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上城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揣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祈.祷(qí)诓.骗(kuāng)谀.词(yú)气吞斗.牛(dòu)B.静谧.(bì)谮.害(zèn)发窘.(jiǒng)强聒.不舍(guō)C.襁.褓(qiǎng) 睿.智(ruì)腆.着(tiǎn)面面厮觑.(qù)D.狡黠.(xiá)瑟.索(sè)诘.难(jí)咬文嚼.字(jiáo)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B.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C.“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格物”和“至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3.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古琴所代表传统美学特质,这种特质贯穿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它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是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A.所以既然那么因此B.并且因为所以因此C.所以因为所以甚至D.并且既然那么甚至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唱”古诗有两种途径,一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二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
B.科研创新能够成为快乐的源泉,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
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C.他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值得谈一谈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常识梳理(一)1.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出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出自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出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2.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 他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的作者是舒婷, 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 闻一多, 湖北浠水人, 现代著名爱国诗人,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他提出诗歌创作“三美”主张: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4.《致大海》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 他还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5.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他还有著名诗歌《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6. 《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 他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湖畔派”的代表, 课本选有他的诗作《孤独的收割人》。
7. 《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中学阶段还学了他的优秀散文《春》《背影》等。
8. 《花未眠》的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 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9. 鲁迅,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前五部小说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其中, 高中学过的小说《祝福》选自《彷徨》, 《药》《阿Q正传》均选自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上的《狂人日记》,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在这篇小说末尾, 作者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100首1、论诗三十首二十四(金朝-元好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2、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宋代-严羽)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shēn)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fú)意,粗识轩辕(yuán)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4、七月闺情(唐代-袁晖)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
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
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
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5、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元代-梁曾)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
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
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
烟树渺(miǎo)吟怀。
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
西楼半帘斜日,怪衔(xián)春、燕子却飞来。
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6、却东西门行(魏晋-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péng),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ān),铠甲不离傍。
冉(rǎn)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7、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五代-耿玉真)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8、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唐代-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yín)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fú)歌行。
《湘行散记》读后感《湘行散记》读后感(通用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行散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湘行散记》读后感篇1一颗诚心、一支笔。
最干净的文字,最纯美的湘西。
阅读《湘行散记》,沈从文那质朴的文字,犹如涓涓细水,潺潺流入我的心田。
微波荡漾也泛起层层涟漪。
在这游记中,我领悟到了湘西之美: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缝隙之间,或蔓延到松树枝丫上,长叶飘拂,花朵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
“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
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
”这更体现出了湘西景之优美,人之淳朴。
这样的湘西,叫我怎能不沉醉其中呢?当然,在游记中,我更多的,是领悟到湘西人的纯朴心灵。
书中,描写了许多水手,每一个水手,都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们,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却只能拿到最微薄的工资。
水手这样的工作,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工作,他们用的是最多的力气,而且,他们不仅是靠着力气,他们甚至是拿着性命去拼啊!在船上,死了人,对于船上的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
水手们从当上这个职位起,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任劳任怨,因为他们,担当的是全家的生活。
他们,有着最纯朴的心灵。
文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妓女,说到妓女,可能许多人都会鄙夷万分。
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妓女背后的故事。
因为她们的丈夫早已死去,全家重任就压在她们的身上。
出于走投无路,才当上了妓女。
在她们饱受白眼时,又有谁知道她们背后的苦衷呢?飘渺的橹歌声中,扬起的是最真实而美丽的生命。
湘西人最纯粹的人性,深深留在我的心里。
《湘行散记》读后感篇2读过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后,我对湘西有了更多的了解。
虽然我从未去过湘西,但却在书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湘西。
生在南方的我,对湘西的了解甚微。
在我眼中,湘西是一个充斥着原始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神奇的巫术、蛊毒、赶尸术等,神秘莫测,奇幻怪诞。
帮我写篇文言文自传!谢谢!速度!吾乃XX,XXX地人士也,生于XX年。
年方XX。
余乃家中独女,故父母家人集万般宠爱于一身。
初长成,孩提之时,吾母任余启蒙之师,习诗词,精算术。
长此以往,吾于家中修身养性。
家母自幼对吾管教有加,因其期许之重,故逢吾五岁之际,便送至私塾求学。
逝者如斯夫,数个春秋于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承蒙诸先生之厚爱及苦心栽培,鄙人考入XX中学。
而来一年有余,已于此搏者甚忙。
夫生性豁达,处是细密谨慎,平生无甚特性,少心计。
善思量,专于学,奈何学识浅陋,阻于试场。
常虑于他人之思而踌躇不定,舍原则而趋于盲从。
少私见,微固执,间或久思微屑,实乃性格之缺失。
……今因吾古汉语之师命吾完成此古文自传,特以此进献于师,还望吾师笑纳。
自己改的。
不咋样。
急需篇文言文自传 300字小女不知何许人也,癫狂无度,昂昂自若。
现年十四岁,居于深圳。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
性嗜玩,忙碌而不能常得。
小女知其如此,或置作业于不顾,期在必累,既累而退,曾不磨磨蹭蹭依依不舍。
环视闺房,破乱不堪,或忙于收拾,焕然一新;或两眼一闭,懒于动弹。
怡然自乐,晏如也。
入校常跑上跑下,难得一闲,经纶事务,有时极累。
学业繁重,作业堆叠,摇摇欲坠。
或胆小如鼠,便失机遇。
忙至几欲崩溃时趴桌小睡,且欲与清闲者等不可得,安求其能事事如意也?但求学业有成,锻炼自身,混于人才济济之社会,期在混出模样,不至于面目全非。
常著文章自娱,以示己志。
目标较为明确,奋发进取。
欲与世俗格格不入,难以实现。
闲时常听音乐,以此放松心情。
恩情记于心,仇恨清于心,最骄傲之本为人品。
忘怀得失,逍逍遥遥,以此自终。
赞曰:东晋陶渊明有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苹果著此文,以乐其志。
【远近在古代汉语的意思】远近,指远处和近处;距离的长短.语出《易·系辞上》:“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1. 远方和近处.《易·系辞上》:“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后汉书·刘虞传》:“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知县随后起身,路上打着些蛮中鼓乐,远近人听得新知县到任,都来看.”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文炬传警告急的光景.”2. 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管子·任法》:“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后汉书·张酺传》:“好丑必上,不在远近.”3. 指远方近处的人.《吕氏春秋·简选》:“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远近闻之,皆称高仪同将兵整肃,益归心焉.”唐元稹《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及为大官,远近多归之.”宋曾巩《序》:“几圣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4. 指路程的距离.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二》:“故臣亦权於道里远近之间,而以登运为便,及后登抚(袁可立)有疏谓兵食不可兼筹,舟饷难於卒办,娄陈其不便之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一向不曾问得:仙庄在何处?有多少远近?老汉可去得否?”《说唐》第十八回:“云召闻报,便上城一看,果然退去有三里远近.”沙汀《丁跛公》:“这里离城只有七八里远近,除了快近市街时有一片沙坝,其馀是山沟路.”5. 附近.《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崔丞相来到定州中山府远近,接入进府,交割牌印了毕.”6. 指才智程度的高低.宋司马光《序》:“文章之精者尽在於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其才之远近矣.”7.人名,现实生活中就有人被取名为 X 远近8.偏义副词,指远.晋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8042 中外文学精读 080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春秋》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2.《过秦论》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晁错 C.贾谊 D.枚乘3.被称为“南戏之祖”的是( )A.《琵琶记》 B.《荆钗记》 C.《幽闺记》 D.《白兔记》4.宋代散文的总体美学追求是( )A.抒情 B.尚理 C.象征 D.写意5.在现代文学史上,杂文创作成就最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 )A.鲁迅 B.林语堂 C.周作人 D.梁实秋6.《铜墙铁壁》的作者是(A.柳青 B.陆柱国 C.杜鹏程 D.陈登科7.中国现在历史剧的开拓者是(A.田汉 B.丁西林 C.郭沫若 D.曹禺8.《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 )A.杰克伦敦 B.欧亨利 C.莫泊桑 D.海明威9.《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作者是( )A.享利希曼 B.托马斯曼 C.罗曼罗兰 D.劳伦斯10.《大拇指》写作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A.真人真事 B.超人体 C.常人体 D.拟人体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汉书》的艺术特色有( )( )( )( )( )A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精神 B.生动传神,形象鲜明C.材料详实,组织严密 D.语言富丽典雅 E.体例大体承袭《史记》12.有散曲专集行于世的作家有( )( )( )(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张养浩 C.张可久 E.乔古13.初唐时期陈子昂首先举起反对齐梁浮靡文风的旗帜,标举( )( )( )( )( )A.“汉魏风骨” B.‘‘风雅兴寄” C“建安风骨”D.“魏晋文章” E.“缘事而发”14.属于关汉卿的元杂剧有( )( )( )( )( )A.《窦娥冤》 B.《汉宫秋》 C.《梧桐雨》 D.《救风尘》 E.《单刀会》15.属于新月社成员的作家有( )( )( )( )( )A.闻一多 B.梁实秋 C.徐志摩 D.周作人 E.孙伏园16.关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论述,正确的有( )( )( )( )( )A.20世纪50年代初,当短篇小说的创作尚处于较为幼稚的阶段时,长篇小说的创作即呈现勃勃生机,在不同的题材领域,分别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B.从1957年到1966年,十七年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丰收C.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作品有《红旗谱》(梁斌)、《青春之歌》(杨沫)、《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林海雪原》(曲波)D.除长篇小说以外,十七年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涌现了不少佳作和初具风格的文学新人,如李准、马烽、西戎、茹志鹃、峻青、王愿坚等E.在战争题材方面,柳青的《上甘岭》、陆柱国的《铜墙铁壁》也很突出17.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作品有( )( )( )( )( )A.《白痴》 B.《罪与罚》 C.《群鬼》 D.《卡拉马佐夫兄弟》 E.《套中人》18.属于古希腊悲剧的戏剧有(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俄瑞斯忒亚》 C.《美狄亚》D.《俄狄浦斯王》 E.《阿卡奈人》19.寓言的显著特征有( )( )( )( )( )A.讽刺 D.幽默 C.嘲笑 B.精炼 E.奔放20.儿童文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主要分类角度有( )( )( )( )( )A.接受对象 B.作者 C.写作题材和风格 D.参照一般文学体裁 E.写作年代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弹歌》最早见于________,是一首描写远古时代人们狩猎的诗篇。
论《边城》的悲剧特色【摘要】边城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品,悲悯人生是《边城》的特色,也是京派小说的固有特色。
作者通过对边城古老道德的赞美,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批判了腐败的社会现实,其中也隐含着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楚,形成独特的悲剧因素。
京派小说的悲剧分为性格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边城集此两者于一身,在小说中形成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彼此交织,时隐时现,最后以强烈的悬念和悲剧氛围收束全书。
【Abstract】In Beiji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have pity novels is the book of lif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novel. The author of the book old moral, the praise of his ideal society, the social reality of corruption, which also implied author inner contradictions and pain, forming the unique tragic factors. The tragedy of literary novel into character tragedy and the tragedy of life, in both sets in, in the novel form a bright dark clues, mutually intertwined with strong, finally, the scenery of suspense and tragedy ShouShu atmosphere.【Key words】Iiterary novel;Beauty,love and tragedy;Human tragedy and the tragedy of double structure《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品。
《边城·(第⼀章)》教案《边城·(第⼀章)》教案刘祖富(2011年11⽉7⽇9:00时在楚才⼤课堂主讲公开课)教学⽬标1.了解沈从⽂描绘的湘西风⼟⼈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它在⼩说中的作⽤。
2.把握对⼈物的描写,学习⽤肖像描写、⾏动描写刻画⼈物。
3.⾛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启发引导学⽣感受亲情、珍惜亲情。
4.结合⼈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的,⼩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1.了解沈从⽂描绘的湘西风⼟⼈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说的主旨。
2.⾛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性之美。
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较阅读法。
《边城》是⼀部艺术成就很⾼的中篇⼩说,应注意教给学⽣⾃学的⽅法,如教给学⽣整体阅读的⽅法:如何抓⽂眼、如何理线索、如何抓关键词句等;教给学⽣通过三要素欣赏⼩说的⽅法:抓⼈物形象特点、分析情节结构、揣摩环境描写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导⼊课件展⽰湘西风景图⽚,引导学⽣联想到《桃花源记》并背诵其中的语句,让学⽣从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感受⼊⼿,去体会边城的民俗美、⼈情美,进⽽理解⼩说的创作意图。
提问:看着边城的环境,我们有什么感受?边城的环境,我们有什么感受?提问:看着答:美。
好象是世外桃园。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这⾥的⼈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乐”;这⾥的⼈们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平安定、丰⾐⾜⾷的⽣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际关系。
这便是东晋陶渊明⼼中笔下的理想社会。
和陶渊明⼀样,沈从⽂的⼼中笔下,也有⼀个这样美丽的世界——《边城》。
⼆、让学⽣谈谈在课外所了解到的作者及作品的有关知识:课件展⽰湘西风景图⽚:“有这样⼀座别具风情的边城,传说⼀对凤凰从这⾥拍翅⽽起,她便有了这么⼀个美丽的名字——凤凰。
1
陶渊明上城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今日悠悠上城来。
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陶渊明提着一个旅行包走出院子,迎
面撞来了一个人只听哎哟一声。
“老吴,你这么慌张做什么,小心摔跟头。”
“陶兄,这是要上哪去呀?”
“去城里拜访朋友,顺便让他带我玩玩。我离开城市好多年,上
次我朋友来看我时告诉我城里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唉,去不得不得„„”
“不聊了,老吴,我先走了,我还得赶路呢。”陶公不待我把话
说完,急匆匆地走了。
过了一条河,翻了几座山,终于到了县城门口,这时腰酸腿疼的
陶渊明不得不找个地方歇一下。于是他加快脚步终于找到了一条石
凳,陶渊明用手一摸全是灰尘。这么回事呀?找个地儿坐一下也不容
易,还好我穿的是黑衣服,不管三七二十一陶渊明还是坐下了。歇了
一会后,陶渊明摸了摸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的肚子,他决定先去吃碗
小面。这时,迎面开来一辆小车与他擦肩而过,车的气油味可真大,
差点把他熏昏。再抬头一看远处有黑烟白烟一个劲往上冲,仔细一瞧,
原来是工厂里排放出来的。陶渊明继续上前走,走到桥上一看那河,
里面什么都有脏兮兮的,还不如他家门口那条小溪清澈。唉,这什么
县城呀。一阵风吹过,漫天的灰尘向他席卷而来,陶渊明拎起行李包
头也不回逃也似的的跑出县城。想起今趟进城还要看朋友,他又苦着
2
脸折返回来,往朋友家走去。
陶渊明回来经过我家时,我正坐在门口的太师椅上吞云吐雾。
“老吴,我回来了,我再也不去县城了。”
“呵呵,遭罪了吧,陶兄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不去了吧?”
“唉,想我这低碳庄园,多好呀。”
“低碳?”
“老吴,快灭掉你手上的烟,吸烟行为与低碳正好是背道而驰
的。”
陶公没有正面回答我,反而拿我手上的烟开刀,见我一脸疑
惑,他才缓缓说道:“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用的能
量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这样
既能节能环保,又能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简单地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
而然的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据介绍,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
风和避免房间过暖,就能减少家庭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
使用节能灯、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
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这些都是我朋友告诉我的,他们城里人已经觉醒了,正在积极倡导
‘低碳生活’。只要你愿意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
进来。当然,‘low-carbon’ 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
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不浪费,同
样能过上舒适的‘low-carbon life’.” 我朋友说连专家都认为,
3
“低碳生活”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只是在保证我们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走出一条
高效低碳的道路。 低碳生活最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
好处,随着‘碳减排’,不仅温室气体会减少,其他一些有害气体
也会随之减少,届时气候环境将使人们受益。
不愧是“五柳先生”,我佩服啊。
“唉,老吴,在很久很久以前,自然孕育了人类。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如果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当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当人
类继续沉浸于由改造自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喜悦中时,大自然
已经忍无可忍了。于是非典、地震、干旱、雪灾、全球变暖接踵而至„„
噫吁嚱,还是我的低碳庄园舒适。老吴,我们就此别过了,我回去要
种豆呢。”
从此,陶渊明再也不进城了,也许在等他朋友给他带来好消息的
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