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75.80 KB
- 文档页数:4
第3卷第12期 2011年12月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cience&education) V01.3 No.12 Dec.20l1
语用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张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郑州450002)
摘要:基于对河南省主要涉外旅游城市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语用学的
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语用等效翻译为原则,分析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及语用失误
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语用策略,以确保语言语用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提高公示语文本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翻译;语用失误;语用等效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231(2011)12—0075—04
一、引言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
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
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它包括“社会用
语”、“标示语”、“牌示语言”、“标识语”、“告示语”
等,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社会
功能不言而喻。公示语具有突出的四种语用示意功
能: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在表现形式
上,公示语具有简洁、规约和互文性的特点。公示语
是国际化都市及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
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了
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英语已成为国际语
言的大形势下,特别是在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已成
为国家战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形势下.在河南
省主要涉外旅游城市公共场所使用英文公示语。反
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该社会群体的整体
文化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素养,体现了我省对外
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走上了新的台阶。然而,
河南省质监局标准研究所在对全省城市公共标志
翻译做了一次调查,其中公厕标志使用混乱.不合
格率竟高达60%,严重污染了城市语言环境。损害
了城市国际形象。一般认为翻译是不同语言使用者
进行交流的工具,因此,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传统
翻译观念将翻译看成是两种语言、两种文本在形式
上的静态转换,大多局限于字词句的层面,很少触
及译者这个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也
很少去了解一个文本生产的创造过程,对于深层次
的文化问题未足够重视,因而远不能满足旅游翻译
的客观要求。基于这种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本文
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为研究个案,对其英文公 示语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存档、收集了大量的文本
语料,通过语用等效实证研究,分析公示语英译中
的语用失误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公示语英译中的
语用策略 确保语用等效,以提高公示语文本翻译
的质量。 二、公示语英译的理论依据
(一)翻译的语用含义 何自然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作
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
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作为原作者和译文作者
之间的桥梁或者说中介的译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
和促进前两者之间交际的成功。为了保证交际的成
功.译者可以采用各种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
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
效果。
可见。翻译中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而且译
者要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推理,因此译者的任
务不仅是要解决文本中的语言问题,而且更重要是
重视文本的语境问题。翻译本身就是一个语用概
念,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实际就是基于公示语应用特
殊语境和特定功能、特定受众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需
求进行特定信息或文本的功能对等、转换对应的运
作。翻译这类文本时应重视语境的作用,扩大认知
环境,注重翻译的语用效果,以达到语用等效目的。
(二)语用学翻译观
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
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
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
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force)
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它强调的是
基金项目:本文为校级基金科研项目“河南省主要涉外旅游城市公示语英语翻译调查”(项目编号2009-yzk一019)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一
75— “语用含义”(pragmatic implication)和“语用效果” (pragmatic effect)的“语用等效(pragmatic equiva.
1ent effect)翻译”。在公示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所
需处理的就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prag—
matic implication).它是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
导出来的意义,把源语的语用含义表达出来,才能
达到源语的语用效果。可见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
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
么,在一些特定语境中,有些话语被译成另一种语
言时.其语用含义比词语本身具备的意义更重要。
当译语足以解释源语的隐含意义,完全达到了源语
的语用效果,这种翻译才可称为语用等效(prag.
matic equivalent effect)翻译。 对翻译实践而言,这种“语用学的意义观”更具
重要性。如果译者不顾源语和译人语在规约表达式
上的差别。不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
知环境,那么最终导致译文读者对原作意欲传达的
含义不解、异解惑曲解。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我
们提倡语用等效解决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
1986年,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
达从语言学的角度,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功能
等效”翻译理论,摒弃了他早先“动态等效”的提法。
“功能等效”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使源语和目的语
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主张更多地考
虑翻译中语用和交际等因素,如译语读者的接受与
反应等。
何自然提出语用学的翻译观是一种等效翻译
理论.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它可以从语用语言学
和社交语用学两方面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
交语用等效的问题。根据何自然的观点,语用语言
等效指的是在了解原作的语言信息的明示意义
(explicit meaning)和暗含意义(implicit meaning)
的基础上将它们完全复制到译作中,是原作和译作
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达到 等值效果(equivalent effect)。他认为这与奈达的
“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t translation)类
似,即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学层次上追求内容表达
的对等效果,强调最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而
社交语用等效则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
务的等效翻译,它注重的是文化、语言双语交际的
社会语用含义的理解效果.强调不拘泥于原文形 式,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
三、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
语用学翻译观视翻译为信息交流活动,重视动
态的语言交流中的语用意义及其与意义干涉的语
境、智力参与、文化的、心理的因素,强调译文读者
获得与原文的同等语用效果。从语用翻译视角分
析,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
不能正确把握语用翻译原则,经常出现信息误导、
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
一76一 Thomas提出的,指表达不合适或表达方式不妥,不
合目的语习惯等导致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语用、文
化错误。语用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
方面的问题.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
符合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他把语用失误分为
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
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一)英译公示语的语用语言错误
何自然指出:“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障碍所导
致,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
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
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语言习惯套入英语。”在英
译公示语中主要表现为:词汇拼写错误,语气使用
不当,措辞不当,中式英语,语义模糊等。主要具体
分析如下:
1.词汇内涵不对应。语义模糊。作为孤立的语
言单位,词是静止无意义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
才能被赋予表达的生命。如果在英译中简单地把汉
英词语一一对应,语用信息就不能保证忠实传达,
就会造成语用失误。例如,课题组在调研的城市中
看到这样的警示牌和提示牌:“小心碰头”、“小心台
阶”、“当心地滑”,译文分别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Be Careful the Step”、“Don’t Fall Down”。这些译文从语言本身来看并未违反祈使句
及搭配时态等语法规则,但是译者简单地将原文直
译.误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符合英语的表
达习惯,忽视了这些警示语。
语境的词汇内涵是提醒公众注意潜在的危险,
这种亦字亦译的死译、误译、硬译过于直露、生硬。
得不到理想的公示效果,反而会使外国人莫名其
妙。根据国际惯例和通用模式,这类公示语一般用
祈使句或短语表示,“小心……”、“注意……”多译
为Beware,Caution Warning,Danger,警示危险的
程度依次上升。例如“当心触电”(Danger High
Voltage)、“当心落水”(Beware Deep Water)等,也
可译为Mind或Watch。因此,上述三种警示牌按
照英语使用国家的习惯。只要译为“Caution Your
Head”、“Mind the Step”、“Caution Slippery/Wet Floor”,就足以表达清楚公示语的警示作用。再如:
汉语中“写字间”应该是公司职员办公的场所.可译
者却直译为“Writing Room”,明显地是把词汇内涵
理解错误引起的,正确译文应是“Business 0ffice”。
登封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译者对词汇内
涵理解出现偏差 汉语中“天下第一”的“第一”意为
最好、最负盛名,“第一”应译为“The Foremost”或者
“The Best”.而非“First”或者“No.1”。正确的译文应
为“The Foremost/Best Temple in the World”。这
些例子皆为译者在中英转换过程中信息丢失、翻译
不完整造成的失误,体现了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结
构差异和目的语约定成俗表达认知能力的缺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