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马定律

分马定律

分马定律

分马定律是一个数学原理,其来源是一个故事,故事是: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17匹马的1/2是8匹半,但不能将马杀掉。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智伯帮助解决难题。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等于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伯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这则故事所反映的深奥数学原理只能由数学家们去解释,但它包含的生活道理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案

第一节 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作业一: 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二: 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三: 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四: 1、临摹“垂头丧气”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五: 1、临摹“踮着脚走”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六: 1、临摹“跃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图014),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图015)的过程。

关于字母W的读音和26个字母起源

昨晚入睡前躺在床上的时候,突然觉得W这个字母的发音很奇特。其他辅音字母的发音与其在单词中的发音都是相近的,而唯独W的发音和它在单词中的发音风马牛不相及。“大不溜”,“大不溜”,我连续念叨了几遍后突然发现,这是不是double U的连读呢?进而进一步发挥想象,W是不是就是两个U连在一起的变体呢?在形象上很正确啊!难道从小学就知道的这个字母暗藏如此玄机,为何从中学到大学,这么多英文教师都没有提及呢?实在是很奇怪,也惊叹自己的这一发现。兴奋了一会儿终究还是睡着了。 今天有空的时候,专门goole了一把,原来W的确是稍后才发明出来的,而且的确是double U。 附录: 《26字母起源》 A a 如同汉字起源于象形,英语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一开始都是描摹某种动物或物体形状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最后演变为符号。但这些符号和原先被描摹之实物的形状几无相似之处。谁也不能肯定这些象形字母原先究竟代表什么。我们的解释只能是学者们基于史料作出的有根据的猜测。一般认为希腊字母乃西方所有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始祖。其实希腊人的字母又是从腓尼基人那儿借过来的。约在3000年前,在腓尼基字母表中字母A读如aleph,写起来形似字母V,中间再加一横,代表牛头或牛角。以后希腊人将它倒过来写。对于古代腓尼基人来说,牛意味着财富,吃,穿,耕作都少不了它。这也许就是A被列为第一个字母的缘故吧。 B b 和A一样,字母B也可以追溯到古代腓尼基。在腓尼基字母表中B叫beth,代表房屋,在希伯来语中B也叫beth,也含房屋之意。字母B原来形似原始社会的两室房屋,小写字母b是后来从大写字母B衍变出来的。在今约旦河西岸有一犹太教,基督教圣地叫Bethlehem。该词中至今还包含着beth这一成分。B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中心论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基本构架(1):实践——认识——实践 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知觉2、感觉3、表象 1、知觉:人么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 2、感觉: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 3、表象:人们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再现和重组。特点:已经脱离了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于人的头脑之中。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特点:抽象性、间接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判断2、概念3、推理 1、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和断定 2、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 3、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判断过度到新的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的辩证关系 (1)辩证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想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们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是认识通过实践由客体运动到主体的过程。认识在经过主体的运动即抽象思维的运动后,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认识是否真正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却一直受着实践的检验。如果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经验论和唯理论。即一味地坚持从感性认识出发而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会导致我们过分相信现有的经验而忽视了对经验的提取、分析以发展出更加有利的认识;而只注重理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感性材料的积累,就会使我们的认识脱离实际而成为虚妄的空谈。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指我们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这是认识运动开展的前提,也是认识运动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所积累的材料大都是没有经过加工整理的粗毛坯,但我们正是从这些粗毛坯中提取出对我们有用的材料来推动我们认识运动的发展的。 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之后,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复杂的、伴有大量杂质的感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 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 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人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与表演的基础。人物的动作复杂多变,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人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走路 第二节跑步 第三节跳动 第四节表情 第五节口型 三、学习顺序与方法: 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人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掌握表情线的特点,掌握口型与脸型的关系。 2、难点:人在各种运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造型与时间、节奏的关系。 五、作业与练习: 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 工具:笔:B—2B的铅笔纸:铅画纸、打印纸、复印纸均可。橡皮:软质橡皮 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bf16274630.html,/ )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最四足动物大的特点是行走和奔跑。 一般四肢动物的行动规律有这样的方式,以马为例,开始起步时如果是右前足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足就会跟着向前走,接着是左前足向前走,再就是右足跟着向前走,这样就完成一个循环。 接着又是另一次右前足向前,左后足跟着向前,左前足向前,右后足跟着,继续循环下去,就形成一个行走的运动。我们在画马的行走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是放在三只稳定地站在地上的脚所构成的三角形内。 马除了走步外,还有小跑、快跑、奔跑等方式,各种跑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的。 下面我们再把每种步法列出动作分析图,以便能从形象上了解马的动作规律。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1.马的慢走动作规律 以上是马的一般走路的四肢运动规律。它的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一般慢走每一个完步大约一秒半钟的时间,也可慢些或快些,根据规定情景而定。慢走的动作,腿向前运动时不易抬得较高。如果走快步,可以提高些。 前肢和后腿运动时的关节屈曲方向是相反的,前肢腕部向后弯,后肢跟部向前弯。 走路时头部动作要配合,前足跨出时头点下,前足着地时头抬起。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2.马的小跑动作规律 马的小跑是属于一种轻快地走步动作,四肢的运动规律基本上也是对角线交换的步法。与慢走稍为不同的是,对角线的两足是同时离地、同时落地。四足向前运动时要提得高,特别是前足可提的较高些。身躯前进时要有弹跳感,队较量足运动成垂直线时身躯最高,成倾斜线时身躯最低。 动作节奏是四足落地、离地时快,运动过程是两头快中间慢。 大多数兽类的小跑都是这种对角线两足同起同落的不法。但也有些兽类,如骆驼和象等的小跑是采用一种“溜蹄”步法,行走时,身躯向两侧作大幅度的倾摆摇动。 “溜蹄”步法,同样给人以轻快弹跳的感觉。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3.马的大跑动作规律 这种大跑的步伐不用对角线的步法,而是左前有前,左后右后交换的步法,即前两足和后足的交换。前进时身躯的前后部有上下跷动的感觉,这种大跑的步法,步子跨出的幅度较大,第一个起点与第二个落点之间的距离可达一个多的体长,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两个完步。 4.马的奔跑动作规律 奔跑是最快的一种步伐,运动方式也是两前足和两后足交换的步法。四足运动充满着弹力,给人以蹦跳出去的感觉。迈出步子的距离更大,并且常常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甚至全部腾空,每个循环步伐之间落地点的距离可达身体三、四倍的长度。 马奔跑的速度相当快,时速可达50哩,一秒钟可跑三个完步。 拍一格为中速,拍两格为慢速。有在空中飞奔的感觉。 八张为一个循环动作,一秒钟跑三个完步。(1)(5)为原画(1)(9)头收(5)头略向前冲。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5.爪类动物走路动作规律

大脑的喜好-自己整理

大脑的喜好 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作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 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 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也叫普瑞马法则。 你如果有兴趣坚持尝试一周以下方式,你会发现你整个人会很不同了,如果能继续坚持,那惰性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不敢再接近你,而你将在人生获得你愿意的成就。 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你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包括记录你所有的生活活动。这样,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十件。然后把其中一些吃饭穿衣等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此后,你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你的兴趣排列,把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 最后,你就可以在以后一周内进行行动了。每天一早起来,从你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并且坚持做完第一件事情,再做第二件事情……一直做到最后一件你喜欢的事情。 在整个过程中,你开始会稍觉得困难,但你只要花很少的力气稍稍坚持,你就能顺利进行下去。千万在中途不要跳跃那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情。 这种方式是一种强化作用的方式———先处理困难的事情,再处理稍困难的事情,那是一种对于前面行动的强化,然后继续,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一直大到你觉得你有力量来完成任何事情。 对于改变惰性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如果你试试,并且多一些坚持,你将发现,生活着,工作着,是多么轻松有趣的事情! 当你学不进去的时候,不妨看看大脑是怎么想的? 尽管科学家一个接一个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对记忆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所谓大脑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脑和记忆仍是神秘的。研究人员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你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大脑开始这个重建过程?这个谜团继续等待科学家们去寻找答案,但有20个事实是已经科学家证实了的。 1.大脑喜欢色彩。平时使用高质量的有色笔或使用有色纸,颜色能帮助记忆。喜欢简单的,自己受苦少的,快速的《神奇的大脑》视频以及方便和容易的。 2.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3.大脑需要休息,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钟小睡一会儿再继续学习。 4.大脑像发动机,它需要燃料。大脑是一台珍贵而复杂的机器,所以你必须给它补充“优质燃料”。垃圾食品、劣质食品、所有化学制品和防腐剂,不仅损害身体,还削弱智力。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饮食结构影响你的智商。 5.大脑是一个电气化学活动的海洋。电和化学物质在水里能更好地流动,如果你脱水,就无法集中精力。专家建议,日常生活要多喝水,保持身体必需的水分,而且一天最好不要饮用相同的饮料,可以交换着喝矿泉水、果汁和咖啡等。另外,研究资料显示,经常性头痛和脱水有关。

专题运动学基本规律

微专题2: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班级 姓名 分数 (限时40分钟,每题6分,1-12单选,13-15多选) 1.某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v =(2t +4) m/s ,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2m/s B.加速度为4m/s 2 C.在3s 末,瞬时速度为10m/s D.前3s 内,位移为30m 2.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 x 2=2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m/s B.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 2 C.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m D.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 3.(2015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 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4.(2016·课标全国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s t 2 B .3s 2t 2 C .4s t 2 D .8s t 2 5.一小球以3 m /s 的初速度沿一光滑斜面向上做加速 度恒定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起始点为A ,小球运动到A 点沿斜面下方2 m 处的B 点时的速度及所用的时间为( ) A .5 m /s 2 s B .-5 m/s 2 s C .5 m /s 0.5 s D .-5 m/s 0.5 s 6.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如图1所示.已知AB =18 m ,BC =30 m ,小球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则小球在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A .6 m /s,9 m/s,12 m/s B .6 m /s,12 m/s,18 m/s C .3 m /s,4 m/s,5 m/s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适用专业 适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设计方向)三年制专科。(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大纲适用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设计方向)年级学生的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对象需要具备一定的动画绘画基础知识与能力,属专业核心课程。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人和物体在时间的展开中动作的顺序性、间隔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在动画片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观察表现对象动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动画技法和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画技术水平,以及对动画语言的感知力和把握力,为将来的动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了解人、动物的走、跑、跳、表情与口型的动作特点,了解风、雨、雷电、云、烟、水、火及爆炸的动作特点,掌握这些动作的基本绘画技巧,并能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动作设计之中。 知识要求:认识、理解并运用动画艺术中各类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技法,为动画创作的动作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技能要求:熟知各类动体的运动规律,熟练地掌握这些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素质要求:培养创造力和基本造型能力,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掌握动画中人、动物以及自然想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下一步动画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条件

电脑、投影仪、拷贝台、动检仪、动画纸、动画尺 (四)课程学时和主要教学环节 学时:64—120学时 教学环节:理论讲述19—24学时,实践学时61-96学时(学时分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运动规律在动画设计中的地位 第二节运动规律在动画设计中重要意义 第二章运动力学原理 第一节作用力、反作用力 第二节力的表现 第三节加速度减速度 第四节惯性运动 第五节弹性运动 第六节曲线运动 第二章动画中常见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动作的预备和预感 第二节跟随动作 第三节动作的停顿 第四节动作的循环 第五节动作强调 第六节动作的夸张 第七节动作的交搭 第八节运动的透视 第九节复合动作 第十节口型与表情及情绪刻画 第三章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人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1、人的结构

热力学三定律

热力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 可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3.热力学第三定律: 奈斯特定理:当温度趋于绝对温度时,任何物质系统中所发生的过程,其熵变也趋于零。 不可能通过有限过程将系统冷却至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只能无限逼近,而不能最终达到。 4.热力学第零定律: 两个系统分别通过导热壁与第三个物体达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间也必然达热平衡。 5.卡诺定理: (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卡诺机,其效率都相等,与工作物质无关。 (2)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热卡诺机,其效率必小于可逆机的效率。 燃气轮机: 工作原理:: 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是,压气机(即压缩机)连续地从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后燃烧,成为高温燃气,随即流入燃气涡轮中膨胀作功,推动涡轮叶轮带着压气机叶轮一起旋转;加热后的高温燃气的作功能力显著提高,因而燃气涡轮在带动压气机的同时,尚有余功作为燃气轮机的输出机械功。燃气轮机由静止起动时,需用起动机带着旋转,待加速到能独立运行后,起动机才脱开。 空气与燃料混合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涡轮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 机械设计基础: 自由度:构件可能出现的独立运动的数目。对构建自由度的限制叫做约束。 零件—静连接—构件—运动副—机构—动静连接—机器—机械。 英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机械动力—Mechanical power 机械设计基础—Mechanical design basis 热力学—Thermodynamics 传热学—Heat-transfer 专业—major

“行为的塑造”把你从惰性中拯救出来

“行为的塑造”把你从惰性中拯救出来 所为“行为的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我们达到目标。斯金纳说”教育就是塑造行为”;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自己的惰性,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呢?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successive appoximation)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我们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拯救噢我们的惰性呢?https://www.doczj.com/doc/bf16274630.html, 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作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 这类情况反应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象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 从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也叫普瑞马法则。 普瑞马法则:就是如果把一件更难完成的事情放在比较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做。那更难完成的事情就可以成为比较容易完成的事情的强化刺激。换句话说,把不愿意干的任务或者工作放在喜欢完成的任务之前。如果经常完成困难的、有挑战性的任务,那么工作能力就会增长;相反的话,工作能力就要下降。也就是说,把好玩的事情留在后面做。 这种设定是任务导向而不是时间导向,也就是设定任务而不是设定时间。比如,“我每天要完成N的学习量”,而不是“我每天看N个小时的学习书”。当人按照时间计划来工作时,他所关心的是干了多少时间而不是工作的进度,而当人按照完成任务的数量的计划工作时,就能控制住整个的进度。工作的进度决定了工作什么时候被完成,工作者什么时候可以“休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而不再受工作的限制。

运动规律-人的奔跑与跳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人的奔跑与跳跃 一、人的跑步 基本规律 1、身体重心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呈弯曲状。 2、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胯部前后摆动。 3、双脚胯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 4、跨步时,头顶高低的波形运动线,相应地也比走路动作明显。(但注意的是奔跑时的头顶波形线与走路时头顶的波形线规律恰好相反。) 5、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 6、奔跑过程中,双脚有一到多格是同时离开地面的状态。◎奔跑时的姿态、节奏、速度以及动作的中间过程,随着目的、情绪、神态以及角色性别、年龄、身份、体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表现情绪慌张、急促,身体起伏和双手摆动的幅度都应加大。◎为了戏剧效果,奔跑时身体有时也处理成向后倾斜。跑步的画法 范例1(快跑)

4张一个单步,8张一个完步范例2(快跑) 这里画的是半个完步 范例3 如果需要比8格循环更快的奔跑,每张动画则需添上几只脚的位置去填满动作的空档,或者把腿画得模糊不清,完全像速度线那样处理。人的奔跑范例人的奔跑范例人的奔跑范例循环跑画法二、人的跳跃基本规律 1、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蜷身、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双手自然握拳。◎在起跳时,双臂向前、向上带动身体腾空。◎双腿踏地后,蜷起向前伸。◎在落地这一环节时,双臂从侧前方向下运动,上身压低带动重心前移。 2、人在跳跃的时候,身体的重心不像奔跑时那样简单地向前移位,而是跟随着跳跃运动的不同部分而变化的。 3、从起跳到腾空时重心在身体的前方,从腾空到落地时动作重心在身体后方。 4、在跳跃过程中,运动线呈弧形抛物线状态。这一弧形运动线的幅度,是根据用力的大小和障碍物的高低产生不同的差别。 5、原地跳跃动作(欢呼)的基本动作规律与上面所述的相似,不同的是: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落下,人的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人的跳跃范例1 人的跳跃范例2 * * 运动规律 *

普瑞玛法则 打印版

普瑞马法则 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叫普瑞马法则。 法则释义 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先把容易的事情做完,再去做困难的事情,却不知道,这样做却强化了困难事情的认知,即困难的事情变得越来困难了。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 这种方式就是一种强化作用的方式---先处理困难的事情,再处理不那么困难的事情,那是一种对于前面行动的强化,然后继续,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一直大到你觉得你有力量来完成任何事情。 折叠编辑本段执行方法 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要做某件事情,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 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你如果有兴趣坚持尝试一周一下普瑞马法则,你会发现你整个人会很不同了,如果能继续坚持,那惰性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不敢再接近你,而你将在人生获得你愿意的成就。 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你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包括记录你所有的生活活动。这样,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十件。然后把其中一些吃饭穿衣等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此后,你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你的兴趣排列,把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 最后,你就可以在以后一周内进行行动了。每天一早起来,从你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并且坚持做完第一件事情,再做第二件事情……一直做到最后一件你喜欢的事情。 在整个过程中,你开始会稍觉得困难,但你只要花很少的力气稍稍坚持,你就能顺利进行下去。千万在中途不要跳跃那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情。 对于改变惰性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如果你试试,并且多一些坚持,你将发现,生活着,工作着,是多么轻松有趣的事情! 折叠编辑本段理论事实 尽管科学家一个接一个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对记忆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所谓大脑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脑和记忆仍是神秘的。研究人员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你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大脑开始这个重建过程?这个谜团继续等待科学家们去寻找答案,但有20个事实是已经被科学家证实了的。 1.大脑喜欢色彩。平时使用高质量的有色笔或使用有色纸,颜色能帮助记忆。 2.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3.大脑需要休息,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钟小睡一会儿再继续学习。 4.大脑像发动机,它需要燃料。大脑是一台珍贵而复杂的机器,所以你必须给它补充"优质燃料"。垃圾食品、劣质食品、所有化学制品和防腐剂,不仅损害身体,还削弱智力。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饮食结构影响你的智商。 5.大脑是一个电气化学活动的海洋。电和化学物质在水里能更好地流动,如果你脱水,就无法集中精力。专家建议,日常生活要多喝水,保持身体必需的水分,而且一天最好不要饮用相同的饮料,可以交换着喝矿泉水、果汁和咖啡等。另外,研究资料显示,经常性头痛和脱水有关。 6.大脑喜欢问题。当你在学习或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搜索答案,从而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问题胜过一个答案。 7.大脑和身体有它们各自的节奏周期。一天中大脑思维最敏捷的时间有几段,如果你能在大脑功能最活跃的时候学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8.大脑和身体经常交流。如果身体很懒散,大脑就会认为你正在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重要,大脑也就不会重视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你应该端坐、身体稍微前倾,让大脑保持警觉。 9.气味影响大脑。香料对保持头脑清醒有一定功效。薄荷、柠檬和桂皮都值得一试。 10.大脑需要氧气。经常到户外走走,运动运动身体。 11.大脑需要空间。尽量在一个宽敞的地方学习,这对你的大脑有好处。 12.大脑喜欢整洁的空间。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一个整洁、有条有理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更好。为什么,因为接受了安排外部环境的训练后,大脑学会了组织内部知道的技巧,你的记忆力会更好。 13.压力影响记忆。当你受到压力时,体内就会产生皮质醇,它会杀死海马状突起里的脑细胞,而这种大脑侧面脑室壁上的隆起物在处理长期和短期记忆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压力影响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锻炼。 14.大脑并不知道你不能做哪些事情,所以需要你告诉它。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对大脑说话,但是不要提供消极信息,用积极的话代替它。 15.大脑如同肌肉。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大脑都是可以训练和加强的。毫无疑问,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不要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这只能使大脑老化的速度加快。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才能有突出表现。所以你一定要"没事找事",不要让大脑老闲着。 16.大脑需要重复。每一次回顾记忆间隔的时间越短,记忆的效果越好,因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却往往容易忘记。 17.大脑的理解速度比你的阅读速度快。用铅笔或手指辅助阅读吗?不,用眼睛。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你的眼睛更快地移动。 18.大脑需要运动。站着办公效率更高。 19.大脑会归类,也会联系。如果你正在学习某种东西,不妨问问自己:它让我想起了什么?这样做能帮助你记忆,因为大脑能把你以前知道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 20.大脑喜欢开玩笑。开心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学到的知识就越多,所以,让自己快乐起来吧!! 普瑞马法则 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叫普瑞马法则。 法则释义 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先把容易的事情做完,再去做困难的事情,却不知道,这样做却强化了困难事情的认知,即困难的事情变得越来困难了。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 这种方式就是一种强化作用的方式---先处理困难的事情,再处理不那么困难的事情,那是一种对于前面行动的强化,然后继续,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一直大到你觉得你有力量来完成任何事情。 折叠编辑本段执行方法 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要做某件事情,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 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你如果有兴趣坚持尝试一周一下普瑞马法则,你会发现你整个人会很不同了,如果能继续坚持,那惰性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不敢再接近你,而你将在人生获得你愿意的成就。 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你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包括记录你所有的生活活动。这样,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十件。然后把其中一些吃饭穿衣等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此后,你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你的兴趣排列,把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 最后,你就可以在以后一周内进行行动了。每天一早起来,从你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并且坚持做完第一件事情,再做第二件事情……一直做到最后一件你喜欢的事情。 在整个过程中,你开始会稍觉得困难,但你只要花很少的力气稍稍坚持,你就能顺利进行下去。千万在中途不要跳跃那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情。 对于改变惰性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如果你试试,并且多一些坚持,你将发现,生活着,工作着,是多么轻松有趣的事情! 折叠编辑本段理论事实 尽管科学家一个接一个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对记忆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所谓大脑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脑和记忆仍是神秘的。研究人员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你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大脑开始这个重建过程?这个谜团继续等待科学家们去寻找答案,但有20个事实是已经被科学家证实了的。 1.大脑喜欢色彩。平时使用高质量的有色笔或使用有色纸,颜色能帮助记忆。 2.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3.大脑需要休息,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钟小睡一会儿再继续学习。 4.大脑像发动机,它需要燃料。大脑是一台珍贵而复杂的机器,所以你必须给它补充"优质燃料"。垃圾食品、劣质食品、所有化学制品和防腐剂,不仅损害身体,还削弱智力。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饮食结构影响你的智商。 5.大脑是一个电气化学活动的海洋。电和化学物质在水里能更好地流动,如果你脱水,就无法集中精力。专家建议,日常生活要多喝水,保持身体必需的水分,而且一天最好不要饮用相同的饮料,可以交换着喝矿泉水、果汁和咖啡等。另外,研究资料显示,经常性头痛和脱水有关。 6.大脑喜欢问题。当你在学习或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搜索答案,从而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问题胜过一个答案。 7.大脑和身体有它们各自的节奏周期。一天中大脑思维最敏捷的时间有几段,如果你能在大脑功能最活跃的时候学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8.大脑和身体经常交流。如果身体很懒散,大脑就会认为你正在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重要,大脑也就不会重视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你应该端坐、身体稍微前倾,让大脑保持警觉。 9.气味影响大脑。香料对保持头脑清醒有一定功效。薄荷、柠檬和桂皮都值得一试。 10.大脑需要氧气。经常到户外走走,运动运动身体。 11.大脑需要空间。尽量在一个宽敞的地方学习,这对你的大脑有好处。 12.大脑喜欢整洁的空间。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一个整洁、有条有理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更好。为什么,因为接受了安排外部环境的训练后,大脑学会了组织内部知道的技巧,你的记忆力会更好。 13.压力影响记忆。当你受到压力时,体内就会产生皮质醇,它会杀死海马状突起里的脑细胞,而这种大脑侧面脑室壁上的隆起物在处理长期和短期记忆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压力影响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锻炼。 14.大脑并不知道你不能做哪些事情,所以需要你告诉它。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对大脑说话,但是不要提供消极信息,用积极的话代替它。 15.大脑如同肌肉。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大脑都是可以训练和加强的。毫无疑问,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不要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这只能使大脑老化的速度加快。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才能有突出表现。所以你一定要"没事找事",不要让大脑老闲着。 16.大脑需要重复。每一次回顾记忆间隔的时间越短,记忆的效果越好,因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却往往容易忘记。 17.大脑的理解速度比你的阅读速度快。用铅笔或手指辅助阅读吗?不,用眼睛。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你的眼睛更快地移动。 18.大脑需要运动。站着办公效率更高。 19.大脑会归类,也会联系。如果你正在学习某种东西,不妨问问自己:它让我想起了什么?这样做能帮助你记忆,因为大脑能把你以前知道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 20.大脑喜欢开玩笑。开心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学到的知识就越多,所以,让自己快乐起来吧!!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2)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6274630.html,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者:唐飞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数字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本文针对《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当前数字化教学的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探索,从而达到促进数字化教学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运动规律;互动教学;数字化教学;交互式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现代教育中,成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质技术条件。近年来,数字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热点。这种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人从事动画教学多年,一直负责讲授《动画运动规律》这一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无法满足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了,特别是动画专业是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手段的学科,而动画运动规律作为一门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要让没有学习过动画的学生们能够最为直观、有效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决定运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条件限制,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以线性的单向传播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收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从了解、理解到加深,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完全掌控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这种方式依然是如今最普遍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在单方面传授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容易导致学生以记忆、练习为主单一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不适应团队合作式的解决问题,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势是以数字技术辅助教学,在浓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时间,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平台,以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以及数字化共享资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学生本身的意愿和需求,自愿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强度,根据学生的自身不同的程度量身制定学习计划。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还要注意开发在知识的深度层面,这迫使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教材,而是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和掌握新知识、新动向,并有能力自己加以分析和归纳,总结后选取对学生最有用的方面进行传播。而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无疑是能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

关于大学生拖延症现象的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在校大学生拖延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课程名称:《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法学院 专业:法学类 年级:2011级 报告小组:第5组“战拖小分队” 报告时间:2013年6月6日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对象 四、实践方式和具体情况 五、实践时间 六、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七、总结 八、小组成员、工作分配及个人感悟 附录一、本次调查问卷 附录二、问卷调查结果 附录三、在豆瓣、人人、小百合上分享的文章 《关于在校大学生拖延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前言 拖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便会演化为“拖延症”,造成更加消极的后果。当今社会,拖延现象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拖延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存在也十分广泛。自92年起就有“学院延宕”一说,在那年的一次问卷调查中,52%被调查的学生有中度至高度的拖延表现。而20年后,根据我们战拖小组在新闻与网页的搜索中,大型门户网站的拖延症调研表明,在80后90后的群体中,拖延现象的存在达到80%。 拖延行为不但影响了情绪和人际关系,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同学们在deadline前几天开始疯狂认真工作,而且容易导致思维的强化,形成心理暗示,进一步加剧拖延现象。 在本次的课题实践中,我们战拖小组主要研究的拖延现象在大学传播的成因,以及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让学校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的目的 1、调查大学生中拖延行为存在的比例 2、探究大学生拖延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3、探究大学生对于拖延症的认知程度 4、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的对象 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南京大学在校大学生 四、实践方式和具体情况 我们组的实践主要分为以下这三个部分: (一)、问卷调查 1、小组成员一同参与问卷制作: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共享资源,继而 开会讨论,分配任务。我们在4月中旬制作完成主题为《关于在校大学生“拖延症”现象的调查研究——南京大学法学院马原课题实践》,问卷内容见附录一。 2、小组成员在自习室发放了100份纸质问卷,收回100份。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60份问卷给同学好友,收回40份。 在人人网、南大小百合上分享了问卷星上的该问卷链接。 3、收回问卷后,小组成员将数据都输入了问卷星,进行整理分析。 (二)、校园采访、聆听讲座 小组成员在校园中采访了一些同学对于拖延症的看法。也同时采访了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