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063刘 斌陶瓷书法艺术的沿革及表现形式分析陶瓷和书法艺术虽然是不同的艺术类型,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显示出类似的艺术特点。
陶瓷作品可以选择与之风格对应的书法来装饰,从而能够更好地彰显陶瓷作品的艺术价值。
为此,文章在阐述陶瓷和书法艺术关联的基础上,就书法艺术在陶瓷作品中的表现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陶瓷和书法的艺术特征陶瓷和书法都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本质上二者存在相似点,融合在一起加工设计会体现出和谐的审美情趣。
第一,陶瓷和书法都是造型艺术。
书法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变化;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态的大小来表现造型美。
第二,陶瓷和书法都是实际应用和审美艺术性的统一。
书法创作者会通过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陶瓷设计者会通过造型和色彩的明暗使用来表现自己的心境。
第三,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
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某一动作瞬间,抓住瞬间赋予想象而后趋于永恒。
中国书法文字能够反映出客观真实,且能够巧妙地将文物的特点刻画出来。
中国书法兼具写意和写实的特点,是世界文字中最具备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且这种表现形式在新时期时代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原始彩陶上鱼、鸟、人的纹饰颇多。
秦汉时期的瓦当是书法和陶瓷成功结合的一种典型体现,二者的融合将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精髓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现代陶瓷书法内容注重和陶瓷装饰的配合,组合模式更加讲究、发展更为完善、所体现的艺术特征更为鲜明。
二、陶瓷书法发展渊源书法是在实践中出现和发展的一门艺术形式,是先民将自己对自然事物看法和认识以一种简单的符号刻画和记录下来。
最开始先民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后来应用毛笔写出了各类点线配合、丰富又具备艺术表现力的汉字。
陶瓷书法是以陶瓷为载体的书法表现形式,最早出现在唐代,五代的磁州窑以雕刻的形式,把书法装饰在陶瓷上更加规范成熟,对字款、形体、章法都非常讲究。
17收稿日期:2013-09-24冯小玲浅析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
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
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
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一、陶瓷与书法的历史渊源中国制陶起源很早。
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
而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
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汉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似可视为汉字的滥觞。
可见古代陶瓷和书法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秦兵马俑身上刻印的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
三国、两晋时期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
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
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
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
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趋于完善。
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
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野的扩展。
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品位也越来越有所提高,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
众多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
近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如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刻划和堆字等。
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将书法艺术融入到陶瓷装饰中。
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以笔画为基本单位,通过书写的形式表达出文字的内涵和美感。
在陶瓷装饰中,书法艺术以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精细的刻画和浮雕技法,将文字的形态和气息完美地呈现在陶瓷上。
在陶瓷装饰中,书法艺术主要表现为书法题词、题字和题意等。
书法题词是指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刻写在陶瓷上的诗词、名句或寓言,以此来凸显陶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书法题字则是指以书法艺术的方式,将经典的诗词或格言刻画在陶瓷上,既能增添陶瓷的美观性,又能传达一定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
书法题意则是通过书法艺术的方式,将抽象的意境和哲学思考表达出来,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效果丰富多样,能够提升陶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书法艺术能够为陶瓷装饰增添独特的美感和文化气息。
利用书法艺术的特点,将经典的诗词或寄语刻画在陶瓷上,既能增添装饰品的内涵和意义,又能让观赏者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书法艺术能够提升陶瓷装饰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陶瓷装饰品中融入书法艺术的元素,不仅让陶瓷作品更具观赏价值,也使其成为收藏品和投资品。
书法艺术能够赋予陶瓷装饰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和情感表达。
通过书法艺术的呈现,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观赏者在欣赏陶瓷装饰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丰富了陶瓷作品的内涵和观赏性,提高了陶瓷装饰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书法艺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为陶瓷装饰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文化气息。
今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推动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让陶瓷装饰更加突出其艺术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陶瓷艺术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
书法与陶瓷艺术的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种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在陶瓷装饰中运用书法,不仅可以赋予作品以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更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一、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承。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艺术,更是一种审美艺术,它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现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陶瓷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造型优美、釉色绚丽和纹饰繁复,而书法的魅力则在于它的笔墨纸砚间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
将书法与陶瓷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书法题款在陶瓷装饰中,书法可以被用来题款。
陶瓷器上的书法标题,不仅可以标示出作品的主题和意境,更能够为作品增加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陶瓷器上常常会题写一些传统的诗词或者典故,并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凸显作品的文化韵味。
这样的书法题款既能够丰富陶瓷装饰的艺术内涵,更能够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历史价值。
2. 书法纹饰3. 书法装裱在陶瓷装饰中,书法还可以被用来进行装裱。
在一些大型的陶瓷器上,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器身的一些特定位置绘制出一些具有节奏感和气势感的书法字体,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氛围。
这样的书法装裱既可以使陶瓷器更加具有艺术美感,更能够为作品增加一种独特的气息和品味。
在一些大型的瓷器上,可以用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绘制出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书法字体,通过笔墨的厚重和线条的磅礴,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品位和历史厚重感。
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够赋予作品以文化价值和审美情感。
书法与陶瓷的结合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国学内涵。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而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书法的结合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不仅使陶瓷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享受。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能够让陶瓷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了汉字的结构、笔画、布局等方面的要素,更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审美情感和民族精神。
将书法与陶瓷结合,不仅可以让文字在陶瓷上得到生动的表现,更能够让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到完美的展现。
这样一来,观赏者便可以在欣赏陶瓷作品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厚,更能够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骄傲之情。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也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书法与陶瓷的结合,既融合了两者各自的传统技艺和工艺特色,更将二者的优势进行了有机结合。
这种结合不仅能够使传统工艺得到新的发展,更能够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书法的运用还能够激发出陶瓷工艺师们对于创新的热情,他们可以通过将书法元素融入到陶瓷作品中,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走向更加活跃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更能够推动传统工艺朝着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使陶瓷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更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书法与陶瓷的结合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陶瓷装饰中运用书法这一传统工艺的形式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书法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陶瓷艺术一直被视为两个独特而深厚的艺术形式。
书法作为一种表现文字美感的艺术,深受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而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陶器制作和装饰的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近年来,书法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呈现出了耐人寻味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新的艺术体验。
一、书法与陶瓷的共同特征书法和陶瓷艺术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也是它们可以相互融合的基础。
首先,书法和陶瓷都属于艺术的范畴,都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法和陶瓷作品都需要艺术家用心和技巧的结合来完成,对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才华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书法与现代陶瓷的结合形式在书法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中,有许多不同的形式。
例如,艺术家可以在陶瓷器上直接书写名句或诗歌,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古典而神秘的美感。
同时,也有一些艺术家将书法的线条和笔触融入到陶瓷器的装饰中,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此外,一些艺术家将书法的艺术语言用作陶瓷器的图案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书法与现代陶瓷的艺术价值书法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为艺术品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魅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种结合将传统的书法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又与时俱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出现代艺术的独特风貌。
其次,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感,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陶瓷艺术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它也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和载体,使得书法创作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四、书法与现代陶瓷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书法与现代陶瓷的结合在艺术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可以预见书法与现代陶瓷艺术的融合将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艺术家们将继续探索书法与陶瓷的结合方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更加独特和精彩的作品。
陶瓷美术论坛J I N G D E Z H E N ’S C E R A M I C S20书法艺术在陶瓷绘画作品的整体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书法之美及书法之美溢于陶瓷绘画之美之中提出了书法艺术的某些特征性。
一、书法艺术并非抽象何为抽象,本意乃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思维的一种过程。
在艺术中,有意义的抽象无非是指那种无确切内容的生动形式而已,我们亦可称之为抽象的形式。
再看书法与抽象之关系。
中国的书法离不开中国的文字。
从表面上说,文字似乎是属于主观意识的东西,其实文字一旦创造出来就已经成了具有具体形象的客观存在。
草书无论其怎样龙飞凤舞,总离不开原来的那个字,而每个文字的草法都有一定的法则。
同时,任何书法作品都表达某种确定的文字内容,作者在书写时总是选择与他需要抒发的感情相一致的文字内容。
故而结论是:任何抒发作品都有确切的内容,抒发艺术却非抽象!二、抽象形式之美与抽象美书法本身虽不可离开文字,但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可以离开文字内容。
实乃书法是一种形式感极强,而其形·魏 清 段龙剑式又有较大相对独立性的艺术。
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人们常将它作为一种“抽象形式”之美加以感受。
承认书法之“抽象形式”之美与承认抽象乃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抽象形式之美不在抽象而在形式!形式美之外的抽象美是并不真实存在的。
三、气韵生动的线“气韵生动”是我国美学中代表书画艺术形式最高的美的标志。
它既是创作的总要求,也是评论的总标准。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具有生命之活力,运动之气势,音乐之韵律,感情之光环。
而书法艺术之线,正具有以上特征。
一言概之即“气韵生动”。
以为它有生命的活力,故其生机盎然,变化无穷;因为它有运动的气势,故其元气淋漓,大气磅礴;因为它有音乐的韵律,故其金声玉振,跌宕隽永;因为它有感情的光环,故其赏心悦目,益人神智。
四、有感情的形式书法艺术线的这种活力、气势、韵律,归根结底是为了寄托作者的感情,它们融为一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陶瓷书法的特征及发展情况陶瓷书法是艺术的、立体的书法。
它不是书法从纸张到陶瓷的简单转移,而是借助陶瓷工艺中特有的技法来完成表现书法特有的神韵和意念,使书法在陶瓷上得到立体化体现。
它能够更直接、更明确地反映艺术创作的主题与境界,能够拉近书法、陶瓷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能够协调传统书法、工艺陶瓷与现代环境的气氛,能够更广泛地推动陶瓷艺术进入普通百姓家。
陶瓷书法艺术,既是抛砖引玉,又是开山劈路。
以陶瓷为载体,弘扬国粹文化,赋予陶瓷新的艺术生命,为中国陶瓷更好地走向世界,设立了一个出发点。
陶瓷书法结合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利用陶瓷新媒介和陶瓷独特的视觉效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陶瓷绘画料性难以掌握,瓷上作画书写还不能随心所欲,直至目前,陶瓷书法还主要停留在装饰的范畴,以摹写古人为主,自由创作还不够。
总之,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陶瓷书法作品有“泥土与火的艺术”之称。
这是从它的制作工艺来形容的。
制作陶瓷工艺复杂,既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善于运用釉彩在胚胎上绘画制作,又要求作者精通高温烧制技术,掌握火候,一切工艺过程和技术手段最终都要经过火的冶炼,方能成器。
“火”对陶瓷书法作品的成绩至关重要,有些作品烧治之后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正是“火”的神奇所在。
因此,比之在宣纸上作书画,陶瓷是用不同的釉色来写,在不同的胎质、异样的器型上来写,更难掌握,艺术陶瓷书法成品率非常低,常常是众里挑一,才能得到期一件满意的作品。
任何艺术都需要灵感闪念,但付诸实际的探索绝不是一拍脑袋即成,轻易而举的事情。
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继承和创新的过程。
艺术家应将书法艺术向陶瓷领域不断拓展,进行艰苦的探索,既有其艺术创新思想做动力,更有其一向坚韧不拔、契而不舍、九牛不回的精神做保障。
总之,我国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是当时文化,艺术及至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
陶瓷书法的艺术特征探究【摘要】陶瓷书法是一种结合陶瓷和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陶瓷书法的定义,探讨了其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在艺术界中的地位。
接着详细分析了陶瓷书法的特点和技艺,表现形式,艺术风格,题材和主题,并探讨了其影响和意义。
最后对陶瓷书法的艺术特征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在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通过对陶瓷书法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陶瓷书法、艺术特征、起源、发展历史、地位、特点、技艺、表现形式、艺术风格、题材、主题、影响、意义、未来发展、评价、艺术价值。
1. 引言1.1 介绍陶瓷书法的定义陶瓷书法,是指在陶瓷器物上刻写或绘制文字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书法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陶瓷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
陶瓷书法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技术上看,陶瓷书法是一种利用特殊工艺在陶瓷器上进行书法刻写的技术。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选用特定的陶瓷材料,并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将书法文字或图案刻写在陶瓷器表面。
二是从艺术角度来看,陶瓷书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的艺术形式。
通过书法艺术家的笔触和墨色,将汉字书写在陶瓷器上,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1.2 探讨陶瓷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陶瓷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陶瓷书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陶瓷器。
陶瓷书法是一种将汉字书写于陶瓷器上的艺术形式,通过雕刻、刻画、绘制等技艺手段,在陶瓷表面展现出书法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随着历史的演变,陶瓷书法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是陶瓷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官窑、民窑产出了大量具有书法艺术特色的陶瓷作品。
至明清时期,陶瓷书法已经成为陶瓷器的主要装饰形式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浅议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作者简介:罗昕(1989-),男,江西南昌人,本科,主要从事书法与陶瓷研究。
【摘要】陶瓷与书法艺术从表面上看是两种风格迥异的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同的艺术特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陶瓷;书法;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068-01
陶瓷书法是我国一门传统、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世界上绝无仅有。
它是中国文字学、中国书法学最重要的史料,是华夏文明的见证,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趣味、时代风尚
和生活特征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播种机。
它总是带着中国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它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它是中国书法艺术与陶瓷装饰的又一形式,它是最受欢迎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自古以来却从未有人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加以研究,只不过把它当作“写字配套”、“文字装饰”而已。
今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打破了数千年的沉默寂静,显示出了它从未有过的青春魅力。
陶瓷自古就有“泥与火的艺术”之称,制作工艺复杂,成功率低,不过一旦制成,则历经千万年而色泽韵味依然;书法在宣纸上用笔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率高,但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
而陶瓷和书法这两种国粹的完美融合,互相映衬,则创造出了“不朽的陶瓷书法艺术”。
陶瓷书法大致可分为釉上、釉下书写及雕刻等陶瓷书法工艺,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1 陶瓷书法的历史渊源
早在唐代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笔在陶瓷上绘画、题字,。
到了宋代时期就出现了大量在器物上题写诗文,警言等文字的现象。
至元代时期就出现了在瓷器上用青花料题写祭文,时间等文字的器物,如大英博物馆保存的元代青花象耳瓶及高安出土的元代高足杯等,这些器物的留存为我们研究不同
时期瓷器上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保留了一份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至元代器物上所留下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这段时期不管是北方磁州窑还是南方饶州窑『景德镇窑』所生产的器物,用于书写题字的毛笔应该都是一般性书法用笔,因其笔头粗大,吸水性能好,所以从器物上书写的字体,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古人把在绢,纸上书写时的一些明显习惯移植到了瓷器上,如:宋代磁州窑瓷枕及元代青花象耳瓶上的题字,从书写风格上看,作者书法笔锋锐利,书写流畅,随意,笔划粗细不一,字体安排随意,信手而就。
高安出土的元代“青花高足杯”及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作者题字有如行云流水,书写方式及习惯一眼就可以认定是绢、纸书写习惯,字迹浓淡相宜,经烧造后连草书的笔锋回转,起落都一览无余,由此可见书写者深厚的书法功底,总体来讲元代及以前的器物,书写风格粗旷,笔画较粗,手写体书写风格明显。
明代早期,因为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瓷器的绘画,书法等大多遗留了元代的一些风格,虽有一些变化,但并不是很明显。
直到明永乐时期,为了满足在官窑瓷器上落款的需要,专门用于书写款识的“料笔”才开始出现,但那时落款使用的料笔只不过是初见雏形,所以永乐时期的瓷器落款,书写笔划虽细,但是字体比较呆板,没有明显的手写体风格。
真正意义上的料笔是指专门为了适应青花钴料特
性而制作的特制毛笔,它的出现应该始见以明宣德时期,工匠们为了能充分的使用钴料在瓷器上绘画、书写,使其产品能更好的突出轮廓,层次,线条等要求,不断改进而形成的,从此以后,落款特点才成为鉴定瓷器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宣德时期因为用于青花书写的专业料笔刚开始推广,制作工艺还不是很好,所落款识在字体上还比较粗,不管是楷书,隶书的书写,虽然笔划自然流畅,但笔锋不明显,字体并不规范。
料笔的发展,到了成化时期已基本形成,瓷器落款开始使用专门的料笔并形成了定制,成化时期的款识书写,只追求书写笔划上的顺序规范,而不要求书写风格的统一标准,所以成化时期的官窑款识,出现了许多带有明显个人书法风格的特殊情况,如图所示:几个官窑款识的书写风格都有明显不同。
纵观整个明代时期,只有正德,万历时期对落款的书写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要求外,其余的都没有严格的定制要求,款识书写个人风格都非常明显。
到了清顺治后期,朝廷对官窑瓷器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化,?j窑厂工匠的分工也越来越仔细,特别是实行了督窑官制度后,对官窑款识的书写要求也不断提高,字体也越来越规范,鉴定特点也就更加明显了,特别是清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字体结构公整,顺序清楚,笔划流畅,书写功底深厚,可以说是中国制瓷史上款识书写最工整的,从款识的书写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制瓷工艺的鼎盛,御窑工匠们生活
富足,社会安定繁荣,所以能平心静气钻研业务的心态。
嘉庆时期,国力逐渐衰退,制瓷业也同样受到了影响,这些表现不单出现在瓷器质量上,在款识书写上也同样有所表现。
嘉庆款识不管从字体结构,笔划书写上都可以看出工匠们的水平在明显下降,整个清代中晚期只有道光时期的款识书写,可算是最工整,最规范的。
到了光绪时期整个制瓷业水品有了一定的提高,生产出大量仿前朝的器物,但从这些器物落款上可以看出,工匠的书写功底明显不如康,雍,乾三代,字体结构不规范,笔划呆板,描摹痕迹明显。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政治动荡,国力衰退,此时期所生产的器物,大多只追求其形,而不求其韵,所落款识都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甚至还出现了印章款识,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到来,制瓷业陷入了迷茫徘徊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制瓷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制瓷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瓷业的产量,质量,受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影响,大量仿古产品涌入市场,但是因为钢笔,铅笔,圆珠笔等现代书写工具的广泛应用,工匠们的传统书法功底不深厚,以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已经无法具备那种平心静气练习传统书法的心态,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近代瓷器的款识书写呆板,字体结构不规范,笔划顺序颠倒,描摹痕迹重。
另一种仿款为电脑印模款识,此类款
识颜色无浓淡变化,书写特征全无,看不出起笔及落笔点,虽然字体工整,规范,但只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就可加以区分以上总结纯属个人对传统书法与瓷器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些看法,写成此文,主要是想让广大藏友们共同来深入探讨,不同时期书法风格及毛笔演变在瓷器上产生的不同特征,这在瓷器鉴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瓷器鉴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藏友们能加以研究,并结合瓷器鉴定中的型,胎,釉,色,绘画等因素,那么在瓷器鉴定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胸有成竹。
2 陶瓷书法的艺术魅力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
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
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
“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
其次,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
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
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
”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
”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
陶瓷书法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前人开发得很不够,参与人数非常少,所以到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也为我们的学习和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陶瓷书法比纸上书法更具价值和魅力,我们要在传承书法文化的基础上,结合陶瓷艺术,为陶瓷书法做出自己的努力,也希望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加入陶瓷书法学习的行列,为我国的陶瓷文化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2005
[2] 金银珍,金在龙.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学林出版社,2005
[3] 中国陶瓷.2005(1-5)
[4] 现代陶艺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 中国陶艺.1999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