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567.50 KB
- 文档页数:16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蛙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蛙心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观察和分析蛙心脏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反应,探讨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蛙心脏主要由心房、心室、瓣膜和心肌组成。
心肌具有自律性和收缩性,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并收缩,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三、实验器材1. 蛙类解剖实验台2. 蛙心脏解剖器械3.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4. 任氏液5. 刺激电极6.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解剖蛙心脏:将蛙心脏从体内取出,置于解剖台上,用解剖器械分离心脏的各个部分,观察心房、心室、瓣膜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2. 连接实验装置:将刺激电极连接到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并将电极插入蛙心脏的心肌,记录心肌电活动。
3. 观察心肌收缩:调整刺激电极的参数,观察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规律。
记录心肌收缩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4. 改变生理条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药物浓度等),观察心肌收缩与舒张的变化。
例如,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增加药物浓度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
5.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包括心肌收缩幅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实验条件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蛙心脏解剖:观察蛙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和心肌等部分。
2. 心肌收缩与舒张: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心肌收缩与舒张具有以下规律:(1)心肌收缩具有自律性,即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心肌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
(2)心肌收缩具有收缩性和舒张性,即在兴奋时收缩,在兴奋结束后舒张。
(3)心肌收缩力受生理条件影响,如温度、药物浓度等。
3. 改变生理条件对心肌收缩与舒张的影响: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发现以下规律:(1)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
(2)增加药物浓度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
六、实验结论1. 蛙心脏具有自律性、收缩性和舒张性,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并推动血液流动。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护理要求;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3. 了解实验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4.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名称机能学实验护理三、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机能学实验室五、实验对象实验组:家兔(n=5)对照组:家兔(n=5)六、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械:手术器械、注射器、手术刀、剪刀、镊子、缝合针、生理盐水、麻醉药物、实验药物等;3. 实验药品:阿拉明、多巴胺、生理盐水等;4. 其他:实验记录本、计时器、量杯等。
七、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2. 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观察其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
3. 实验操作:a. 实验组:给予阿拉明和多巴胺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b.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
4. 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八、实验结果1. 实验组:a. 给予阿拉明治疗后,家兔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b. 给予多巴胺治疗后,家兔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2. 对照组:a. 给予生理盐水治疗后,家兔的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九、实验分析1. 阿拉明和阿拉明在治疗失血性休克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持续时间不同;2. 多巴胺在治疗失血性休克方面效果较慢,但作用持久;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确保实验安全。
十、实验结论1. 机能学实验护理对实验动物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2. 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确保实验安全;3. 加强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高实验质量。
十一、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动物对实验药物的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验设计时应考虑这一点;2. 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与实验药物的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 机能学实验护理在实验动物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简介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是否正确、探索未知领域、优化实验结果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验设计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目的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解决问题、优化实验结果。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为理论的应用提供支持。
步骤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实验目标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目标可以是验证某个理论、解决某个问题、优化某个实验结果等。
明确实验目标有助于我们在接下来的步骤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
2. 建立实验模型实验模型是指将实验对象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以便我们能够通过计算、仿真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
建立实验模型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它需要考虑实验对象的特性、限制条件等因素。
3.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指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参数等。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可重复性、可控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数据的有效性。
5. 分析实验数据在获得实验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图表绘制等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实验结果的信息,进一步验证理论或解决问题。
6. 总结实验结果最后,我们需要总结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的有效性等。
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们还可以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在进行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可控性实验的可控性是指实验参数是否能够被我们主动控制。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
四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概述一教学目的(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能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机能学实验中的应用。
3. 通过虚拟实验,加深对机能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机能学实验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传统的机能学实验需要使用实验动物,操作复杂,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
随着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逐渐成为机能学实验的重要补充。
虚拟实验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环境,实现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功能。
通过虚拟实验,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提高实验效率。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动物模型:模拟真实动物模型,包括心脏、肺、肝、肾等器官。
2. 实验操作:模拟真实实验操作,如手术、给药、监测生理指标等。
3. 数据采集:模拟真实实验数据采集,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4. 结果分析:模拟真实实验结果分析,如生理指标变化趋势、药物作用等。
四、实验步骤1. 启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选择实验动物模型。
2. 进行手术操作,模拟真实实验操作过程。
3. 给药,模拟真实实验给药过程。
4. 监测生理指标,模拟真实实验数据采集过程。
5.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生理指标变化趋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虚拟实验,观察到实验动物在不同给药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例如,给予心脏药物后,心率、血压等指标发生明显变化。
2. 结果分析(1)心脏药物对心率的影响:给予心脏药物后,心率出现明显变化,说明该药物具有调节心率的作用。
(2)心脏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给予心脏药物后,血压出现明显变化,说明该药物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3)药物作用机理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推测该药物可能通过调节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影响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
六、实验结论1.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有效地模拟真实实验环境,实现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功能。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①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②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环能器的使用。
二.材料蟾蜍或蛙,任氏液,锌铜弓,粗剪刀,细剪刀,培养皿,镊子,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方法制作标本毁脑脊髓、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
启动RM6240系统软件,在系统窗口设置仪器参数。
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刺激强度(或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项,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g~30g,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在“选择”下拉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项,显示刺激参数。
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毁脑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避开神经,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分离双腿,游离坐骨神经,将已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用镊子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肌腱、半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肌腱。
自上而下剪断所以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作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完成标本。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1).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5ms(2).开始记录,按“刺激”按钮,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开始增大,强度增加量为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确定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抗惊厥药物的作用机制。
2. 观察不同抗惊厥药物对小鼠惊厥模型的影响。
3. 掌握抗惊厥药物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种急性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
抗惊厥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惊厥阈值,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惊厥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利用最大电休克(MES)和戊四唑(MET)诱导惊厥,观察不同抗惊厥药物对小鼠惊厥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12只,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实验药物: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生理盐水。
3. 实验器材:注射器、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电休克仪、记录仪。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为对照组、苯巴比妥钠组、地西泮组。
2. 给药: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苯巴比妥钠组注射苯巴比妥钠(50mg/kg),地西泮组注射地西泮(10mg/kg)。
3. 诱导惊厥:各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采用最大电休克法诱导惊厥,记录惊厥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 恢复观察:惊厥发作后,观察小鼠恢复情况,记录恢复时间。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出现惊厥,惊厥潜伏期为(X±SD)min,惊厥持续时间为(Y±SD)min。
2. 苯巴比妥钠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出现惊厥,惊厥潜伏期为(X±SD)min,惊厥持续时间为(Y±SD)min。
3. 地西泮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出现惊厥,惊厥潜伏期为(X±SD)min,惊厥持续时间为(Y±SD)min。
六、实验讨论1. 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均能降低小鼠的惊厥阈值,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减少惊厥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2. 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对小鼠惊厥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可能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有关。
3. 本实验结果表明,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均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惊厥的药物选择。
实验名称:兔子生理机能研究实验班级:xxxx实验小组:第三组实验日期:xxx年xx月xx日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兔子的生理机能进行研究,了解兔子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生物机体的活动规律。
二、实验原理兔子的生理机能是生物机体活动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兔子的生理活动,可以了解生物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变化。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动物:一只健康兔子(体重2.88Kg)2. 实验试剂:20%的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3. 实验设备:兔箱、电子称、手术灯、兔解剖台、压力换能器、呼吸流量换能器、金属碗、纱布、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动脉夹、玻璃分针、止血钳、皮钳、绳子、毛剪、镊子、输液夹、皮剪、眼科剪、托盘金属、托盘陶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将兔子置于兔箱中,观察其正常生理状态。
然后,对兔子进行称重,记录体重。
2. 麻醉与固定:使用20%的乌拉坦对兔子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将兔子固定在兔解剖台上。
3. 气管插管:在兔子的颈部进行气管插管,以观察其呼吸运动。
4. 动脉插管:在兔子的股动脉进行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以测量动脉血压。
5. 呼吸流量换能器: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到兔子的气管插管上,以测量呼吸流量。
6. 观察呼吸运动:观察兔子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数据。
7. 观察循环系统:通过动脉插管和压力换能器,观察兔子的动脉血压变化。
8. 注射肾上腺素:在兔子的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肾上腺素,观察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9.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1. 呼吸运动:兔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呼吸深度适中。
2. 循环系统:兔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动脉血压约为120/80mmHg。
3. 肾上腺素注射后:注射肾上腺素后,兔子的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动脉血压升高,约为150/100mmHg。
前言机能学实验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学和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册旨在记录机能学实验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等。
一、实验一: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目的1. 了解人心电图各个波形的正常形态及其生理意义。
2. 学会使用心电图机和测量心电图波形的方法。
实验原理心电图(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技术,通过放置在身体特定位置的电极,捕捉心脏肌肉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读的波形。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节律、传导和收缩功能。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20岁,65公斤的人- 实验器材:心电图机、检测专用床、酒精棉球、电极夹(红、黄、绿、黑)、心电图记录纸实验方法与步骤1. 受试者安静放松,平躺在检测用床上。
2. 用酒精棉球擦拭电极放置位置的皮肤。
3. 将电极夹分别放置在右手腕(红)、左手腕(黄)、左脚踝(绿)、右脚踝(黑)。
4. 将电极夹按照以下位置放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V3-V2与V4之间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V5-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V6-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5. 连接心电图机,启动记录功能。
6. 描述各导联心电图。
7. 分析心电图,辨认P波、QRS波群、T波、P-R间期、Q-T间期、S-T段。
8. 测量II导和V5导联的P波、R波、T波波幅、P-R间期、Q-T间期、R-R间期。
9. 计算心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此处应记录实验中获得的各项数据,如P波、R波、T波的波幅,P-R间期、Q-T间期、R-R间期,以及心率等。
)讨论与结论(此处应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心电图波形的正常与异常,以及心率的变化等。
)二、实验二: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