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5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介绍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达到优化城市结构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国家、省、市等区域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城镇的区域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任务包括: - 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功能,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以便合理配置资源和引导城市发展方向。
- 区域协调和协同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交通网络规划,促进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和城市圈。
-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资源。
- 城镇发展与城市化管理:制定城市化进程管理策略,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2. 3. 4. 5. 6. 7. 8. 9.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城市总体规划还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
总结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两者旨在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以推动城市发展走向更加可持续、宜居的方向。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与深度要求
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文件。
主要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规划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城市用地的分区、功能定位和规模,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 交通规划:确定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道路、铁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3. 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包括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
4. 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给排水等。
5. 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
6. 城市景观规划:确定城市的景观设计和保护方案,包括公园、绿地、街道、广场等。
7. 社会公共服务规划:确定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深度要求内容包括:
1. 长远性:规划应具有长远性,能够适应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发展需要。
2. 综合性: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3. 可行性:规划应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
4. 可持续性: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预性: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公众参预规划过程。
6. 创新性:规划应具有创新性,能够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7. 可操作性: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具体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规划体系的比较1、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2、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s)——针对在功能和布局上密切相关的更大的地域单元,通常是次区域所制订的用于指导某种变化决策的战略政策规划。
地方规划(Local Plans)——在结构政策政策规划总体思想指导下局部区域的较详细的战术性政策规划,主要以小区域规划为主,包括郊外发展区、小城镇或大城市区的中心开发区。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内容(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第一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4、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7、专题研究报告: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视情况选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图纸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等。
图纸比例为1/10万—1/50万;2、城市现状示意图,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各类保护区以及主要的基础设施。
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3、城市规划示意图,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区、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等。
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4、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
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前言:说明本规划编制的依据;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3、市(县)域的城镇发展。
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及总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的技术政策;4、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1)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2)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分,市、区级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3)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城市风貌和特色;(4)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和环境综合整治;(5)郊区主要乡镇企业、村镇居民点以及农地和副食基地的布局,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控制范围;6、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7、各项专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包括铁路、线、场用地范围,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航空港用地范围及交通联结,市际公路、快速公路与城市通的联系,长途客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城市交通与市际交通的衔接;(2)城市交通规划包括城市客运与货运通知公交线咱、场站分布自行车交通,地铁、轻轨线路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安排,客运换乘枢纽,货运网络和货源点布局,货运站场和枢纽用地范围;(3)城市道路规划包括各项交通预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主次干道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立体交叉、快速干道、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自行车、行人专用道路系统;(4)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标准和生产、生活、市政用水总量估算,水资源供需平衡,水源地选择,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输水管网及配水干客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水源地防护措施;(5)排水工程规划包括排水体制,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污水处理石布局、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综合利用的措施;(6)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用电量指标,总用电负荷,最大用电负荷和分区负荷密度,供电电源选择,变电站位置、变电等级、容量,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辐射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7)电信工程规划包括各项通讯设施的标准和发展规模,邮政设施标准、服务范围、发展目标,主要局所网点布置,通讯线路布置、用地范围、辐射方式,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以及收发讯区和微波通道的保护范围;(8)供热工程规划包括估算供热负荷、确定供热方式,划分供热区域,范围,布置热电石,热力网系统、敷设方式,联片集中供热规划;(9)燃气工程规划包括估算燃气消耗水平,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确定燃气供应规模,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以及管网系统,确定调压站、灌瓶站、贮存站等工程设施布置;(10)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规划包括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布置,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位置范围,主要林荫道布置,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保护控制要求;(国家级园林城市要编制专门的城市绿化系统规划,见第七章)(11)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包括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数量;(12)环境保护规划包括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13)防洪规划包括城市需设防地区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设防方案,防洪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防洪设施与城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排涝防渍的措施;(1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包括城市战略地位概述,地下宛若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建设的原则和重点,城市总体防护布局,人防工程规划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的防宛若、防灾规划,贮备设施布局;(1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包括历史文化价值概述,保护原则和重点,总体规划层次的保护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提纲: 1、规划的分类2、基本概念解读3、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4、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审批一、基本概念第一讲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及内容1、规划的分类2、基本概念解读(1)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城市规模分类(按人口分类)■特大城市:人口大于100万人;■大城市:大于5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小于20万人。
(3)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合理发展。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但应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及方向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某些必须考虑更长远的工程项目应有更长远的规划安排。
■“城市规划”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3、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20年。
包括:(1)近期:城市5年;建制镇3—5年;(2)远期:城市20年;建制镇10—20年;(3)远景:50年。
4、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审批(1)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由所在城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由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机构具体承担,也可以委托有关的设计单位协助编制。
(2)规划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报上级审批。
■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省会、特大城市及重点城市。
■所在省、市政府审批:市、镇、县城和工矿区。
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级审批前,必须申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审议通过。
这样就具有一定的地方法规性质。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及其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城市总体规划包含的内容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及其内容 (1)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1.2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分析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1.3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 1.4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概述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等进行全面、长远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局部区域进行设计,包括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引导城市长期发展的重要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以下意义:1.指导城市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利用效率。
3.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保护自然环境: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的意义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城市形象:城市设计通过对建筑、道路、公共空间等进行设计,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2.改善交通流动:城市设计重视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优化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3.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公共环境,增加人们的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空间。
4.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设计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整体的引导和指导,而城市设计则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城市设计必须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
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指导原则,城市设计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包括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以下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1.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从1999年开始制定,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
基础上,于2017年通过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对上海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指导。
该规划提出了“优质生活之都、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城市中心、现代国际大都市”等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建设措施和规划布局,推动了
上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引进国外
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将深圳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特区城市。
深圳的城市总体规划注
重了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的发
展方向,并将深圳划分为主城区和外围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推动了
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强调了“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宜居杭州”
的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规划提出了“五个服务”:服务国家、服务
区域、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并围绕“数字经济领航、创新创业繁荣、人
文生态和谐、现代化建设加快、人民生活富足”的目标展开工作。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注重大气治理、绿色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杭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这些城市总体规划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其他城市
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
城市总体规划不仅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更能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可以便捷地生活、工作和学习,享受到优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健康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1. 以人为本。
城市总体规划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
2. 可持续发展。
规划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城市发展具有长期稳定性。
3. 整体谋划。
城市总体规划要以城市空间结构为主线,统筹城市各项工作,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
4. 科学规划。
规划应充分调研,科学分析,提炼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5. 民主参与。
规划的制定过程应注重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决策机制。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1. 城市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在未来10-2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2. 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包括主城区、郊区和新城的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3. 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水利工程、能源设施、通信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4. 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城市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5.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6. 经济发展布局。
确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7. 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
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五、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各个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指导性文件。
城市总体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在统一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下,对城市内的区域进行分区、分区规划和分区建设的规划工作。
它对于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能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和混乱的空间布局。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统筹规划城市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城市总体规划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的快速高效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的基础和重要部分。
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布局和科学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方便居民出行。
再次,城市总体规划能够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多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产生,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后,城市总体规划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幸福感。
一个良好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
通过规划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城市的基础调研和分析。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地理、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