着目前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系统的升级发展,我国供电企业的电能可以做到对突发状况的高质量应对,在利用网络通信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过程中给,完成对电流谐波监测信息的管理,帮助电力企业动态迈步现代化管理。
一、电能管理现状目前我国针对电能管理运行的变电站分布不均,在类别上可以根据地域、建设历史等观察出我国电能供应的不同侧重点,在无人值班的情况下,变电站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运行,但电能质量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
为了更加精细化管理电能管理,就需要从细微的问题出发,针对值班变电站主变档位无法遥调、电网不同峰值电压差异符合等进行具体分析掌控,从人员的设定、系统的升级以及具体电网高峰期的使用等角度,积极提升电能的监测管理【1】。
二、提高电能质量精细化的管理(一)优化电网的具体运行管理虽然电网的供应主要目标是工厂的生产,时间点集中在工作点,但是不同地区对电能的需求具有明显的经济职能特点,因此电网的具体运行就需要从城市智能出发,根据电网负荷特点进一步明确规定负荷测量及变压器档位调整的周期。
首先,变电站和对应电厂要根据运行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表格整理,从电网季节性负荷和电压变化出发,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电网的负荷进行高峰配合,将电网的具体运营进行规范化的设定。
例如,定期对配电变压器进行首末端电压的测量能够有效对数据进行异常监控,在排班过程中可以以一个月为单位进行周期循环,当测量结果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对不满足电压要求的接头位置等进行协调,确保其在合适的档位。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摘要:电能计量是通过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联合电能表按照规定的接线方式进行组合构成在线电能计量系统来实现的。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地为电能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电能计量、管理和交易系统。
电能计量系统作为提供电能计量的信息源头,对电能计量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很多单位得到应用,并且各单位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及系统,本文对电力系统中电能量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能计量自动化建设中图分类号:tp2721世纪将是信息网络化、高新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和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时代。
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是现代电能计量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能计量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能够进一步适应我国电价制的变革,满足运营管理的需要,解决特殊负载用户的计量问题,开展现场实负载整体检验电能计量系统。
1.远程自动抄表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通过与现场终端进行通讯,以全自动的远程抄表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实时采集抄表数据,提供了输电网、配电网的表码、需量、瞬时量以及低压网表码,对数据实现统一管理、集中存储,统计分析,并通过与营销系统接口将抄表数据自动导入营销系统直接用于电费结算。
其优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抄表时间缩短。
(2)节省抄核收工作成本,减少了抄表人员和往返用户抄表现场的次数,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燃油费用和汽车损耗。
(3)提高抄核工作质量,保证了数据的系统性、严肃性。
2.配变运行监测计量自动化系统对公用变压器的有关运行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及时分析变压器的电压、功率因数、负载率、三相不平衡等情况。
为经济运行及降损等工作提供参考。
可实现公用配变停电信息(停电时间、停电次数)的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
可实现电压合格率、功率因数、负载率、三相平衡、谐波分类统计。
在没有建成计量自动化系统之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现场测量,以确定的设备运行工况,但这种测量带有局限性,只能测量某一时刻的参数。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在一些供电公司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
其系统结构类似于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SCADA系统。
针对这样的新的信息系统,为什么要建立,应如何进行实施,有什么样的作用与应用价值等,均是我们值得回答的问题。
只有理清了这些思路,才能使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回顾在我国,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监测设备本身而言,经历了下述几个过程:便携式面向过程的在线式,即由便携式改进的多通道、集中式在线监测装置,以工控机为主要器件面向对象的单元式,主要为DSP技术的应用从监测设备的功能而言,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监测的过渡,发展过程如下:电压监测仪谐波监测设备闪变仪稳态电能质量监测稳态、暂态电能质量监测从数据处理方式上而言,其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人工分析测量数据监测数据导入计算机后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数据以文本方式保存,用专用分析软件统计分析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网络化的、多用户统计分析从评估方法而言,主要从下述角度进行分析:统计最大、最小、平均、95%概率大值给出指标变化曲线判断是否超标2、电能质量监测的认识误区及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应该明白,电能质量的监测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在于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及早发现电网存在的潜在隐患,同时对已发生的电力事故进行更有效的分析,从而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其二在于从电能作为商品意义上而言,应该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全程监视这一特殊商品的产、供、配、用环节,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电能质量,当然用户需支付与此相应的电价。
偏离了这两个目的,其监测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建立存在如下问题及及认识误区:1)没有统一规划,选择监测点无目的性或针对性。
2)不知道如何应用,或不能较好地应用3)过分强调设备,忽视后台分析,导致监测无用的现象例如对于监测设备,过分追求采样率。
有的在监测电压跌落、骤升等暂态电能质量指标时,甚至提出兆级的采样速度,实际上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IEC 61000-4-30 CDV指出,“the basic measurement of a voltage dip and swell shall be U rms(1/2) on each measurement channel”,U rms(1/2) is defined in IEC 61000-4-30 CDV as “the value of the rms voltage measured over one cycle and refreshed each half cycle.”;IEEE1564针对电压跌落的采样指出:“For every event, voltage samples are obtained with a certain sampling rate (samples per second) and with a certain resolution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bits used to store one voltage sample. Typical values in use are 128 samples per cycle and 256 samples per cycle”,可见,电压跌落等此类暂态电能质量参数的测量并非需要非常高的采样率,每周波128点或256点均可,分辨率一般大于14位即可,典型可取16位。
由于过分注重设备,因而轻视了监测数据的应用分析功能。
实际上,再好的设备对监测数据不能很好地分析也是枉然。
面对一大堆数据,不能分析出指导电力生产地结论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合理的需求在于在设备满足要测量的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要配置、开发相应的分析应用软件。
4)电力部门对电能质量的相关知识了解过于简单或者片面一般表现在,以为监测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缺少与相关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性引导,因而监测系统无法与电力生产的实际相结合。
5)只考虑监测本身,忽略了电网在这一整体目标中的作用。
电能质量指标只是“源”作用于对象(即电网)的一种响应结果。
要分析这一结果,必须考虑源特性、响应特性、测试结果三个要素,才能分析出其本质。
纯粹的数据分析有时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谐波数据,到底是电网参数配置不当而发生谐波放大呢,还是谐波源本身就是这样的水平呢。
3、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所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应注重其应用,不能为监测而监测,只能是为应用而监测。
纯粹的判断超标与否属于最简单、最基本的应用。
应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则在于:能够通过对某指标或多个指标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给电力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应用的结论性意见及建议,这个建议可以属于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3.1在设计方面的应用一个变电站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其它变电站实现电气连接,此时所连接变电站的背景电能质量参数将作为新建变电站的设计依据。
在此过程中,谐波背景参数可能是主要考虑的目标之一。
有必要以背景谐波电压作为电压源,考虑新建变电站变压器、电容补偿装置等电气参数进行谐波分析,预测是否发生谐振或谐波放大现象,以确定所选参数的合理与否。
同时,应考虑新建站将来的负荷结构,如果有大容量的非线性负荷接入的话,也要依据以往此类负荷的特征测量值,进行进一步核算。
一般来说,真空断路器切合谐波较大的电流重燃率高于断路器;谐波电流较大的场合应依据谐波电流水平评估是否选用K级变压器或建议变压器降容运行;电容补偿回路的串接电抗百分率除考虑涌流因素之外,应依据实际的谐波频谱及水平选择,不能随意配置;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考虑谐波电压水平进行选择。
3.2在事故分析方面的应用电力系统诸多事故可以通过电能质量监测数据进行详尽的事故原因分析。
该系统可以将事故前后及事故期间的实时波形进行全面记录。
下图是2003年美加大停电事故中,某地点安装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记录的部分事故过程。
图1为事故发展初期,表现为一个电压跌落事件,而且不很严重,类似一个短暂的过负荷现象;3秒钟后,事故进入发展期(图2),发生了50%深度的跌落事件,实际上,此时电网已经基本崩溃,随后的4秒钟电压有一个轻微的恢复期,紧接着伴随一个小幅度的电压跌落,此时电网实际上已经与事故区解裂,事故区外电压开始恢复;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事故区外电网进入一个稳定状态(图3示)。
从更详尽的监测数据及波形可以方便的评估事故过程中电网的表现,分析无功补偿装置的作用,评估保护的设置,分析电压稳定装置的一系列反应及作用等。
这些分析对于评价电网的稳定水平、研判相应的稳定机制及措施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谐波引起的设备事故中,70%左右是对电力电容器的危害,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数据,结合网络的拓扑结构,能够方便的分析该事故是否由谐波的原因造成的(图4所示)并依据所监测到的频谱特征及谐波水平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利用图4曲线,还可以在电容补偿装置投运前分析评估其接入电网后是否会因为谐波原因而损坏,会发生过压、过流、过负荷等哪类事故;若发生谐振或谐波放大现象,利用该曲线还可以分析出装置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等。
3.3在保护配置及定值整定方面的应用应该说,各类保护装置抵抗谐波的威胁均有相应的抗扰度,在谐波“污染”水平严重的场合,保护类型的选择及其整定值应该考虑谐波的影响,同时应评估谐波的“负序效应”威胁。
关于谐波引起保护误动及拒动的事件在国内经常发生。
应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我们可以获取某节点谐波水平的最大、最小、平均、95%概率大值,从而判断保护配置中是否需要考虑谐波因素,保护定值计算中,是否应该考虑谐波水平等。
3.4在电网经济运行方面的应用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网的经济运行。
网损属于经济运行的主要衡量指标。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深入,经济性指标将是各电力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
电网损耗不仅包括基波损耗,同时还应该包括谐波损耗,三相不平衡度指标的恶化,将会进一步加剧网损的增加。
特别在区域性电网中,由于负荷结构的差别,例如电气化铁道负荷、电弧炉负荷等,这种表现将更加突出。
谐波损耗与基波损耗的主要区别还在于肌肤效应的影响,1安培的不同频谱的谐波电流在电阻性元件中引起的损耗差异较大,当这种谐波水平大幅提高的时候,其损耗可能急剧增加。
因此电能质量监测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评价电网区域性谐波污染的程度,考虑可能的谐波损耗惩罚性措施,并根据监测数据,依据经济性目标评判是否有必要投资解决谐波损耗,或责令污染源用户采取措施解决。
3.5在责任区分方面的应用谐波作为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其污染的责任区分是一件比较关心的问题。
污染性电网供电给非线性负荷时,到底谁是责任的主要一方,谁应该为此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解决将是电力企业与用户面临的问题之一。
到底应该采取谐波有功功率方向法、还是谐波无功功率方向法,或其它的谐波源辨识方法,是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应该回答的一个问题。
必须有一个理论上可信的、便于监测系统应用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从而实现以监测数据划分责任大小,实现谐波污染的综合治理。
3.6在负荷模型分析方面的应用负荷模型历来是电力系统专业人士研究的一个问题。
特别在系统稳定分析过程中,负荷模型的差异将大大影响分析结果的结论。
实际上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负荷模型是不存在的,这主要是负荷结构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因此,应该根据各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构造尽可能接近实际的负荷模型。
在这个问题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
概括而言,负荷建模的方法分为“统计综合法”和“总体辨测法”。
应用电能质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研究不同类型电气设备在不同系统电压、频率下的电气特性,结合“统计综合法”建立较准确的数学模型;同样,应用“总体辨测法”,可以以电能质量实时监测数据库为基础,针对一个合适的负荷数学模型结构,分析实测数据辨识出模型中所含的参数值。
3.7在用户咨询方面的应用随着精细工业及高薪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的需求呈现了不同的层次。
电能质量指标的恶化引起IT企业生产停止的事故屡有发生。
浦东新区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生产等离子电视机)显象管生产线中PLC的电压要求不低于85%额定电压持续0.01s;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芯片封装厂)对电源提出零停电要求,电压降不低于87%额定电压持续时间0.12s;华虹NEC(芯片生产厂)同样提出零停电要求,电压不低于90%额定电压持续时间0.01s。
在此背景下,新用户建厂前将会向电力公司索要电网背景电能质量指标,以判断供电质量对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响程度。
此时电力公司可以依据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数据的分析,向相关用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