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系列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系列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系列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系列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系列

阿依丁整理的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一】法拉比-АльФараби(870-950)康居-钦察部人;出生于中亚锡尔河畔的奥特拉尔;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被誉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康居钦察现为哈萨克族部落)--摘自《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之哈萨克族简史》2008版。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二】拜巴尔斯-Baibars·Sultan(1223-1277)突厥钦察部人,埃及苏丹,埃及马木留克王朝最伟大的统治者,军事家、政治家。1250年,拜巴尔斯在曼苏拉大败由法国国王率领入侵埃及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并生擒路易九世。--摘自《全球通史》厥钦察部系哈萨克中帐六大部落之一)。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三】阿布赉汗(1711-1781)著名的杨吉尔汗的第五世孙,哈萨克历史上出类拔萃的英雄,著名的可汗;文武双全的指挥家,精明的组织者,天才的外交家;在击溃准噶尔的著名的“阿那拉凯”战役中一战成名;1754年彻底击败卫拉特人,取得了"哈蒙两百年战争"的最终胜利;1771年成为全哈萨克的大汗。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四】霍尔赫特?哈拉霍加-orkhit Ata哈萨克族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卓越的音乐家、民间歌手、智者、传奇人物、著名萨满大巫师。公元8世纪生活于哈萨克斯坦克孜奥尔达州,母亲钦察人,父亲卡拉乌古斯部巴亚提氏族人。他发明了哈萨克族乐器“库布兹”,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五】阿拜?库南拜乌勒(1845-1904)哈萨克族近代著名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奠基人。他通过自身创作把哈萨克诗歌推向了一个新高潮。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名人,1995定为世界阿拜年,法国、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都举办过阿拜研讨会。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六】Janibek ben Kerey- 1456年加尼别克汗和克烈汗脱离金帐汗国统治率部东迁中亚草原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哈萨克汗国”。概念意义上的“哈萨克族”随之诞生。“哈萨克”意为“脱离者”“自由者”,其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塞种、乌孙、康居、匈奴、大月氏。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七】-阿布勒海伊尔汗 Абулхаир хан(1693-1748)因卓越的战斗指挥和组织能力于1718年成为哈萨克小帐可汗;1726年的“哈萨克三帐抗击准噶尔联盟会议”上当选为最高指挥者,1727年的“布兰塔湖战役”和1729年的“阿那来凯战役”中再次体现了其卓越的战斗指挥和组织能力。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八】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尔-Muhamet Haydar Dulat(1499-1550)16世纪哈萨克族大帐杜拉特部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巨著《拉失德史》(《中亚蒙兀儿史》)是研究中亚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有英文,中文等译本,亚洲次大陆国家研究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案头必备之书。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九】巴彦巴特尔- Батыр Баян(1710-1757),哈萨克中帐瓦克部人;戎马一生,同准噶尔的抗争中战死,葬于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以机智和勇敢赢得哈萨克汗王阿布赉汗的高度赞誉:我的勇士们中间巴彦巴特尔和马来撒勒最为出色,马来撒勒果断勇敢,巴彦巴特尔具有智慧和勇气。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十】- 卡班拜巴特尔Кабанбай батыр(1692-1770)哈萨克中帐奈曼部人;16岁手刃杀害父兄的准噶尔巴图尔,因此声名鹊起;戎马一生,在最终击溃准噶尔兵力的著名的“阿那拉凯”战役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于1758年带领商队来到乌鲁木齐,从而开创了与清政府的官方贸易。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十一】-博根拜巴图尔 Богембай батыр(1680-1778)哈萨克中帐阿尔根部人,18世纪有名的哈萨克勇士,1708年将骚扰领土的沙俄哥萨克骑兵逐出伏尔加河东岸;年逾77犹不下马,参加过百余场对抗准噶尔的战斗;联合哈萨克诸多部落兵力参加了击溃准噶尔的著名的“阿那拉凯”战役。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十二】- 拉英别克巴特尔 Райымбек батыр(1705-卒年不详),哈萨克大帐阿勒班部落人;17岁时已经在抗击准噶尔的战斗中成名,为自己赢得“勇士”(巴特尔)的称号;著名的罕凯勒德巴特尔之孙;戎马一生,参加过击溃准噶尔的著名的“阿那拉凯战役”,死后葬于阿拉木图。

【历史上的哈萨克人之十三】那乌鲁兹拜巴特尔- Наурызбай батыр(1706-1781)哈萨克大帐沙普拉什德部人;跟卡班拜,博根拜一起被称为哈萨克汗王阿布赉汗帐前掌旗三勇士;1 729年斩杀了准噶尔巴特尔夏马勒汗和卡斯凯林;1750-1752年带领哈萨克大帐夺回大部分领土;戎马一生抗击准噶尔的入侵。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一一五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这里描述的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卢沟桥事变D.百团大战 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A.武汉会战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大捷 3.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A.延安B.重庆C.会宁D.井冈山 4.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A.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5.右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采取的哪种战法() A.地雷战B.地道战 C.麻雀战D.破袭战 6.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D.平型关大捷 7.某校八年级的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他们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甲:指挥者是彭德怀。 乙:时间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 丙: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丁: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报纸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他们凭借着散兵壕,全部顽强抵抗至最后。该敌在狭窄的散兵坑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是敌人,观其壮烈之态,亦为之感叹。战斗中曾使翻译劝其投降,但无一应者。” (1)请说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三次战役中作战的中国军队。如果根据图(b)和图(c)反映的战役拍摄电影,哪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会成为影片中的主人公? (2)请任选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两次战役,说说它们在抗日战争中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二以及你对材料一中三次战役的了解,谈谈你对“血肉筑长城”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重点:1.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依靠有利地形在日军占领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

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材料链接】 材料一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军于9月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材料二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这次战役选在平型关的原因。 答案提示: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2.地位 【材料链接】 材料一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曾经在2007年的中国发生过的十大奇异事件》

《曾经在2007年的中国发生过的十大奇异事件》 又当岁末,在中国这块浮华的土地上,时间有如潮水一般飞快的流逝并冲刷着人们的记忆,但潮水过后,总会留下些许痕迹,就象退潮后的沙滩上,留下的零碎的贝壳,让人们感觉并记住,那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2007年,是要竖起一些纪念碑的,因为,这些事情,永远不会出现在官*的史记里,也很那难出现在喉舍的年终反思中,因为他们的版面基本上都被“世界乱套,风景这边独好”的让中国民众感觉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的内容占据了,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这些纪念碑竖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吧! 一、劳工血累纪念碑 钢水包脱落1500℃钢水烧死32人 4月18日上午,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造成32人死亡,6人受伤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据目击网友称,“去现场了。一屋子人什么都没了。融合到冷却了的钢里了。一块70平米左右的大铁饼子。”

事件发生后,恰好美国发生了枪击案,所以,国人包括喉舌大多谈论的是美国的事,而对这件事情却很少有人谈论,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现在,恐怕已经被大多数人彻底遗忘! 山西黑奴工事件 因自己的孩子不幸被人贩子骗卖到山西洪洞县黑窑场做苦工,400多位父亲倾家荡产,四处奔波,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潜入大山深处寻找他们的孩子。他们先后营救出和自己的孩子遭遇同样不幸的孩子40余人,但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解救,他们向社会发出泣血的呼救。于是有了那篇著名的帖子,但因为政负的腐败,他们的泣血呼救声音是如此的微弱,以至于象皮球一样被政府部门之间踢来踢去,根本无法引起那些冷血政负部门的一点点关注! 幸运的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付振中(我们应该铭记这个名字)知道此事后,从5月9日起,先后三次赴山西,编发报道21期,才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震惊与关注,从报道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知道,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是怎样的被迫成为生活在地狱中的现代奴隶的!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我们的政府官员们在此事件曝光前后是如何由纵容者转变 成救世主的全过程!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

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 文/胡荣荣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 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 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 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黑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

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 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二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舟”;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 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桓温。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父亲禹的皇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四年之战 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差使张骞出使西域 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称帝:690 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吐蕃) 陈桥兵变: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定都东京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红军起义:朱元璋(’明太祖)应天称帝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为了巩固清朝统治 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就职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1922年中国二大召开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标志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5.8.15 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 1946. 内战爆发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 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杰斐逊《独立宣言》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建立联邦政府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巴黎人民-----巴士底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袭击波兰德国投降标志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标志大战结束 联合国的建立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宪章》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

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战法? (3)两段材料共同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一优秀品质? 四、随堂演练 1.“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平津会战 2.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军团长楚云飞联合作战的情景只能出现在:() A. 北伐战争中 B. 长征途中 C. 抗日战争中 D. 解放战争中 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4.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质是() A.废除农村的地主上地所有制 B.抵制官僚资本的渗透 C.削弱和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D.削弱日伪的经济基础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归纳起来也就十句话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归纳起来也就十句话 吴思读史,看到了潜规则;黄仁宇读史,发现了大演进;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了解历 史是我们把握当下社会的方法。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女孩。也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 代史。史实本身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史实给我们的启发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从别人写的历史中 读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一、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 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二、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三、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四、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 视眈眈: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而起。 五、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者刘邦,败者是项羽;胜者即是李世民,败者即是窦建德;胜者朱元璋,败者即是张士诚;胜者一国之君,败者是流贼草寇。 六、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尚八股。 七、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和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八、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

中共历史重大事件

一、中共成立重大会议 1、“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参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了会议。 “一大”内容 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中原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 2、中共“二大”召开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基础:认识 a.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 主要内容 ?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主要内容: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八七会议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②内容: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b.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遵义会议 ?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完整版)中国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 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掌握好 方法,但是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用心学习,开动脑筋, 积极发言,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历史并不难。同时,应当 注意阅读每个单元的前言,了解每个单元的历史线索,主要问题 和重要学习提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其次, 必须注意课文的学习导言,虽然短,但内容却是课文学习中最重 要的,还必须认真思考课文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越多,越会引发 我们思考更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毕竟 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 技巧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 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 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 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 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 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休息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拿着卷子、书、资料什么的互相问答,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开篇先要说句实话,虽然都说“文史哲不分家”,然而我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文科生,历史却是相当的不好,甚至常常会被工科的孩子爸爸嘲笑。各种朝代乱入,年代不清,人物混淆,事件蒙昧,甚至连一条历史线都捋不清楚,一到乱世的时候就糊涂掉了,贻笑大方。那么,到底为何开始读,读了四个月到底感觉怎么样,我今天动动笔,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一、读史的引子 想着孩子还小,接触历史实在有点过早,脑袋里形成一条时间线?感觉有点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直都没真的动心思搞历史。此前用了一年的时间给孩子读完了《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这套书呢,主要是由中国最传统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少数民族故事、名著故事等组成,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学习目标】 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重点】 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 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名词解释】 正面战场: 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抗日战争初期,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日本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的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概况: 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山西东北平型关 部队:林彪115师 歼敌人数:歼灭日军1000多人 意义: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 (2)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2)目的: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3)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3、敌后战场的地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点三: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2、时间:1940年 3、指挥: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朝鲜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7月31日,彭德怀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4、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5、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6、经过: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十句话速记中国历史

十句话速记中国历史 第一种 夏(前22世纪到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与西周(前11世纪到前771 东周(前770到前256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前221到前206)两汉(西汉(前206到25)新(8到23)东汉(25到220 三分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 二晋前后沿(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并立(420-589,386-581) 隋唐五代传(581-618 618-907 907-979) 宋元明清后(960-1279 1206-1368 1368-1644 1616-1911) 皇朝至此完(ZHMG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虞指舜之前还有唐尧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一风二赋三士四书五经六艺七星八卦九宫 一风:《国风》 二赋:秦赋和汉赋 三士:苏询,苏轼,苏辙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世界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 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 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同时,工业革命中产生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阶级斗争激烈。城市化进程加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 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中国历史上十句最经典的豪言壮语

中国历史上十句最经典的豪言壮语 1.陈汤。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是他给汉帝的汇报中的,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直至单于的首级。"911"后小布什在国会上啰嗦半天哪比的上这几个字有力,虽有古今中外之别,情形却是如此相似,拉登授首之日不远矣!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2.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nb的区别。 3.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利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4.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馀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毕了!"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

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馀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与吴三桂到是绝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7.完颜亮"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是胡儿,偏爱风骚,联想到他爷爷爸爸还是文盲,和后来的满族同化之快,女真对汉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遗传的。评价是典型志大才疏 8.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 9.彭德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0.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撼了世界。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doc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三、教学流程 回顾旧知 (1)台儿庄战役的指挥人物、时间、地位和影响? (2)武汉会战的时间和影响?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 (4)豫湘桂战役的结果? 2.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读 导学提纲: 1.平型关大捷的背景、时间、指挥人物、军队、战果和影响? 2.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目的、代表和中心? 3.抗日根据地发展的特点、战法?

4.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措施和作用? 5.如何评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6.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目的、指挥、规模、地区、主要目标和意义?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措施和作用? 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