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目标责任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目标责任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目标责任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目标责任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目标责任书

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中医院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杜绝不合理使用及滥用抗菌药物现象,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患者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确定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做好以下承诺:

一、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等。积极推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

二、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医师不得超越权限使用抗菌药物。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必须按规定填写《医院临床抗菌药物越级使用审批表》。

三、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和20%,二级以上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四、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五、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凡停用、更换、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须在病程记录里详细记载说明,必要时要有科主任的签字。

以上承诺经双方签字生效,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一经查出,视情节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并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希望各科室严格遵守,不得违反。

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中医院负责人:

签状科室:负责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考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别 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得分 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 B—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归类分线情况,属于二线药物的是(C ): A.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B. 注射用头孢咲辛钠 C.阿奇霉素分散片 D.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3.对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A )类抗生素。 A.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 苷类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 A.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C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 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D ): 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7.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D )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 的治疗应选用(D ):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9.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10.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二.判断题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AD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应用抗菌药物后(B) A 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案为:D.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A 氨苄西林对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PAE为:A.0.5~2.1h A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其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是(A) A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案为:D.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A安尼芬净推荐剂量为首剂: B.200mg B 鼻病毒主要感染:B.上呼吸道 B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主要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30~37℃培养48h,如果为绿色, A.白念 B 群链球菌感染首选(A) B白喉首选的抗菌药物为:B.青霉素G B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什么常常为唯一的临床体征: C.发热 B百日咳的潜伏期一般为(C) B百日咳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发病后(D)B百日咳患者应进行呼离,至发病后:D.40 B败血症应首选:C.万古霉素 B坂崎肠杆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B B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棘球蚴主要侵犯c B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者发生脑膜炎常由什么细菌感染引A B病程超过多长时间以上视为慢性菌痢(B) B病人对药物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D.克林霉素

B不动杆菌属中临床最常见的是: B.鲍曼不动杆菌 B布鲁菌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畜,以什么为主(C) B布鲁菌病急性感染患者发热的典型热型为D B成人伤寒患者首选的经验用药是(C) B头孢吡肟和头孢匹罗属于: C. C AP预防措施之一为流感疫苗的接种,针对的人群不包括:B.所有小于50岁的人群 C MV肺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出现前,死亡率为(D) C 产碱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哪种细菌最为常见:B.粪产碱杆菌 C 肠球菌所致感染多见于:D.尿路感染 C 成人伤寒患者首选的经验用药是:C.氟喹诺酮类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以什么为首发和主要症状:A.发热 C 从麻疹前驱期至恢复期,全病程约(C)C超 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D.患者的免疫系统的抑制程度 C成人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成人及青少年HIV/AIDS病人的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A.AZT(或 d4T)+3TC C成人伤寒患者首选的经验用药是:C.氟喹诺酮类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以什么为首发和主要症状:A.发热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哪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D C创伤或手术后脑脓肿,病原菌主要是(C) C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C) D 对轻、中度脱水病人,ORS用量在最初6h,成人每小时:B.750ml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病原体所致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见表2);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给予针对性目标治疗(见表3)。临床无感染表现而病原检查获阳性结果时,应注意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可能。 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强、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情况,尽量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的品种,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等)、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三)参考各医疗机构及病区细菌耐药状况,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四)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注射剂。 (五)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六)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情况等。 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 小时(重症感染 48 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六、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 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七、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综合治疗。有局部病灶者需同时进行局部引流等治疗。 八、应尽量避免将全身用抗菌药物作为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产生耐药菌株。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 九、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十、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三合乡卫生院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方案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认真做好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遏制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准格尔旗卫生局关于印发《准格尔旗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方案》(准卫发[2012]201号)的要求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监督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督查。 组长:王子华 副组长:郝义明任国军王国瑞王彩霞 成员:云建平韩劲松厉静辉李龙 任秀丽柴贵斐王平戴海职责: 1.医院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2.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和专项督导检查。 3.对违规行为做出处罚和整改。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组长:王子华 副组长:郝义明(具体负责人)任国军王国瑞王彩霞 成员:王连在卢安礼徐海洲吴秀琴 云建平王玉荣苏静刘万君 张丽丽黄玉清李志平历静辉 张瑞琴刘学丰缪国清李龙 云建平王平戴海任秀丽 王忠梅张峥嵘 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微生物检验等部门共同负责抗菌药物日常管理工作。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 1.品种控制:①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35种以内,②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控制在2种以内,③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控制在1—2种; 2.品规控制:①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整理)好医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答案.

10岁以下禽流感患儿金刚烷胺用药剂量为5mg/(kg?d), B 150mg 1957年哪个国家首次报道手足口病 B C 新西兰错 1987年问世的第1个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 C 齐多夫定 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发生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C B族链球菌 1岁以上的儿童,处于艾滋病期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多少建议治疗 A <15% AOM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明确指征, A CAP预防措施之一为流感疫苗的接种, B 所有小于50岁的人群 CMV肺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出现前,D c BA HAP的定义为病人入院时未患有,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多长时间后罹患的由病原菌引起 C 48h HFRS常用利尿药为呋塞米,可从少量开始,逐步加大剂量,A D ≤800mg WH0推荐的肺结核的初治标准化疗方案为 D 艾滋病于哪一年在美国首先发现 B 1981年 安尼芬净推荐剂量为首剂 B 200mg 氨苄西林对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PAE为 A 0.5~2.1h 按照WHO有关合理用药的标准, C 30% 白喉根据病变部位,分四种类型, B 咽白喉 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与化疗后粒缺情况以及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0.1×109/L,持续2周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 A 50% 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 C 鼻病毒主要感染 B 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者发生脑膜炎常由什么细菌感染引起 A 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 病人对药物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D克林霉素 布鲁菌病病程超过多长时间者为慢性感染 C 1年 布鲁菌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畜, C 羊 布鲁菌病急性感染患者发热的典型热型为 D 波状热 产碱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B 粪产碱杆菌 成人及青少年HIV/AIDS病人的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 A AZT(或d4T)+3TC+EFV(或NVP)出生20天后各年龄期小儿CAP的首位病原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以什么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A 发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限于 B 2周之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哪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D 大多数移植后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 D 180天内 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 C 氯霉素 大面积烧伤病人穿刺和置管频度最高的是 A锁骨下静脉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什么部位的皮肤黏膜 A 颜面和生殖器 当青霉素G剂量大于1000万U/d, C 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B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对于肺毛霉病, D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 对于肺真菌病,试验性治疗一般应用几天,若不见效, B 5~10天 对于无并发症的腹膜炎病人,若感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 C 5~7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 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 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 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 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 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 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短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办〔2011〕29号),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卫生厅《关于印发在全省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2011〕57号),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采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各项整治目标基本达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体情况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和改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二)2011年具体目标。 1.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架构; 2.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按规定设置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4.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 6.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7.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培训试题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2.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A )类抗生素。 A.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C)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D )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 )的治疗应选用(D): A.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 (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D )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 A)。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可一天一次给药的抗菌药物是( D )。 A.头孢曲松 B. 厄他培南 C. 左氧氟沙星 D. 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20 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 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 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 3.手术时间较短(<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 3 小时或超 4.2015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中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要求,是 I 类切口手术前 0.5 — 2 小时给药率达 100%。(×)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1) 科室 _ 姓名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B)。 A.2001年5月1日B.1999年5月1日C.1997年7月1日 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 C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至六个月 3、医师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C)报告。 A.政府办公室B.上级医师C.卫生行政部门 4、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D.以上均不是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D)。 A.三查七对 B.三查十对 C.四查七对D.四查十对 6、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C)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局 C.执业地点 D.医院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 )。 A.20% B.30% C.40% D.50% 8、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C)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A.30% B.40% C.50% D.75% 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D)。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10、肝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C )。 A.去甲万古霉素B.头孢他啶C.利福平 D.头孢曲松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真菌 D.支原体 12、乳妇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B)。

(整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方案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的发展,提高我院临床治疗水平,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组织机构 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尚兰英 副组长:周兆军刘虎 成员:丁丽君吕红邢斌刘玉芳栾秀清 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本院药事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推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 (3)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教育培训,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公众宣传教育工作。 (5)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 (6)对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药剂科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7)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 (8)定期组织临床科室主任、临床药师、检验科主任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 (9)由药剂科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题及答案

1、下列对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的认识,错误的是() A、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B、老年患者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C、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可按重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 D、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应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据此调整剂量 2、下列哪项不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A、下呼吸道感染 B、血流感染 C、上呼吸道感染 D、盆腔感染 E、肾盂肾炎 3、下列哪些品种不属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拉定/舒巴坦 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E、头孢哌酮/舒巴坦 4、治疗气性坏疽宜选药物是() A、红霉素 B、磺胺嘧啶 C、青霉素 D、氧氟沙星 E、利福平 5、下列不属于治疗皮肤炭疽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环丙沙星 C、多西环素 D、甲硝唑 E、左氧氟沙星 6、治疗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为() A、多西环素 B、利奈唑胺 C、头孢唑林 D、氨基糖苷类 E、红霉素

7、猩红热的治疗药物首选()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大环内脂类 D、磺胺类 E、头霉素类 8、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 A、曲霉 B、星形诺卡菌 C、肺炎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分枝杆菌 9、下列关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发生反应时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B、如发生过敏反应,减少用药剂量 C、发生休克反应,应给予吸氧及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D、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 10、下列关于气性坏疽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住单间病房并实施床旁接触隔离 B、早期足量应用抗需氧菌药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联合应用抗厌氧菌药物 C、疗程视病情及感染程度酌情而定 D、必要时应截肢 E、尽早进行清创术,清除感染组织及坏死组织,取创口分泌物做需氧及厌氧培养 11、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A、真菌、病毒 B、螺旋体 C、支原体、衣原体 D、军团菌 E、葡萄球菌、链球菌 21、()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克林霉素 D、第三代头孢 E、两性霉素B 22、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

2017年继续教育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标准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1.肾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的抗菌药物为:D 2.二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不包括:C.革兰阳性杆菌 3.甲类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是:C.鼠疫耶尔森菌 4.低温冰箱需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要求温度变化不超过设定范围的:B.±2℃ 5.对血液和无菌体液培养均应以急诊报告对待,实行三级报告制度,第一级报告应在初始培养出现阳性报告后: B 6.对CAP可选择的药物主要有哪三大类:C 7.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长时间后并发的肺炎:D 8.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发生毛细血管损害,出现“三痛”,即:A 9.HFRS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B 10.狂犬病从临床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持续时间为:B 11.血管神经性水肿大多由哪种抗菌药物引起:B.青霉素 12.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A.甲类传染病 13.鼠疫中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是:C.肺鼠疫 14.军团菌属临床首选治疗药物为:A.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15.我国小儿肺炎病死数约占全世界:B.7% 16.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易发生的真菌感染主要是以什么感染为主:B.念珠菌 17.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在胆汁中的浓度均可达到血药浓度的:A.10倍以上18.成人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金黄色葡萄球菌 19.为预防烧伤后出现导管感染,导管保留时间勿过长,经健康皮肤置管保留:C.7天 20.成人及青少年HIV/AIDS病人的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A.AZT(或d4T)+3TC+EFV(或NVP) 21.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C.氯霉素 22.制霉菌素属于哪种类型的抗真菌药:A.多烯类 23.嗜肺军团菌的生存能力较强,在下水道污水中可存活:B.1年 24.慢性鼻窦炎是指病程大于:C.3个月 25.肾功能不全时乙胺丁醇半衰期延长至:D.10h 26.隧道感染指的是来自导管出口部位多长范围内,沿皮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硬结:C.2cm 27.H7N7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C.结膜炎 28.治疗炭疽的首选药物为:C.青霉素G 29.成人伤寒患者首选的经验用药是:C.氟喹诺酮类 30.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必须隔离至腮腺肿胀出现后几天或腮腺肿胀完全消退:C.7天32.败血症应首选:C.万古霉素 33.以下不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B.林可霉素类 34.病人对药物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D.克林霉素 35.轻度腹腔感染是指腹膜炎较局限,发病时间在:B.12h以内 36.盆腔感染或盆腔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是:B.子宫内膜炎 37.骨科人工植入物的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厌氧菌 38.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案为:D.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39.HFRS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B.综合液体疗法 40.布鲁菌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畜,以什么为主:C.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遏制细菌耐药,督促各地深化认识,落实具体责任,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在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组,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组由医务部、药学部、护理部、感染科、信息科、感染疾病科、检验科及临床科主任组成,设立管理工作组办公室,由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下设办公室:医务部: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小组(AMS)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第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织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与技术规,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对抗菌药物的购用及需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并根据监督结果,分析、改进抗菌药物购用工作。 (三)根据相关指南,制定抗菌药物处方集、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等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四)制定临床科室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管理指标,并组织考核。 (五)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每月和每半年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六)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织会议,研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评估改进效果。 (七)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考试题(附答案)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 A.20% B.30% C.40% D.50% 2、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3、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4、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D A.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D.以上都是 5、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 物时应 B A.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慎重经验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 用 6、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 B 种。 A. 40 B. 35 C. 50 D. 60 7、具有 B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D. 初中高均可

8、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 A 天用量。 A. 1天 B. 2天 C. 4天 D. 7天 9、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D 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2次 B. 4次 C. 5次 D. 3次 10、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D A.头孢唑啉 B .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1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 C A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 . 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 .合并病毒感染者 D. 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2、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C A .24h B . 48h C .72~96h D. 96h 13、清洁手术的下列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 D A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 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4、不属于二线管理的抗菌药物 C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无指针的治疗用药如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疗程不合理,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 ?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合理用药 在有明确指针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应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何选择 1. 临床判断熟知已知宿主最可能发生某种特定感染的微生物 2. 药物学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特点 3. 微生物学实验室结果的正确判断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 ̄青霉素G ?| ̄青霉素类___|半合成耐酶 ?||广谱 ?||_抗假单胞菌 ?|| ̄一代:头孢唑啉 ?-内酰胺类_____|_头孢菌素____|二代: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_四代:头孢吡肟 ?||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_非典型-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南 ?|_氧头孢烯类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组织分布广、大剂量青霉素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对各种内酰胺酶均不稳定; ?不耐酸、口服后迅速被胃酸失活; ?抗菌谱窄、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无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模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 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省、市、县《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 结合我院实际,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 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目标, 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创立”三乙”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 坚持标本兼治, 以强意识、建机制、严考核为重点抓手,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集中时间精力, 统一组织实施, 组织开展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行为, 努力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组织领导 成立新昌县中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医务科, 任主任, 为秘书。 三、活动目标 ,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须达到以下目标: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健全, 广泛鼓励使用中医中药;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完善; 3、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35种以内; 4、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控制在2种以内, 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控制在1—2种; 5、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 含复方制剂) 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 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的品种不超过5个品规;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8、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9.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开展率100%;

【医博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7版)答案

医博士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7版)答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CDAEE 一、单项选择题(5道,共100分) ? 1.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0)答案不确定o A、24小时 o B、24~48小时 o C、72~96小时 o D、48~72小时 o E、48~96小时 ? 2.按照抗菌药物PK/PD理论下列哪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20)答案不确定 o A、青霉素类 o B、头孢菌素类 o C、碳青霉烯类 o D、氟喹诺酮类 o E、糖肽类 ? 3.以下哪种类型的感染通常不推荐给予较大的给药剂量(20)答案不确定 o A、单纯的下尿路感染 o B、血流感染 o C、感染性心内膜炎 o D、骨髓炎 o E、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4.以下哪些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0)答案不确定 o A、普通感冒 o B、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o C、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o D、心力衰竭 o E、以上都是 ? 5.下列哪些情况可先予以注射给药(20)答案不确定 o A、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 o B、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 o C、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 o D、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o E、以上都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ECCBA 一、单项选择题(5道,共100分) ? 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目的不包括下列哪项(20)答案不确定 o A、预防手术部位浅表切口感染 o B、预防手术部位深部切口感染 o C、预防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o D、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o E、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 2.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0)答案不确定 o A、疝修补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