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中考复习资料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9
九年级《思想道德》全册基础知识复习大纲1、 1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今世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今世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⑴⑵⑶2、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
4、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子。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即“可否有利于,可否有利于,可否有利于。
6、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
简言之,就是“”。
中国共产党拟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
7、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必定绝不摇动地坚持。
即坚持,坚持,坚持,坚持。
8、改革是。
(实质)9、是改革和建设必不能少的条件,是我国长远的基本国策。
10、是强国之路。
1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摇动?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的路线,是的集中表现,是的指路明灯。
1、 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2、在所有经济形式中,扮演主角的是包括。
3、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地位,主要表现在:。
4、是国家引导、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5、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我国的(丰饶活力)基本经济制度。
8、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10、人民执行国家权益的机关是。
11、国家对待少许民族的基本政策,推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许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许民族地区的表现。
1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目标。
1、 3 中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1、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头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的科学发展观。
2、已经广泛浸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科教兴国就是经过和来中兴国家。
推行科教兴国,要把加速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点地位。
要把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点是落实和。
4、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的重要动力。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2)地区发展不平衡(3)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4)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5)历史原因: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什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6年)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3.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什么?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程度)★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三个有利于”即:(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什么?(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或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3.3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问题2、当代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4、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5、危及和平的因素:(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2)国际恐怖主义,危害人民生活的安宁;(3)贫困、环境恶化、毒品;(4)宗教、民族、种族矛盾、领土、资源的纷争。
6、影响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贫富悬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7、为什么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平的意义)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二、经济全球化趋势: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利: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交流与运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资金、技术、专利和管理等优势处于有利态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富国与贫国的差 1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4、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态度:、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重点知识复习提纲1、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是: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或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4、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和国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相应地,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5、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7、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①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②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国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应坚持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表现?我过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初级阶段的实质是什么?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3.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或者说“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些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我们为什么要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将贯穿于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三个有利于”的内容和地位各是什么?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地位:党和国家确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它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和要求各是什么?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初三思品复习资料1.1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最大的基本国情: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C50-21C50 至少100年,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2.基本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生产力水平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技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不高;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根本任务(措施、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或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三个有利于: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基本路线:①(领导者)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②(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④(方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⑤(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①基本国情;②主要矛盾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③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①改革是动力;②发展是目标;③稳定是前提。
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依据:社会主义性质,基本国情)2.公有制经济:1)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①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1)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①增强国民经济活力;②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③加快生产力发展;④扩大就业4)政策: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全册)第一单元:1、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某些事情2、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每个人要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
3、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自己对自己负责,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责任。
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4、我承担我无悔: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它们承担责任。
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5、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可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9、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意义: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0、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1、为什么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粤教版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1.1----2.1章节)第一单元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简答,辨析题】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P6为什么(见第1题)3、【简答题】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P6 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P6最后一段(1)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P6最后一段最后两句。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P6-7①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P6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7③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以前提法)现在书本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P7④关系: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P55、【简答题】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P7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P7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P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主要矛盾基础。
7、党的基本路线P7(1)【简答题】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九年级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班别姓名学号2008学年第一学期时事资料1.▲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代表团获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位。
2.9月1日,2008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在全国启动,活动主题为“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9月1日起,全国全部免除义务教育的学杂费,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9月6日至17日,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获得89枚金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5.6.7.8.9.10.11.12.▲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51、(1)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原因: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所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时间: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6、判断所有问题正确与否的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基本国情。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0、坚持改革开放★(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和新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3)对外开放的原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确立的依据是什么?(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2.公有制经济(1)(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2)(地位)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3)(意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1)(含义)(2)(地位)(3)(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集体经济。
(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它直接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民营)、外资等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并由它产生行)★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它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作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3.基层民主制度(1)内容:如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
(2)作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广大人民享有直接管理自己所在地区和单位的民主权利。
(3)重要性:基层民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最直接的途径。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1、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这一构想,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国原则(3)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4.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观点A容分割,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平统一的基础。
C7、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1)拥护和支持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2)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联系在一起。
(3)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一、科教兴国战略★1、什么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2、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1)发展科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或:★为什么要发展科技事业?)①(重要性):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必要性):我国的科技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2)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或:★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事业?)①(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必要性):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3)(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2)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担当起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3.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答:(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国情) ★②我国的资源现状是: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资源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资源国情)★③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环境国情)(2)面对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实施可第二单元 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35)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2、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到本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P35)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三、全面建设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或怎样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状况(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六个更加):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经济方面)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6、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党的基本路线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2 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