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地脉文脉分析报告一、引言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场所。
城市的地脉即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而城市的文脉则体现为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环境。
对城市地脉和文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将分别对城市的地脉和文脉进行全面剖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地脉分析1.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城市地脉的基础。
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决定城市的交通、发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
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是城市地脉的核心内容。
城市的发展往往呈现出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等不同功能区的划分。
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
3. 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状况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状况对城市的地脉有着重要影响。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决定了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联系程度和效率。
交通状况的畅通与否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物流等方面。
三、城市文脉分析1.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演变,而传统建筑则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见证。
2. 城市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场所城市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场所反映了城市的文脉和文化生活。
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表演活动,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居民的精神生活。
3. 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是城市文脉的体现。
城市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等都会影响着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
四、地脉与文脉的关系分析城市的地脉和文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地脉为城市的文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
城市地脉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有助于呈现和保护城市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承和积淀,是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综合体。
它是城市的精神资源和独特魅力的体现,也是城市居民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一、历史文脉城市文脉的历史文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
历史文脉包括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历史建筑、历史遗址以及历史传统等。
例如,古代帝王所建立的历史遗迹、传统街区、城市规划等都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脉的存在不仅能够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底蕴和温度,还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地理文脉城市文脉的地理文脉是城市地理环境对城市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塑造。
地理文脉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等。
例如,位于海滨的城市往往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山区城市则常常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地理文脉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城市得以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经济优势。
三、社会文脉城市文脉的社会文脉是城市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对城市文化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是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文脉是城市文脉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社会文脉包括城市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活动和城市社群等。
例如,城市的社会文脉中,具有丰富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在城市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四、经济文脉城市文脉的经济文脉是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文脉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商业活动、职业群体等。
例如,文化产业在城市中的兴盛会带动城市旅游业、创意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的交融和互动,使城市文脉更加丰富多样。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一种特有特征,是城市独有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综合体。
它是承载城市记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城市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jipin4561380@城市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解答:旅游运营网主要有标志性建筑、城市文化设施、街区、风景名胜和城市整体特征等5个要素。
众所周知,标志性建筑(含城市雕塑)对于构成城市形象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罗丹曾说:“我们整个法国就包含在我们的大教堂中,如同整个希腊包含在帕提农神庙一样”。
绝大多数标志性建筑都有着“三优”的共性:那就是优越的选点、优秀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三者缺一不可。
如纽约自由女神像,选点在纽约湾口,迎着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航线方向;雕塑形象融圣母玛丽娅、法国大革命女战士与雕塑作者的慈母于一身;雕像挺立在海水环抱的绿岛上,环境空灵优美。
难怪她被誉为美国的象征。
有些名城采用大手笔,在一个区域、一座广场、一条轴线上布置若干标志性建筑,在形成建筑艺术高潮的同时也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特征。
如巴黎从卢浮宫到德方斯大门的大轴线、华盛顿从国会山到阿林顿公墓的中心区、北京从永定门到景山的大轴线都是优秀的实例。
文化设施是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欧洲,以大剧院为中心的文化广场比比皆是;在北美,更有近代的文化中心建筑组群,突出了文化设施在城市中的多元功能和优美形象。
在规划布局时,一定要通过城市设计选好地段,与城市的干道、广场共同组成城市生活的热点。
如纽约在西城的贫民窟区建起了林肯中心,随后在对面建起了公寓,沿街出现了商店餐馆,贫民窟不复存在,这个区成了“不夜城”。
而华盛顿其在风景优美的波特马克河岸建起了肯尼迪中心,虽然建筑本身也是一位名家的成功之作,但由于它对岸就是阿林顿国家公墓,处于政治性较强的地区,市民只能来看演出,别无其它活动。
《北京宣言》提出:“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观念看建筑”。
不论是传统的旧街区还是新建设的现代街区,都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景。
现在许多城市开始认识到在旧城更新发展中,保护、保存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多么重要的文化复兴活动。
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品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建设的组织、布局和设计,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等综合目标的过程。
而文化保护是指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过程。
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相辅相成,二者结合可以塑造城市品质,传承城市文脉。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品质的影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质。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城市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和平衡发展。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建设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此外,城市规划还包括绿地规划、建筑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这些都与城市的生活品质密切相关。
二、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指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灵魂和独特之处,它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文化保护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和保护,使之不被破坏和丢失。
文化保护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例如修缮古建筑、整治历史街区、保护文化遗产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和修复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同时,文化保护还可以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使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城市的历史,加深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情感纽带。
三、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的结合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结合可以塑造城市的品质。
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保护的需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城市文脉。
同时,文化保护也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之合理布局和有机融入城市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设置文化保护区或历史文化街区的方式,将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文化保护区可以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打造具有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的地区,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摘要:文章介绍了文脉主义的概念和背景,发现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特色消失、地方文脉中断的问题,提出城市文脉延续的必要性,分析认识城市建设中文脉主义倾向的案例,从中得到一些对于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脉主义;城市;发展;保护1“文脉主义”的渊源“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的范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文脉问题有了认识。
而“文脉主义”真正被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而后现代建筑理论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过分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潜藏在这种风格背后的割断历史、割裂文脉、重构价值取向的独裁者姿态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先在建筑上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是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指出要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历史因素,以改变建筑单一、刻板的面貌,从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的历史折衷主义立场。
“文脉主义”的正式提出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斯特恩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中将后现代主义理论概括为三个特征:①文脉主义;②引喻主义;③装饰主义。
文脉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用来表达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
广义上理解,它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在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文脉的研究,可以使建筑和城市内在联系的明晰性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此称为“文脉主义”,还直接运用于建筑实践之上。
2城市规划中“文脉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在城市规划“文脉主义”观点提出以前,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提出者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就强调了建筑的“语言”和“场所”,建筑不再被看成是放哪里都可以的、毫无血脉的“机器”和功利第一的“产品”,而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
除了时间上的延续性之外,文脉主义还强调空间上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构成与和谐。
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乃至一座城市之中。
试论我国城市的文脉与文态
任致远
【期刊名称】《城市》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自201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各地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视和研究程度逐渐提高,内容逐渐丰富。
2009年笔者发表《关于城市文化的拙见》和《关于城市发展文化力的试论》后,相继发表了十几篇关于城市文化具体内容的论述。
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和城市资料有限,始终没有专门涉及城市文脉与文态问题。
当前,随着对城市文化讨论的全面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城市文脉与文态进行专门探讨,尽管十分肤浅、颇有漏洞,作为引玉之砖,恐怕还是有益的尝试。
【总页数】7页(P3-9)
【作者】任致远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注重非遗活态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J], 赖小科;余茜;余敏;潘昌初
2.城市文脉与文态规划 [J], 娄白
3.重拾文化自信传承活态文脉——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价值与保护探究 [J], 陈
燕君
4.承袭千年文脉镌写城市记忆——成都市城建档案馆采集声像档案记录城市发展变迁 [J],
5.试论文脉传承在我国现代城市建筑更新设计中重要性——槙文彦“奥”建筑思想的启发 [J], 李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文精练五城市文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美国城市学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人类对于城市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目前为止,要给城市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城市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空间的概念,又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的概念,因而对城市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就涉及了多种学科,因此要对城市作出较为科学的定义,就必须超越已有的各种学科对城市的定义的局限,抽象出城市所具有的最为一般的特征。
(摘编自毛曦《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 材料二: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地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摘编自葛剑雄《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 材料三: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
1980年以来国内城市文脉研究综述Research Summary on Urban Context in China Since1980高华丽I Gao Huali程兴国I Cheng Xingguo任云英I Ren Yunying万霆I Wan Ting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4-0015-05收稿日期2019-07-06摘要该文探寻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文脉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国内有关城市文脉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解读方法与空间表达、延续机理与传承策略以及理论应用实践4个方面对城市文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文脉表达机制传承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urban context in China since1980.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omestic literature on urban context,we summarize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urban context from four aspects:concept definition and element composition,interpretation method and spatial expression,continuation mechanism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and theory-related application practice.We als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and prospect the trend of research.Keywords Urban context,Representation,Mechanism,Inheritance1研究背景中国的城市文脉研究基本是针对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实施的反思,伴随着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而进行。
城市规划过程中人文要素的研究摘要:城市规划的好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是什么样的城市才叫规划的好呢,谁去评判一个城市的好坏呢? 好的规划中体现一种人本主义思想, 所以本文探讨城市规划中的人文要素。
主要通过城市规划与人文精神、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城市规划与人文社区、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四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的人文要素从而告诉人们城市规划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个城市没有了文化,就必然会失去其独特性和传承性,也只能被“淹没”,注重人文要素对于加强城市特色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文关怀、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前言:城市规划的好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是什么样的城市才叫规划的好呢,谁去评判一个城市的好坏呢? 城市是为人们生活, 工作提供服务的, 所以城市规划的好坏应由城市居民去评判, 但是城市居民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如何才能在市民心中得到应有的分数呢, 我们必须将居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处处为居民着想, 要想做到这一点很难, 必须要求规划者们去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规划中体现一种人本主义思想, 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一下城市规划中的人文要素。
人文因素,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空间秩序的最主要因素。
正文: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决定人和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是以科技为先导的世界历史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两大问题必然汇聚到“主体的人”这个焦点问题上。
城市规划作为人与空间的作用手段,应该为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创造条件。
这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必然。
当今中国的城市建设形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曾遇见的,一方面,城市有了极大的变化发展的动因和契机。
另一方面,思想尚未经过清晰的沉思,在缺乏理论武装的状况下,就要迅速投入急遽的变革洪流之中,城市化缺乏理想的模式。
而所谓的全球化,既为中国建筑和现代化注入了新生力量,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也影响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由此而引发了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
DOI:10.13719/j.cnki.1009-6825.2022.14.045城市公园文脉表达重要性探究收稿日期:2022-01-10 作者简介:贾 军(1971-),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公园园艺管理工作贾 军(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摘 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及特征,对城市文脉与城市公园文脉进行了简析,并从城市公园设计与人文性、地域性及历史传承性融合等方面,对城市公园文脉的表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将公园设计高度融合地域文脉特色,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公园的体验性和知识性,也有利于营造特色人文空间、塑城市品牌、增强城市软实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文脉;地域性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825(2022)14-0174-03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的要求不再仅限于欣赏风景和娱乐休闲,开始关注城市公园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是否能身在其中感受到历史厚重的积淀和人文情怀。
因此,城市公园设计要融合地域城市的历史积淀,传承城市文脉,恢复城市历史建筑原貌,将园林景观融入其中,打造出公园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鲜明历史脉络,讲好城市历史故事,是一座城市文脉传承的体现。
1 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公园不仅是这里的园林景观,也是当地政府为人民提供服务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
从1843年开始,英国利物浦市建造伯肯海德公园(Birkin headPark)为人们提供免费的生态场所,就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诞生[1]。
城市存在着环境空间繁忙与嘈杂,而城市公园这个独处闹市的安静场所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定的活动、游玩、健身的空间,也成为了一座城市重要的绿色公共空间。
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具有不同职责,通过对中国现行城市公园分类标准的回顾与探讨,可以基本划分为五种类型:文化遗址公园、游乐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生态公园。
文化遗址公园主要在遗留下来的具备一定历史意义与景观价值的遗址上建造的公园;游乐公园是以提供游客活动体验度为主的游园,如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儿童公园等;综合性公园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游憩、科普、娱乐、散步公园;社区公园主要位于社区临近供社区居民便捷舒适游玩闲散的公园空间;生态公园是以长期城市生态修复为主,着重结合自然景观的公园,如城市郊区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浅谈城市文脉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城市文脉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密切且复杂。
两者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物理和视觉元素的塑造,而城市文脉则是这些空间元素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
首先,城市文脉是城市设计的灵魂和导向。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体系,这些元素构成了城市的文脉。
城市设计者需要理解和尊重这些文脉元素,将其融入到城市设计中。
例如,城市的古老建筑、历史遗址或文化景观,都应被视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
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元素所代表的意义和故事,以使其在新的城市设计中得到传承和体现。
其次,城市设计是城市文脉的物质载体和传播途径。
城市文脉是无形的,它需要通过物质空间和城市设计来传达和表达。
城市设计师通过创造具有文脉特色的公共空间、建筑形式、景观体系等,使城市的文脉得以物化和延续。
例如,设计师可以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来表达历史文脉的特色和内涵,使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城市文脉的魅力和影响力。
同时,城市文脉与城市设计的互动也体现了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城市文脉代表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适应方式,而城市设计则是将这种认知和适应方式转化为具体的物质空间和形式。
例如,许多古老的城市都依山傍水,其城市设计和文脉特色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最后,城市文脉与城市设计的相互影响也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城市设计和文脉特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以满足人们的期望和需求。
例如,未来派城市的设计风格和科技元素的运用,都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和探索。
综上所述,城市文脉与城市设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城市文脉是城市设计的灵魂和导向,而城市设计则是城市文脉的物质载体和传播途径。
在城市设计和文脉特色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体现特色、注重未来,让城市成为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未来展望的美好家园。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能近取譬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毒奶事件过去一个月后,三聚氰胺再度惹祸。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又发现香港超市中的大连产“佳之选新鲜鸡蛋(特大装)”,验出超标88%的三聚氰胺。
香港专家随即表示,鸡蛋内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极有可能是饲料被故意添加三聚氰胺所致。
因为鸡不断进食含三聚氰胺的饲料,三聚氰胺会残留体内,甚至聚积在鸡蛋中,估计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绝不会低”。
这一推断得到了国内大多数动物营养专家的肯定。
日前,广东饲料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三聚氰胺废渣变身后的假蛋白添加剂一一“蛋白精”,在饲料行业内生存的历史至少已有五年,其覆盖的范围可能已经波及到部分养殖业。
国内动物营养学专家分析,三聚氰胺添加到动物饲料,与掺入奶粉中的目的相同。
蛋白质含量高低是判断动物饲料营养性最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检测蛋白质含量通行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即测定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中氨基酸含氮量通常不到30%,但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
因此,在饲料或食品中添加这种化学物质,其含氮量立即大幅上升,从而蛋白质含量虚高。
事实上,三聚氰胺毫无营养价值。
不仅如此,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对三聚氰胺有如下描述:“长期或反复接触该物质可能对肾发生作用。
”“蛋白精”在饲料行业中的作用,业内专业地称之为“调蛋白”。
即在饲料或原料中蛋白含量低于标准时,通过加入“蛋白精”,提高虚假蛋白含量降低饲料成本。
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三聚氰胺有效产能76万吨。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化工废渣流入饲料行业作假,尤其是在近年鱼粉、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饲料生产企业和原料供应商纷纷寻找新的蛋白原料替代物,降低成本。
三聚氰胺的废渣借此机会以“蛋白精”的身份混入各种原料中,提供虚假蛋白含量。
“不需要生产程序”,江苏某“蛋白精”供应商告诉记者,从化工厂流出的三聚氰胺废渣不需要添加任何成分,唯一的工序就是分装,然后换成“××生物蛋白精”的名字后,就可以非法地进入一些饲料厂的生产车间。
透析文脉主义城市景观设计1文脉主义和城市文脉从广义上来说,文脉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是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文脉的挖掘和研究,可以使城市内在联系的明晰性上升到哲学高度,称之为“文脉主义”。
城市文脉不仅是通过建筑和形体空间来体现,还包括地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传统、政治经济、当地材料、标志符号等。
城市文脉是人类在该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延续原有文脉,在城市原来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独具特色。
2文脉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景观是城市内在精神的外在物化形式的表达,是人与环境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同城市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存在着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脉异质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个性。
从来都说巴蜀是一家,但是成都的闲逸和重庆的紧密正是几千年来不同文化背景下彰显的城市魅力。
城市景观与文脉是表与里的关系、内涵与外在的关系①。
在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继承是利用表现传统文化的材料、图形、色彩符号等因素,特别是这些因素对人的感觉造成的象征性感受,进行提取、打破、重组、夸张等,同时还带有装饰性和浪漫的人文情怀,通过隐喻和联想达到目的。
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重文脉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历史和特性,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同时工业时代的构筑物被保留,公园中红色盒子隐约含着对原场所的直觉体验,由树篱围合成的绿房子用隐喻的手法唤起对当时工人宿舍的记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脉在城市景观中起到了延续文化信息的作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城市文脉,从历史人文的角度研究城市景观,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正是文脉主义景观设计观。
3城市文脉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在景观设计中,文脉的体现主要是借助于景观要素的设计,城市的景观要素可以分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文要素三个方面。
城市文脉在城市自然景观中的体现: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山水要素和绿化植被等,山城重庆独有的崇山峻岭的山地景观,春城昆明四季花开如春,内蒙古的草原景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等,地域环境决定了城市自然景观。
论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摘要:城市文脉是城市建筑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
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探讨重塑城市文脉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文脉;要素。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文脉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当下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中,我们越发地感觉到各个城市正在朝着“千城一面”的模式演化,已经很难叫人清楚地辨认城市之间的差别。
只有那些隐藏在重叠大厦间的老街区和标志性建筑物,才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古老历史,才显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
其中,标志性的建筑物往往是一些纪念性质的雕塑、体量相对单一的桥梁、亭台水榭,这类建筑物由于使用功能存在而被人们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且在长时间内会继续保持其生命力; 而古老的街区在城市建设发展当先的前提下,就面临着改造甚至消失的危险,尤其是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历史老街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商业聚集力,更是被诸多外来投资商看作是积累财富的宝地。
但是,每个有生命力的城市无不是建立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的,正因为不同的历史,才造就了每个城市不同的格局,正如胡同文化之于北京,弄堂文化之于上海,古都文化之于南京。
如何保持和继承城市建筑的原有传统,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正日益引起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城市文脉的角度入手,分析形成城市特色的各种要素。
1城市文脉构成要素
1.1城市的自然环境
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山水等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它与城市其它要素共同作用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城市会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同时各地的建筑形式、材料、色彩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可以令山水名胜与城市共同构成优美的外部形象特征。
如名城常熟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
作为自然环境的水系在城市的景观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苏州的水巷、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北海、中南海、都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一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环境相同,城市的特色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共同体现出来的。
1.2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系统,是历史文化的结晶。
许多城市都是在继承了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原有的历史结构、格局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个性。
如北京中轴线: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最富特色的内容是其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这条轴线上安排了正阳门、天安门以及一系列殿宇及楼阁建筑群,体现了名城的精华与特色。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轴线左右的建筑形体或开敞空间的布局都是以其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法国首都巴黎是极富特色的历史名城,其城市特色集中体现在以卢浮宫到依桥这条轴线上,轴线上有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几世纪以来城市建筑都是从城市格局出发,保持了城市结构及格局的独有特色。
1.3 城市的轮廓线
城市轮廓线能给人以引人入胜的效果,它往往成为人们从外部认知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轮廓线由最典型的建筑群构成,这种抽象的高低错落的城市轮廓与城市格局之间的有机联系能给人以综合的印象。
从远方遥望纽约曼哈顿摩天楼群的轮廓,美丽的曼哈顿天际线显得格外壮美,曼哈顿天际线被誉为世界十佳都市天际线之一。
深圳是一座新型的城市,罗湖商业中心国贸大厦、发展中心和中国银行这三座高层建筑,以它们超群的高度和独特的造型控制了罗湖中心的天际线,形成了深圳重要的标志。
正是这样一些超高建筑由众多高层建筑群簇拥着,彼此之间既对比又协调,共同创造了城市的轮廓线,从而构成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
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
1.4 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街区
有特色的建筑街区总是由街道、广场和建筑群组成的。
对于街道来说它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道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中心场所,街道是留下记忆的“空间”。
形成城市外部空间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形式就是街道和广场,城市中的任何建筑都只能在这种有限的空间中得到展现。
正如简.雅各布(Jan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因此对于传统城市恢复某种风格的街道,成了城市传统特色延续的手段。
传统居住区所反映的传统居民的文化形态在形成城市风貌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1.5 标志性建筑
每座著名城市都会拥有一批优秀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城市拥有优秀的标志性建筑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志性建筑产生于一定的地域环境、代表反映了此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
近现代的标志性建筑,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都是不同国家实力和精神的体现。
能成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都具有重要的性质,关键的位置及一定的体量和独特的艺术形象。
标志性建筑的艺术形象在城市风貌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共同特点是在其场所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正是这种历史文化信息使之
得到了公众的认同,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崇高、敬仰之感。
同时,历史建筑物能反映、体现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内涵,这些建筑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结晶,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象征。
提到北京人们会联想到故宫、长城等史迹。
波兰华沙二战时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破坏,战后波兰政府按照华沙原样重建旧城,城堡内外一些有价值的古代艺术建筑都依照原样进行了重建,保持了它中世纪的风格和面貌。
因此,在城市文脉传承中对这些有价值的建筑古迹往往以恢复和保留来达到传递历史文化的意义的。
1.6 建筑环境艺术
建筑环境艺术包括雕塑、小品及绿化等人工因素。
它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其社会文化内涵,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拥有自己杰出的雕塑,有的雕塑几乎成了城市的象征。
如哥本哈根“海的女儿”,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这些都为城市增添了艺术魅力和神奇色彩。
又如欧洲许多城市雕塑作品与传统建筑物、建筑空间密切融合,与特定宗教、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符号体系,那么城市的文脉特色就是由这些符号有机组合的结果,而这些特色符号共同构成城市文脉的显性因素。
2重塑城市文脉
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日益激烈地改变着现有的物质形态,加速了城市的更
新,使城市文脉在不断“复合”“拼贴”中得到延展。
对于大城市来说,经济发展的压力巨大,旧城保护难度很大,而且现在中国大城市旧城存留完整的几乎没有,因此,应该将重点放在继承文脉、改造旧城、打造新城上。
对于小城市和集镇来说,要完整保护传统街区,重点保证传统街区内生活方式的合理延续。
对于村落来说,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它最大的价值,因此,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村落自身,还有其周边环境。
完整的传统小城镇和村落,不但可以为我们保存下传统生活方式,而且它们还为大城市继承发扬文脉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滋养。
传统的不一定落后,乡土的不一定注定要淘汰,它们很可能带有让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的密码。
破解它们、利用它们,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城市形态和现代生活方式,才是保护文脉、发扬文脉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