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从它们产生之日起便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这里,我们从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认识她们的关系。

古代时期,哲学包含自然科学。所谓自然哲学, 它就是一种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它产生于古代, 流行于17世纪到18世纪初叶。当时, 自然科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们还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理解自然界中诸多奥秘。一些哲学家就企图不依赖科学实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理论思维与逻辑推论, 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 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自然哲学。它的特征就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作思辨的说明。因此, 古代自然哲学就是把自然科学包括在自己的体系中, 当自然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时就是这样, 当自然科学变成独立的存在时仍然就是这样。自然科学在这种自然哲学体系中只能作为其哲学观点的具体例证而存在, 在当时哲学被瞧作就是“科学之科学”。所以, 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就是: 自然科学还处在哲学的母体之中,还没有独立地分化出来; 哲学与自然科学就是包含与被包含的从属关系, 即哲学包含自然科学。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 (机械力学) 催生了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就是在自然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又发展的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这种形而上学自然观统治近代自然科学达二百年之久。它认为自然界没有历史的发展, 始终就是这样;一切运动都就是机械运动, 没有质变, 力学规律就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事物发展变化、运动的原因就是外力的作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在近代前期, 力学、天文学与数学就是达到高水平的三个学科。特别就是力学发展比较充分,成为带头学科,导致人们习惯用机械力学的思想理论解释自然事物与现象,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哲学的基本特征。所以, 这一时

期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就是: 一方面,自然科学不再就是哲学的附庸, 它正从哲学的母体中逐步分化出来; 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各学科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就是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中的力学可谓就是独领风骚, 导致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受机械力学的影响极大。

近代后期与现代,自然科学独立于哲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各自学科的发展。恩格斯站在自然科学发展的时间高度, 清醒地瞧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就是以哥白尼的学说开始与以牛顿的学说为标志。它表明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学科, 或者说科学的独立标志着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分化及其关系的存在。它就是承认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关系的基本前提, 如果不承认独立的科学存在, 仍然包括在哲学母体之中, 就无所谓谈论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恩格斯首先承认并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在哲学史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史上从来未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就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与黑格尔也未解决。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同一时代的孔德实证主义哲学, 作为科学主义思潮的代表之一, 也未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只就是企图用实证方法来改造哲学。哲学家就是这样,自然科学家也就是这样, 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基性著作被称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的论著被称作《动物哲学》, 都把自然科学隶属于哲学或自然哲学之中。恩格斯在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中,揭示了科学发展影响着哲学观点的变化与改变, 同时指出了哲学观点的变化与改变, 必对科学发生作用, 总要支配着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正就是通过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考察, 瞧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不中用了, 取而代之的必定就是辩证的自然观

点。这样在自然观的研究中就不能再停留在直观、思辨的阶段上。仅仅用直观、思辨的方式研究自然观, 在自然科学水平不高的古代, 只能得出朴素的自然观。在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而对某些现象的本质尚未搞清的时候, 往往要得出一些自然观上的主观武断结论。这就应当依靠自然科学, 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特殊自然规律揭示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辩证法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特殊中包含着一般,通过特殊认识一般。正就是由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家处于高低不同的二个层次,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怎样反对哲学,她都要在哲学的支配下进行研究。恩格斯以自己的科学实践证明了“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论断, 可见她把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摆到了相当的高度, 她认为哲学能够指导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因在于:

1.高度抽象的哲学与实证性的自然科学就是人类同一认识使命的两种不同认识形式, 在本质上都就是探求真理的学问。这一点就是二者的共性基础。

2.哲学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10页), 从而以“观念的存在”形态去再现具体时,能比感性的具体更为具体,更为真实,因而它成为经验科学加以追踪与确认的目标。

3.自然科学就是实践性的, 其任务就是从近处瞧清局部。因此, 在它的脚步不断向未知世界迈进的过程中, 总观性的理论思维从高处为之纵览全局、勘察道路便就是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

4.“砍下来的手,就是名义上的手。”(黑格尔语) 脱离了整体的局部, 便丧失其原有性质。这便就是哲学的总体把握高于科学的专注态度之处。

由上可知, 在近代后期以及现代, 理论界在哲学与自然科学之关系这一问题上, 占主流的观点就是: 哲学指导促进自然科学。下面就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分别进行一下简单归纳。

1.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1) 哲学使科学明辨方向: 恩格斯关于原子不就是最小的实物粒子,只就是物质存在形式的“关节点”的论述及证实, 迄今仍指导着现代物理学不致在“夸克幽禁”面前止步不前。

(2) 使科学开阔视野: 以至于使现代科学按照恩格斯所开拓的视野, 在对全宇宙的搜索中发现了恒星的再生与“遥远的宇宙岛”———类星体。

(3) 使科学升华提高: 像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都不就是由它们的发现者所揭示,而就是由恩格斯的哲学总结所揭示的。

(4) 为科学提供方法: 辩证法不但已成为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进行思维与研究的方法,而且恩格斯关于化学合成蛋白质预言,直接成为了生物研究的具体方法。

(5) 现代科学远离感性、高度抽象、高度综合, 更加需要理论思维与哲学眼光。

2.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

(1)科学为哲学提供材料: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本身就就是一个丰富的科学资料库。

(2)科学向哲学提出问题: 波普尔说,“科学始于问题”, 而科学的哲学, 同样始于科学提出的问题。

(3)科学为哲学提供概念:它们就是哲学机体的新生细胞与新鲜血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