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原理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2.69 MB
- 文档页数:71
第XX讲城市总体布局(4学时)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在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是把城市看作点,研究地区范围内城市的部署,是解决生产力合理分布问题的结果和反映。
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或者城市总体布局,是把城市看作面,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
具体地讲,城市总体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如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
——城市总体布局通过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等。
对于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包括各项用地的功能组织)、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以及城市艺术风貌的探求,都要涉及到城市的总体布局,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结果,最后又都要落实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城市总体布局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切实掌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城市发展做出足够的预见。
它既要为城市远期发展做出全盘考虑,又要合理地安排近期各项建设,力求城市总体布局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和带来经营管理的经济性。
——城市总体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总体布局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科学技术的及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的改进与提高、新资源的发现与利用、能源结构的改变与完善等等因素,都会对城市总体布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在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
作⽤: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是城市规划⼯作进⼀步开展的基础;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本质:多学科的,要综合利⽤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程学等专业)。
把不同学科的有⽤之处组织在⼀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规划过程的具体要求⽽确定,⼀般覆盖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和特别需要关注的重⼤问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畜牧业)与固定居民点的形成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农村、商业、手工业--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1)、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2)、埃及卡洪城布局(3)、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德国吕贝克.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是民主和法制。
史实为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史实是秦汉以来历代的政治措施,说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特点的史实是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代—城市雏形战国—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的发展《管子》《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南北朝时期,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宗庙和道观里坊制到街坊制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路易十四在巴黎城郊建造凡尔赛宫,凡尔赛的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1)背景:“人口不断流入已经过分拥挤的城市,而农村日趋荒芜”。
(2)论点:“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城市应与乡村结合)(3)“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德华认为田园城市应该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1)背景:大城市恶性膨胀,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