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454.50 KB
- 文档页数:27
总结中国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研究的历史和近年取得的成就天然药物化学取得的主要成就1805年21岁的德国药剂师Friedrich Sert rner从罂粟中首次分离出单体化合物吗(morphine),开创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的先河.这一伟大功绩不仅是人类开始利用纯单体化合物作为药物的标志, 也是天然药物化学初级阶段开始形成的标志。
紧接着又陆续从植物分离出吐根碱、马钱子碱、士的宁、金鸡纳碱、奎宁、咖啡因、尼古丁、可待因、阿托品、可卡因和地高辛等具有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限制,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当缓慢, 表现在主要集中于酸性或碱性等易于处理的成分的研究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0 世纪伟大成就之一青霉素的偶然发现以及广泛应用不但扩大了天然药物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加速了其发展速度。
到20世纪90年代,约80%的药物都与天然产物有关,有的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有的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有的受天然产物结构的启发而设计后人工合成。
意义重大、标志性天然药物的发现包括: 20世纪50年代Wall 博士从中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分离出抗癌活性成分喜树碱,后经结构修饰诞生抗癌药物; 美国Merck 公司筛选开发并于1987 年被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药物洛伐他汀也是来源于自然的、最成功的、里程碑式的标志性天然药物之一,此药物的发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高血脂症的途径; 90年代从红豆杉中发现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多烯紫杉醇等,这些都是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成功例证。
在中国,尽管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并且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但真正运用现代方法加以研究和开发却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研究麻黄碱开始的,这比西方要晚100年左右。
1929年我国现代药理学的鼻祖陈克恢通过研究阐明了麻黄中有效成分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药效后,麻黄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正文:----------------------------------------------------------------------------------------------------------------------------------------------------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1992年10月14日国务院令第10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
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临床有效的中药品种,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行分级保护制度。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协同管理全国中药品种的保护工作。
第二章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和审批第五条依照本条例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列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品种,也可以申请保护。
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二级。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一级保护:(一)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二)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三)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二级保护:(一)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品种或者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二)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三)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
第八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新药,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保护期给予保护;其中,符合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保护期限届满前六个月,可以重新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保护。
第九条申请办理中药品种保护的程序:(一)中药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中药品种,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转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答案见最后) (第十、十一不是重点,没有)第一章(一)一、名词解释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3、超声波提取技术4、二次代谢过程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A. 纤维素B. 展开剂中极性较小的溶液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D. 水2、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3、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A. CHCl3B. 苯C. Et2 OD. 石油醚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渗漉法D、浸渍法5、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A. 糖类B. 萜类C. 黄酮类D. 木脂素类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A.醇提水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7、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A. CHCl3B. 丙酮C. Et2 OD. 正丁醇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子筛效应D、化学吸附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A. 杂质B. 小分子化合物C. 大分子化合物D. 两者同时下来三、判断对错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4、色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方法()5、铅盐沉淀法常用于中药生产中除去杂质。
()6、植物成分的生物转化,可为一些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提供新颖的先导化合物。
()7、在活性筛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要求分离工作者与活性测试人员两个方面的配合。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
本门课程着重围绕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以及结构测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教学。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强地知识运用能力和开拓精神,为学生今后适应岗位变化,学习相关专业技能,具有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熟悉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以及鉴别方法;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能力。
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及波谱学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与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教学。
总论部分介绍了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生物代谢途径、提取分离以及结构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各论部分介绍了糖苷、黄酮、醌类、萜类、皂苷、生物碱等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测定方法。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涉及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超临界萃取法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用到离子交换色谱、硅胶色谱、氧化铝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聚酰胺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在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中用到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氢核磁共振(1H-NMR)、碳核磁共振(13C-NMR)等光谱检测手段。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本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总结,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践30学时,理论实践比例4:3,课程框架及学时如下: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获得支撑后续课程如天然药物学等的重要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解释一些药学科学问题并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认知能力。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2018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9.1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3号•【施行日期】2018.09.18•【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中药品种保护条例(1992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6号发布根据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
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临床有效的中药品种,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行分级保护制度。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和审批第五条依照本条例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列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品种,也可以申请保护。
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二级。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一级保护:(一)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二)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三)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二级保护:(一)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品种或者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二)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三)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
第八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新药,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护期给予保护;其中,符合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保护期限届满前六个月,可以重新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保护。
第九条申请办理中药品种保护的程序:(一)中药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中药品种,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2.10.14•【文号】国务院令第106号•【施行日期】1993.01.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中药品种保护条例(1992年10月14日国务院令第10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
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临床有效的中药品种,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行分级保护制度。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协同管理全国中药品种的保护工作。
第二章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和审批第五条依照本条例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列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品种,也可以申请保护。
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二级。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一级保护:(一)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二)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三)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二级保护:(一)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品种或者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二)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三)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
第八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新药,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保护期给予保护;其中,符合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保护期限届满前六个月,可以重新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保护。
第九条申请办理中药品种保护的程序:(一)中药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中药品种,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转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总结我国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研究的历史和近年取得的成就。
人类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不断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
据记载人类利用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代,人类有了身体上的痛苦或称谓“疾病”就开始从自然界中寻找被称为“药”的物质来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这种来自自然界的可以缓解或治疗疾病的物质就是最原始的“药物”,并一代代流传下来,国外称之为“天然药物”,我国称之为“中草药或中药”。
之所以能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在于其中所含的具有活性的化学成分。
我国明代李挺所著的《医学入门》(1575年)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过程。
书中所谓“五倍子粗粉并矾,曲和匀作酒曲样入瓷器避不见风,候生白取出”,“生白”即没食子酸生成之意,这是世界上最早从天然产物中得到的有机酸。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96年)中详细记载了用升华法制备、纯化樟脑的过程。
1805年21岁的德国药剂师从罂粟中首次分离出单体化合物吗啡(morphine),开创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的先河。
这一伟大功绩不仅是人类开始利用纯单体化合物作为药物的标志,也是天然药物化学初级阶段开始形成的标志。
紧接着又陆续从植物中分离出吐根碱、马钱子碱、士的宁、金鸡纳碱、奎宁、咖啡因、尼古丁、可待因、阿托品、可卡因和地高辛)等具有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限制,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当缓慢,表现在主要集中于酸性或碱性等易于处理的成分的研究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伟大成就之一青霉素的偶然发现以及广泛应用不但扩大了天然药物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加速了其发展速度。
到20世纪90年代,约80%的药物都与天然产物有关:有的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有的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有的受天然产物结构的启发而设计后人工合成。
意义重大、标志性天然药物的发现包括:20世纪50年代Wall博士从中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分离出抗癌活性成分喜树碱,后经结构修饰诞生抗癌药物伊立替康和托泊替康。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答案见最后) (第十、十一不是重点,没有)第一章(一)一、名词解释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3、超声波提取技术4、二次代谢过程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A. 纤维素B. 展开剂中极性较小的溶液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D. 水2、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3、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A. CHCl3B. 苯C. Et2 OD. 石油醚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渗漉法D、浸渍法5、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A. 糖类B. 萜类C. 黄酮类D. 木脂素类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A.醇提水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7、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A. CHCl3B. 丙酮C. Et2 OD. 正丁醇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子筛效应D、化学吸附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A. 杂质B. 小分子化合物C. 大分子化合物D. 两者同时下来三、判断对错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4、色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方法()5、铅盐沉淀法常用于中药生产中除去杂质。
()6、植物成分的生物转化,可为一些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提供新颖的先导化合物。
()7、在活性筛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要求分离工作者与活性测试人员两个方面的配合。
药物分析试题库.药物分析试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第三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第四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第五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第六章胺类药物的分析第七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第八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第十三章生化药物与基因工程药物分析概论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控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和二者均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
2.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部分组成。
.v.3.目前公认的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法规有、、、。
4.“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
5.药物分析主要是采用或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合成药物和结构已知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
所以,药物分析是一门的方法性学科。
二、问答题1.药品的概念.对药品的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2.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3.常见的药品标准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4.中国药典(2010年版)是怎样编排的.5.什么叫恒重,什么叫空白试验,什么叫标准品、对照品.6.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有哪些.7.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8.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的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第二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选择题:1.药物中的重金属是指()APb2+B影响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金属离子C原子量大的金属离子.v.D在规定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2.古蔡氏检砷法测砷时,砷化氢气体与以下那种物资感化天生砷斑()A氯化汞B溴化汞C碘化汞D硫化汞3.搜检某药品杂质限量时,称取供试品W(g),量取标准溶液V(ml),其浓度为C(g/ml),则该药的杂质限量(%)是()AVWC100%BCWVCWV100%CW100%DCV100%4.用古蔡氏法测定砷盐限量,比较管中插手标准砷溶液为()A1mlB2mlC依限量大小决定D依样品取量及限量计算决定5.药品杂质限量是指()A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小容许量B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C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佳容许量D药物的杂质含量6.氯化物搜检中插手硝酸的目的是()A加速氯化银的形成B加速氧化银的形成C除去CO2+2-2-3-3、SO4、C2O4、PO4的滋扰D改良氯化银的匀称度7.关于药物中杂质及杂质限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质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B杂质限量通常只用百万分之几表示D搜检杂质,必须用标准溶液举行比对8.砷盐搜检法中,在检砷装置导气管中塞入醋酸铅棉花的感化是()A吸收砷化氢B吸收溴化氢C吸收硫化氢D吸收氯化氢9.中国药典规定的一般杂质检查中不包括的项目().v.A硫酸盐检查B氯化物检查C溶出度检查D重金属检查10.重金属检查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时溶液控制最佳的pH值是()A1.5B3.5C7.5D11.5二、多选题:1.用对照法进行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时,操作中应注意()A供试管与对照管应同步操作B称取1g以上供试品时,不超过规定量的±1%C仪器应配对D溶剂应是去离子水E对照品必须与待检杂质为同一物质2.关于药物中氯化物的检查,正确的是()A氯化物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生产、储存是否正常B氯化物检查可反应Ag+的多少C氯化物搜检是在酸性条件下举行的D供试品的取量可任意E标准NaCl液的取量由限量及供试品取量而定3.检查重金属的方法有()A古蔡氏法B硫代乙酰胺C硫化钠法D微孔滤膜法E硫氰酸盐法4.关于古蔡氏法的叙述,错误的有()A反应天生的砷化氢遇溴化汞,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B加碘化钾可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C金属新与碱感化可天生重生态的氢D加酸性氯化亚锡可防止碘还原为碘离子.v.E在反应中氯化亚锡不会铜锌发生作用5.关于硫代乙酰胺法错误的叙述是()A是搜检氯化物的方法B是搜检重金属的方法C反应结果是以玄色为背景D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E反应时pH应为7-86.下列不属于一般杂质的是()A氯化物B重金属C氰化物D2-甲基-5-硝基咪唑E硫酸盐7.药品杂质限量的基本请求包孕()A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性B保证药品格量C便于生产D便于储存E便于制剂生产A药品的生产过程中B药品的储藏过程中C药品的使用过程中D药品的运输过程中E药品的研制过程中9.药品的杂质会影响()A危害安康B影响药物的疗效C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D影响药物的稳定性E影响药物的均一性三、填空题:1.药典中规定的杂质检查项目,是指该药品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杂质。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中职药剂)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应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化学成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开发和生产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剂专业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知识及技能。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22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及检识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天然药物化学基础》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利用各类化学成分的典型反应进行鉴别实验,利用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初步鉴别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等技能。
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善于将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等,同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及与每位学生的密切接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细心,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药剂工作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思想教育目标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逐渐树立药剂专业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对象本课程是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用于药剂专业学生。
四、教学方法(一)讲授法即由教师用语言或多媒体详细地讲授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要点,如各论中,某一类化学成分的概念,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等内容。
天然药物论文15篇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研究天然药物论文摘要:在创新型社会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的天然药物化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与团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更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经实践证明,基于自主、合作、探索型设计模式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天然药物药物论文药物天然药物论文: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或者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医药院校中许多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天然药物化学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它在探寻先导化合物以及研制开发新药中也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如何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是每一位担任此课程的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就自己对天然药物化学的了解和教学工作实践体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件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必须对整个天然药物化学所涉及的整个知识结构都有所了解,比如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常见中药的特性和其中所含化合物种类,有机化学化合物结构特征和波谱知识等,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旁征博引,才能够深入浅出。
有了全面的知识,在讲课中还要紧抓核心,即围绕着教学大纲对繁杂的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
列出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是考试所要求的;哪些知识是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也是要熟悉的,这样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掌握好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这个舞台。
在讲课的过程中,课件是表述自己观点的载体,好的课件可以让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表述出来,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掌握。
《天然药物化学》(供中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它是药学类本、专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生在学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将掌握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了解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从而为后续的《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课程的基本要求依据药学类本、专科的培训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相关理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初步具有从事与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的方法,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药学事业,使我国独特的中药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如下:(1)重要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2)重要类型天然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识;(3)主要天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4)主要类型的天然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以上内容应依据药学院本、专科的学习特点,重点讲授主要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以及检识方法,介绍各主要类型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类型天然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物理方法,重点讲授波谱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同时适当介绍天然药物的构效关系、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制剂和分析中应用实例以及主要类型天然化合物研究的最新发展。
3、学时安排68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吴继洲、孔令义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1、《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2、代表性中药成分介绍[基本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研究内容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史。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天然药物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答案见最后) (第⼗、⼗⼀不是重点,没有)第⼀章(⼀)⼀、名词解释1、⾼速逆流⾊谱技术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3、超声波提取技术4、⼆次代谢过程⼆、以下每⼀道考题下⾯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个最佳答案。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A. 纤维素B. 展开剂中极性较⼩的溶液C. 展开剂中极性较⼤的溶液D. ⽔2、硅胶⾊谱⼀般不适合于分离()A、⾹⾖素类化合物B、⽣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3、⽐⽔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A. CHCl3B. 苯C. Et2 OD. ⽯油醚4、利⽤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法是: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渗漉法D、浸渍法5、由甲戊⼆羟酸演变⽽成的化合物类型是A. 糖类B. 萜类C. 黄酮类D. ⽊脂素类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实现分离的⽅法有A.醇提⽔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7、与⽔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A. CHCl3B. 丙酮C. Et2 OD. 正丁醇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筛效应D、化学吸附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A. 杂质B. ⼩分⼦化合物C. ⼤分⼦化合物D. 两者同时下来三、判断对错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种展开剂展开,呈单⼀斑点,所以该晶体为⼀单体。
( )2、糖、蛋⽩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次代谢产物。
()3、⼆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氧化、热解及提⾼品质的突出优点。
()4、⾊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法()5、铅盐沉淀法常⽤于中药⽣产中除去杂质。
()6、植物成分的⽣物转化,可为⼀些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提供新颖的先导化合物。
()7、在活性筛选⽅法的指导下进⾏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要求分离⼯作者与活性测试⼈员两个⽅⾯的配合。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 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 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X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辛:发散、行气、行血。
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行气行血甘:补益、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