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

框架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情境教学成为初中历史教师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鉴赏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

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浓缩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经过概括和浓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浓缩记忆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用,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维和辛勤地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长,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

(2)字头浓缩法。

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识记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点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3)数字浓缩法。

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二百万人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了。如我国封建朝代歌: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宁夏金元明清;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

十国各兴歌:前后蜀,南北汉,两吴(吴、吴越)两南(南唐、南平),闽和楚。

清朝世系歌: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努尔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工具,可以起到信息贮存器的作用,是一个小巧的知识库,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捷径,运用得法,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节省时间,一举两得,便捷可行。然而,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在利用浓缩法时,要注意弄通识记材料的含义,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浓缩记忆。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 类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实数运算 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相关概念数轴(比较大小八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 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a 2,a,ya ) 八*单项式:系数与次数 分类 多项式:次数与项数 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 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 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 分式的性质:a 冬卫;a 2(通分与约分的根据) b b m b b m 通分、约分,加、减、乘、除 分式的运算和“+治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的通分、符号变化) 简求 整体代换求值 定义:式子? a (a >0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1 二次根式的性质(孑a; 了爲0。)) 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 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 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一—書 a 乘除法::a Vb ^―;(结果化简) 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 提取公因式法: (注意系数与相冋字母,要提彻底) 分解因式、、土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 2b2 (a b )(a b ) 2 方法 元全平方公式:a 2ab b (a b ) 十字相乘法:x 2 (a b )x ab (x a )(x b ) 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整式 幕的运算 m n m a ;a m m 、n mn m m. m /a 、m a 0 ;(a ) a ,(ab) a b ;(匸) 而;a b b 1a a P 单项式; 单项式; 单项式 单项式 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 b )(a b ) a 2 b 2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a 2 2ab b 2 乘法运算 混合运算: 单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 单项式 括号优先 实数 (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数与式 分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供参考)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第二部分《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第三部分《函数与图象》知识点 第四部分《图形与几何》知识要点

?????????????点在圆外:d >r 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d =r 点在圆内:d <r 弓形计算:(弦、弦心距、半径、拱高)之间的关系圆的轴对称性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线所对的弧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五组量的关系: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其余的各组两也分别圆的中心对称性圆009090AB CD P PA PA PC PD..??????????????????=????????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相交线定理:圆中两弦、相交于点,则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相离:d >r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切:d =r(距离法)相交:d <r 性质:圆的切线垂直圆的切线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PA PB PO APB PA PC PD.???????????????=????????于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弦切角: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切线长定理:如图,=,平分∠切割线定理:如图,外心与内心:相离:外离(d >R+r ),内含(d <R-r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切:外切(d=R+r ),内切(d=R-r )相交:R-r <d <R+r )圆的有关计算22n n 2360180n 1S 36021S 2(2S l r r r l r r l rl r l r rl πππππππ?????????????????????????????????????????????==?????==????????=??=?????=+??? 弧长弧长侧全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为底面圆的半径,为母线)圆锥的全面积: 第五部分《图形的变化》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85248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2a a π????????????????????????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有理数:整数与分数分类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实数实数运算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数轴(比较大小)、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相关概念: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单项式:系数与次数分类多项式整式数与式()01;;(),();();1;m m n m n m n m n m n mn m m m m p m p a a a a a a a a a a ab a b a a b b a +--??????=÷====== ? ???????? ?÷÷??:次数与项数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乘法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括号优先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a m a a m b b m b b m ???????????????+-=-???±=±+????????÷??== ??÷??平方差公式: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分式分式的性质:通分与约分的根据)通分、约分,加、减、乘、除分式的运算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 化简求值20).0.(0)(0)a a a a a a ??????????????????????≥??==???-≤????????的通分、符号变化)整体代换求值≥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 二次根式的运算22222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x a b x ab x a x b ???????????????????????-=+-???±+=±???+++=++??根式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提取公因式法:(注意系数与相同字母,要提彻底)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公式法方法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片 战 争 中 英 《南京 条约 》 火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1课 鸦 片 战争 第 2 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初中历史知识网络复习图示

世界史 学好历史需要掌握哪些历史事实: 概况: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识记) 背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分析) 评价:意义、地位和影响(理解)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更加对立、突出 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1871年 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1836-1848

中国史(1) 识记的基本知识:首先了解历史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其次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三要了解历史朝代更迭的顺序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前770年前221年前202年220年581年建立618年夏朝 商朝西周东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禹汤周武王春秋战国嬴政刘邦三国鼎立589年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世袭制盘庚迁殷分封制(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大运河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商鞅变法文成公主入藏 中国第一个王朝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统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大一统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青铜时代 907年960年1271年1368年1636年 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1276灭南宋废行省设三司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北宋南宋行省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960年-----1127年----1276年回族的形成戚继光抗倭设置驻藏大臣 辽、西夏、金、蒙古并立设宣政院管西藏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 八股取士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几个政权并立统一疆域广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经济重心南移 尧舜禹夏西周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知识点归纳大全,word文档方便打印,值得收藏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以下形式的数,如:q/p(p,q为整数且P≠0)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2)相反数的和为0,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者: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若a≠0,那么它的倒数是1/a ;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修改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结构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 2、数轴 6、有理数的概念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从大到小的比较 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 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 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 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 12、有理数的乘方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代数式1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2、列代数式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3、代数式的值18、单项式 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 24、合并同类项 25、去括号与添括号 26、整式的加减法 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198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初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3、代入(消元)法 中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4、加减(消元)法 数193 36、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数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与38、一元方程组的应用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43、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 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 47、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9、多项式的乘法 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5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4、同底数幂的除法 57、提取公因式法 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 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 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一元 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次方程 72、分式6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67、分式方程解法、 70、分式的意义和性质增根 71、分式的加减法68、分式方程的应用 75、数的开方73、平方根与立方根 74、实数 86、二次根式的意义76、最简二次根式 79、二次根式的乘除法77、二次根式的除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各册知识框架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32,21()32,21()()3,2,1()3,2,1,0(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负分数正分数小数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 ? ??? ??????实数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收 集 数 据 描 述 数 据 整 理 数 据 分 析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数) ???-=-).(),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2 2))((b a b a b a -=-+ 5.完全平方公式: 2 222)(b ab a b a +±=±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2a a π???????? ????? ??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有理数:整数与分数 分类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实数实数运算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数轴(比较大小)、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相关概念: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单项式:系数与次数分类多项式整式数与式()01;;(),();();1;m m n m n m n m n m n mn m m m m p m p a a a a a a a a a a ab a b a a b b a +--??????=÷====== ? ???????? ?÷÷??:次数与项数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乘法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括号优先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a m a a m b b m b b m ????????? ? ???? ?+-=-? ??±=±+????????÷??== ? ?÷??平方差公式: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分式分式的性质:通分与约分的根据)通分、约分,加、减、乘、除分式的运算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 化简求值20).0.(0)(0)a a a a a a ????? ????????????? ????≥??=???-≤????????的通分、符号变化)整体代换求值≥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二次根式的性质: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 二次根式的运算22222 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x a b x ab x a x b ??????? ?????????=???????-=+-???±+=±???+++=++??根式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提取公因式法:(注意系数与相同字母,要提彻底)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公式法方法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 ?? ???????????????? ?? ?? ?? ??????? ???? ?????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数学六册书共29个章节,每个章节难度不同,在中考中占的分数值不同,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时间也不相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1)有理数,这个章节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也是初中数学的开篇和基础部分,初中的一些数学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都在这一章节中体现,这个章节考试一般只有5分左右,但是知识点和概念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比如,绝对值,幂运算,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扔然会有所涉及,高中不会详细讲解,初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好这一章节对后面整个数学的分类比较清晰,如果基础知识和基础的概念不到位,学习实数的时候还要重新回顾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但时间上不允许,还可能导致学习新知识的掉队。 (2)整式的加减,本章节对基础概念和计算的要求比较高,基础概念一定要搞明白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什么是同类项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计算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是初中第一次接触较为复杂的计算,为以后的计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因式分解都需要合并同类项。 (3)一元一次方程,本章节是方程的基础,以后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最终都要化简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定要熟练,不然会影响以后方程的学习,如果这章节的内容掌握的很熟练,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需要掌握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可 (4)图形的认识,几何的基础,考试中一般不会直接体现,但是后面几何中一些角,线段,射线的概念正在本章中体现,这一章节主要是概念的训练,弄清楚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几何的入门知识,对平行线和三角形问题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5)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知识是几何的开端,这一章节教授一些几何的基本性质和几何的证明方法与步骤,是后面证明题书写的模板,也是关系到后面几何证明过程能不能得到满分的关键,要认真学习,一旦本章知识不过关,后面几何证明会出现对而不全,得不到满分。(6)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节一般不会在中考中出现,但是是后面函数的基础,学习该章节的知识的时候,注意象限,对称点之间的问题,本章节的知识是函数的基础,不打扎实,画函数图像会出现很大问题。 (7)三角形,本章节在中考中一般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结合着平行线与角的关系出题,一般在3--6分之间,分数虽然不大,但是为后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中位线打下基础的,一定要学扎实,主要注意的是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这一章节,高中的时候也会涉及并且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初中阶段一定要学好,否则初中阶段的三角形全等,四边形证明,高中不等式涉及到的三角形都会出现问题。(8)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这一章节在中考中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一般5分左右,也可能不会出现,本章节的内容尤其是数学思想比较重要,有时候会出现在一些未知数比较多的题目中,可以设不同的未知数,列出方程进行解答,主要应该注意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应用的时候尤其重要,方程的审题是关键。 (10)数据的搜集,本章节比较简单,主要弄清定义及概念就可以,做题的时候细心一点,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11)全等三角形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不会直接要求证明三角形全等,往往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者是角相等的时候,需要三角形全等,同时三角形全等还是四边形证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本章节主要是三角形全等证明的方法及需要强调方法运用在不同题目的前提,综合训练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条件要不同的分析,这一章节知识对后面四边的性质及证明,勾股定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习不过关,会导致在一些综合题目中边与边相等无法证明。(12)轴对称与旋转是初中阶段的重点与难点,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的考验都比较大,一般

初中历史知识点结构归纳整理图

初中历史知识点结构归纳整理图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中历史知识点结构归纳整理图,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历史知识点结构归纳整理图欣赏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

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初中历史知识点二一、孔子 北:P5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大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

初中历史知识点体系框架

初中历史知识点体系框架 初中历史教学倡导有效性提升是当前的潮流,有计划地建立起有效性高的初中历史课堂,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热议话题。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中历史知识点体系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历史知识点体系框架鉴赏分类记忆法 所谓分类记忆,即把历史事件加以归类整理以达到记忆目的。历史课本上,每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朝代、一个历史阶段,都往往提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比诸方面,显得头绪繁多。如果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归类,便可将纷繁的头绪理得比较清楚明了。 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分类整理。 比如,法国的拿破仑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要全记住,确非易事,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将其对外战争进行分类,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1)正义性、进步性的战争:多次打垮欧洲大陆封建君主组织的干涉军和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 (2)争夺霸权的战争:同英国、沙俄所进行的战争。 (3)侵略性的战争:进军埃及,侵犯葡萄牙、西班牙等。 这样,记住了三个观点,就比较容易说清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概况。

又如,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这个人物,学生要记住他在历史上的活动也不容易,有关他的历史记叙分散在课本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左宗棠的活动作分类、归纳: (1)他是湘军军阀,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了人民起义。1860年起,他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围攻天京;镇压捻军,率湘军尾追西捻军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2)洋务派的地方代表,办过“洋务”,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作过贡献。1866年,他从法国购买机器和材料,成立福州船政局。 (3)为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作过贡献。1875年他任钦差大臣,次年进军新疆,在人民的配合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初收复了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利用阿古柏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在中法战争中,他是主战派。 这样分类归纳以后,记忆就方便多了,对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也就不会感到困难。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法二系统记忆法 大家学历史,总感到头绪繁多,难于掌握,死记硬背的结果,费了很多时间,吃了不少辛苦,记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识,掌握不住历史全貌,在回答综合性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个问题,要理清历史脉络,首先掌握历史阶段的轮廓,以便于鸟瞰全局。 例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 (1)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册知识框架图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32,21()32,21()()3,2,1()3,2,1,0(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负分数正分数小数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ΛΛΛΛ??? ? ?????????实数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第15章、分式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_历史知识结构图

七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框架 时期学派代表主要观点 儒家孔子仁的学说,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春秋道家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战国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子权的封建国家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图 1.三国的形成: (1)赤壁之战后,曹操推手黄河一带,不敢轻易南下 (2)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3)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江南经济的开发⑴东汉末年以来,大量的北方劳动人民纷纷南迁,给江南地区 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 产技术。 ⑵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⑶南方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⑷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南方得到了迅速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⑴措施: ①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所居官”);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拓跋——元,贺赖——贺,丘穆——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 ④鼓励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⑵影响:促进鲜卑族的发展,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 民族的政治家、改革家。 学科人物朝代主要成就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数学祖冲之南朝 千年 农学贾思勰北朝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 地理学郦道元北魏 没有记载过的河流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_初中历史知识点 框架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情境教学成为初中历史教师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鉴赏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

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浓缩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经过概括和浓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浓缩记忆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 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中国古代史内容,隐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由于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等原因,编写者往往会将其情感隐匿于教材之中。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欣赏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