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 格式:docx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1
反垄断法律的应用和适用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垄断行为也越来越普遍,给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各国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是指法律对垄断行为进行禁止和打击的一种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市场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反垄断法的主要目标是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排除市场竞争,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垄断行为和市场支配地位。
一、垄断行为垄断行为是指市场中一或多个企业或经济组织通过过高的价格、限制产品供应、拒绝向特定客户提供服务等方法对市场形成持续性的控制,排除其他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活动的行为。
垄断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行为单位限制其他经济组织的进入、限制其他经济组织的扩张、限制其他经济组织的采购或销售、限制其他经济组织的研发或技术创新、限制其他经济组织的质量或服务、设置不公平的限制性条件等。
二、市场支配地位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一个企业或经济组织在特定市场中拥有相对支配地位,能够掌握市场价格、供给量、市场进入等重要经济要素,对市场形成持续性的控制。
市场支配地位并不是一定要垄断整个市场,只要是对市场的控制能够对其他企业形成一定的掣肘,就可以认为是市场支配地位。
如何判断垄断行为和市场支配地位要判断一个企业的垄断行为和市场支配地位,需要结合市场经济环境、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反馈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垄断行为和市场支配地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判断垄断行为和市场支配地位的重要依据。
二、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其他潜在的竞争者能否进入市场。
四、市场的产业集中度。
市场的产业集中度是对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判断的重要因素。
反垄断法的应用反垄断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禁止价格垄断和其他竞争限制行为。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高频考点题-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单选题]1.关于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在港澳台地区的垄断行为均不适用反垄断法的规定B.行业协会不得(江南博哥)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C.行政垄断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的规定D.国有企业不适用反垄断法的规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反垄断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所以选项A错误;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行为)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垄断行为,但同样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因此,也是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选项C 错误;对于铁路、石油、电信、电网、烟草等重点行业,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国有企业以垄断性经营权,但是,如果这些国有垄断企业从事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或者从事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同样应受《反垄断法》的规制。
选项D错误。
掌握“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知识点。
[单选题]2.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
A.商务部反垄断局B.发改委C.证监会D.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掌握“反垄断行政执法”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区封锁的是()。
A.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B.对外地商品采取检验和认证措施C.没有法律、法规依据,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D.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属于地区封锁。
掌握“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各项中,不构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协议的是()。
授课内容:教材研读|第十一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授课时间:7月28日 19:30—22:00授课老师:彭老师第十一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第一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一、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1.适用的地域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反垄断法》(属地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反垄断法》(效果原则)。
【提示】“境内”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
2.适用的主体和行为类型(1)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垄断行为①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②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③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提示】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2)行业协会参与的垄断行为(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行政垄断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3.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1)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不可排除《反垄断法》的适用。
(2)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协同行为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
(3)对于铁路、石油、电信、电网、烟草等重点行业,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国有企业以垄断性经营权;如果这些国有垄断企业从事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或者从事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考试改变命运,帮考助您成功营者集中行为,同样应受《反垄断法》的规制。
二、相关市场界定【解释】相关市场,是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1.界定相关市场涉及的维度包括时间、商品和地域三个维度,但并非任何市场界定都涉及全部三个维度,大部分反垄断分析中,相关市场只需从商品和地域两个维度进行界定,只有在时间因素可以影响商品之间的竞争关系的特定情形下,才会用到时间维度。
8月1日,中国酝酿了14年之久的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开始正式实施,国务院当天也成立了反垄断委员会。
这一法律将为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秩序提供重要的法律武器。
法律实施当天,就有公司因涉嫌垄断而被起诉。
本文将为您解读哪些行为属于垄断行为,又有哪些容易误解的条款?反垄断法适用范围及规定的垄断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法律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包括以下几种行为: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等。
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
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三种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下面是几条容易被大家误解的反垄断法条款:不反对大与强,不反对企业而是反垄断行为。
问:对于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可以依据《反垄断法》来治理吗?答:《反垄断法》反对的是垄断行为,而不是垄断企业,它的原则是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反对的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比如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送审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商务部•【公布日期】2004.01.01•【分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从事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限制或影响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
第三条(垄断行为的定义)本法所称垄断行为,是指排除或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垄断行为包括:(一)经营者之间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经营者过度集中;(四)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第四条(经营者、特定市场的定义)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在特定市场内从事商品经营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
本法所称特定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期间内就某种商品经营所涉及的区域范围。
第五条(政府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六条(主管机关)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设立反垄断主管机构,依法行使职权,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
第七条(社会监督)国家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垄断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支持、包庇垄断行为。
第二章禁止垄断协议第八条(禁止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之间达成旨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实际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以下简称为“协议”)。
协议包括:(一)统一确定、维持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或者销售数量;(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四)限制购买或者开发新技术、新设备;(五)联合抵制交易;(六)其他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反垄断法 PDF反垄断法是政府用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竞争,防止垄断行为的重要法律。
以下是反垄断法的详细介绍。
一、反垄断法概述反垄断法是政府用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竞争,防止垄断行为的重要法律。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和防止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反垄断法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和组织。
二、反垄断法的意义反垄断法的意义在于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行为会影响市场的价格、供应、需求等经济因素。
如果一些企业通过联合、协议、独占等方式形成垄断,就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反垄断法通过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和抑制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反垄断法的原则反垄断法的原则包括:1.禁止非法垄断行为: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了一些非法垄断行为,包括固定价格、划分市场、联合抵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
这些行为都是非法的,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保护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一些企业通过垄断行为控制市场,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反垄断法通过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和抑制垄断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3.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垄断法不仅关注企业的利益,也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
如果一些企业通过垄断行为获取超额利润,就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因此,反垄断法通过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和抑制垄断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四、反垄断法的实施反垄断法的实施需要政府机构和执法部门的有效配合。
政府机构和执法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发现和查处非法垄断行为。
同时,政府机构和执法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
对于违反反垄断法的企业,政府机构和执法部门需要依法进行处罚,以示警示。
五、反垄断法的未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反垄断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未来反垄断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更加注重规范新兴市场的行为,防止和抑制新型垄断行为的出现。
第1篇一、概述反垄断法,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我国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
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以来,反垄断法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一)立法目的1. 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2.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3.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2. 外国经营者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3. 中国境内经营者对外国经营者发生的垄断行为,根据情况,可以适用本法。
三、垄断行为(一)垄断协议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包括:1. 价格垄断协议;2. 限售垄断协议;3. 限购垄断协议;4. 限制出口垄断协议;5. 限制进口垄断协议;6. 限制新进入垄断协议;7. 限制合并垄断协议;8. 其他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垄断协议。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包括:1. 抬高价格;2. 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3. 拒绝交易;4. 限定交易相对人;5. 限定交易方式;6. 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三)经营者集中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通过合并、收购、合营等方式,达到一定规模,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包括:1. 合并;2. 收购;3. 合营;4. 其他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
四、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一)反垄断执法机构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3. 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二)职责1. 调查和处理垄断行为;2. 审查经营者集中;3. 制定和发布反垄断指南;4. 组织开展反垄断培训;5. 宣传普及反垄断法律知识;6. 其他反垄断执法职责。
Morganization 摩根化第一篇反垄断政策本篇涉及一般的竞争行业、不受经济规制的行业。
在市场迅速扩大的时期,垄断问题特别引起关注, 并且容易引起争论。
对中国有现实意义。
提供一种思想和一套分析工具。
第一讲反垄断法概述反垄断法:通过特殊立法,反对和防止独占市场等行为,鼓励市场竞争。
适用于竞争性行业。
禁止价格联盟,禁止形成垄断的兼并。
《唐律》(公元653年)已经开始反垄断。
罗马查士丁尼法典(公元530年)“任何人不得垄断衣服、鱼、梳子、碗等生活日用品和其他用品,…,任何人不得密谋或约定商品的最低价格”。
(吴玉岭,《契约自由的滥用与法规》)现代意义上的反垄断法,首推1890年的《谢尔曼法》。
19世纪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生产规模不断变化,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产业结构发生地壳变动。
反垄断政策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失灵等原因招致的政府干预。
对反垄断问题存在广泛争议。
1.1普通法对贸易限制和垄断的反对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的普通法与英国的普通法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
独立前,英国普通法在北美殖民地使用。
今天,美国司法判决中仍时常引用英国普通法。
反垄断法渊源于一些普通法诉讼,这些诉讼旨在遏制贸易限制行为,限制垄断势力的利润。
研究这些普通法诉讼,能为反垄断法分析提供有价值的视角。
谢尔曼:谢尔曼法“并非宣示一个新的法律原则,而是使用了普通法中已有的并且被广泛认可的原则”。
1.贸易限制贸易限制涉及合同。
限制贸易的行为:面包行会规定学徒出师5年内不得在师傅的面包房附近开面包房。
(Mitchel v. Reynolds)-前资本主义的英国,行会制度调节师傅-学徒之间的关系。
英国最早的反垄断相关案例(1414年):Dyer,戴尔,身份不明,他以契约形式向原告承诺半年内不在原告所在城镇经营与原告相同的行业,原告请求执行契约,契约被判无效。
法院的意图:支持公平的商业活动和行会制度,并没有保护竞争的目的。
1623年面包行会行规:学徒在出师5年内不得在师傅经营的面包店附近开业。
了解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垄断行为导致市场秩序紊乱,消费者利益受损。
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律。
本文将介绍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反垄断法律。
一、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一)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禁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独占或垄断地位,能够对市场定价或其他经济条件产生重大影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包括不正当定价、限制竞争、妨碍市场准入等行为,目的是削弱竞争、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二)禁止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反垄断法律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禁止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对手达成的协议,限制竞争、共同定价等。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厂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议,控制供应链并垄断市场。
这些垄断协议旨在排除其他竞争对手,限制市场竞争。
(三)禁止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法律还禁止企业滥用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滥用知识产权会导致排除竞争、限制市场竞争。
例如,企业通过滥用专利权或版权等知识产权,限制他人进入市场或取得竞争优势,这被视为反垄断法律的违规行为。
二、反垄断法律的适用范围(一)国内市场反垄断法律适用于国内市场,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各国的反垄断法律往往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相似。
例如,美国的《谢曼反托拉斯法案》、欧盟的《欧洲竞争法》等都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竞争的法律。
(二)跨境合作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跨境合作日益增多。
在跨境合作中,如果企业滥用市场优势、限制竞争或操纵价格等,将涉及到反垄断法律的适用。
跨境合作的反垄断法律适用涉及到国际合作和执法协调等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形成跨国反垄断执法合力。
(三)行业监管某些特定行业存在垄断行为的风险,国家会进行行业监管,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法律和规章,以保护市场竞争。
一、反垄断法的概念和立法目的1、反垄断法概念:通过规范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来调整经营者相互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立法目的: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反垄断法的适用表反垄断法的适用(3)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三、反垄断机构设置1、反垄断机构(1)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
(2)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
2、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权和措施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2)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3)查阅、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等文件、资料;(4)查封、扣押相关证据;(5)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注】采用上述规定的措施,应当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
四、垄断行为(一)垄断协议与垄断协议的豁免 垄断协议即卡特尔,是指经营者达成或者采取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1、《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协议(1)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垄断协议:①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②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③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④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⑤联合抵制交易;⑥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①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②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③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2、垄断协议的豁免【反垄断法允许的垄断行为】 垄断协议的豁免是指不以限制竞争为目的,为某种公共利益而达成的合意或者一致行动,反垄断法是允许的。
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1)境内的垄断行为;
(2)境外的对境内市场竞争产
生、的垄断行为。
2.豁免范围豁免、豁免
答案
1.适用范围
(1)中国境内的垄断行为;
(2)境外的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垄断行为。
2.豁免范围知识产权豁免、农产品豁免
协议行为
答案
1.构成要素(1)主观:多个主体串通;
(2)客观:存在通谋或协同一致的行为。
2.协议行为的分类
(1)横向协议: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竞争者
(2)纵向协议:具有交易关系的上下游经营者
(3)横向、纵向协议:行业协会
答案
3.适用例外研发新品、提高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经济不景气
4.法律责任行为论,只要达成协议即可处罚,而非结果罚。
了解反垄断法律适用与案例分析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出台反垄断法律,以防止垄断企业滥用市场地位,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本文将介绍反垄断法律的适用范围,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具体应用。
一、反垄断法律的适用范围反垄断法律适用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禁止垄断行为反垄断法律一般禁止垄断行为,包括搞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实施垄断行为等。
垄断协议是指市场竞争者之间达成的任何形式的合约、协议、安排或者联合行动,目的是限制竞争,例如价格垄断、区域独占等。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则是指市场上某些企业由于垄断地位而能够单方面决定市场行为,例如不合理提高价格、拒绝交易等。
垄断行为包括构成垄断的并购、兼并企业等。
2.禁止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法律还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垄断商标和恶意诋毁等。
虚假宣传是指企业通过虚假广告、误导性宣传等手段,欺骗消费者,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
垄断商标是指企业在同类商品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商标,通过限制其他企业使用相似商标,限制市场竞争。
恶意诋毁是指企业针对竞争对手进行中伤、诬蔑等行为,破坏竞争环境。
3.保护消费者权益反垄断法律还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禁止垄断企业实施不公平定价、限制质量和减少供应等行为。
不公平定价是指垄断企业借助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提高价格等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
限制质量和减少供应则是指垄断企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减少供应量等手段,限制市场竞争。
二、案例分析以下案例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反垄断法律的适用进行探讨:1.美国微软案1998年,美国政府对微软公司发起了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滥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垄断地位,通过与计算机制造商签订排斥竞争对手的合同,妨碍其他公司进入操作系统市场。
最终,美国司法部认定微软公司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要求其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市场竞争。
第四编经济法律制度——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考情分析本章内容不多,主要考查客观题型,分值一般为4-6分。
近年来的出题点主要集中在: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相关市场的界定;反垄断法实施机制;反垄断法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经营者集中等考点。
目录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01 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学习脉络图知识点:反垄断法适用范围一、地域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2.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B.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C.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D.只要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反垄断法》适用范围。
在反垄断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方面,我国采用“属地原则+效果原则”。
属地原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适用《反垄断法》(选项A正确);效果原则,是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若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反垄断法》(选项D正确)。
二、反垄断法适用的主体和行为1.行业协会参与组织实施诸如价格联盟类的垄断行为2.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垄断行为,表现为:(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3.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三、适用除外1.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P43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也适用《反垄断法》。
2.《反垄断法》适用的主体和行为类型
(1)以经营者为行为主体的垄断行为
①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②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③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2)行业协会也是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主体。
(3)“行政垄断行为”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3.适用除外
(1)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2)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4.国有垄断企业(2014年单选题)
(1)合法的垄断性经营权
对于铁路、石油、电信、电网、烟草等重点行业,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其垄断性经营权。
(2)同样受《反垄断法》规制
国有垄断企业从事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或者从事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同样应受《反垄断法》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