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师大版第四份册第一单元西欧社会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不属于宋代“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造纸术的改进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火器广泛运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被誉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的是( )A、长城B、赵州桥C、卢沟桥D、故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体现劳动人民创造力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属于隋朝时期的是( )①大明宫含元殿②大运河③筒车④赵州桥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朝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A、山海关B、居庸关C、嘉峪关D、陇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安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属于( )A、解读文物B、查阅文献C、考古发掘D、实地调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
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A、制成“麻沸散”B、著有《伤寒杂病论》C、著有《本草纲目》D、写成《千金方》【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大诗人杜甫曾游览玄元皇帝庙,看到了一位画家所画的《五圣图》,那神采奕奕的帝王画像、气势磅礴的画面,使杜甫不禁为之倾倒,挥毫写下了《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的诗句:“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擅场:压倒全场,胜过众人)。
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懂得使用火,学会把石快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三、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半坡聚落(黄河中下游流域), 距今约8000多年,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下游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掌握一定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当时,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
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相传5000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二、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他们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史称“禅让”。
二、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
禹采取“疏”的办法,降服了洪水,史称“大禹治水”。
三、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权位,建立夏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起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止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而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2. 现代世界的经济格局3. 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4.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变化5.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格局及其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重点: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战后世界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2. 新课导入:(1)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讲解各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分析形成原因。
(2)现代世界的经济格局:介绍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阐述文化发展的趋势,分析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4)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讲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化。
(5)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介绍战后世界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2.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变化3.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
(3)论述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
2. 答案:(1)特点: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文化格局多元化。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过程,知道三者的主要内容。
理解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二战后国际政治、外交、经济等新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理解三者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2、技能:阅读文献、图片、图表,找出关键词句以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技能。
具体历史问题的比较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尔塔体制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具体内容及历史影响、进步性与局限性等角度比较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使学生初步掌握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评价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学生增强对人类文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认识与认同,并对人类文明交流应建立和平、友好、合作、协调的价值观有进一步的认识与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雅尔塔体制的内涵与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比较雅尔塔体制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进而评价雅尔塔体制。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二战和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
那么二战给人类社会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灾难、破坏;民族独立,殖民体系崩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欧洲国家严重削弱,原有国际格局被打破;教师小结:战争除了残酷、血腥的破坏以外,客观上也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格局:有阶段性的,而影响国际格局的关键是某一时期国家间的实力对比,特别是大国的实力和相互关系。
同时让学生回忆之前曾学到过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1: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对英美苏的力量对比作过一个形象的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华师大版七上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word教案〖内容标准〗明白尧、舜、禹的传奇,了解传奇和史实的区别。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明白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禅让制”、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等差不多概念和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1)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缘故,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2)指导学生列出原始社会遗址表,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原始的民主推举制度。
(2)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困难创业的精神。
〖教学要点〗1.重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难点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教材分析〗一、禅让的传奇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首领选举过程中的民主制度,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袭的政治特权。
二、大禹治水禹的治水方案是在总结前人的体会及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
而治水的成功则是在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的基础上获得的。
以此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三、“家天下”“禅让制”演变为“王位世袭制”的缘故: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显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的必定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向更新的社会形状进展的过程,由此显现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是历史进展的必定。
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王们世袭制建立的王朝,启是第一个由“家天下”而产生的君主。
〖教学实录〗〔导入新课〕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明白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差不多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经历长期的进化进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20课美苏冷战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二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1947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华沙条约》签字仪式A、美国的霸权主义B、两极格局的形成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6年7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说,韩国同意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使韩自己卷入了地区战略平衡被打破这一变局。
此举严重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破坏了本地区战略平衡,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下列哪一事件曾欲打破二战后美苏对峙时的战略平衡,引起美国的战略对抗。
( )A、古巴导弹危机B、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C、科索沃战争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外交纪实: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英两国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消失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英国视图摆脱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D、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的“超级较量”引发了全球局势的动荡不安,这一“超级较量”开始与终结的标志分别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B、铁幕演说、东欧剧变C、杜鲁门主义出台、东欧剧变D、北约的形成、苏联解体【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了同盟,共同抵御来自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但这种同盟关系在战争结束后很快破裂,请问破裂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发表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C、“杜鲁门主义”出台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于(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右侧漫画反映的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B、美苏争霸C、马歇尔计划实施D、欧盟成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1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预习】
一、梳理中世纪以来西欧社会的特征
5——11世纪 11——14世纪 15——16世纪
经济
政治
思想
对外
二、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
1、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__________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________是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2、政治上,近代__________国家形成,_________制度建立(取代了_________)。推行的
_______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对外:西欧国家开辟_________和早期__________。
背景: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发展,对黄金的渴望。加之
《__________》在欧洲的流传,使得西欧社会出现了到东方的“______热”。但是,__________
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商路(______之路),迫使欧洲人另辟新的到东方的新航路,这也
成为了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_____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支持,___________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人
文主义的倡导。
概况: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四位航海家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在这四位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________,到达印度的是_______。
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________。最早开始的是________。越过大西洋的是______、
_________。
影响:
对世界:1)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贸易范围扩大,______________开始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对欧洲:1)新航路开辟与_______是联系在一起的,加速了______________,促进了资本主
义发展。
2)新航路开辟,使得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___________。
对亚非拉:一方面带来了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客观上
推动了进步。
4、14——16世纪,随着___________经济的萌芽,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两场反对
天主教会的运动。第一场运动是__________,它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发源地在
2
__________国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兴起。此次运动打着“___________”
旗号,以________为武器,来抨击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突出成
就,涌现出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艺术家和学者。
第二场运动是__________。最先爆发在______国家。先驱者是_________。他强调“_____
得救”,将矛头直指__________。天主教会分裂。
【课后作业】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15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演变为
A.封建等级制 B.君主专制 C.等级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
2、14——16世纪的西欧,“人”被重新发现,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3、15——18世纪君主专制初期,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君主专制 D.圈地政策
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 、6——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5、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是
A.葡萄牙和匈牙利 B.西班牙和法国 C.英国和法国 D.葡萄牙和西班牙
6.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A.火药 B.印刷术材 C.造纸术 D.罗盘针
7、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
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
感情?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8.学者认为,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
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9、16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证明这一命题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0、新航路开辟前,传统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崛起 B.百年战争影响 C.十字军东征 D.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11、15世纪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是
①“寻金热”和《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②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③资本主义萌发,对黄金的需求增加④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⑤西班牙、葡萄牙君主支持⑥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和传播宗教的热情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2、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迪亚士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B.麦哲伦完成坏球航行 C.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葡萄牙支持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
13、15——16世纪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事件有
①新航路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君主专制建立④文艺复兴⑤宗教改革⑥资产阶级革命
3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4、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 浪漫主义思想
15、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资料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但丁《神曲》
B.电影《达·芬奇密码》
C.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
D.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装饰品复件
16、表面上它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实际上它是 的新生。它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7、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
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思想
A.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B.否定了上帝
C.否定了《圣经》的作用 D.否定了基督
18、“海上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都具有的长远意义是
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 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
19、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
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20、由于立场的差异,对哥伦布到达美洲一事,下列哪一方面最有可能引起争议?
A 前提条件 B 航海过程 C 具体路线 D 后果影响
21、历史的时空
假如你乘上“时空穿梭机”来到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现场,就可以体现以下历史的魅
力。请根据所给信息,完成表格。
(1)你来到15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你会支持加强王权,建立___________制度。 (4)你来到16世纪的西欧,你发现各国的学者
都在强调人在世界中的崇高地位,你知道这是一
种___________思潮。
(2)15、16世纪,你跟随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抵达_______。 (5)你来到16世纪的德国,见证了_______领导
的反对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3)15世纪,你来到________,看到该地区的佛罗伦萨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你婶婶感到这里的确是欧洲文化最繁荣的地区。 (6)你来到15世纪的______,你发现该国的水
手已经多次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寻找通往东方的
新航路。
22、背熟预习中的那张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