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8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作者:何佳发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4年第01期摘要:针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定义,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类、原料及性能和特点,文章进行了论述。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研究分析了其原理、合成方法及性能和分子的关系。
关键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合成方法;作用机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是含羧基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观察发现其分子结构成梳形,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饱和单体进行,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而获得。
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具有较高的减水、增塑、保坍及较低的收缩性能的减水剂。
在生产中,以木钙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是第一代减水剂;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是第二代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为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是当今世界技术含量最高,技术研究最前沿的,综合性能优越的高效减水剂。
聚羧酸减水剂又叫做聚羧酸超塑化剂,根据当前的行业标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 223-2007,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基本定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含羧酸的接枝共聚物,支链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以聚氧化乙烯形成“梳状”或“接枝状”,同时拥有其他的功能基团。
1 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特点十分的明显,其优越性能体现在自身的分子结构性能特点和掺加此减水剂的混凝土的性能两部分。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比萘系减水剂高得多,同时还具有流动性好的特点,是本世纪性能最优越的混凝土材料;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配置大掺量粉煤灰或大掺量矿渣混凝土,施工中喷射超塑化混凝土、纤维增强流动性混凝土及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等都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还被普遍的用于各种新型混凝土的拌合中,在很多的建筑工程中,例如大跨度桥梁、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聚羧酸系减水剂效果影响因素2.1 对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问题。
目录1.减水机理 (2)2.优良的性能 (2)2.1 减水剂的匀质性分析 (2)2.2 水泥水化热-电性能分析 (3)2.3 早强效应 (3)2.4减水性能分析 (4)2.5 环保分析 (4)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日本首先开发应用的新型混凝土减水剂。
它主要是通过不饱和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将带活性基团的侧链接枝到聚合物的主链上,使其同时具有高效、控制坍落度损失和抗收缩、不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等作用。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完全不同于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SF 和三聚氰铵磺酸盐甲醛缩合物MSF减水剂,即使在低掺量时也能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并且在低水灰比时也具有低粘度和坍落度保持性能。
它与不同水泥有相对更好的相容性,是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所不可缺少的材料。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是继木钙和萘系减水剂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性能化学减水剂,与传统减水剂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a.高减水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可达25-40%。
b. 高强度增长率:很高的强度增长率,尤其是早期强度增长率较高。
c.保坍性优异:极好的保坍性能,可保证混凝土极小的经时损失。
d.匀质性良好:所配混凝土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容易浇注和密实,适用于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
e. 生产可控性:可通过对聚合物分子量、侧链的长短、疏密及侧链基团种类的调整来调节该系列减水剂的减水率、保塑性和引气性能。
f.适应性广泛:对各种纯硅、普硅、矿渣硅酸盐水泥及各种掺合料制混凝土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保塑性。
g.低收缩性: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较萘系减水剂混凝土28d收缩降低了20%左右,有效的减少了混凝土开裂带来的危害。
h.绿色环保:无毒性、无腐蚀性,不含甲醛及其他有害成分。
1.减水机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运用分子结构设计原理,以DLVO电荷排斥理论和空间位阻效应理论为基础,将带有不同功能的活性基团接枝到主链上聚合而成。
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性能研究摘要:以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为大单体,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过硫酸钾/硫酸亚铁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常温合成了聚羧酸减水剂。
研究了酸醚比、引发剂及链转移剂对水泥分散性的影响,确定减水剂的制备工艺。
1 引言聚羧酸减水剂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低掺量和高效减水的特点而在混凝土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主要是在40-80度条件下合成的,常用大单体有甲氧基聚乙二醇醚(MPEG)、甲基烯丙烯聚氧乙烯醚(HPE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等,这类大单体活性较低,聚合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反应速率低,势必增加生产能耗,另外该类减水剂对黏土适应性差。
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是当前研发的新型2+2型聚醚大单体,因其大单体高聚合活性而受到行业关注。
与常用大单体分子结构不同的是,EPEG结构中特殊的C-O键分子结构,因不饱和双键与氧原子直接相连,从而改变了大单体在聚合时的电荷分布环境,提高了双键反应活性。
因此关于EPEG大单体在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中的应用与推广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研究了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大单体与丙烯酸(AA)共聚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工艺。
2 实验部分2.1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称取EPEG大单体加入四口瓶中,再加入定量去离子水,搅拌至大单体全部溶解后,同时滴加由巯基丙酸、硫酸亚铁以及去离子水配置的A液体和由丙烯酸和水配的B液。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滴加速度,匀速滴加至底液中,滴加结束后保温3h,调节PH值为6~7。
3 结果与讨论3.1引发剂用量对减水剂性能影响固定n(AA):n(EPEG)=3:1,巯基丙酸占EPEG总质量的0.5%,其中m(过硫酸钾):m(硫酸亚铁)=2:1。
引发剂用量对减水剂分散性影响如图1a所示。
图1 (a)引发剂、(b)酸醚比和(c)链转移剂对减水剂分散性影响由图可知,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0.5%~0.55%时,其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效果较好。
| 1572 试验步骤2.1 混凝土强度测试将掺聚丙烯纤维与减水剂及水灰比按规范设计配比制成混凝土试体[3],制作Φ 10 cm×20 cm 高圆柱试体,置于饱和石灰水中养护,待 3、7、14 及 28 天养龄期,进行力学行为测试。2.2 聚羧酸系高效能混凝土抗压试验聚羧酸系高效能混凝土,试体尺寸Ф 10 cm×20 cm 高圆柱试体,置于常温饱和石灰水中养护,待 3、7、14、及 28 天等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3 结果结果所示,抗压强度 3 天级差分析大小顺序为减水剂掺量,水灰比、胶砂比、聚丙烯掺量、减水剂品种、掺入试、搅拌时间;故掺入减水剂后,对混凝土试体 3 天抗压强度影响的次序也为:减水剂掺量>水灰比>胶砂比>聚丙烯掺量>减水剂品种>掺入方式>搅拌时间。劈裂强度 3 天级差分析依序为水灰比、减水剂掺量、胶砂比、聚丙烯掺量、掺入方式减水剂品种、搅拌时间;故掺入减水剂后,对混凝土试体 3 天劈裂强度影响的大小依序为:水灰比>减水剂掺量>胶砂比>聚丙烯掺量>掺入方式>减水剂品种>搅拌时间。抗弯强度 3 天级差分析顺序由大到小为聚丙烯掺量减水剂掺量、胶砂比、搅拌时间、水灰比、减水剂品种、掺入方式;故掺入减水剂后,对混凝土试体 3 天抗弯强度影响的大到小顺序为聚丙烯掺量>减水剂掺量>胶砂比>搅拌时间>水灰比>减水剂品种>掺入方式。0 引言聚羧酸共聚物侧链结构对水泥水化及硬化 过程的影响提出以聚乙二醇系列、丙烯酸、顺酐、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聚羧酸减水剂,通过聚羧酸共聚物侧链长度对水泥分散性能和水化过程,测试分析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 试验规划研究中使用四种不同水灰比(W/C)、并以四种不同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与配比设计调配后再以重量法利用正交试验法试拌,而以重量模试制作各种不同组成的混凝土试体,并测定3、7、14 与 28 龄期(d)的抗压强度,上述的不同组成混凝土配比
的设计规划[1]。
2万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概述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2万吨/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建设项目承办单位:企业性质:民营企业建设方负责人1.1.2主办单位基本情况株洲鸿宇特种建材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攸州工业园,园区位于县城西部,紧邻湘东铁路、106国道、315省道,与衡茶吉铁路、衡炎高速、岳汝高速相距仅4公里,与攸县县城相距仅1公里,紧邻县城汽车站,距火车站车程仅五分钟,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注册资本25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和推广适用于建筑行业的化学添加剂产品。
公司的目标是要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专业的商品混凝土外加剂供应商,为混凝土用户量身提供建筑添加剂的专业技术支持,改善商品混凝土生产及应用品质,为水泥基建材料注入优越性能,开启化学剂外加剂应用的最大潜能。
公司依托长沙理工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起一支由专家、教授、高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高素质管理和研发团队。
目前,公司即将上马一套2万吨/年的聚羧酸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生产装置。
1.2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2.1项目提出的背景化学外加剂是降低水泥用量、提高工业废渣利用率、实现混凝土高耐久性和性能提升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技术途径, 是制造现代混凝土的必备材料和核心技术, 也是混凝土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 被认为是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技术的第3次突破。
减水剂作为化学外加剂中最重要成员之一, 它对现代混凝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联邦德国相继开发出了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超塑化剂, 俗称高效减水剂, 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潮。
这类传统聚电解质类减水剂, 包括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系和木质素磺酸盐系等, 对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 并持续发展和应用了30余年,至今仍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但是, 由于自身结构和分散作用机理的局限性, 使得它们存在一系列如坍损大、收缩大、环境不友好等几乎无法克服的问题。
(4)仿真分析。
引进法国ESI专业复合材料设计模拟软件,主要包含PAM-CRASH、SYSPLY、PAM-RTM三大模块;二维设计软件Caxa、CAD,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Catia;建立复合材料计算机设计仿真实验室。
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推动下,复合材料的成型材料、铺层设计和制造工艺广泛采用数字化仿真模拟技术,实现对产品测试的实际仿真,与产品性能协同的工艺参数微调以及评价产品在使用环境中的表现。
(5)加工制造。
基于以上研制的高性能复合树脂胶黏剂以及具有适宜活性的混杂纤维增强材料,采用层压技术与RTM 等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手段,进行大型构件的成型,对成型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成型温度、压力、成型时间等关键参数对复合材料宏观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依托复合材料 MBD 技术,完成零件制造阶段全三维数字化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方式,采用数字量形式对产品进行全面描述和数据传递,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之间数据的无缝集成。
(6)ATE测试工装系统。
记录并实时监控产品生产测试过程数据,并与信息系统有效的管理起来。
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产品生产中的原始数据。
3 结语以工业4.0智能化生产流程作为重要支撑,解决了个性定制难以规模化生产的困难,做深全品类个性化定制领域。
将LFT、SMC、拉挤及缠绕生产线与后道工序通过智能化升级,基于云平台的创建,将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了多个联动控制系统。
产品生产每个环节的原始记录都采用计算机采集、记录、保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车间生产产品的一次送检合格率均在99%以上。
网络数据平台的构建围绕着公司运作的几个大的职能部门,从销售订单的确定开始、到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检验入库、生产、销售打包、财务核算等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建立了一套协同工作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的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当一方面有需求发生变化时,另一方面能及时的了解到该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79·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高淑星(山东易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01100)1 引言聚羧酸减水剂与传统的减水剂相比,性价比更高,更适用于现代建筑工程中。
聚羧酸减水剂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少掺量、高性能的产品特色,既可以使建筑外体美观牢固、不易燃、不易爆,安全适用于火车和汽车运输;同时,聚羧酸减水剂还是绿色环保产品,可应用于居住及办公场所等。
2 聚羧酸减水剂简述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水泥分散剂,主要与水泥混凝土配合应用于建筑工程中,这种新一代的高性能减水剂深受建筑工程市场好评。
聚羧酸减水剂2003年由国外引进,2007年聚羧酸减水剂产量增加,直至2017年大幅增加,年均产量在700×104 t。
目前,我国是聚羧酸减水剂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2.1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聚羧酸减水剂由主链和众多的支链组成,属于梳型分子结构,它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方法合成。
聚羧酸减水剂中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带有羧基(-COOH)等活性亲水基团及聚氧化乙烯链基等不饱和单体,主要原料有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其分子结构转变为静电斥力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共同作用结构,放弃了最初的单一静电斥力效应结构,最终形成立体分散系统。
聚羧酸减水剂最初在生产中采用酯类大单体减水剂为原料,导致较多的生产缺陷,如设备使用复杂不易操作、生产周期长、供应市场能力弱等问题,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在多次试验和实践中,逐渐使用成本低、效率高的醚类大单体,使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生产过程变得简化且效率高。
2.2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2.2.1 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合成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产生共聚,将带有活性基因的枝连接到主链上,采用不同品种的聚醚大单体、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常温合成或加热合成。
2.2.2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以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为原料,根据需要适量添加缓凝、引气、消泡、防冻、保水等多种成分,溶解混合过程。
2.2.3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原位聚合接枝法、先聚合后功能化法和单体直接共聚法。
麦芽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摘要:由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有高减水率、高保坍性等优良性能以及分子结构和性能可设计等特点,成为了混凝土外加剂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麦芽糊精具有成本低、分子可设计性等特点,所以本实验尝试把麦芽糊精引入到聚羧酸减水剂中从而提高其性能。
关键词:麦芽糊精;聚羧酸减水剂;分子可设计性引言混凝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典型且用量最大的建筑功能材料[1]。
减水剂则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把减水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萘系、氨基磺酸系和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因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甲醛和产生的废液不可降解,制约着减水剂的发展。
随着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研究新型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成为现在的热点之一。
1.聚羧酸减水剂概述1.1 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进展1.1.1 聚羧酸减水剂国外研究进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聚羧酸系减水剂(PC)被日本人开发,自1986年引入市场以来,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PC逐渐在混凝土工程中得到大量使用。
近年来其用量更是占到高性能减水剂的90%左右[2]。
1.1.2 聚羧酸减水剂国内研究进展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加和国家强制力的压力,聚羧酸减水剂大幅度替代萘系减水剂,到2015年的聚羧酸减水剂总产量达到621.9t比2013年增加了24.9%[3]。
这表明我国聚羧酸减水剂的用量逐年增加,而且近几年用量也持续较大。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β-环糊精的原料玉米淀粉在自然界存在广泛,容易得到,因此价格低廉,将麦芽糊精引入聚羧酸减水剂可以大大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成本。
本文首先采用β-环糊精与AA进行酯化,得到的一种酯化产物,然后通过自由基共聚替代部分的SPEG与AA合成β-环糊精接枝改性聚羧酸减水剂,最后考察替代程度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2. β-CD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2.1 实验部分2.1.1 合成工艺β-环糊精接枝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步骤为:先向100ml的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60gβ-环糊精﹑124g乙二醇、300g丙烯酸和1.2g对苯二酚,装上搅拌装置和温度计,搅拌均匀后放入油裕锅内加热到90-95℃,然后滴加催化剂浓硫酸5.2g,该烧瓶中会发生酯化反应,5h后停止反应得到β-环糊精酯化产物。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向高强、绿色高性能方向发展,和人类社会向和谐、可持续的进步,对混凝土外加剂尤其是高效减水剂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以往传统的减水剂,如第一代的木质素系和第二代的萘磺酸盐系、磺化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系等减水剂,由于掺量大、减水率不高(10-20%左右)、增强效果不甚显著、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要采用工业萘、浓硫酸、甲醛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存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缺点,从而部分地限制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世界上科技最前沿的一种高效减水剂,是减水剂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它主要通过不饱和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接枝共聚,将带有活性基团的侧链接枝到聚合物的主链上,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低掺量、高减水率、和水泥的适应性好、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而且生产过程中无任何有害物质加入和排放,对环境无任何影响,是一种安全的绿色环保型高性能减水剂。
我公司运用分子结构设计原理,以DLVO电荷排斥理论和空间位阻效应理论为基础,采用单体合成、接技、共聚等方法,研制成PCA系KJ-JS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一. 主要技术性能1、KJ-JS外观为浅棕色液体密度为1.06±0.02g/cm3,属表面活性剂,产品无毒、不燃、无腐蚀。
2、掺量小、减水率高。
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或胶结材重量0.5%~2.0%(0.1%~0.4%折固)的KJ-JS(仅为萘系掺量的1/3~1/5),减水率可达24%~38%。
3、早强增强效果好。
掺入适量的KJ-JS,混凝土早期强度可提高40%~100%,后期强度可提高30%以上,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或大大提高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降低工程成本。
4、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
由于KJ-JS能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立体保护层,产生空间位阻效应,因此使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减小,与大多数水泥的适应性较好。
5、KJ-JS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比较,含气量合适(2%~5%),可调且气泡结构好,从而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小泌水,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能,尤其适用于清水混凝土工程中使用。
. Word 文档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市 场 分 析
调研分析人: 梁 彦 忠 2014年6月6日 . Word 文档 目 录 1、水泥市场分析 ........................................................................................ 1 1.1、2008年-2013年全国水泥产量 ..................................................... 1 1.2、2015年水泥需求预测 ....................................................................... 1 2、商品混凝土市场分析 ............................................................................ 2 2.1产业政策有力推动 ................................................................................ 2 2.2宏观经济及重大项目提供契机 .......................................................... 3 2.3产品结构调整 ......................................................................................... 4 2.4商品混凝土未来趋势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分析 ........................................................................ 4 3.1、聚羧酸减水剂受强力推动 ............................................................... 5 3.2、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 ........................................................................ 5 .
Word 文档 1、水泥市场分析 1.1、2008年-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 图表1:2006-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水泥产量(亿吨) 13.88 16.28 18.63 19.75 21.74
1.2、2015年水泥需求预测
纵观水泥工业的发展史,历次水泥产能的高速扩,都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市场需求加速上扬形成的。2009年水泥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是市场需求增大引发的水泥投资热情在短期集中释放。国务院抑制产能过剩政策出台后,这一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从未来水泥需求趋势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我国大规模建设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城镇化、新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成为拉动水泥消费的主要动力,未来一个时期水泥消费总体仍呈低速增长之势。
调研者选取了国生产总值(GDP),人均国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作为预测依据。建立了趋势外推、回归分析和弹性系数法的预测模型。 图表2:2015年水泥需求预测结果 预测方法 2015年需求量(万吨) 趋势外推法 217314 回归分析法 232022 弹性系数法 202796 平均值 217377 . Word 文档 综合分析,如果国民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大的调整,初步判定2015年全国水泥需求量约为21.74±0.3亿吨。
2、商品混凝土市场分析 2.1产业政策有力推动 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扬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
2004年七部局又统一出台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5号令),《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办法》同时还指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各地政府根据政策法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力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队伍使用预拌混凝土。
2007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中强调:推广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 Word 文档 2010年环境保护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9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工地应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十二五及中长期技术进步发展构想: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总产量由20%提高到50%,能稳定生产C80以下混凝土,所有搅拌站均能达到生产C50技术水平,相应形成超细矿物外加剂加工工业和满足各类工程需要的高效外加剂工业。
各地制定了散装水泥管理规定,下表是部分法规及其相关容。 图表3:各地散装水泥管理规定
为了更好的规预拌混凝土市场,上海、北京等地的混凝土协会都出台了《混凝土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公约 》,以达到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效果。
2.2宏观经济及重大项目提供契机 .
Word 文档 据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4个百分点。到2015年,建材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它的供需必然受基础建设牵制。随着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业逐年提高;在广发及周边省份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大型工业区、建设大型码头、民航机场、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等等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拉动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3产品结构调整 中国混凝土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预拌混凝土占整个混凝土产量还是较低。和世界各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美国预拌混凝土占所使用混凝土产量的84%,瑞典的比例也与此接近,为83%。紧随其后的为日本、澳大利亚,而中国目前预拌混凝土所占比例只有20%。随着对环境和能源的关注,中国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将有迅猛的提高。2015年预计将达到40%,实际产量将增长一倍以上。
2002~2007商品混凝土年复合增长率为38.38%, 2008~2013复合增长率为19.28%,10年复合增长率为28.48%。未来几年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现场搅拌混凝土将逐步被预拌混凝土所取代。
3、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分析 . Word 文档 3.1、聚羧酸减水剂受强力推动 从2000年起,我国混凝土工程界开始认识聚羧酸减水剂,有关科研单位逐渐加强了对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企业数也快速增加。
2006年,铁道部发布《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要求在高速 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添加剂必须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也是唯一使用的 减水剂品种;
2007年,建设部公告第684号文,批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更是极大的促进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推广与应用。
2009年,我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一百家。 3.2、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 铁路:“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控制在3 万公里,“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 万公里增加到12 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4.5 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 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按照这个规模,
“十二五”期间将安排基建投资2.8 万亿,今年,铁道部确定投资规模745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6000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至2010年7月,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建设地铁的城市达28个,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建成地铁93条,总里程2700公 . Word 文档 里,2011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有关资料显示,预期到2020年将建成173条,总里程6200公里。
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间建成高速公路3.3万公里,到2010年底总里程增为7.4公里,居世界第二,“十二五”期间完成七条首都放射线、九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的建设,简称为“7918网”。
民航机场:2010年底,中国有175个机场正式通航运营,根据民航“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30个以上,新增机场56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民航业基础建设投资将达到4250亿元人民币。据知,这些机场建设项目大多数位于中西部。此外,将形成五大机场群: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枢纽的北方机场群、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枢纽的华东机场群、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中南机场群、西南机场群、西北机场群。
核电站:目前全国已建成运行的核电装机有1084万千瓦,在建的有3097万千瓦,两者相加,是4000万千瓦上下。而4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正是 “十二五”规划中原定要达到的指标,核电审批还未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