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6.11 MB
- 文档页数:32
四川省主要金属矿产类型及特征四川省铁、铜、铅锌、锡、银、铂镍、金、锰、稀有、稀土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述如下。
(一)铁四川省铁矿按成因划分为六大类、11个亚类,详见表1。
(二)铜四川省铜矿按成因划分为四类、11型,详见表2。
(三)铅锌四川省铅锌矿根据主成矿作用划分出五类,按成因分为10型,详见表3。
(四)锡四川省锡矿按主成矿作用划分出一类、2型,详见表4(五)银四川省银矿按成因划分出二类、5型,详见表5。
(六)铂、镍四川省铂族、镍矿均为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根据成矿作用方式分为4型,详见表6。
(七)金四川省岩金,根据矿石建造、赋矿围岩及矿化形式划分为11个类型,详见表7。
(八)锰四川省锰矿主要有三个含层位:1、下三叠统菠次沟组的菱锰矿,称“虎牙式”。
三个类型矿石经氧化后皆可利用。
2、上奥陶统五峰组下部的菱锰矿,称“轿顶山式”;3、下寒武统邱家河组,为含锰砂板岩、含锰硅质岩,称为“平溪式”;(九)稀有金属(锂、铍、铌、钽)四川省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甲基卡式”锂、铍、铌、钽矿床。
主要分布在甘孜州和阿坝州。
(十)(轻)稀土四川省(轻)稀土矿为主要受北北东—南北深断裂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幔源含矿碱性杂岩(霓石英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碱性伟晶岩、碳酸岩脉等)的双重控制,称“牦牛坪式”。
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
表1 四川省主要铁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34表2 四川省铜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56表3 四川省铅、锌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78910表4 四川省锡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表5 四川省银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表6 四川省铂、镍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表7 四川省岩金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注:表7,根据川地川西北队《四川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报告》(1991.5),有修改。
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老915---Ⅰ铅锌矿简介一、自然地理及地质情况1、自然地理甘洛县老915---Ⅰ铅锌矿区位于凉山州甘洛县新市坝镇,至甘洛县县城北东6.5km。
矿区交通方便,乌(斯河)——金(阳)公路横穿矿区,至成昆线甘洛火车站约6km。
矿区位于尼日河东岸山区,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度为+805—+13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尼日河河床,其海拔高度为+980m。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平均降水量为830.3mm,最大降水量1042mm,5-9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2. 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构造体系之北段东缘,小相岭南北向构造带东侧,马拉哈断层以东。
其地层主要发育有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系碎屑岩、灰岩和白云岩等。
3. 以往地质工作该区地质勘查工作始于50年代,先后有凉山地质队、202地质队、原四川地质局第一区测队、207地质队、原西南冶金地勘局609地质队等地质勘查单位在此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针对铅锌矿的调查、普查等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
2003年9月至12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年地质队对该地区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调查工作,经过地表地形测量、地表地质调查和深部工程测量、编录等综合地质调查手段,基本查明了矿区海拔标高+1042-+803m范围内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石品位、质量情况,并对矿区上部975-1300m采区已采矿石量进行了大致估算,其采出矿石量约为106万吨。
二、矿产地质特征1. 矿体特征矿区已发现3个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上段地层的层间破碎带内,呈似层状、脉状或透镜状。
①号矿体:呈带状、脉状,矿层倾向北东,倾角63°-70°,平均65°,平均厚度1.01m;控制矿体走向长为462.5m。
②号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控制矿体顺走向长为650m,中部被采空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矿体平均厚1.09m,下部矿体厚度1-1.14m,平均厚1.08m。
会东县铅锌矿开采破坏生态环境案例会东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是一个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
在过去几十年里,该县的铅锌矿资源开采日益增多,但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下面是一个关于会东县铅锌矿开采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例分析。
其次,铅锌矿开采导致水污染。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和尾矿渣滓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和水源地,污染了当地的水质。
这不仅对人类饮用水造成了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很多水生动植物因为毒性物质的积累而灭绝,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第三,铅锌矿开采导致大气污染。
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爆破剂和矿石破碎设备,这些活动释放出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空气质量。
作为污染物的悬浮颗粒和废气,通过风力扩散到周围地区,对农作物和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铅锌矿开采还引发了土地沉陷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由于开采过程造成的地质结构变化,地下空洞的形成会导致土地沉陷和地面塌陷的风险增加。
这不仅会破坏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屋,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会东县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铅锌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改善矿山技术和设备设施,采用环保型开采方式,减少矿石碎石过程中的粉尘和气体排放。
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和整改工作。
此外,政府也鼓励农民转产或转移就业,减少对土地的依赖,以及鼓励农民参与生态恢复工作。
总结起来,会东县的铅锌矿开采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土地退化、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加强监管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矿产资源开采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赵新跃,李永怀,丁天柱(四川会东大梁矿业有限公司,㊀四川会东县㊀615205)摘㊀要:大梁子铅锌矿位于攀西裂谷成矿带中,为典型裂谷成因铅锌矿床,矿床特征是 三控一储 ,前人在该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深部钻孔探矿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结合大梁子铅锌矿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分析控矿特征,总结矿床成因特点,并根据幔汁理论,预测深部找矿靶区,提高矿山服务年限.关键词:铅锌矿;幔汁理论;深部找矿;地质特征㊀㊀大梁子铅锌矿从20世纪50年代开采至今,已累计探明储量锌+铅金属量200万t.为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梁矿业投入大量工程进行深部探矿工作,但探矿效果欠佳.系统总结前期勘查成败得失,确定找矿有利地段,合理部署勘查工作为当前迫切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不断提出新的成矿理论过程中,幔汁理论在地质勘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尝试从幔汁理论观点出发论述矿床控矿地质特征,进行矿山的深部找矿工作.1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梁子铅锌矿所处的会东地区位于攀西裂谷中段,隶属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南北向小江断裂㊁北东向会东-永善断裂㊁北西向垭都-紫云断裂圈闭的三角形区域内,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明显.基底构造有会理群和昆阳群组成,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主,北西向次之;盖层包括震旦系到第四系,除石炭系㊁第三系缺失和志留系㊁泥盆系部分缺失外,其余地层均有发育,构造线以南北向,北东向,东西向为主,次为北西向;重要构造运动有澄江运动㊁晋宁运动㊁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区内褶皱有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组.东西向断裂主要沿南北向褶皱带轴部通过(见图1).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地层控矿规律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与寒武系筇竹寺组(ɪ1q)黑灰色粉砂岩之间,地层划分因麦地坪组含磷白云岩组厚度小划归震旦系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中.杜乐天等在研究华南地区磷矿时发现震旦系与寒武系接触面附近形成黑色硅质白云岩是热液沉积岩,岩石中有氟的存在为证明,后将该地层简称碳硅泥岩系.对矿区南北两端金川磷矿及撒海卡磷铅锌及发箐铅锌矿的研究发现,大梁子周边地区磷与铅锌以伴生或者单独形式存在于黑色硅质白云岩中,说明该规律具有普遍代表性;另外对矿区南部的淌塘铜矿含矿围岩的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在灰黑色碳质凝灰质千枚岩,碳质绢云千枚岩,凝灰质绢云千枚岩中.说明碳硅岩系不仅是磷及铅锌的含矿围岩,同样也是铜矿和其他金属矿床的含矿围岩和流体通道(见图2).图1㊀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地质简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根据区域地质图修改)2.2㊀构造控矿特点矿区内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近东向构造三组.其中控制矿液运移和矿体侧付方向的是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该构造以逆掩推覆走滑和叠瓦状为特征;深部延伸方向向西.北北西向和东西向构造复合部位形成刺穿构造,矿体主要I S S N1671-2900C N43-1347/T D采矿技术㊀第18卷㊀第4期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18,N o.42018年7月J u l.2018赋在刺穿构造内角砾岩一侧的白云岩中.矿石品位高低与白云岩关系为以下特征:刺穿角砾岩及白云岩的裂隙中形成富矿,矿石品位>10%,铅锌脉体厚度3~5c m ;远离裂隙形成中等富矿,矿石品位在5%~10%,铅锌细脉厚度0.1~3c m ;细晶蚀变白云岩形成贫矿,矿石品位在5%~10%,铅锌细脉为浸染状.图2㊀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21线剖面图2.3㊀矿体蚀变特征与矿体之间关系矿区内蚀变类型有碳化,硅化,细晶白云岩化,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等几种.与矿体密切的主要是碳化,硅化,铅锌矿化.其中矿石品位高低与碳化和硅化关系密切呈正比:矿体在上部碳化㊁硅化强烈,矿体连续性好.矿体长度为50~100m 时,矿体厚度为20~40m 左右,铅+锌品位在15%~20%之间波动;中部矿体长度为500m 左右时,矿体厚度在120~250m 之间.碳化和硅化开始变弱,矿体中有夹石出现,铅+锌品位在5.0%~10%之间波动;下部碳化,硅化明显较弱时,矿体长度为70m ,厚度10~30.0m 左右.铅+锌品位在1.0%~5.0%之间波动,铅锌矿化主要沿裂隙和次级小脉裂隙充填;深部钻探工程揭露发现在没有碳化的地方,硅化中含黄铁矿但铅锌矿化微弱;在没有硅化的地方岩石破碎,有黄铁矿化但没有铅锌矿化.2.4㊀矿床成因认识探讨前人对于大梁子铅锌矿矿床成因认识不一,各有侧重.但关键因素流体的形成机制和流体运移的通道没有研究到位,由地勘初期确定的沉积-改造型矿床;到中科院研究报告确定热液隐爆作用形成的MV T 型铅锌矿床说明认识在不断提高完善.本次研究认为大梁子铅锌矿床是一个典型裂谷成因铅锌矿,特征是 三控一储 (幔汁体侵入㊁构造和层位双重控制㊁刺穿构造是储矿构造).矿体形成于晋宁运动中,该运动是区内重要的构造运动,是变质基底形成的关键性构造-岩浆活动,在此期间,地壳因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一系列东西向基底压扭性褶皱,同时在挤压应力作用下沿压扭性褶皱轴部形成东西向控矿构造,岩石沉积方面形成寒武纪麦地坪组含磷热液沉积(碳硅泥岩系)及上覆地层.之后在印支期挤压构造体制下,古特提斯洋盆闭合,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造山,区内东西向断裂的再次活化,并在东西向的挤压应力下,导致区内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断裂形成,并形成被东西向断裂限制的北北西向刺穿构造.印支晚期至燕山期,在挤压构造体制下,深部氢型幔汁体沿北东向断裂在会理群地层中形成满银沟铁矿和矿区东部的小街金红石矿;此期间氢型幔汁体不断萃取流经地层中的P b ㊁Z n ㊁C u ㊁C o 等物质形成碱性幔汁钠系列含矿流体继续上移,当含矿流体沿北东向构造侵入到会理群地层时,由于还原性碳硅泥岩 的加入,导致氧化还原条件发生改变,幔汁体之前的化学平衡被打破,流体中的C u ㊁C o 等元素以硫化物形式析出,形成深部铜钴矿体和淌塘铜矿.其后含矿流体的继续聚集,流体压力不断升高与碳酸岩地层Z n ㊁P b 元素活化富集,形成矿区中深部铜铅锌矿体,再之后沿碳硅泥岩继续上升在刺穿构造带内以沉淀方式形成目前开采铅锌矿体.后期碱性幔汁钠系列转化为氧幔汁流体以后形成石英和萤石及天青石等非金属矿床.3㊀深部靶区预测3.1㊀前期探矿效果不佳原因分析通过上述对矿区地质特征分析发现,前期探矿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矿体形成的机制没有认识到位,把北东向断裂错认为成矿后断裂,把北西310ʎ方向断裂作为矿区主要控矿断裂,并在主矿体北西和南东方向部署探矿工程,是导致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之一.3.2㊀探矿靶区确定地质依据(1)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是矿区的控矿构造,该构造以逆掩推覆走滑为特征,深部延伸方向为西.(2)矿区位于大桥向斜东翼,岩层西倾,倾角30ʎ.根据上部资料推断在2004中段35线附近出露寒武系黑色硅质白云岩,目前已通过工程验证,并421采矿技术㊀㊀2018,18(4)㊀在白云岩中见到两层铅锌矿体,见矿品位不高属于正常,主要是因为北西向断裂与近东西向刺穿角砾岩交汇部位在南部,所以在南部的F28㊁F29断裂是第2富集区的储矿构造(见图3).(3)在矿区西部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刺穿角砾岩有两个交汇部位,其中在2004中段29~35勘探线控制的矿体为第一个交汇部位,储矿断裂为F28~F29,控矿断裂为B D F2;第2个交汇部位位置在71-107勘探线之间,见矿标高+1500以下,储矿断裂为F65,控矿断裂为B D F3(见图4).图3㊀大梁子2004中段西部探矿平面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根据平面图修改)图4㊀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成矿预测图3.3㊀矿区外围找矿靶区确定依据通过对大梁子相邻铅锌矿点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在矿区南部大银厂矿点具备找矿潜力.大银厂矿点在民国时期就有人在地表进行洞采炼银,20世纪80年代通过地质工作发现含矿地段岩性和构造类型与大梁矿一致,前人在构造带内施工4个钻孔虽然没有见到铅锌矿体,从钻探资料中发现碳化和硅化比上部变弱.这点与大梁矿情况吻合,根据大梁矿成矿模式,大银厂矿点的西部具备找矿潜力;另外根据金属矿床的相似性判断大银厂矿距离大梁子矿在5~10k m,其面积是大梁矿区面积的150倍,符合具备寻找同等储量规模矿床的地质条件,因此在该区开展地质勘察找矿工作是非常必要和有地质理论支撑的.4㊀结㊀论幔汁理论是我国地质科技工作者在地慢柱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及流体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学新理论,理论提出来以后在非金属和放射性领域找矿中都取得比较好的成果,本次用幔汁理论对大梁子矿区基础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以后总结矿体赋存地质规律,然后进行靶区预测和圈定工作,根据圈定的探矿靶区进行工程布置,以期提高勘查效果.参考文献:[1]杜乐天,等.杜乐天文集(1960-2015)[M].地质出版社,北京:2016.[2]张长青,等.四川省会东县大梁子铅锌矿控矿因素研究及矿体定位预测项目研究报告[R].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14.[3]孙克祥,邓永寿.滇中地区昆阳群的刺穿构造[J].云南地质,1998,17(1):31G35.[4]王宝碌,吕世琨.试论川滇黔菱形地块[J].云南地质,2004,23(4):140G153.[5]肖光武,肖渊蒲.四川会东发箐铅锌矿地质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5):27G29.[6]赵元磷,陈㊀思,等.四川会东淌塘铜矿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J].四川有色金属,2016(3):22G26.[7]何端臣,祖世元.试论会东大银厂找矿模式[J].四川地质学报,1997,17(3):196G198.(收稿日期:2018G03G22)作者简介:赵新跃(1966-),男,河南南阳人,工程师,从事矿山地质深边部找矿工作,E m a i l:97929126@q q.c o m.521㊀赵新跃,等:㊀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X X矿采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建设单位:XX编制单位:XX编制日期:2014年9月目录1前言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建设及试运行情况 (8)1.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9)1.4项目验收条件 (9)1.5项目调查情况 (9)2综述 (11)2.1编制依据 (11)2.2调查目的、原则、方法 (13)2.3调查范围、因子 (14)2.4验收调查标准及调查重点 (17)2.5验收调查程序 (20)3工程概况 (22)3.1地理位置 (22)3.2矿区范围 (22)3.3矿区资源储量 (22)3.4矿区建设情况 (23)3.5工程基本情况 (25)3.6工程总平面布局 (31)3.7工程采矿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 (32)3.8物料平衡和水平 (33)3.9工程与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保目标 (36)3.10工程环保投资 (38)4区域环境概况 (39)4.1自然环境概况 (39)4.2社会环境 (40)5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41)5.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41)5.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点 (42)6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43)7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49)7.1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49)I7.2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0)7.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5)7.4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9)7.5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62)7.6土壤环境影响调查 (64)7.7固体废弃物影响调查 (65)7.8景观影响调查与分析 (66)7.9地质环境影响调查 (66)7.10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调查 (67)7.11 总量控制 (68)7.12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68)8清洁生产水平检查 (71)8.1清洁生产定量指标分析 (71)8.2 清洁生产定性指标分析 (74)8.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75)8.4清洁生产措施调查 (75)8.5 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措施 (76)9公众意见调查 (78)9.1 公众意见调查的目的 (78)9.2 调查对象、方法 (78)9.3 调查内容 (78)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79)9.5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82)10环保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84)10.1 未落实环保措施 (84)10.2 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84)11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 (85)11.1工程概况 (85)11.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论 (85)11.3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85)11.4综合调查结论 (87)11.5建议 (88)II附件:(1)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委托书,2014.7.10;(2)宁夏南宁环境保护厅N环发[2010]108号《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0.4.30;(3)宁夏XXXXxx环保局(日环发[2014]159号《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试生产的批复》2014.9.25;(4)宁夏XXXXxx环境保护局《关于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宁夏XXXXxx环境保护(5)竣工验收监测报告2014.8.23;(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附图:附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附图2 工程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 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4 工业场地布置图附图5 环保验收监测布点图IIIIV1前言1.1项目概况1.1.1建设单位简介XX(以下简称XX)始成立于2006年,于2007年6月经宁夏南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
地质论评 GEOLOGICAL REVIEW Vo1.62 Supp. Nov.,2016
藏南错那县卡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初探 缪华清n,李光明 ,夏祥标 ,马国桃 ,李洪梁 ) 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
关键词:铅锌矿床;卡达;藏南 卡达铅锌矿床位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 中段的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其构造演 化与特提斯洋的演化和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的碰 撞作用密切有关。区内及邻近地区已发现一大批 大、中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区域上重要的金 属矿产富集区。为进一步拓展区内基础地质及找 矿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 质调查中心2015年启动西藏卡达地区地质矿产 综合调查子项目,对卡达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一 蚀变填图,现己基本摸清卡达地区及卡达铅锌矿 床基本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对卡达铅锌矿床地质 特征的研究,以期对今后该矿床的地质找矿及勘 查工作和综合研究提供帮助。 1 地质背景 卡达地区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北喜马拉雅成矿 带东段,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1YS)与藏南拆离 系主拆离面(STDS)之间。该区地层属康马一隆子地 层分区,区域上出露早.中侏罗系地层,该套地层 系统主要为大陆边缘海相沉积岩系,与火山喷发 关系密切,发生了明显的热水沉积及浅变质作用。 受印一欧大陆碰撞的影响,喜马拉雅碰撞造山 构造背景下发育的一套近EW-NEE向断裂一复式 褶皱构造系统,区内褶皱普遍具有“轴向北东, 向北东倾伏,南西端扬起”的特点,背斜具“南 陡北缓”的特点。该区断裂构造主要有近EW向 和近SN向两组。近EW向断裂时本区主要的控 盆、控岩和导矿构造,具有长期性、多期次活动 特点。早起表现为拉伸背景性质,控制着中生代 的裂谷断陷盆地的发生、发展及中基性岩浆的侵 入和喷发;中期表现为一系列的挤压、揉皱、破 碎带和逆冲推覆断层,并伴随有动力变质作用; 晚期则表现为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区内基性岩 脉和中酸性岩体的分布。 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以燕山.喜山期中酸性 侵入岩为主,基性一中基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次之。 岩体多呈岩基、岩株及岩墙状产出,规模大小不 一。
佛子冲铅锌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矿预测的开题报告题目:佛子冲铅锌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矿预测一、研究背景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境内,是全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田分布于内江盆地东南缘,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中、上统盐源组和汉源组的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近年来,该矿田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该地区的矿床成因及其构造控矿特征等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佛子冲铅锌矿田构造控矿特征和成矿预测的系统研究,为该地区的深入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 通过对矿床地质、矿床岩相、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佛子冲铅锌矿田的成因类型和构造控矿特征。
2. 在综合分析该矿田形成背景、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等基础上,从矿床的宏观特征、微观结构等方面,探讨该矿田的成矿机理。
3. 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矿床模拟等手段,结合矿床的特点,开展成矿预测。
三、研究意义1. 对佛子冲铅锌矿田的成矿特征和构造控矿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为矿山的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通过成矿预测,可以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指导意见,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
3. 本研究涉及到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矿床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和学术价值。
四、研究方法1. 矿床地质学方法:通过对地层、岩相、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控矿因素。
2. 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矿物化学成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矿体的成因机理。
3.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矿床特点,运用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方法,开展矿床的勘探和成矿预测。
4. 矿床模拟方法:通过矿体形状、结构、赋存状态等方面的模拟,探讨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五、论文结构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分成以下几个篇章:第一章:绪论。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000-0569/2020/036(12)-3783-96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doi:10.12954/1000-0569/2020.12.13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来自原位S・Pb同位素证据”韦晨1亠叶霖3***李珍立30胡宇思3亠黄智龙1刘玉平1王皓宇3亠WEI Chen1,0,YE Lin1**,LI ZhenLi1,0,HU YuSi1,0,HUANG ZhiLong1,LIU YuPing1and WANG HaoYu1,0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6091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iooz/1.Stake Key Laboratoro of Oro Deposit Geocaemistof,Instituta of Geocte加C o,Chinese Academy Sciences,Gui-yang556091,China0.Universitu of Chiase Academy Scieaoe,Beping120/46,China2/20-09-12收稿,2020-06-07改回.Wei C,YeL,Li ZL,Hu YS,Huang ZL,Liu YP and Wang HY.2020.Metal sources and ore genesis of the Wusihe Pb-Zn deposit iu Sichuan,China:New evidence frcm iu-sita S and Pb isotopes.Acta Petrologica Sinica,36(12):3783-3796,doi:12.12654/1002Z566/2222.12.12Abstrcch Thn Wusihe Pb-9n deposit,located n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Yangtzn Block,is one of the typical large-scale Pb-9n deposits in thn Sickuan-Yuuean-Guizhon(SYG)metallocenic province with an esticateP Pb+Ze reverse>3.77Mt at an averaa-grade of〜15.7%.Sulfide orePoViec were hosted in the dolostone of Sinian Den-ying Formation,occerring at stratiform,stratoin and lenses with weak waif rock alteration.Sulfide ores are mainly massive,bandeP,breccias,veies and disseminated ores.The mieeraf assemblaae of the Wusihe deposit is relatively simple,iacluuing sphalerite,galeca,hyprothermat dolomite and calcite with pyrite,bitumen and quartz.The ore yegesis of Wusihe remains controversial due te the lack of-6010—31end geochemical stuuies,and relaten views aboot its mieeralization ieceue hyProthermaO sePiLentation,later hyProthermaO superiLposiLon on an exhalative sePiLentatiod and MVT.U this study,in-sith S and Pb isotopes of sulfides(sphalerite,pyrite and galena)from Wusihe ai diLerent staaes were idvestieateP,aiming io:(1)constrain the sources of metal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PuceP S;(2)to trace its ore-forming process;and furthee(6)te provide n ew evidence foe understanding the ore genesis.U-sith S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Wusihe deposit show diLerent S soorces during ore-forming process.Sulfides at earty ore-staae had sienificant depletion of36S and the 536S values(ranging from+1.3%o te+14.2%o),which map surgest that the H2S was deriveP from a paleo-fetroleem system in hosi rocC;while the-j^S ralues of$010x0at late ore-staae vary from+11.0%o te+23.3%o,C e.,it is enricheP in heavy S isotopes, indicating that it has underaone a marice sulfate thermochemical rePuction of evaporate in ore-hosteP strata.The LA-MC-ICPMS in-sith Pb isotopic ratios of sulfides(sphalerite and galena)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metals of the Wusihe deposit are mainly deriveP from basement rochs with a small contridution from host roch vie water-roch interaction.Geoloop and in-sith S and Pb isotope data,1x)060^ with earty pubesheP stuuies,surgest that the Wusihe deposit belongs to an MVT Pb-0a deposit,and the metal-9earina U u L mixing with rePuceP S-snricheP Uuid is the kep factor for metaO seOide precipitation.Kep words Sichuan-Yunaan-Guizhop metallopenic provigee;LA-MC-ICPMS in-situ S-Pb isotopes;Soorces of ore-forming metals;Pb-0a migeralization;Ore genesis;Ore-forming process摘要乌斯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代表性大型铅锌矿床之一,估算资源量超过370万吨, Pb+Zc平均品位〜15.7%。
四川石渠—德格银锡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2004(24)2
【总页数】1页(P75-75)
【关键词】锡矿;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矿床评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62.4;P624.6
【相关文献】
1.川西义敦银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以义敦夏塞银多金属矿为例 [J], 李昌智
2.内蒙古维拉斯托银铅锌多金属矿外围发现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J], 樊志勇;马立军;杨帆;汪岩
3.内蒙古兴隆屯银锡钼多金属矿地球化学找矿信息评价 [J], 周彦军;李世杰;冯玲玲
4.四川省银、金多金属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J],
5.四川省冕宁县尤黑木地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预查地质报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调查报告(上)篇一: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龙源期刊网.cn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作者:杨欢欢唐菊兴林彬应立娟郎兴海郑文宝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xx年第02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xxcb403103);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专项项目(12120xx3093700)摘要:运用质量平衡方法,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位于角岩和矽卡岩接触带内的矽卡岩化角岩被流体交代蚀变形成矽卡岩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和流体性质。
对两类样品分别进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并运用等浓度线方程及其推导方程分别判断在交代蚀变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特点及元素的活动性,进而推断流体特征。
结果表明:主量元素只有al2o3、na2o和k2o为带出元素,sio2、Fe2o3和cao为带入元素且带入量较大;微量元素w、V、cr带入量较大,bi、ni、pb、ga带入量中等;稀土元素除pr和la外均为带入元素,其带入序列趋势由强至弱依次为eu、er、yb、dy、ho、gd、tm、lu、tb、sm、nd、ce;成矿元素ag、cu、mo、pb、zn为带入元素,带入序列趋势由强至弱依次为mo、ag、cu、pb、zn;蚀变过程元素k、na、li、be、zr被带出与F、cl、oh、co2等组成络合物存在于溶液中;带入元素cu、mo、pb、zn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于矿区内,上述硫化物中硫、铁为低价态,而贫氧的流体有利于硫、铁以低价态出现。
总之,推断蚀变流体富F、cl、oh、co2,具有富含硫和铁元素且贫氧的特征。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元素迁移;成矿流体;交代蚀变作用;矽卡岩;甲玛;西藏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志码:aelementmobilityandmassbalanceofore formingsysteminjiamacopperpolymetallicdepositoftibe tyanghuan huan1,tangju xing2,linbin1,yinglijuan2,langxing hai1,zhengwen bao2(1.schoolofearthscience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 ogy,chengdu610059,sichuan,china;2.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assessmentofm 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 ,beijing100037,china)篇二: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山铜矿石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山铜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无机阴离子与十二胺捕收剂添加顺序对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篇三:地球化学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毕业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X X矿采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建设单位:XX编制单位:XX编制日期:2014年9月目录1前言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建设及试运行情况 (8)1.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8)1.4项目验收条件 (8)1.5项目调查情况 (9)2综述 (10)2.1编制依据 (10)2.2调查目的、原则、方法 (12)2.3调查范围、因子 (13)2.4验收调查标准及调查重点 (15)2.5验收调查程序 (18)3工程概况 (20)3.1地理位置 (20)3.2矿区范围 (20)3.3矿区资源储量 (20)3.4矿区建设情况 (21)3.5工程基本情况 (23)3.6工程总平面布局 (29)3.7工程采矿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 (30)3.8物料平衡和水平 (31)3.9工程与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保目标 (33)3.10工程环保投资 (35)4区域环境概况 (36)4.1自然环境概况 (36)4.2社会环境 (37)5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38)5.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38)5.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点 (39)6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40)7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46)7.1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46)7.2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47)7.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1)7.4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6)7.5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8)7.6土壤环境影响调查 (60)7.7固体废弃物影响调查 (61)7.8景观影响调查与分析 (62)7.9地质环境影响调查 (62)7.10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调查 (63)7.11 总量控制 (64)7.12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64)8清洁生产水平检查 (67)8.1清洁生产定量指标分析 (67)8.2 清洁生产定性指标分析 (70)8.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71)8.4清洁生产措施调查 (71)8.5 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措施 (72)9公众意见调查 (73)9.1 公众意见调查的目的 (73)9.2 调查对象、方法 (73)9.3 调查内容 (73)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74)9.5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77)10环保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79)10.1 未落实环保措施 (79)10.2 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79)11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 (80)11.1工程概况 (80)11.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论 (80)11.3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80)11.4综合调查结论 (82)11.5建议 (82)附件:(1)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委托书,2014.7.10;(2)宁夏南宁环境保护厅N环发[2010]108号《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0.4.30;(3)宁夏XXXXxx环保局(日环发[2014]159号《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试生产的批复》2014.9.25;(4)宁夏XXXXxx环境保护局《关于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宁夏XXXXxx环境保护(5)竣工验收监测报告2014.8.23;(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附图:附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附图2 工程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 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4 工业场地布置图附图5 环保验收监测布点图1前言1.1项目概况1.1.1建设单位简介XX(以下简称XX)始成立于2006年,于2007年6月经宁夏南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
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xxxxx化探队二○一○年七月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委托单位四川省巴塘县国土资源局编写单位:xxxxxx地质矿产调查所所长:xx主任工程师:xxxx项目负责:xxxx工作人员:xxxx xx xxxx xxxx编写人:xxxx xxx xx审查人:xxxx队总工程师:xxx队长:xxxx提交报告单位:xxxxx化探队提交报告时间:xxx年xxx月xxx日《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项目》简介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巴塘县夏邛镇,地理坐标:东经99°07′00″~99°10′00″;北纬29°55′00″~29°58′00″。
拟设探矿权由四个拐点圈闭:①99°07′00″、29°58′00″;②99°10′00″、29°58′00″;③99°10′00″、29°55′00″;④99°07′00″、29°55′00″。
面积26.76km2。
工作区地处金沙江缝合带的东侧,中咱微地块北东缘、义敦岛弧成矿带南侧。
频繁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为矿床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测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出的Au、As、Sb、Ag、 Pb、Zn等元素异常,最高含量分别为54.2×10-9、940.58×10-6、580.31×10-6、2.91×10-6、160×10-6、280×10-6。
还有Cu、Hg、Mo等元素异常组合,各元素异常有一定套合。
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突出,表明成矿物质来源极其丰富,具明显的金、锑、铅锌矿致异常特征。
通过初步调查工作,发现了两条锑金、铅锌矿化体。
Ⅰ号锑矿体地表出露长80m,厚约0.5—3m,产状90°∠82°。
钢灰色(表面氧化后呈浅黄色)辉锑矿呈放射状聚合体顺层分布形成矿体,锑品位0.5—10.9×10-2。
从区内Sb元素异常特征分析推测,区内锑矿化破碎带向北有2—3km左右的延伸,找矿意义巨大。
同时还有金矿化相伴生。
Ⅱ铅锌矿体地表露头赋存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矿体地表出露长50m,厚1—3m,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共分两层,靠近岩脉一侧为纯白色石英脉,铅锌矿呈不均匀团块状分布其中,矿体呈岩脉产出;靠近围岩(二叠系下统上段第一组)一侧为层状石英岩。
孔雀石、铅锌矿及少量黄铜矿呈细脉状、条纹状顺层分布于石英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
矿体产状与接触面产状一致,产状105°∠35°。
铅品位1.86—3.5×10-2。
从水系化探异常的强度和展示规模来看,具有极大的找矿价值。
初步推测纳希具有构成工业价值的锑铅锌多金属矿床规模的潜力。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关于《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的初审意见书2010年7月20日,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以下简称“化探队”)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由四川省巴塘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化探队地质矿产调查所组织实施的《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进行了内审。
经认真审议形成初审意见如下:1、工作目的是:通过调查工作,找寻和追踪矿化线索,力争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靶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工作任务:收集工作区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采用中大比例尺地质和化探测量的工作方法手段,初步查明工作区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特征,并对已有的化探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择优进行解剖。
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提交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
3、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表1 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主要实物工作量表4、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果1)测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纳希地区圈定出了Sb、Au、As、Cu、Pb、Ag、Zn等元素异常,尤其纳希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Sb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峰值高,并有多种元素套合,反映出了良好的矿致异常特征。
表明成矿物质来源极其丰富,具明显的锑金矿致异常特征。
2)通过初步调查,发现了二条锑金、铅锌铜矿化体。
展示了较好的找矿远景。
3)通过系统工作,推测纳希有成型的多金属工业矿床规模的潜力。
5、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冰雪和植被覆盖,野外工作期间山上有积雪,加之又正值当地挖虫草季节,没有向导,致使有些地方只进行了局部踏勘工作。
2)尽管项目组克服重重困难,在工作区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发现了较明显的化探异常和矿化露头。
但由于本项目未正式立项(未取得探矿权),只是进行了调查性工作,工作还不系统,化探异常还未系统解剖,对含矿破碎带未系统追索和工程控制。
报告经队初查后认为:报告内容齐全、较好地反映了调查工作成果,地质推测依据充分。
希按队初审专家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交地方审查同意后安排下一步工作。
队总工程师(签字):二○一○年七月二十日《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初审专家组成员名单目录一、绪论 (1)(一)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三)矿权设置情况 (3)(四)以往工作程度 (4)(五)本次工作情况 (4)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 (6)(一)地质特征 (6)(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9)三、测区地质矿产特征 (9)(一)地质特征 (9)(二)地球化学特征 (11)(三)矿体地质特征 (16)四、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9)(一)工作方法 (19)(一)质量评述 (19)五、找矿远景评价与资源量预测 (22)(一)找矿远景评价 (22)(二)资源量预测 (23)六、结论与建议 (24)(一)结论 (24)(二)存在的问题 (24)(三)建议 (25)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地形地质图1:100002 2 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TC01、TC02探槽素描图1:100一、绪论(一)目的任务受四川省巴塘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xx化探队(以下简称“化探队”)承担了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由化探队地质矿产调查所组织实施。
1.工作目的通过调查工作,找寻和追踪矿化线索,力争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靶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工作任务收集工作区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采用中大比例尺地质和化探测量的工作方法手段,初步查明工作区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特征,并对已有的化探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择优进行解剖。
提取地、物、化等综合找矿信息,总结该区矿产分布规律,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提交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经济概况纳希铅锌多金属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巴塘县夏邛镇,地理坐标:东经99°07′00″~99°10′00″;北纬29°55′00″~29°58′00″。
面积26.76km2。
成都至巴塘县城约850km。
巴塘县城至纳希工作区约10km人行山路,高差2000余米,物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交通不便(见图1)。
工作区位于金沙江东侧,处于横断山北端,海拔2600~4600m,相对高差2000m,属高原深切割地貌,山高谷深,水系十分发育,阔达曲于巴塘县城汇入巴曲,巴曲向下约10km则注入金沙江(见图2)。
测区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山原气候寒冷,谷地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2.8℃,1月平均气温3.7℃,7月平均气温19.6℃。
河谷区极端最高气温达38.5℃,山原最低气温达-23℃。
年降水量485毫米,每年9月至翌年4月为霜冻期,6月至8月为降雨期。
无霜期184天,年日照2451小时。
图2 工作区地形地貌鸟瞰图(红点为拟设探矿权拐点)居民主要为藏族,次为汉族、回、羌等民族。
多居住金沙江沿岸等海拔较低河谷地带,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主要农作物为青稞、小麦、碗豆,粮食主要靠外运供给。
高海拔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畜种有牦牛、马、驴、山羊、绵羊等。
区内盛产药材,珍贵者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芪、鹿茸、麝香、大黄、党参等。
由于交通和自然环境条件差,区内总体经济较为落后,属贫困边远山区。
近年来,随着水利与矿产资源的逐步开发,地方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三)矿权设置情况工作区为矿业权设置空白区,处于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区内,申请设置探矿权范围80西安地理坐标:东经99°07′00″~99°10′00″;北纬29°55′00″~29°58′00″。
面积26.76km2。
拟设置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1。
表1 拟设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探矿权范围坐标表(四)以往工作程度工作区因受自然、交通条件的制约,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四川地矿局组织地质队伍先后对该区开展了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化探等基础地质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和基础地质资料。
1.1961~1962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进行了1:100万区域地质草测。
2.1966~1971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三区测队开展了1:100万区测工作。
编写了相应比例尺的地质矿产图和区调报告。
3.1972~1976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三区域地质测量队进行了1:20万波密幅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
4.1989~1991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进行了1:20万波密幅区域化探扫面,在纳希~拉鲁措地区圈定出了Au、As、Sb、Pb、Zn等元素异常。
(五)本次工作情况1. 本次工作开展情况1)2009~2010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进行了1:5万化探扫面,在纳希地区圈出了浓集中心明确的As、Sb、Au、Ag、Pb、Zn等元素异常。
2)通过收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物化探成果、遥感资料及相邻矿区地质资料(拉鲁措铜金矿、散莫铅锌矿、德仁多铅锌矿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Pb、Zn、Sb元素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3)2010年6月2日,地质矿产调查所组织人员进入纳希地区,于7月7日完成野外踏勘工作,野外工作时间共35天,开展了土壤测量、地质剖面测量、探槽施工等工作。
2.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本次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如下表2。
3. 取得的主要成果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明确的Sb、As、Au、Ag、Pb、Zn等元素异常,异常强度高、规模大,纳希地区Sb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峰值高,并有多种元素套合,反映出了良好的矿致异常特征。
通过调查工作,发现了1条铅锌矿体和1条锑矿体,展示了良好的铅锌多金属找矿前景,进一步工作价值大。
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一)地质特征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工作区地处金沙江缝合带的东侧,中咱微地块北东缘、义敦岛弧成矿带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