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8教学设计之一doc
- 格式:docx
- 大小:17.11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 解决问题(一)》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8的减法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8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减法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8的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8的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8的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8的减法运算。
2.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图片和实例。
2.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例子,引入8的减法运算。
例如,老师可以拿出8个苹果,然后拿走3个苹果,问学生还剩下几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8的减法运算。
同时,老师可以讲解8的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8的减法运算的练习。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8的减法运算。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第五册《练习8》集体备课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知道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2. 运用查字典,正确诵读对联,联系岳飞的故事理解对联的意思。
3.正确、匀称、美观的写好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运用查字典,正确诵读对联,联系岳飞的故事理解对联的意思。
正确、匀称、美观的写好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运用查字典,正确诵读对联,联系岳飞的故事理解对联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查字典了解对联中的生字的读音和意思,收集有关岳飞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中的主人公吗?(出示课件图)想听图中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吗?教师: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2.教师:听了“岳母刺字”故事,说说岳飞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精忠报国)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岳飞吗?教师简介。
3.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到杭州岳飞墓前。
(出示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二、读好对联:1.在岳飞的墓前,小宁看到了一副对联:出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八》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于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加减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数,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实物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数数棒、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让学生数一数物品的总数。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实物卡片,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然后,让学生观察数的组成,例如23可以拆分为20和3,37可以拆分为30和7等。
数学一年级《练习八》教案(10篇)数学一年级《练习八》教案 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__: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
“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
(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__: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包括括线的问号)(2)__: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__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__列式计算。
课题:练习八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教学时间:年月日教材分析:练习八共编排了10道题,主要目的是巩固万以内数的加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页的练习分两个层次。
第1~3题,是配合例1和例2的巩固练习,没有出现连续进位的题目。
第4~6题大多数是连续进位的专项练习。
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突破连续进位这一难点。
第8题和第9题,都是需要运用万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呈现的四件商品的价格,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包括减法题。
第9题的信息比较丰富,数据较多,需要学生看懂题意,根据问题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并会用所学识知解决知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加二位数与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练地计算进位加法。
重点难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第1题:指名四个学生到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本子上独立完成。
365+43= 201+964= 649+326= 297+612=二、巩固应用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第3题第2题:师板出算式,引导学生先估一估,659大约是(),306大约是(),在计算。
第3题:独立完成,后集体对答案。
第5题:1.学生先观察算式,独立完成。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3.最后巩固计算方法。
第6、7题连线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竖式扮演,加深巩固计算方法。
第8题和第9题,都是需要运用万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第9题的信息比较丰富,数据较多,需要学生看懂题意,根据问题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
这两道题,老师要着重讲解。
帮助学生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练习了三位数加法,计算加法从个位加起。
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谈你的看法吧!板书设计:练习八638+93计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进一。
练习八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练习八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练习八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练习八的数学题目进行讲解,包括但不限于代数运算、几何图形、函数关系等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问题。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练习八数学。
2. 新知传授: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题目,先由教师详细讲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相似的问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或几个题目,共同讨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4. 自主练习:在理解了题目的解题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剩余的题目,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检查他们的作业,来评估他们对练习八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练习八数学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八-苏教版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1.熟练掌握算术符号加(+)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认识数字0-20,并会用加法写出相应数的和式;
3.加深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加法符号“+”的认知;
2.0-20的数字的认知和使用。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符号,写出正确的和式。
教学准备
1.小黑板、白板笔;
2.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加法概念,复习“+”符号及其运用;
2.出示数字卡片,讨论里面的数字,引出今天的主题:加法。
第二步:讲解新概念
1.讲解数字0-20,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
2.介绍加法符号“+”,并用简单的例子演示加法的运算方法;
3.提醒学生注意和式的顺序,特别是“+”符号的位置。
第三步:练习和巩固
1.分发练习纸,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八;
2.让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检查答案;
3.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让学生起立,进行数字游戏,巩固数字0-20的认知;
2.小组讨论,出示不同数字卡片,让学生自主组合相应的和式;
3.让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方法,还加深了对加法符号“+”和数字0-20的认知。
通过练习和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下
一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加法和减法的联系及其运用方法,帮助学生搭建更加牢固的数学基础。
沪教版第八册《综合练习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词语,注意轻声。
2 了解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
3 能抓住一种动物的特点,写一两句话。
4 能正确朗读诗歌《春的歌》,并能体会春先生的感情,写几个描写春天的词语,进行适当的想象,了解春先生的朋友。
5 能收集描写春天的诗歌或短文,谈谈沐浴春天的感受。
6 能熟记有关学习的3句名言。
7 能在横格线上写4个词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指导学生抓住一种自己最熟悉动物的特点,从外形、声音、动作等方面写一两句话。
2 指导学生根据描写春天的词语进行想象,了解春天的朋友。
三、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你最熟悉的动物资料。
四、教学设计:师:同学们,脱去沉重的棉袄,我们迎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在综合练习中进行朗读、阅读、语言实践活动,让我们乘上“春天的列车”去欣赏描写春天美景的词句和诗歌吧![第一站:春之词]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的字念轻声。
1春天,小雨淅淅沥沥,让我们试着学习用下雨时的声音,来读读下面的这些词语。
出示:爸爸舅舅星星燕子尾巴石头醒醒谢谢听听心里桌上门外看着走了掠过优美的慢慢地跑得快2自由拼读,注意第二个字是读轻声。
3个别朗读,教师帮助归纳。
(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读轻声,“的、地、得、着、了、过”放在词后面读轻声,有的字放在词语后面不表示意思,作助词用也读轻声。
)4齐读。
二、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其中一个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
1例:(沙哑)的嗓音(清亮)的嗓音2注意填在括号里的词语是形容词。
出示:()的衣服()的山谷()的燕子()的衣服()的山谷()的燕子3交流:注意填写的词语一个是在本单元课文中出现过的。
(注:允许学生填入第二个词语可以有不同答案。
)说明:这个环节有两个练习:第一,让学生在读词中发现词语轻声的变化,教师随机讲解中帮助学生归纳,归纳使学生掌握方法;第二,填入合适的词语,其目的帮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相同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词语描绘,词语的搭配练习,除了选一个课文中的以外,还要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想象,在发挥想象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搭配要合理正确。
《练习8》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的笔顺规则,归类掌握字的4种间架结构,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积累词语,大部分会用。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
5.通过逐项对照自己的行为及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议,初步养成言行一致、尊敬国旗、尊敬长辈、热爱老师、帮助同学、上学不迟到、专心听讲、按时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7种笔顺规则和4种问架结构;看图说话;复习10项行为规范要求并进行检查评议。
教学难点:10项行为规范检查评议,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评议的结果真实性程度较难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学过的7种笔顺规则;复习5种基本笔画名称,巩固学过的字,掌握汉字的4种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
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明确学习任务。
1、看书交代学习任务。
(第1至5题)
2、回忆已学的识字方法,说明今天要进行集中复习、巩固。
二、有机结合,综合练习
1、复习笔顺规则,练习第一题。
①示:十、人、点、你、同、小、国,读一读。
②指名7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笔顺规则写一写,其余学生各自练写两个。
同时想一想,你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③反馈:a。
指名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b.找一找,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写的?
④小结:笔画笔顺不仅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写好字的重要条件。
2、复习笔画名称,练习第2题。
①读题,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示:(5种基本笔画),指名说说这5种笔画的名称。
也可同步用媒体演示这5种笔画,注意这4种笔画的区别。
③让学生照例用直线把字与笔画连起来。
④反馈小结:a。
用实物投影仪示一学生的练习或用其他手段出示,进行反馈矫正。
并让学生说一说,如:船的第8画是横折弯。
b.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也是识字的一种基本方法。
3、复习间架结构,练习第2题。
①由第2题引人:谁能说说“船、课、过、奶”各是什么结构?(指名说)
②读题目3,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③出示:冷、过、雪、国、病校、园、星、起、座,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
④以“这几个字有几种结构”开头,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⑤根据结构分类把这些字写下来。
⑥反馈。
是否能正确区分,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每个结构补充说几个。
⑦小结:间架结构也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结构,识记字形就不需要一笔一笔地记(独体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这样识字更快更好。
4、小结:笔画笔顺、笔画名称。
问架结构是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更要会用。
5、复习词句,练习第4、5题。
①读第4题,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读词语。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注意正音)B.说说“回家、新年”等词语的意思。
②读第5题,想想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指导:听写句子首先要听清老师讲什么,然后要记住,才能写出来。
B.练听。
老师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
内容是: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听写句子。
(先听,自己复述一下,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是否对,同时注意标点。
这里的读、复述当然是不出声的)
③抄写第4题中的词语,每个两遍。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及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2.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老师。
同学的评议,能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一次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明确学习任务。
二、看图练说话。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
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式,训练学生说话。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①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说,讲评。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
①冬天里,你喜欢什么活动?
A.先看图说。
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欢。
B.结合生活实际说。
出示句式:(),()喜欢()。
②反馈讲评。
4、小结:说话要完整清楚,有顺序。
三、做到一条,涂红一条。
1、先看看图,拼拼读读每幅图下面的短语。
A.同桌互说每幅图的意思。
B.想一想:这10条你做得怎么样?真正做到的涂红。
C。
同桌交流。
D.指名说说做到哪几条?
E。
讨论:没做到的,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
2、小结: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小结。
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发给小红花;有的学生若有几条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励他们今后努力做到。
3、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句式“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
2、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