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容器

电力电容器

XXXXXXXXXX培训中心

培训教案(表13)

培训班编号:第期低压电工作业

授课节次:第 21 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电容器内衣绝缘油(矿物油或十二烷基苯等)作浸渍介质。

额定电压多为10.5kV、6.3kV、35kV等,低压的为:0.23kV、

0.4kV、0.525kV等

二、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大多数均为感性。所有电感负载均需要补偿大量的无功功率,提供这些无功功率有两条途径:一

三、电容器的安装

1)补偿电容器的搬运。

①若将电容器搬运到较远的地方,应装箱后再运。装箱时电容器的套管应向上直立放置。电容器之间及电容器与木箱之间应垫松软物。

②搬运电容器时,应用外壳两侧壁上所焊的吊环,严禁用双手抓电容器的套管搬运。

③在仓库及安装现场,不允许将一台电容器置于另一台电容器的外壳上。

2)安装补偿电容器的环境要求。

①电容器应安装在无腐蚀性气体及无蒸汽、没有剧烈震动、冲击、爆炸、易燃等危险场所。电容器室的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②装于户外的电容器应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定的残余电压。而且,由于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很高,自行放电的速度很慢,残余电压要延续较长的时间,为了尽快消除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对电容器组要加装与之并联的放电装置,使其停电后能自动放电。不论电容器额定电压是多少,在电容器从电网上断开30s后,其端电压应不超过65V。一方面能防止电容器带电荷再次合闸;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运行值班人员或检修人员工作时,触及有剩余电荷的电容器而发生危险。在接触自电网断开的电容器的导电部分前,即使电容器已经自动放电,还必须用绝缘的接地金属杆,短接电容器的出线端,进行逐只放电。

四、电容器的接线

三相电容器内部多为三角形接线,补偿方式分为低压分散(或就地)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补偿几种。右图为低压分散(或就地)补偿接线图。

图中的电动机同时又是店容器的放电装置。

五、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电容器应在额定电压下运行。如暂时不可能,可允许在超过额定电压5%的范围内运行;当超过额定电压1.1倍时,只允许短期运行。但长时间出现过电压情况时,应设法消除。

电容器应维持在三相平衡的额定电流下进行工作。如暂不可能,不允许在超过1.3倍额定电流下长期工作,以确保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装置电容器组地点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24h内平均温度不得超过+30℃,一年内平均温度不得超过+20℃。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宜60℃。超过如发现超过上述要求时,应采用人工冷却,必要时将电容器组与网路断开。

六、电容器的保护

(1)容量在100kvr以下时,可用跌落式保险保护; 100kvr~ 300kvr时,用采用负荷开关, 300kvr 以上时,用采用断路器保护。

(2)用合适的避雷器来进行大气过电压保护。

(3) 每个电容器上装置单独的熔断器,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按熔丝的特性和接通时的涌流来选定,一般为1.5~2倍电容器的额定电流为宜。

电力电容器课件 (一)

电力电容器课件 (一) 电力电容器课件介绍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用于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 因数和电压稳定性。电力电容器课件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资料, 能够全面深入地介绍电力电容器的概念、原理、种类、应用、维护等 方面的知识,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从事电力行业的工程师都有 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电容器的概念和原理 电力电容器是具有一定电容值的电容器,能够存储电荷并产生电场, 根据正弦电压的变化情况,电容器可以吸收或释放电能。电容器的原 理是以两个带有电荷的平行板之间的电场能量为基础,其电容值取决 于电容器的颗粒数、板距和介质等因素。 二、电力电容器的种类和应用 电力电容器根据其特殊的应用要求,可以分为直流电容器和时变电容器。直流电容器用于直流电路的滤波和稳压,时变电容器运用于交流 电路的功率因数补偿和电压调节。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能改善线路 功率因数并降低交流电路的损耗,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电力电容器的维护和检修 电力电容器的维护和检修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涵盖电力经济成 本的关键之一。定期的维护和检修能够检验电容器的性质、失效、渗漏、绝缘和安全,及时发现维护问题和异常状况。该方面的注意事项

及维护要求应在课件中详细阐述。 四、电力电容器课件的创新与使用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从事电力行业的工程师,电力电容器课件 的编制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性,以满足新的维护要求和电力设备 的发展趋势。在使用方面,更加注重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素材,深入浅出,为学生提供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教育效果。 结论:电力电容器课件是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的素材、内容及创新应更加跟上当代电力技术和发展潮流。同时,强 调其应用性,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体验,为电力工 程技术人才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电力电容器

第三章电力电容器 第一节电容器基东概念 一、平板式电容器原理 电容器通常是由两块中间隔以绝缘材料的导电极板组成,用以隔开极板的绝缘材料叫做绝缘介质。 电容器的基本性能是在电场作用下,极板上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当把电容器的两极板上接通直流电源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容器极板上将出现正电荷,与电源负极连接的极板上将出现负电荷,两个极板上带电量是相等的。这样,在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 实践证明,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q的大小,与加在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c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加在两个极板问的电压越高,两个极板上积储的电荷也越多。这个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q=CUc (3-1) 或 C=q/Uc (3-2) 式中 C——电容,F; q——电荷量,C; Uc——电容器端电压,V。 电容量C是用来表征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大小,单位是法,用符号F表示,实用中由于法这个单位太大,通常不采用,一般用微法(μF)或皮法(pF)做单位(1μF=10-6F,lpF=10-12F)。 二、电容器电容量 电容器电容量C的大小,决定于电容器本体几何尺寸(即极板面积和极间介质厚度)及介质的介电系数,与外界条件(如外加电压的高低)无关。若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面积为S,两平行板极间的距离为d,则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可表示为 C=εS/d (3-3) 式中 C——电容量,F; S——极板面积,cm2; d——极间介质厚度,cm; e——电介质的介电系数,F/cm。 实用中,把各种绝缘材料的介电系数ε与真空中的介电系数ε。作比较,其比值εr叫做相对介电系数,因此 ε=εrε0 (3-4) 其中ε0=1/(4π×9×1011)=8.84×10-14F/cm。 将ε0值及εr值代入式(3-3),则得 C=εr S/(36πd×1011) (3-5) 式中,符号含义与式(3-3)相同。 电力电容器通常用铝箔作极板,采用卷绕式平扁形元件。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极板双面起作用,其电容值约等于该元件展开成平面长条时的两部,即 C=εr bl/(18πd×1011) (3-6) 式中 d——极板宽度,cm;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电容补偿柜中避雷器的作用 电源供给负载的电流中,含有 1.有功电流 2.无功电流(分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 都要流过二者之间的导线,并有一点损耗(被导线损耗掉的) 有功电流,不断的被负载消耗掉,用于做功,比如机械装置的转动等其他能量形式无功电流,不断的与电源交换能量,用于为有功的能量转换建立必要的磁场,但是建立的磁场所需只是和电源交换,理论上并没有消耗 现在通过电容器补偿,感性负载就可以和电容器相互交换这个能量了 就不用再向电源额外的索取了 这样导线上的电流就减少了,损耗减少了,导线所占的压降也减小了,电网末端的电压升高了 电源的负担也就减少了,有能力做其他需要做的事情了,相当于电源出力增加了 整体上看电容器和感性负载,等效为一个功率因数很高的负载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及允许运行方式 电力电容器分为串联电容器和并联电容器,它们都改善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 和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 1.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1)串联电容器的作用 串联电容器串接在线路中,其作用如下: (1)提高线路末端电压。串接在线路中的电容器,利用其容抗xc补偿线路 的感抗xl,使线路的电压降落减少,从而提高线路末端(受电端)的电压,一般可将线路末端电压最大可提高10%~20%。 (2)降低受电端电压波动。当线路受电端接有变化很大的冲击负荷(如电 弧炉、电焊机、电气轨道等)时,串联电容器能消除电压的剧烈波动。这是 因为串联电容器在线路中对电压降落的补偿作用是随通过电容器的负荷而变 化的,具有随负荷的变化而瞬时调节的性能,能自动维持负荷端(受电端) 的电压值。 (3)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由于线路串入了电容器的补偿电抗xc,线路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减少,相应地提高了线路的输送容量。 (4)改善了系统潮流分布。在闭合网络中的某些线路上串接一些电容器, 部分地改变了线路电抗,使电流按指定的线路流动,以达到功率经济分布的 目的。 (5)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线路串入电容器后,提高了线路的输电能力,这 本身就提高了系统的静稳定。当线路故障被部分切除时(如双回路被切除一 回、但回路单相接地切除一相),系统等效电抗急剧增加,此时,将串联电 容器进行强行补偿,即短时强行改变电容器串、并联数量,临时增加容抗xc, 使系统总的等效电抗减少,提高了输送的极限功率(Pmax=U1U2/xl-xc),从而提高系统的动稳定。 2)并联电容器的作用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及运行原理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及运行原理电力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以及稳定电压。本文将介绍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及运行原理,并深入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电力电容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提高功率因数:在交流电路中,电力电容器可以通过提供无功电流来补偿电网的容性负载,从而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表示有用功率与总视在功率之比,当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感性负载时,功率因数较低,电能的利用效率也降低。而电力电容器的引入可以补偿电路中的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从而减少输电损耗。 2. 稳定电压:电力电容器作为一种可调节电压的设备,可以补偿电网中的瞬时电压波动。当电网中出现瞬时电压下降时,电力电容器可以迅速释放存储的电能,提供电流支持,稳定电压,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 3. 抑制电磁干扰:电力电容器可以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流和电压,从而降低电磁干扰对其他电气设备的影响。在现代化的电力系统中,设备越来越多,谐波问题日益突出。电力电容器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波电流和电压,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电力电容器的运行原理

电力电容器的运行原理基于电容器的电荷和放电特性。当电容器连 接到电源时,电容器会吸收电源的电能并存储电荷。当电容器与电源 断开连接时,电容器会释放存储的电荷,向电路中输出能量。 电力电容器的运行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 1. 充电阶段:当电容器连接到电源时,电源的电压会导致电容器内 部形成电场,将正电荷聚集在一边,负电荷聚集在另一边。这个过程 被称为电容器的充电阶段。 2. 储存能量: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储存了电能。电容器的 存储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 = 1/2*C*V^2,其中E是电容器的 能量储存量,C是电容,V是电压。 3. 释放能量:当电容器与电源断开连接时,电容器会向电路中释放 存储的电能。这个过程被称为电容器的放电阶段。 电力电容器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分为两种类型:铝电解电容器和聚 酯薄膜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主要用于大功率的电力系统中,而聚酯 薄膜电容器则适用于小功率的电子设备。 三、电力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有多种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无功补偿:电力电容器可以用于补偿电力系统中的感性负载,提 高功率因数,减少输电损耗。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安装电力电容器,可以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电力电容器

XXXXXXXXXX培训中心 培训教案(表13) 培训班编号:第期低压电工作业 授课节次:第 21 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电容器内衣绝缘油(矿物油或十二烷基苯等)作浸渍介质。 额定电压多为10.5kV、6.3kV、35kV等,低压的为:0.23kV、 0.4kV、0.525kV等 二、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大多数均为感性。所有电感负载均需要补偿大量的无功功率,提供这些无功功率有两条途径:一

三、电容器的安装 1)补偿电容器的搬运。 ①若将电容器搬运到较远的地方,应装箱后再运。装箱时电容器的套管应向上直立放置。电容器之间及电容器与木箱之间应垫松软物。 ②搬运电容器时,应用外壳两侧壁上所焊的吊环,严禁用双手抓电容器的套管搬运。 ③在仓库及安装现场,不允许将一台电容器置于另一台电容器的外壳上。 2)安装补偿电容器的环境要求。 ①电容器应安装在无腐蚀性气体及无蒸汽、没有剧烈震动、冲击、爆炸、易燃等危险场所。电容器室的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②装于户外的电容器应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定的残余电压。而且,由于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很高,自行放电的速度很慢,残余电压要延续较长的时间,为了尽快消除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对电容器组要加装与之并联的放电装置,使其停电后能自动放电。不论电容器额定电压是多少,在电容器从电网上断开30s后,其端电压应不超过65V。一方面能防止电容器带电荷再次合闸;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运行值班人员或检修人员工作时,触及有剩余电荷的电容器而发生危险。在接触自电网断开的电容器的导电部分前,即使电容器已经自动放电,还必须用绝缘的接地金属杆,短接电容器的出线端,进行逐只放电。 四、电容器的接线 三相电容器内部多为三角形接线,补偿方式分为低压分散(或就地)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补偿几种。右图为低压分散(或就地)补偿接线图。 图中的电动机同时又是店容器的放电装置。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电力电容器分为串联电容器和并联电容器,它们都改善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和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 1.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串联电容器的作用|电厂锅炉、汽轮机、电气、水处理等热电行业技术交流串联电容器串接在线路中,其作用如下:热电技术联盟. (1)提高线路末端电压。串接在线路中的电容器,利用其容抗xc补偿线路的感抗xl,使线路的电压降落减少,从而提高线路末端(受电端)的电压,一般可将线路末端电压最大可提高10%~20%。|电厂锅炉、汽轮机、电气、水处理等热电行业技术交流) (2)降低受电端电压波动。当线路受电端接有变化很大的冲击负荷(如电弧炉、电焊机、电气轨道等)时,串联电容器能消除电压的剧烈波动。这是因为串联电容器在线路中对电压降落的补偿作用是随通过电容器的负荷而变化的,具有随负荷的变化而瞬时调节的性能,能自动维持负荷端(受电端)的电压值。 (3)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由于线路串入了电容器的补偿电抗xc,线路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减少,相应地提高了线路的输送容量。 (4)改善了系统潮流分布。在闭合网络中的某些线路上串接一些电容器,部分地改变了线路电抗,使电流按指定的线路流动,以达到功率经济分布的目的。 (5)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线路串入电容器后,提高了线路的输电能力,这本身就提高了系统的静稳定。当线路故障被部分切除时(如

双回路被切除一回、但回路单相接地切除一相),系统等效电抗急剧增加,此时,将串联电容器进行强行补偿,即短时强行改变电容器串、并联数量,临时增加容抗xc,使系统总的等效电抗减少,提高了输送的极限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动稳定。 并联电容器的作用 热电技术联盟并联电容器并联在系统的母线上,类似于系统母线上的一个容性负荷,它吸收系统的容性无功功率,这就相当于并联电容器向系统发出感性无功。因此,并联电容器能向系统提供感性无功功率,系统运行的功率因数,提高受电端母线的电压水平,同时,它减少了线路上感性无功的输送,减少了电压和功率损耗,因而提高了线路的输电能力。 电容器补偿装置的允许运行方式|电厂锅炉、汽轮机、电气、水处理等热电行业技术交流 电容器的正常运行状态是指在额定条件下,在额定参数允许的范围内,电容器能连续运行,且无任何异常现象。|电厂锅炉、汽轮机、电气、水处理等热电行业技术交流电容器补偿装置运行的基本要求(1)三相电容器各相的容量应相等; (2)电容器应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运行,其变化应在允许范围内;热电技术联盟 (3)电容器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运行温度不超过允许值; (4)电容器不可带残留电荷合闸,如在运行中发生掉闸,拉闸或合闸一次未成,必须经过充分放电后,方可合闸;对有放电电压互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及运行方式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及运行方式 1.提供动态补偿:电力电容器可以实现无功补偿,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加入合适的电容器,可以调整电路的功率因数,并消除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谐波含量,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容量。 2.调整电压波动:电力电容器可以用来补偿短暂的电压波动,比如当电力系统突然发生负荷变化时,电容器可以迅速地释放电能来稳定电压,保证供电的质量。 3.提供瞬态支持:电容器可以在瞬时功率需求增加时,释放存储的电能,提供额外的短时高功率,并平衡功率平衡。 4.滤波电荷/电阻:电力电容器可以滤除电网中的谐波分量,减少谐波对电网和设备的影响。此外,在输入端并联一个适当的电阻,可以提高电容器的谐波过滤性能。 1.固定电容器:固定电容器是指在运行过程中功率和容量不会发生变化的电容器。它们通常被安装在电力系统中的固定位置上,以实现无功补偿、调整电压和滤波等功能。固定电容器一般通过与电力系统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2.可开关电容器:可开关电容器是指容量能够调节的电容器。它们通常用于需要频繁调整功率和容量的场合。可开关电容器通常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来实现容量调节,将电容器连接到PWM控制器,通过变换开关的状态来控制容量的变化。可开关电容器在电网的负荷变化较大、需要频繁调节电容器容量的场合下广泛应用。

总之,电力电容器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实现无 功补偿、调压、滤波和提供短时间高功率等功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使用,电力电容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网的 电能利用率,促进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电力电容器的原理规格和选用

1、概述 1.1本说明书使用于频率50HZ或60HZ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以下简称电容器),该种电容器主要用来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损, 改善电压质量,节约电费,提高变压器效率,充分发挥发电,供电设备的效率。 1.2电容器有GMKP/BFF型、GMKP/BFM型、GMKP/BAM型等系列,常用为GMKP/BFM型(全膜二芳基乙烷),其型号意义如下: GMKP/包括法兰克公司系列代号,液体介质代号,固体介质代号,设计代号第一特征号, 第二特征号,第三特征号,尾注号。 例如:(1)GMKP/BFM6.3-50-1,6.3Kv,50Kvar,单相,浸二芳基乙烷,全膜. (2)GMKP/BFMr11-100-3W,11Kv,100Kvar,三相,浸二芳基乙烷,全膜. (3)GMKP/BAMr11/J3-200-1Wh,11/V3Kv,200Kvar,单相,横放型,浸苄基甲苯,全膜. 1.2.1系列代号B:表示并联电容器。 1.2.2液体介质代号F:表示二芳基乙烷,A:表示苄基甲苯(适用寒冷低温地区)。 1.2.3固体介质代号F:表示膜纸复合介质,M:表示全膜介质。 1.2.4设计代号R:表示放电电阻,r:表示内熔丝。 1.2.5第一特征代号(额定电压)6.3:表示额定电压6.3Kv,11:表示额定电压11Kv 1.2.6第二特征代号(额定容量)50:表示额定容量50Kvar,100:表示额定容量100Kvar。 1.2.7第三特征代号(相数)1:表示单相,3:表示三相。 1.2.8尾注号W:表示户外式(不表示户内式),H:表示横放。 2、主要性能指标 2.1电容器安装运行地区环境温度范围为-40°C~+45°C,其中GMKP/BFF、GMKP/BFM型电容器为- 25°C~+45°C。其余为-40°C~+45C。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对安装地点高度超过1000米的电容器,订货时应特别加以说明。 2.2电容器的主要技术数据和外形尺寸见表5和附图。 2.3电容器极间介质应能承受下列二种试验电压之一,历时10S。

电力电容器工作原理

电力电容器工作原理 电力电容器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电气设备,其工作原理基 于电场和电介质的特性。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包 括其构造、工作方式和应用。 一、电力电容器的构造 电力电容器由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以及介质层组成。电极通常 由铝箔或镀金铜箔制成,介质则是绝缘材料,如聚丙烯薄膜或聚酰亚 胺薄膜。电容器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以保护内部的电极和 介质。 二、电力电容器的工作方式 电力电容器是通过积累和储存电荷来工作的。当电压施加在电容器 的两个电极上时,电场在电极和介质之间形成。由于不同电极间的电 位差,正电荷聚集在一个电极上,负电荷聚集在另一个电极上。这样,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势差,即电压。 三、电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电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场和电介质的特性。在电容器中,电 介质的性质决定了电容器的电容值和工作电压。电介质具有高绝缘性 和低损耗性,能够在电场中存储能量。 当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流流入电容器,引起电压的增加。电 场在电介质中储存能量,直到达到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此时,电容器

储存的电荷和能量可以用于电路中的其他设备,如电动机或发电机。 在电容器放电时,储存的电荷和能量会释放出来,为电路供电。 电力电容器的主要特点是其高效性和稳定性。由于电介质的优良性质,电容器可以高效地存储和释放能量,从而提供稳定的电流。此外,电容器还具有响应速度快、无噪音和节能省电等优点。 四、电力电容器的应用 电力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包括: 1. 功率因数校正:电容器可以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减 少无功功率的损耗。 2. 电能质量改善:通过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连接,可以减少电力网 络中的电压波动和谐波。 3. 液力传动系统:电容器可以在液力传动系统中用于平滑电动机的 操作并减少能量损失。 4.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电容器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用 于稳定电压和频率。 总结: 电力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场和电介质 的特性。通过积累和储存电荷,电容器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流,并在电 力系统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能质量改善以及液力传动系统等方面发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

1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 电容器在原理上相当于产生容性无功电流的发电机。其无功补偿的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和感性功率负荷并联在同一电容器上,能量在两种负荷间相互转换。这样,电网中的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负荷降低,从而输出有功能力增加。在输出一定有功功率的情况下,供电系统的损耗降低。比较起来电容器是减轻变压器、供电系统和工业配电负荷的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因此,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势在必行。当前,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已经非常普遍。 2电力电容器补偿的特点 2.1优点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安装方便,安装地点增减方便;有功损耗小(仅为额定容量的0.4 %左右);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无旋转部件,运行维护简便;个别电容器组损坏,不影响整个电容器组运行等优点。 2.2缺点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缺点有:只能进行有级调节,不能进行平滑调节;通风不良,一旦电容器运行温度高于70 ℃时,易发生膨胀爆炸;电压特性不好,对短路稳定性差,切除后有残余电荷;无功补偿精度低,易影响补偿效果;补偿电容器的运行管理困难及电容器安全运行的 问题未受到重视等。 3无功补偿方式 3.1高压分散补偿 高压分散补偿实际就是在单台变压器高压侧安装的,用以改善电源电压质量的无功补偿电容器。其主要用于城市高压配电中。 3.2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电容器装于变电站或用户降压变电站6 kV~10 kV高压母线的补偿方式;电容器也可装设于用户总配电室低压母线,适用于负荷较集中、离配电母线较近、补偿容量较大的场所,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其优点是易于实行自动投切,可合理地提高用户的功率因素,利用率高,投资较少,便于维护,调节方便可避免过补,改善电压质量。但这种补偿方式的补偿经济效益较差。 3.3低压分散补偿 低压分散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安装在用电设备附近,以补偿安装部位前边的所有高低压线路和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其优

电力电容器基础知识讲解

电力电容器基础知识讲解 主讲: 概述 高压断路器短路电流的开合 并联电容器的保护 并联电容器的运行与维护 1.接线类型及优缺点: 目前在系统中运行的电力电容器组的接线有两种:即星 形接线和三角形接线。电力企业变电所采用星形居多,工矿企业变电所采用三角形居多。 三角形接线优点: 可以滤过3倍次谐波电流,利于消除电网中的3倍次谐波电流的影响。 三角形接线缺点: 当电容器组发生全击穿短路时,故障点的电流不仅有故 障相健全电容器的放电涌流,还有其他两相电容器的放电涌一、并联电力电容器的接线 流和系统短路电流。故障电流的能量往往超过电容器油箱能耐受的爆裂能量,因而经常会造成电容器的油箱爆裂,扩大事故。 星形接线优点: 当电容器发生全击穿短路时,故障电流受到健全相容抗 的限制,来自系统的工频短路电流将大大降低,最大不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3倍,并没有其他两相电容器的放电涌流,只有故障相健全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故障电流能量小,因而故障不容易造成电容器的油箱爆裂。在电容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靠性较高。 并联电力电容器的接线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容量, 以及单台电容器的容量、所连接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等

因素有关。 220~500kV变电所,并联电力电容器组常用的接线方式:(1)中性点不接地的单星形接线。 (2)中性点接地的单星形接线。 (3)中性点不接地的双星形接线。 (4)中性点接地的双星形接线。 6~66kV为非直接接地系统时,采用星形接线的电容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2.电容器的内部接线 (1)先并联后串联:此种接线应优先选用,当一台电容器出现击穿故障,故障电流由来自系统的工频故障电流和健全电容器的放电电流组成。流过故障电容器的保护熔断器故障电流较大,熔断器能快速熔断,切除故障电容器,健全电容器可继续运行。 (2)先串联后并联:当一台电容器出现击穿故障时,故障电流因受与故障电容器串联的健全电容器容抗限制,流过故障电容器的保护熔断器故障电流较小,熔断器不能快速熔断切除故障电容器,故障持续时间长,健全电容器可能因长时间过电压而损坏,扩大事故。 3.并联电容器的接线及各元件基本要求: (1)电容器 1)型式的选择 可由单台电容器组成或采用集合式电容器组。单台电容 器组合灵活、方便,更换容易,故障切除的电容器少,剩余电容器只要过电压允许可继续运行。但电容器组占地面积大布置不方便。集合式电容器组和大容量箱式电容器组,占地 面积小、施工方便、维护工作少,但电容器故障要整组切除,更换故障电容器不方便,有时甚至要返厂检修,运行的可靠性不如单台电容器组。在具体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

电力电容器、电抗器的分类及作用.

电力电容器、电抗器的分类及作用. LT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中用于交变磁场吞吐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线路供电损失。因此,供电部门对用户的功率因数有着一定的标准要求。提高功率因时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电感性电器两端并联静电电容器,这样将电感性电器所需的无功功率,大部分转交由电容器共给,把交变磁场与电源的吞吐转为磁场与电容电场之间的吞吐,从而使发电机电源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说提高功率因数具有很大经济意义。 高压电容器的主要作用? 1、在输电线路中,利用高压电容器可以组成串补站,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2、在大型变电站中,利用高压电容器可以组成SVC,提高电能质量; 3、在配电线路末端,利用高压电容器可以提高线路末端的功率因数,保障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 4、在变电站的中、低压各段母线,均会装有高压电容器,以补偿负荷消耗的无功,提高母线侧的功率因数; 5、在有非线性负荷的负荷终端站,也会装设高压电容器,作为滤波之用。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 由于线路上用电设备大都为感性负载,例如电动机\电焊机\电磁抱闸线圈,日光灯镇流器等等,这些感性负载都从电网吸取感性电流,致使总电流I比电压滞后的角度很大,无功功率很高所以功率因数Cos很低,有功功率与电网视在功率的比值称为电网的功率因数.mdy 功率因数低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1.降低电源的利用率.2.造成较大的线路压降和功率损耗.]`6J#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一般有:1.改进用电设备自身的功率因数,避免空载或轻载下设备运行.2.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 电压互感器接线中性点加装消谐器问题探讨 2007/10/24 10:25 A.M. 在讨论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加装消谐器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合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中性点有效接地,或大电流接地。 1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3-63 kV系统大多数采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如C相单相接地,那么完好的A、B两相对地电压都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为原对地电压的倍,C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当发

电力电容器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电力电容器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一、电容器的原理 1.概念 顾名思义,电容器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英文名称:capacitor。电容器通常简称为电容,用字母C标示。 2.单位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 C=Q U⁄ 式中,电荷量Q是用于度量电荷多少的物理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库仑的定义是,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电压U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 电容器的单位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1V时电容器需带的电荷量。 电容的物理意义是,表征电容器容纳(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物理量,我们在电力系

统中常用的低压并联电容器,电容一般不到一法拉的千分之一。所以,常用单位还有微法(μF)和皮法(pF)。1F=106μF=1012pF。 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而言,电容是不变的,C与Q、U无关。 3.构造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构成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介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平行板电容器。(见图1) 4.电容器的大小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图1 平行板电容 εr S C= 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值为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表示真空中两个电荷量均为1C的点电荷,它们相距1m时,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9.0×109N。ε 为两平行板之间的绝缘介质的 r 相对介电常数,其值为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真空介电常数的比值。S为两平行板相对部分的面

低压电力网功率补偿—电容器

低压电力网功率补偿—电容器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经常使用的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并联在电路上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安装电容器能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路上的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 一、电力电容器补偿原理与计算 1.结构和型号 电容器由外壳和内芯组成。外壳用密封钢板焊接而成。外壳上装有出线绝缘套管、吊攀和接地蜾钉,内芯由一些电容元件串、并联组成。电容元件用铝箔制作电极,用复合绝缘膜作为绝缘介质。 电容器内以绝缘油作为浸渍介质。有的电容器内部还装有熔丝和放电电阻,用来使已击穿的电容器自动退出运行或停止运行后自动放电到安全电压。 电力电容器的型号含义如下: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多为0.4KV和10.5KV,也有0.23KV、0.525KV、6.3KV 等额定电压的产品。当前普遍采用的低压并联补偿电容器是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力电容器,它是一种自愈式并联电容器。具有耐压强度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及电老化性能都比较好的优点。容量范围从0.5k~lOOkvar,有单相、三相结构,可选择使用。 2.补偿原理

在电力系统中,电动机及其他有线圈的设备统称“感性负载”,感性负载除从电路中取得—部分电流作功外,还要从电路上消耗一部分不作功的电感电流。这就使得电路上的电流要额外地加大一些。功率因数cosΦ就是用来衡量这一部分不作功的电流的。当电感电流为零时,功率因数等于1;当电感电流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时,功率因数逐渐下降。显然,功率因数越低,电路额外负担越大,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及配电装置的额外负担也较大。这除了降低电路及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外,还会增加电路上的功率损耗、增大电压损失、降低供电质量。因此,应当采取措施提髙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最方便的方法是在感性负载的两端并联适当容量的电容器,产生电容电流抵消电感电流,将不作功的所谓无功电流减小到一定的范围以内。 补偿用电力电容器可以安装在高压边,或者安装在低压边;可以集中安装,也可以分散安装。 3.补偿容量计算 (1)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对于一个感性负载系统,若已知其负载的有功功率P(kW),以及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前后的功率因数COSΦ1,和cosΦ2,则可按下式直接求得补偿容量Q(kvar),即 (2)利用査表求补偿容量。可根据表4-8可査出每lKW有功功率所需补偿容量(kvar/kW)

电力电容器检查

电力电容器怎么测量好坏测量电容好坏简单方法 电力电容器,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的电容器。任意两块金属导体,中间用绝缘介质隔开,即构成一个电容器。电容器电容的大小,由其几何尺寸和两极板间绝缘介质的特性来决定。当电容器在交流电压下使用时,常以其无功功率表示电容器的容量,单位为乏或千乏。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力电容器怎么测量好坏测量电容好坏简单方法” 1、电力电容器怎么测量好坏 1)指针万用表电阻档检查电解电容器的好坏: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压值比较低的电容比如6V或10V以下的电解电容。首先把针式万用表拨到电阻档,档位为R*1k档,然后再把红表笔接在电容器的负极,黑表笔接在其正极。连接的同时注意万用表的指针变化。指针会出现摆动,然后在放完电之后,恢复到零刻度,或其附近。出现跳动恢复零位则证明它是好的,反之则坏了。 2)数字万用表二极管档检查电解电容器的好坏: 这种方法适用于电解电容被击穿的情况。把数字式万用表打在二极管档,把两个表笔分别接在电解电容的两端,这个时候注意听,数字式万用表是否发出“滴滴滴”的声音,如果没有则证明其是好的,没有被击穿。

3)电容阻值测试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10pF以下的小电容,只能定性的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测量时,可选用万用表R×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值应为无穷大。若测出阻值(指针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 4)电容直接测试法: 在某些强大的数字式万用表上面有电容测试档位,当我们拨到电容测试档位,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如果出现无穷大则是电容开漏断路了;当测到为零时,这说明被击穿了。出现正常范围数字则是说明正常。 5)谐振法: 我们通过LC谐振电路,来对数据进行观察,如果数据出现错误,或者波形不对,则说明电容器已经坏了。 2、测量电容好坏简单方法 现场检查和判断电力补偿电容器的好坏,可按如下简易方法和步骤进行: 一、外部观察听诊法

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压的高低随着无功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控制无功,保证电压稳定,提高电能质量,需要在系统中通过串联或是并联的方式接入电容器。随着输变电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容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本文就针对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力电容器;故障;问题;解决方法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在系统运行中,通过对电容器的投切来控制系统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运行中损耗的电能,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长期的运行经验表明,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因本身缺陷或者系统工况运行等原因出现漏油、膨胀变形、甚至“群爆”等故障,若无查出电容器故障原因,对系统的安全运行将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电容器运行故障进行分析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1、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现象 1.1电力电容器的渗油现象 电容器的渗漏油现象主要由电容器密封不严造成,具有很大的危害,要坚决避免渗漏油现象的出现。但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加工工艺、结构设计和认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套管的根部法兰、螺栓和帽盖等焊口漏油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对厂家和运行维修人员的管理,对机器的运行进行严密的管理,都可以使漏油现象得到缓解。 1.2鼓肚现象 在所有电容器的故障中,鼓肚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故障。发生鼓肚的电容器不能修复,只能拆下更换新电容器。因此,鼓肚造成的损失很大,而造成鼓肚的原因主要是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加强对电容器质量的管理,是避免鼓肚的根本措施。 1.3熔丝熔断 电容器外观检测后没有明显的故障时,可以进行实验检测,看是否存在熔丝熔断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外观没有明显的故障而电容器出现故障时,熔丝熔断就可能是其发生故障的原因。 1.4爆炸现象 爆炸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极间游离放电造成的电容器极间击穿短路。爆炸时的能量来自电力系统和与相关电力电容器的放电电流,爆炸现象会对电容器本身及其周围的设施造成极大的破坏,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严重故障现象,但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重视,爆炸现象在近年来很少出现,但我们在电容器的维修检查中,也要对引起爆炸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极力的避免爆炸现象的出现。 2、影响电力电容器运行的因素 2.1运行的电压 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发热和损耗正比于其运行电压的平方。长期过电压运行会使电容器温度过高,加速绝缘介质的老化而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压调整、负荷变化或者倒闸操作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系统的波动产生的过电压,如果作用时间较短,对电容器的影响不大,但是不能超过允许过电压的时间限度。 2.2运行的温度 电容器的运行温度过高,会加速介质的老化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电

几种智能电容器

智能式低压电力电容器 智能式低压电力电容器概述 YD- 8C系列智能式低压电力电容器是低压电网高效节能﹑降低线损﹑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的新一代无功补偿设备;它由智能测控单元,晶闸管复合开关电路,线路保护单元,两台△型或一台Y型低压电力电容器构成;替代常规由智能控制器﹑熔丝﹑复合开关或机械式接触器﹑热继电器﹑低压电力电容器﹑指示灯等散件在 柜内和柜面由导线连接而组成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从而使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具有补偿效果更好,体积 更小,功耗更低,价格更廉,节约成本更多,使用更加灵活,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 更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 一、温度保护解决了电容器涨肚问题 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母线电压偏高、谐波、漏电流等因素,导致电容器体内温度升高,如果不采取措施,导致电容器涨肚,最终爆炸;企业用户每年都要更换部分 电容器,电容器涨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室外杆上无功补偿箱 经过一个夏天的高温就会有部分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在电容器内埋入温度传感器,利用CPU采集电容器体内温度,在软件中设定过温保护定值,高于定值60度自动切除电容器,退出运行,确保设备不受损害;温度低于定值50度自动投入; 二、过零投切技术解决了投切涌流问题 目前无功补偿方式是采用交流接触器投切,投电容器的时候容易产生涌流,对 电容器、对电网都有冲击;切电容器的时候,交流接触器断弧,导致如下结果: 1、电容器频繁受到冲击,容量衰减,寿命降低; 2、熔断器容易击穿; 3、交流接触器容易损坏; 因为涌流大,熔断器容易被击穿,部分开关厂改用微型断路器;虽然方便了,但 是存在隐患:微型断路器的开断能力只有4000A~6000A,如果发生相间短路,触点就会粘联,不能断开控制回路,失去保护作用,严重的时候能够导致越级跳闸,扩大故 障面; 解决方案:采用微电子技术, CPU对电压、电流的正弦波进行交流采样,根据功率因数的变化,当需要增加无功的时候,在电压过零点投入电容器;当需要减少无功的时候,在电流过零点切除电容器;“过零投切”技术减少了浪涌电流,以上问题也不存在了; 三、RS-485智能网络通讯解决了常规功率因数控制器易损坏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功率因数控制器品种繁多,价格差距很大,从200元到3000元不等,质量也差距很大;控制器出现问题,整个系统瘫痪;在电力系统中,因为控制器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退出运行的案例很多;

电力电容器原理及应用

电力电容器原理及应用 电力电容器,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的电容器。任意两块金属导体,中间用绝缘介质隔开,即构成一个电容器。电容器电容的大小,由其几何尺寸和两极板间绝缘介质的特性来决定。当电容器在交流电压下使用时,常以其无功功率表示电容器的容量,单位为乏或干乏。本期专题将详细介绍电力电容器的分类、原理.安装及运行维护等问题。 并联电容器是一种无功补偿设备,并联在线路上,其主要作用是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从而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和设备利用率。串联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的电抗,常用于高压系统。 电力电容器的分类 电力电容器按安装方式可分为户内式和户外式两种;按其运行的额定电压可分为低压和高压两类;按其相数可分为单相和三相两种,除低压并联电容器外,其余均为单相按外壳材料可分为金属外壳、瓷绝缘外壳、胶木筒外壳等。 按用途又可分为以下8种: 1)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

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 2)串联电容器。串联于工频高压输、配电线路中,用以补偿线路的分布感抗,提高系统的静、动态稳定性,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长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 3)耦合电容器。主要用于高压电力线路的高频通信、测量、控制、保护以及在抽取电能的装置中作部件用。 4)断路器电容器。原称均压电容器。并联在超高压断路器断口上起均压作用,使各断口间的电压在分断过程中和断开时均匀,并可改善断路器的灭弧特性,提高分断能力。 5)电热电容器。用于频率为40〜24000赫的电热设备系统中,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回路的电压或频率等特性。 6)脉冲电容器。主要起贮能作用,用作冲击电压发生器、冲击电流发生器、断路器试验用振荡回路等基本贮能元件。 7)直流和滤波电容器。用于高压直流装置和高压整流滤波装置中。 8)标准电容器。用于工频高压测量介质损耗回路中,作为标准电容或用作测量高压的电容分压装置。 电力电容器的结构电力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电容元件、浸渍剂、紧固件、引线、外壳和套管。 额定电压在IkV以下的称为低压电容器,IkV以上的称为高压电容器,都做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