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103028倪文尖-语文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01103028倪文尖-语文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01103028倪文尖-语文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01103028倪文尖-语文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

(A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Education of Language & Literature)

一、课程目的、任务: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要得启于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由于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课题,在为期半年的教学中不可能把语文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加以探讨和解决。因此,本课程只准备聚焦于一个更加具体细致的研究方向,它将涉及的是两个相对独立且又有所关联的研究领域:文体研究以及语文教育研究,具体的说是对语文教育中的文学阅读进行研究。因为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新闻、小说和诗歌的阅读能力、技巧比起写出它们来重要得多,要求也高得多。

当然,本课程所针对的不是高中生,而是将要教育高中生的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对这些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而言,文体研究本身的起点显然远高于中学语文学习,它具有比较浓重的理论色彩,以对文学性的诉求为起点,其核心则是要对文学阅读尤其是细读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实践。这其中包括了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作为不同的文体创造与衍变的考察研究,艺术形式的创新与方法论研究等等。由此便要求学生不仅对文学史、文体史的脉络以及对创作主体都应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比较细腻敏感的艺术分析和辨别能力,还得有一定的文学批评及理论修养。当然,文体研究与其他关涉文学性的研究之不同在于,它更多地把眼光集中在文学作品的形式层面,因此理性的分析和适宜的方法(论)将占据主要地位,而不过多地拘泥于对作品内涵的感性把捉。所以,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结构主义、叙事学这类与形式有关的文学理论将成为贯穿本学期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然而,更需要注意的是:形式同样是有意味的!这一点在当代中国对文学形式的研究中是经常被弱化乃至忽略的,因此,这学期的课程还将努力融合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种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借助文化研究的思维方式,试图在文体研究或言在对文学阅读的研究中开拓出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加细致复杂的层次,在形式中寻求作品背后的意味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相对于文体研究而言,语文教育可以被视为文体研究得以实践的一个具体的场域。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需要默会的东西,这在文学阅读中体现尤甚。伴随全社会的语文大讨论与高调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各种语文读本大量涌现,优质的选文资源以及新的语文观念、文学鉴赏方法等,深刻地影响了语文的教学与研究。相应地,我们在文体研究中所做的探索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起到作用。我们将倾力研究“怎么读”文学作品这一问题。作为教学者本身,首先要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和目的作出明确的区分:何谓“批判性阅读”?怎样凭借新术语、新知识来实现文学“鉴赏性阅读”的转向?以及什么是所谓“动态性还原”的阅读策略?如何变革既定的阅读观念,重建新的读解图式?等等。简单得说,本课程首先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是:扭转语文教学者本身固有的语文阅读观和方法论。不仅如此,教学者在自明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知道如何把这些新的阅读观念和策略自然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因此,本课程还将配合具体的阅读训练,选取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中进行即时操练,使学生对文体研究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实践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本课程是为中文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除教师讲解外,更需要学生本身的课外研究和讨论,与教师共同研究语文阅读教学重构的可行性,是一次教与学互动的实验性课程。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文体研究及相关理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文学阅读案例研习。

文体研究主要以学习理论方法为主,包括对叙事学、形式主义文论等学术流派及思想的

介绍,还将配合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阅读主体(学生)和创作主体(作家)进行双重的动态还原考察和研究。教师还将就上海二期课改、中学语文学本的编辑等具体的工作和试验,从文化、政治等角度切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这一中心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语文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前景。课堂中将安排一定量的即时阅读,就不同文学体裁的阅读进行训练和讨论,以便在实践层面使学生对文体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有所领悟,并能开拓出文学阅读的新领域。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时限为一学期,共36学时。课堂将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为主要形式,在理论讲解之外,隔周进行文学阅读训练,并安排学生作适量的课外自学。

由于该课程是一次尝试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本身将成为一个实验场。因此教师将在每一次课后,以当日的课堂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反应,进行课堂的“动态性还原”,从而在下一次课中做新的尝试和调整。

在隔周进行的文学阅读训练中,学生将阅读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要求他们在不同层次上作自我定位,试图从多种角度、以多种身份和姿态进行阅读、参与讨论,接受教师的提问与反提问,从而真正实现阅读主体的动态性还原。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讲义

倪文尖主编:《新课标语文学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建伟、孙燕青著:《建构性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学生被要求在期末完成一篇论文或调查报告,由教师指定论文的主题,字数3000以上。

作业的形式(三选一):

1、选取一部作品(短篇小说、散文或诗歌),做文体分析。

2、阅读一部作品,尝试对读者(高中生)的阅读过程及作家的创作过程、生产条件进行“动

态性还原”,建构新的阅读图式。

3、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尝试以教师的身份,凭借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领悟,写一份教学

大纲及教案,要求能摆脱既有的桎梏,重构新的教学模式。

六、讲授大纲: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语文”作为一门“非学科”

第二节文学理论与文体研究

第三节教育学与心理学

第二章语文的外部问题研究

第一节中国语文教育与社会文化

第二节语文教学与课程改革

第三章语文课程论

第一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二节知识开发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第三节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图式

第四节散文的阅读图式

第五节小说的阅读图式

第六节诗歌的阅读图式

第七节文言文的阅读图式

第四章语文教学论

第一节教师:“业师”与“牧师”

第二节阅读类课型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

第五节测试的策略

第五章总结

七、教学时数分配:

《汉语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20111051 课程负责人:卢烈红 主讲教师:卢烈红、赵世举、萧红、张延成、肖圣中 课程中文名称:汉语专题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Topics in Chinese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通开课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 古典文献学、国学与汉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性质 汉语专题研究是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 国际教育、古典文献学、国学与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通开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汉语各专题如语法学、词汇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动态的介绍,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进行汉语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方向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夯实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培养汉语研究和教学人才有重要意义和明显作用。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五大板块组成: (一)语法学专题 1.汉语语法的特点 2.语法的发展 3.语法分析问题

(二)词汇学专题 1.汉语词汇体系 2.古今词汇、词义演变的规律 3.词的运用 (三)文字学专题 1.汉字发展的主要阶段 2.汉字构形的特点 (四)音韵学专题 1.韵书 2.韵图 3.音韵学研究方法 (五)训诂学专题 1.形义关系 2.音义关系 四. 教学计划(包含每个课时的授课内容等)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在知识的传授上重视以点带面,不求细而求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都能运用PPT进行教学,知识精当,课后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如创作教学网页、QQ讨论群,不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进行语言调查等。 六.考核方式 撰写课程论文。 七.适用对象(说明此课程的开课对象是硕士或是博士等)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

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文学部分的八个单元和应用文体部分的四个部分。文学部分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重点、难点是第一至第五单元。应用文体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04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Pedagogy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目的: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小学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为从事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能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和教学论 第二节学习课程和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妇女私和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课程的概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课程,表达自己的课程观;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概况,熟悉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课程理论所设计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课程的概念和课程的形态。 教学难点:课程的形态。 第三章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目标 第二节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重点:课程内容。 教学难点:课程内容。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实施 第二节课程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明确课程实施的概念,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了解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取向。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第三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和意义;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 第二节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了解教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教学的特征;探讨教学的本质和优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重点:现代教学的特征和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教学等概念。 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目标

初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 ●学校名称:济源市王屋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设计日期:2016/12/1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授课时间:70课时 一、育人目标 (一)学校育人目标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二)语文学科侧重育人目标 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 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础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拓展性目标 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本册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写作: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学会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要抓住特点。 3.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展现自己的风采,学会观察,勇于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 2.“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1Q0008 课程名称:力学 (Mechanics) 学分: 4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求是科学班(物理)及部分对物理感兴趣的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之基础,也是本科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物理课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面向物理求是科学班,以及部分物理学专业和对物理学兴趣浓厚的理科类和工科类的本科生。本课程介绍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明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在当前科技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及角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刚体力学、机械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以及流体力学基础。 (二)英文简介 Mechanics is the very first of a series of fundamental elementary courses for an undergraduate physics major.In general,physics is a subject on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general laws of the Nature. This course is mainly for the Physics class of the Qiushi Science Program,which is also open for physics majors and those wh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physics from oth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or schools.It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undamental laws of Newtonian mechanics.It will also briefly point out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cience subjects and show its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our everyday life.To be more specific,Mechanics cover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 point mass, conservation laws of mechanical energy,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universal gravitation,mechanics of a rigid body,mechanical oscillations and waves,theory of special relativity,and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力学是物理系基础课的基础,也是技术学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大学语文》课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设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已有的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养。教学内容要求如下: 议论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对比论证法说理;运用假设性论据;运用设问修辞手法。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1)掌握在本文中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创业精神所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完全归纳论证法的运用;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极少运用修辞手法,较多地使用判断句式。 3.科学的春天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时代和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采。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归纳、演绎、类比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法的运用。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从当时政治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指出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施行“费厄泼赖”精神的前提条件,从而提出了“痛打落 水狗”即不对坏人心慈手软的重要斗争原则。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类比、归纳、对比三种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比拟、拟人、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5.论气节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注重判断与分析,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运用;对应词语的运用;哲理与浅显口语相结合。 6.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作者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法的运用(包括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归纳;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 7.咬文嚼字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叙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严谨精神。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广征博引,实例充分;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8.散文创作谈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围绕着散文创作这一专题,论述了写好散文必须在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这三个方面提高作者的素养。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比较、归纳、演绎三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比喻(明喻、暗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9.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通过评论《水浒》的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的长处,指出:善于 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立身行事和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阐明人物的一切,是《水浒》人物 描写的两大特点,而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与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则是结 构上的特征。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例证法的运用、类比法与例证法相配合;在论述中观点与具体事例、选用材料紧密联系;在例举论据时,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10.论语十则 (1)掌握本文中心论点:孔子这十则语录,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人应当“好学”。孔子所说的学习,包括读书、治学,也包括做人,是增长学识与修养道德的统一。 (2)掌握本文写作特点:通俗生动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反诘)的运用。1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主要驳斥农家“贤者与民并耕”的主张,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还驳斥了农家“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观点。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论据充分,事实确凿;善于辩论,方法多样(演绎、归纳、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排比与反诘的修辞手法。 12.谏太宗十思疏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国君必须努力聚积德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善于运用正反对举的方法进行对比论证;比喻、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3.朋党论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澄清了朋党之说,希望君王能辨别真伪,权衡是非,退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以革新政治,振兴国家。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通篇采用对比法进行论证;以史实为论据进行阐述;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4.答司马谏议书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王安石从名实相符的原则出发,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对新法的种种指责,并表达了他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采用反驳论点的驳论方法;行文委婉,寓刚于柔。 说明文 15.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和基本体系,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特别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 系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层推导、条分缕细的写法;多种说明方法(定义、举例、诠释、比较、比喻)的运用。 16.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这两种奇特现象的成因,并由此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总——分“的结构方式;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诠释说明法的运用; 比较方法与比喻方法的运用;成语的恰当运用。 17.桥的运动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物理知识,阐释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其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形式就是桥的存在形式。

《文论专题》课程内容和特点

《文论专题》课程容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文论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的“文艺学”课程,是专科阶段“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课程的延展与拓宽,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两门重要课程的集合。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课程4学分,课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二、课程主要容、特点 上编中国文论 第一讲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教学容: 1.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2.“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3.孔子“兴观群怨”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兴观群怨”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论中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意义。 思考题: 1.孔子的“诗教”文艺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容? 2.“兴观群怨”说的基本涵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二讲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教学容: 1.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2.“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3.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言不尽意”的含义。 2.了解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弄清文学与理论的基本区别。 思考题: 1.儒家文艺观和道家文艺观有些什么不同?

2.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3.庄子思想对后世中国文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讲勰的《通变》篇 教学容: 1.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2.“通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勰“通变”说对文章写作学的几点启迪 教学要求: 1.理解《通变》的容。 2.了解勰的文学发展观。 3.弄清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1.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2.“通变”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学的发展问题? 第四讲司空图的“韵味”说 教学容: 1.司空图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2.“韵味”: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 3.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韵味”说的涵。 2.了解司空图“韵味”说产生的背景。 3.基本弄清韵味说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思考题: 1.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怎样的文艺思想?2.“韵味”说的具体涵是什么? 3.“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讲严羽的“妙悟”说 教学容: 1.严羽的文论思想概述 2.“妙悟”: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3.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比较 教学要求: 1.了解“妙悟”说的基本概念。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各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寄望于通过舞蹈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 (1)理论讲解与赏析实践相互结合。在引导学生鉴赏舞蹈作品为主的大前提下,适当地指导学生对有舞蹈作品进行有益的探讨,通过实践培养综合的审美能力,同时开展一些辅助活动(了解舞蹈创作的背景,人物传记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综合艺术的审美理想,发展、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建构。 (2)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舞蹈欣赏的教学,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鉴赏其本质是什么、知道舞蹈鉴赏的过程、舞蹈鉴赏的作用和能力培养;了解舞蹈艺术特征,了解舞蹈艺术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方面特殊的表达方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其他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及提高鉴赏能力。 (3)有效开展网络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功效,积极推进网络课程辅助化教学,逐渐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文论专题》课程内容和特点.

《文论专题》课程内容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文论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的“文艺学”课程,是专科阶段“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课程的延展与拓宽,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两门重要课程的集合。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二、课程主要内容、特点 上编中国文论 第一讲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教学内容: 1.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2.“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3.孔子“兴观群怨”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兴观群怨”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论中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意义。 思考题: 1.孔子的“诗教”文艺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2.“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二讲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教学内容: 1.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2.“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3.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言不尽意”的含义。 2.了解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弄清文学与理论的基本区别。 思考题: 1.儒家文艺观和道家文艺观有些什么不同?

2.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3.庄子思想对后世中国文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讲刘勰的《通变》篇 教学内容: 1.刘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2.“通变”: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刘勰“通变”说对文章写作学的几点启迪 教学要求: 1.理解《通变》的内容。 2.了解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弄清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1.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2.“通变”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学的发展问题? 第四讲司空图的“韵味”说 教学内容: 1.司空图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2.“韵味”: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 3.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韵味”说的内涵。 2.了解司空图“韵味”说产生的背景。 3.基本弄清韵味说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思考题: 1.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怎样的文艺思想?2.“韵味”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讲严羽的“妙悟”说 教学内容: 1.严羽的文论思想概述 2.“妙悟”: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3.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比较 教学要求: 1.了解“妙悟”说的基本概念。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

最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要求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 要求 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音,养成正确写字和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习惯,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正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必要基础。语言教学跟语法教学、文字教学以及文学阅读教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工作中,语音教学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初级中学汉语课应该教给学生关于发音的最基本的知识、拼音字母的发音和拼音方法,并且通过语音教学纠正学生方音习惯,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能够纯熟地以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朗读文学作品,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 *观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得到规律,再通过具体的材料印证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从而巩固对它的认识和掌握,这是汉语教学方法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 *课堂的口头练习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来观察、分析语言材料,进一步做也概括和结论;它可以使学生运用学过的定义和规律,从而得到巩固;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效果。口头练习的时候,教师不公要注意学生

答案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用边疆的、有组织的语言鸸不是片断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表达思想,这是汉语课一项重要的任务。 1956年初级中学教学大纲 *朗读和默读,目的在训练学生自觉地领会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朗读还可以训练学生正确而有表情地说话的能力。 朗读要发音正确(力求用标准音——北京语音),句读分明,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也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目的在提高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能用现代汉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扩大他们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对语言同文学的关系和祖国语言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文学教学的各种方法和方式,是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手段。在语言教学里,学生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同样重要。 *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极大的教养意义和教育意义。 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学会普通话,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很有作用。还要注意听的训练,如听写、做听讲记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