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知识点梳理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先教学100以内数的含义、读写、组成,在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最后安排单元复习。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这一方面是因为数的含义及其读法涉及数位概念、组成方法等知识是学生现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并形成相应数感的前提和基础;方面,它对学生今后认识更大的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进述数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注意事项1.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教学要通过用小棒摆两位数、借助小棒数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两位数的组成特点,以及“满10进1”的基本解数方法。
第二,借助计数器教学百以内数的读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组成,并相机明确相关的数名称。
第三,引导学生从的组成的角度去探索口算方法,既巩固了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又使得学习内容和形式为活泼生动。
第四,百数表中的数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这一规律自然也就成了比较数例1:数的基本含义、数数 例2:数的组成方法、读写及相关数位名称 例3: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认识100以内的数 练习六 练习五 单元复习 例4: 100以内数的顺序 例5: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6: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的大小的依据之一。
第五,数的大小比较所安排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内容,要重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和培养学生数感的努力。
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生活实践的需要;另方面,认识数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利用它进交流。
教材在这方面有十分丰富的安排,如让学生数教室里桌子和椅子的数量,读上的号码,读电视频道的编号,读球类比赛时的记分等。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备注:加的必须掌握】
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第28页的第1、2两题;
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4.百数表
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即除去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后,横着看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个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5. “多一些”:只多几个; “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 “少得多”:少得较多.
例如:1. 小芳:我拍了50下; 小明: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 苹果有40个;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
1.课本38页的苹果、草莓这种用同样大小的篮子装的物体本身大小有区别的要知道如何选择.。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1一、位置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
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相加算减12—9= 3过程:想9 3 =12则12—9= 3②分解法12 — 9 = 3过程:把12分解成10和2先算:10—9=1再算:1 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熟记20以内的加减口算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2.知道用长方体 画出长方形;正方体 画出正方形;三棱柱 画出三角形;圆柱 画出圆【课本16至20页的内容务必掌握】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1.会1个1个地数:1,2,3,4,5,6……2个2个地数:2,4,6,8,10,12,14......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备注:加的必须掌握】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第28页的第1、2两题;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4.百数表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即除去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后,横着看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个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5.“多一些”:只多几个;“少一些”:只少几个.“多得多”:多得较多;“少得多”:少得较多.例如:1. 小芳:我拍了50下;小明: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2. 苹果有40个;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3.课本38页的苹果、草莓这种用同样大小的篮子装的物体本身大小有区别的要知道如何选择.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正确率的技巧如下:4 5 + 2 9 = 7 412. 竖式计算(1)要按照课本84页、88页的格式进行计算【进位必须写1,借必须在十位的数字上加点】(2)竖式计算需注意以下要点:①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之间一般要空出一个数字的位置; ②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③“+”或“-”要写在下面一个数的前面;④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要画得太长,也不要画得太短,刚好包住“+”“-”号和数字为宜】;⑤“+”时个位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时,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话,必须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上一个点;⑥有横式的一定不要忘记将计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64-18=46.3.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按照“秘诀”将需要的两个数字写出来;(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判断是加法还是减法; (3)算出答案,带上单位名称;(4)口头答一下【其实一年级不作要求,只是为了提前训练】.【备注:①“秘诀”即:将题目中的大数写在前面,小数写在后面,目的为了防止孩子们算减法时将小数写在前面或将答案写在了前面;②“关键词”:一般情况下,若是求:一共的总数、付出的钱数、原来有多少……此类题目用“+”法计算;若是求:还剩多少?卖出多少?拿走多少?借走多少?用去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贵多少、便宜多少?……此类问题用“-”法计算.】【例1】:丽丽拿了30元钱去买水壶,一个水壶要39元钱,丽丽还差多少钱?常见错误: 30+9=39(元) 30-39=9(元) 正确列式: 39-30=9(元)【按照“秘诀”就不会出错,先写大数39,再写小数30.判断“-”法……】【例2】: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前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这一单元主要涉及数的整体认知和数的比较大小。
正文
1. 数的整体认知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符号。
•数的分类:自然数是用来计数的数,包括0和所有正整数;零是表示没有数量的特殊数。
2. 数的比较大小
•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小于号、大于号)进行比较。
•排序:将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 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比较图像的大小:根据图像的面积或长度进行比较。
•比较尺寸的大小:根据事物的实际尺寸进行比较。
•比较数量的大小:根据物品的个数进行比较。
4. 数的比较大小的应用
•判断大小:根据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排序:根据比较大小的方法,将一组数按照大小排序。
结尾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数的整体认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应用。
希望以上总结对你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仅为总结,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和例题练习,请参考教材及相关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三角形有三条边。
④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②用一个正方体的不同面画出相同的正方形。
3、用小棒摆图形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7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6根相同的小棒,摆两个长方形至少需要10根相同的小棒。
4、折图形1.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长方形、三角形。
2.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5、数图形①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圆有()个。
②数下图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
③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6、找规律画图形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数的含义、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复习前言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在当今社会,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学的良好启蒙教育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为例,介绍第三单元的复习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复习内容1. 数字的认识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学生对数字的认识需要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例如通过观察数字卡片、数字图案、数字长度、数字数量等方式进行数字认识。
在具体训练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动用他们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传感器,培养他们对数字的灵敏感知,让学生掌握1到100以内的数字,轻松读、写、认、会。
2. 数量的认识数学中的数量就是基数,一个数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数线、手指、条形图、珠子、方块等形状进行表示和比较。
用各种线条和形状表示数量大小,观察每种形状的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数量。
3. 算术的基本概念数学中最基本的算术运算有加减法,通过基础的加减练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算法,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此外,在加减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比较大小,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 模式和分类模式和分类是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模式。
学生需要通过模式和分类训练,掌握简单的数学模式和分类,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等。
这些基础的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得到应用。
5. 手把手的实践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手把手的实践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使用珠子、方块等模型进行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类、比较大小等操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数学练习。
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持续练习和掌握的学科。
通过对第三单元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数量、算术、模式、分类等知识。
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基础知识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三角形有三条边。
④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②用一个正方体的不同面画出相同的正方形。
3、用小棒摆图形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7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6根相同的小棒,摆两个长方形至少需要10根相同的小棒。
4、折图形1.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长方形、三角形。
2.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5、数图形①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圆有()个。
②数下图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
③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6、找规律画图形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数的含义、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第三单元知识点
数数(100以内的数)1)2个2个数
2)3个3个数
3)5个5个数
4)10个10个数
(从大到小数,从小到大数)
5)认识单数和双数
单数:个位上是1、3、5、7、
9的数
双数:个位上是0、2、4、6、
8的数1、主要是找规律的题目:参考课本第35页第5题
参考课本第39页第11题2、会判断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参考课本第36页第7题
数的组成1、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
来是几十几
2、几个十是几十
3、10个十是一百1、40由()个十组成;由()个一组成。
2、59添上1是()个十
3、9个一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4、课本第37页第5题
写数、读数1、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容
易错)
2、正确写出100以内的数1、100读作:
2、39读作:(容易写成三九)
3、一百写作:
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1、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
主要练习相关的口算题
100以内数的顺序百数表的规律(数学书29页)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1、个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
2、十位上是7的数有哪些
3、个位上是6的单数有哪些
100以内数大小比较1、两个数之间比较大小
2、多个数之间比较大小
参考课本第38页第7题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1、用这些含义说明两个数量
的大小差异程度
2、比较差不多和多(少)一
些
3、比较差得多和多(少)一
些
4、生活中:贵得多、便宜一
些的具体含义
参考课本第8题(特别是第
二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