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6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42.50 KB
- 文档页数:7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A.地球自西向东转 B.充足的水分C.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地表水的蒸发B.煤炭、石油的形成C.大气运动D.火山、地震3.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 )A.色球、光球、日冕三层 B.光球、色球、日冕三层C.日冕、色球、光球三层 D.色球、日冕、光球三层4.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最大的宇宙范围是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宇宙的全部5.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A.行星日B.太阳日C.24小时D.23时56分4秒6.太阳黑子出现于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7.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地自转速度关系是()A.自转线速度相同B.自转角速度相同C.线速度由大到小D.角速度由大到小8.关于地方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B.纬度相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C.红兴隆的地方时比哈尔滨的地方时要早D.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9.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②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③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地方时④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关于地球上水平运动偏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南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B.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C.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11.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A.冬至日 B.夏至日 C.1月初 D.7月初12. 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13. 太阳耀斑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约A.1恒星年 B.11年 C.28年 D.76年1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有关岩石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喷出地表形成花岗岩B.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玄武岩C.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D.页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16. 下列岩石中具有层理结构并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侵入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右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完成1-2题。
1.“蓝月亮”因属于:A.行星B.卫星C.恒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太阳B.行星C.恒星D.地球3.下列人类活动所用的能源中,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风能B.水能C.石油D.潮汐能4.下面是某同学画的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的图,正确的是: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A. 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B. 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C. 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D. 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6.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B. 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 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 季节更替不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0时16分发射升空,结合该材料完成7---8小题7.“天宫一号”自地面上升到50千米的过程中,气温和大气运动状况依次变化为:①温度递增②温度递减③水平运动为主④对流运动显著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8.在英国伦敦的华人观看电视实况转播,当地的时间是:A.29日12时16分B.29日20时16分C.29日15时16分D.29日13时16分9.下图所示两条河流的岸堤侵蚀较严重的是: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0-11题。
10.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乙→甲B.甲→丙C.丙→丁D.丁→乙11.2016年2月8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12.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B.理论建模C.地层和化石D.研究地震波13.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核B.内核C.软流层D.上地幔14.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读右图,完成15-16题。
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90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1.5分,共60分)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A.①②③B.④④④C.①③④D.①①④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小麦的高秆和水稻的矮秆 B.豌豆的黄子叶和圆粒C.兔的长毛和短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3、完成下列各项任务,依次采用的最.合适的方法是()①检验杂种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②提高作物抗病品种的纯度(抗病是显性性状,不抗病是隐性性状)③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或隐性A.杂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杂交C.测交、测交、杂交 D.测交、杂交、杂交4、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X H X H B.AAX H X h C.AAX H X H D.aaX H X h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 F2出现性状分离B. F2性状分离比为1∶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6、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7、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8、某精原细胞有34条染色体,则其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四分体数为()A.34个B.68个C.17个D.136个9、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数量比是:()A.1:1:2:4 B.1:1:1:2 C.1:1:4:4 D.1:1:1:1 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联会→分离→复制→分裂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11、下列图解标注的数字序号中,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A.①②④⑤ B.④⑤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12、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体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13、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①③B.②⑤C.①④D.③④14、果蝇的性染色体存在于()A.精子B.卵细胞C.体细胞D.以上三种细胞15、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某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为XY,它们均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异常造成的,那么它们分别可能出现在减数分裂的什么时候()A.前者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后者减数第一次分裂B.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者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C.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者减数第一次分裂D.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者减数第二次分裂16、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该儿子多出的X染色体来自()A.卵细胞B.精子C.精子或卵细胞D.精子和卵细胞17、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A.1 B.2C.3 D.418、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的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期正确的是()A.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⑤⑥为有丝分裂后期C.②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⑤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19、色盲基因与它的等位基因(正常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O 14 ;Cu 64;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285.8kJ/mol D.在稀溶液中,H+(aq)+ OH-(aq)=H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D.氧化钙溶于水.通常人们把拆开l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A—AB—BA—B生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436kJ·mol-1243 kJ·mol-1431 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1/2A2 (g)+1/2B2 (g)=AB(g) △H=-91.5 kJ·mol-1 B.A2 (g)+ B2(g)=2AB(g) △H=-183 kJ·mol-1 C.1/2A2 (g)+1/2B2=AB(g) △H=+91.5 kJ·mol-1 D. 2A B(g)=A2 (g)+ B2 (g) △H=+183 kJ·mol-1 .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2H4) 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红兴隆第一高级中2011-2012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计60分。
)1.关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燃烧矿物燃料使二氧化碳不断增多②使用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使氟氯烃含量减少③使用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使臭氧含量减少④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的变化是缓慢的,因此不会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A.①②B.③④.①③ D.②④2.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③④.①③ D.②④3.一般说,影响现代铁路线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水文因素.气候因素D.经济因素4.影响纬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 B.水分.地形 D.海陆分布5.下列有关交通线路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路、公路的选线时要保证距离最短B.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大.山区公路往往呈“之”字形D.山区交通区位选择不用考虑地质构造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为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7.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此灾害属于A.地质地貌灾害 B.气象灾害.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8.一般说,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植被 D.土壤9.下列资属于非可再生资的是()A.气候资 B.森林资.太阳能资 D.矿产资10.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 D.地势低平读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从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符合(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12.B因素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数学6月月考试题 文 新人教A 版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 每小题5分, 共60分) 1. i 是虚数单位,复数7=3iz i -+ ( )A .2i +B .2i -C .2i -+D .2i --2.已知四个条件,①b >0>a ②0>a >b ③a >0>b ④a >b >0,能推出ba 11<成立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已知平面向量),2(),2,1(m -==,且a ∥b ,则b a 32+=( ) A .(2,4)-- B. (3,6)-- C. (5,10)-- D. (4,8)--4.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12q =,则4a 的值为 ( ) A. 41 B. 81 C. 161D. 15.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352a a a π++=,则3cos a = ( )A.2 B. 2-.12 D.12- 6.不等式(x +5)(3-2x )≥6的解集为( ) A .{x |x ≤-1或x ≥29} B .{x |-1≤x ≤29} C .{x |x ≥1或x ≤-29}D .{x |-29≤x ≤1} 7.计算sin43°cos13°+sin47°cos103°的结果等于( )A.21 B. 33 C. 22 D.23 8、2(sin cos )1y x x =+-是 ( )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9.已知数列{}n a 中,21=a ,)1(31≥+=+n a a n n ,若2009=n a ,则n = ( )A.667B.668C.669D.67010.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813S S =,则816S S 等于( )A.310 B. 13 C. 19 D. 18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当2lg 1lg ,10≥+≠>x x x x 时且B .21,0≥+>x x x 时当C .x x x 1,2+≥时当的最小值为2 D .当xx x 1,20-≤<时无最大值 12.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n=521-n a 则s n 等于 A.331-+n B.33-n C.5-5(-1)nD.5(-1)n-5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2x y y x y +≤⎧⎪≤⎨⎪≥-⎩,则3z x y =+的最大值为14.已知向量a r 、b r 满足:||3a =r ,||4b =r ,a r 、b r 的夹角是120o,则|2|a b +=r r ___.15.在,,ABC A B C ∆中,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cos ,cos a C b B c A 成等差数列,则B =______16.设1x >时,则函数411y x x =++-的最小值 。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学科试卷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可见宇宙”指的是: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天体与地球都是等距离的B.除地球外,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均属天体C.各种天体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D.天体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气体和尘埃不能算作天体右图示意我国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发射成功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运行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总星系D.银河系4.与其它行星相比,地球表面具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天体表面,比这一温度高的是:A.金星 B.火星 C.木星 D.土星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紫外光波段 B.红外光波段 C.紫外光和红外光波段 D.可见光波段我国古书记载有:“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6~7题。
6.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A.耀斑 B.X射线 C.紫外线 D.黑子7.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8.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A.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东向西自转B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D .地球自转是绕地轴做旋转运动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0.如果黄赤交角变大:A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没有变化B .热带范围缩小C .温带范围缩小D .寒带范围缩小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 点这一天:A .南极圈出现极昼B .北极圈出现极昼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 .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1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这一天:A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B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13.地震波又可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都能通过固体传播 ②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③传播的速度相同 ④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14.图中①、②和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 .①岩石圈 ②地幔 ③地壳B .①岩石圈 ②上地幔顶部 ③地壳C .①岩石圈 ②地幔 ③地核D .①地球内部圈层 ②地幔 ③软流层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铁 C.铝 D.镁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16~17题。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6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90分。
下图为“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1~2题。
1.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A.3条B.4条 C.5条D.6条2.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B.大分水岭 C.密西西比河D.潘帕斯草原4.关于该大陆地理特征的有关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西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B.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C.最有特色的古老动物是袋鼠D.拥有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世界最狭长的国家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2011·北京朝阳一模)过去的一年,地球似乎得了重症感冒,喷嚏不止,火山接二连三地喷发。
读“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火山喷发地多位于( )A.太平洋东岸 B.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C.欧洲西部D.地中海沿岸7.图中( )A.甲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B.乙地火山喷发对其西北部地区的危害大于东北部地区C.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丁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八分钟”展示了本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读书、自行车、音乐、双层大巴车、雨伞、足球等。
据此完成8~9题。
8.最能反映伦敦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足球 B.自行车 C.音乐D.雨伞9.关于北京与伦敦的正确说法是( )A.伦敦比北京降水多,气温高 B.伦敦与北京的自然景观相似C.伦敦冬季温和,没有降雨 D.北京夏季多雨,光照较伦敦少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学科试题(文科)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计60分。
)图示城市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0.25百万人左右,大致占总人口的12.5%,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大于10.0%即为老龄化。
图中显示该市青少年人口数目基本不变,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大量增加,说明大量人口迁入。
应对老龄化,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量人口迁入,需要拓展就业渠道。
下表为“区域人口抽样统计表”。
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
年龄0岁~14岁15岁~60岁60岁以上总计人口数(万人)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甲死亡率(%) 0.6 0.6 2.5 3.7人口数(万人) 3 500 6 000 500 10 000 乙死亡率(%) 0.75 0.7 2.2 3.6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①乙表示发展中国家,甲表示发达国家②各年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④甲国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国老年人口比例高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
读图,回答3.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出现大量卫星城 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4.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位于( )A.旧城中心区 B.远郊地区C.新兴工业区 D.城市环行道路沿线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
高一6月月考地理试题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70分)l.人口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社会生产力 D.人口总数2.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3.新中国人口增长大致属于哪种模式A.原始型和传统型 B.传统型和过渡型C.过渡型和接近现代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4.上题中两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迅速的原因是A.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科技文化教育发展D.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①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②欧洲的新增长人口最少③世界新增长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④拉丁美洲的新增长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 B.②C.③ D.④7.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 C.德国D.印度8.关于环境人口容量(A)和人口合理容量(B)的数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A=B B.A<B C.A>B D.A可能大于B,也可能小于B9.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B.地球上还有许多未开发的资源及未探知的领域,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全球环境人口容量还是有限的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双重性,即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10.“西气东输”的实施带动了人口迁移,是由于A.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B.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C.政治因素造成的 D.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11.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
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 )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12.巴西将首都巴西利亚建在巴西高原上的主要原因是A.近水源地,河流的上游 B.上风地带,空气洁净C.地势高,气候较凉爽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3~14题。
13.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A.0~2千米处B.2~3千米处C.3~5千米处D.6~7千米处14.距市中心2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量差C.地租昂贵D.服务设施差15.下列关于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B.中心商务区的零售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最中心,垂直方向上多在较高层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D.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是最高的16.如果a、b、c为不同等级的城市,下列四图能正确反映出城市等级体系的是()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17~18题。
17.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18.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19.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绿地面积小 B.城市上空尘埃物质多C.城市产业活动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D.城市地区降水少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21.关于工业的不同发展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要有长远规划B.劳动密集型工业要不断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C.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产品多数处于成熟期,要巩固和保留原有的生产工艺和方法D.技术密集型工业多分布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22.某城镇周围地区拟发展果树栽培、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如右图,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A.①林业②蔬菜和花卉业③水稻种植业④果树栽培B.①林业②水稻种植业③果树栽培④蔬菜和花卉业C.①林业②果树栽培③水稻种植业④蔬菜和花卉业D.①果树栽培②林业③水稻种植业④蔬菜和花卉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以下三题。
23.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2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25.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下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09年的农业产值。
读图回答26~27题。
26.该县农业()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B.1979年至2009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C.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D.1979年至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27.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 D.机械化水平提高28.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的共同发展条件是①地广人稀②气候温和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交通便利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右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购买农产品的农业地域类型B.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D.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30.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①农业科技先进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下图为某企业集团可能建厂的地点与产品成本分析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1.如果该集团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从经济效益看,最好建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D.丁地32.如果该企业集团吸引了外商投资,在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移动通信器材厂⑤普通制鞋厂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33.读下图,根据工业布局原理,各工业区的布局相对合理的是( )A.①微电子工业②纺织工业③食品工业④化学工业B.①纺织工业②化学工业③食品工业④微电子工业C.①食品工业②化学工业③微电子工业④纺织工业D.①食品工业②纺织工业③化学工业④微电子工业3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作物的主要产区,本区种植的农作物及其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是()A.亚麻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B.水稻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廉价C.茶叶光热充足土壤排水良好 D.小麦水源充足政策支持35.下列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乙国转移的是()A.力帆集团的汽车制造 B.上海宝钢的精钢锻造C.IBM的软件开发 D.NIKE品牌的服装制造二、综合题(共30分)36.读下图,分析回答(7分)(1)城市化是指向城市集聚和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分) (2)由图可知,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1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1分)A、①B、②C、③D、②③(4)二次大战后,为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迅速?(3分)37.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分析后回答(10分,每空1分)(1)I处拟建火电厂,区位因素中有利是,不利的是。
(2)现规划建设服装厂、花卉种植基地、自来水厂、区域性的童装批发市场,试分析CDEG 四处何处发展较为合理及理由。
C处建,理由;D处建,理由;G处建,理由;E处建,理由。
38.读下表和图,我国三个地区(A为东北,B为华南,C为长江三角洲)钢铁产量和区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简述A、B两个地区钢铁产量差异的主要自然条件(2分)。
(2)C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但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3)说出A东北部的平原地区与C地区两地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A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与主要生产特点。
地域类型:A ,C 。
(2分)A区位因素(4分):A生产特点(2分):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6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38.(1)A:铁矿、煤炭资源丰富(1分) B: 铁矿、煤炭资源少(1分)(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3分)(3)A东北部:商品谷物农业(1分) C地:水稻种植业(1分)自然因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分)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府扶持等。
(2分)【任写四点即可】(4)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