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组织全说(一)】非统对外关系

【国际组织全说(一)】非统对外关系

同中国关系

非统与我国关系友好。非统组织每届首脑会议召开之际(1966年-1969年除外),我国务院总理均致电祝贺。朱?基总理在2001年7月8日致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的贺函中,高度评价非统长期以来为非洲的独立、解放、和平、发展事业作出的贡献,以及非洲国家和人民在新形势下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新挑战的努力;指出非洲联盟的成立显示出非统组织在胜利完成原有历史使命之后,将向更高程度的一体化方向迈进;高度赞扬2000年10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为中非双方在新形势下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开辟了广阔前景;称赞中国政府与非统组织之间建立起的长期、密切合作关系为中非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并相信在新世纪里中国政府将继续与未来的非盟一道不断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2001年5月25日,非洲各国驻华使节举行招待会,纪念非洲解放日(即非统成立日)38周年。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并发表讲话。他高度评价非统组织成立38年来为争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促进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非洲国家面对新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自身不利处境,努力加强团结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相信在非洲国家的不懈努力下,非洲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非洲大陆必将迎来一个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世纪;指出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为中非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合作确立了良好框架,有利于推动中非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同非统组织的关系。2001年7月11日和12日,唐家璇外长、钱其琛副总理先后致电祝贺阿马拉·埃西当选非统新任秘书长。7月10日-11日,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作为中国政府特使,以“应邀嘉宾”身份出席了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非统第37届首脑会议。同年,中国政府还向非统和平基金捐赠20万美元,用于其在刚果(金)的维和行动。

下设机构

泛非邮政联盟

泛非电信联盟

泛非新闻社

非洲国家电视广播机构联盟

非洲铁路联盟

非洲工会统一组织

非洲体育运动最高委员会

【发展演变历程】

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

追溯非统组织的发展演变历程,不能不提到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力和政治、经济独立的泛非主义思潮。泛非主义起源于美洲,扎根于非洲,其目的是反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实现非洲的独立与统一。以此为基础的泛非主义运动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整个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泛非主义产生于19世纪晚期,它是美洲黑人反对奴隶制以及白人种族主义和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的产物。1885年,泛非主义思想最早由拉美加勒比海牙买加人马尔库斯·加尔维在列强瓜分其他大陆殖民地的柏林国际会议之后提出。进入20世纪,泛非主义的理论逐渐与美洲黑人和非洲人民的斗争实践相结合,从而开始形成一种有组织的运动,即泛非主义运动。1919年,在美国黑人知识分子杜波依斯的倡导下,57名代表(其中12名来自非洲)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泛非会议。巴黎和会主张改变非洲现状,提出让非洲人民自决,主张在原德国殖民地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监督下的由非洲人管理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斗争,

至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泛非思潮进一步发展,以恩克鲁玛、纳赛尔、凯塔、杜尔、尼雷尔、卢蒙巴和博瓦尼等为代表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们将泛非主义思想进一步具体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为各自国家赢得了独立。

非洲统一组织诞生

进入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20世纪60年代初,非洲独立国家已经达30多个。这

些国家面临着共同的任务,那就是保护和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支持未独立非洲国家的解放斗

争。因此,非洲国家联合起来打击共同的敌人——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霸权主义,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独立后,非洲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同时支持未独立国家人民的斗争,实现非洲大陆的完全解放和复兴,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被迫从政治上撤出非洲后,正企图以新殖民主义的方式“重返非洲”,从其他方面控制非洲,甚至对非洲新独立国家发动公开的武装入侵。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因埃及将英国长期霸占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对埃及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严重威胁非洲国家的独立和生存。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霸世界,积极向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非洲大陆扩张渗透,以求将非洲国家纳入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使非洲面临分裂和“巴尔干化”的危险。因此,非洲独立国家迫切需要联合自强,加强团结与合作。科特迪瓦总统博瓦尼就曾经大声疾呼:“我们需要联合起来”,只有实现非洲大陆的联合和统一,“才有可能使非洲作为独立的大陆继续存在”,才能确保非洲的完全解放和促进非洲的振兴。因此,非洲团结和统一成为非洲国家和人民迫切的愿望和需要。

在争取非洲团结和统一的事业上,克瓦米·恩克鲁玛做了很大的努力。1958年4月,在阿克拉召开了第一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决定与会八国建立合作与团结关系。同年12月在阿克拉召开了第一届全非人民大会,专门讨论了非洲统一问题,号召非洲各独立国家联合为若干区域联邦或集团,以便最终建立“泛非联邦”或“非洲合众国”。1960年、1961年又先后在突尼斯和开罗召开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这些会议为非洲的团结和统一铺平了道路。在此期间,区域性的联合迅速发展起来,但这些区域性集团对非洲统一的方式和程度有不同的主张,因而形成了一些各持己见的国家集团。

1958年11月,加纳和几内亚宣布组成联盟。1960年12月,马里加入该联盟,形成了加、几、马联盟。差不多与此同时,原法属殖民地国家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达荷美(今贝宁)、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乍得、喀麦隆、刚果(布)加蓬和马尔加什等12国组成了“布拉柴维尔集团”,其正式名称为“非洲-马尔加什联盟”。1961年1月,加、几、马联盟三国,埃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等六国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集会,反对美国干涉刚果(扎伊尔)的事务。由于非洲独立国家中出现了两个集团,时任利比里亚总统杜伯曼倡议召开非洲各国参加的会议来调解分歧。1961年5月,非洲国家首脑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开会,有20个国家参加(除了“布拉柴维尔集团”外,还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索马里、多哥和突尼斯)。卡萨布兰卡集团拒绝参加会议。在蒙罗维亚会议上,以布

拉柴维尔集团为基础形成了蒙罗维亚集团。由于在刚果(扎伊尔)问题以及

非洲统一运动进程和方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非洲各独立国家分成了卡萨布兰卡集团和蒙罗维亚集团。蒙罗维亚集团各国确立了非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重申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文化合作,特别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急于谋求政治上的统一。它们被认为是非洲统一运动中的温和派。而卡萨布兰卡集团则制定了《卡萨布兰卡宪章》,主张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支持非洲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卡萨布兰卡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