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专题研究1——利川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8.98 MB
  • 文档页数:5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一

利川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7)

2 利川市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7)

2.1 优势(Strengths) (7)

2.2 劣势(Weaknesses) (10)

2.3 机遇(Opportunity) (15)

2.4 挑战(Threats) (17)

3 利川市域经济发展定位目标与理念 (18)

3.1 市域经济发展定位 (18)

3.2 市域经济发展目标 (24)

3.3 市域经济发展理念 (28)

4 利川市域经济发展战略举措 (29)

4.1 培植新兴税源,减少财政支出 (29)

4.2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30)

4.3 加快工业产业发展,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33)

4.4 加快培育旅游业,实施“旅游强市”战略 (35)

4.5 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7)

5 利川市域经济区划与产业发展 (38)

5.1 市域经济区划 (38)

5.2 市域产业结构调整 (43)

5.3 市域产业体系重构 (46)

5.4 市域产业链构建 (48)

5.5 市域产业布局 (4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⑴国际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

21世纪国际、国内发展趋势为利川区域开发、开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199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与整合,以国际先进制造业向国内转移、国内东部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形成。尤其是国内东南沿海各省、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的日益增加,以及资源、能源产业的过度发展所导致的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等问题,使得东部地区不少地方出现企业用电开三停四、民工荒、发展用地紧缺等现象,最终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产业、资源密集型能源产业迫切需要通过向内地转移来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中、西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也开始将本地区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外迁。毫无疑义,面对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利川市不能无动于衷,而应有所作为。

⑵西部大开发

2000年,国家开始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政策支持,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等文件,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内资与外资企业实施减免征税、建立政府促进基金(如由国务院批准国家外经贸部、财政部设立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建设实施投资倾斜与信贷等优惠政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的一个州,成为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地区,从而也使利川市享有西部大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这对于利川市的经济发展无疑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⑶中部崛起

纵观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政策导向上看,1980年代末与1990年代初,东部沿海约10个省、市、自治区执行了包括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

区等地区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紧接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也于2004年吹响,优惠的税收政策让东北三省收到了不俗的经济业绩。而唯独中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所滞后。近年来,随着“中部塌陷”现象的日益严重,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8月14日召开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专门强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此后,中部诸省相继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省的一部分,利川市自然也能够享受到“中部崛起”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其他支持措施。这为利川市的经济发展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⑷国家扶贫政策及对“老少边穷”地区的优惠政策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状态为重点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支持的地区,尤其是从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计划”以来,西部贫困地区得到了重点扶持:一是中央扶贫资金向西部贫困县倾斜;二是加强了培训,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干部管理水平和贫困农户的素质;三是组织开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定点扶贫;四是部署、安排东、西扶贫协作,组织东部13个发达省、市与西部10个贫困省、区开展东、西扶贫协作;五是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合作,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利川市域80万人口中,低收入贫困人口有27万人。目前,在扶贫政策的引领下,全市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远未达到小康水平,因而利川市仍被国家列入“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开发振兴的重点地区。随着国家扶贫规划的不断更新及拓展,国家提供的政策优惠越来越多,同时,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还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这些无疑为利川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⑸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有7-8亿农民生活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六大以来,从2004年到2008年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如 2004年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的“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以及2008年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这表明国家正在一步一步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些政策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与新的机遇,也给利川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⑹中共十七大的召开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在会上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提出了很多关于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科学发展观”、贯穿经济发展的两条红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等新的政策及措施。这些都为现在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方向。

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

尤其是“两型社会”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两型社会”的提出无疑对于隶属中部地区的资源丰富的利川市来说,无疑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1.2 中观背景

⑴恩施州域城镇体系布局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之滨、三峡腹地,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在中国经济“弓形结构”的发展框架中,恩施位于箭形的长江经济带上,是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恩施州域城镇体系为“三轴四区”的总体框架布局。首先是三条城镇发展轴:以恩施州域宜万铁路线和沪蓉高速公路暨318国道为城镇体系主发展轴,以国家重点公路临汾至三亚湖北恩施段和209国道为城镇体系第二发展轴,沿长江、清江和州域内省道线为第三发展轴;再次,四个城镇密集地区:包括州府为中心的恩(施)建(始)宣(恩)城镇群,以利川为中心的西北城镇群,以巴东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