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染色体病
- 格式:ppt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89
第十四章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教学要求1.掌握染色体病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的核型、遗传学机制和表型特征;3.掌握Down综合征的表型特征、遗传学类型和分子机制;4.熟悉微小缺失综合征和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5.熟悉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种类和遗传效应;6.了解Dow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染色体病发病概况(一)染色体病的发生率1.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2.自发流产胎儿3.产前诊断胎儿4.染色体异常胎儿自发流产后再发风险5.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异常(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1.“三联征”患者2.性发育异常3.生育异常4.染色体结构异常家族史5.高龄孕妇(大于35岁)6.有致染色体畸变因素接触史者二、常染色体病(重点)(一)Down综合征(二)18三体综合征1.18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2.核型与遗传学(三)13三体综合征1.18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2.核型与遗传学(四)5p-综合征1.18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2.核型与遗传学(五)微小缺失综合征(六)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1.着色性干皮病2.Bloom综合征3.Fanconi 贫血4.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遗传病录像、多媒体中的病例照片三、Down综合征(重点、难点)(一)Down综合征的发病率(二)Down综合征的表型特征(三)Down综合征的遗传分型1.游离型(21-三体型)2.易位型3.嵌合型(四)Down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制1.21号染色体的分子解剖学2.21号染色体上与DS表型相关的基因(五)Dow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防1.Down综合征的诊断2.治疗3.预防4.预后5.遗传咨询结合遗传病录像、多媒体中的病例照片和我系的研究课题讲述四、性染色体病(重点)(一)性染色体的数目异常1.Klinefelter综合征2.XYY综合征3.多X综合征4.Turner综合征(二)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1.X短臂缺失(XXp-)2.X长臂缺失(XXq-)(三)染色体正常的性发育异常1.真两性畸形2.假两性畸形3.XX男性综合征4.XY女性遗传病录像、多媒体中的病例照片五、染色体异常携带者(难点)(一)相互易位携带者1.非同源染色体相互易位2.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二)罗氏易位携带者1.同源罗氏易位2.非同源罗氏易位(三)倒位携带者1.臂间倒位携带者2.臂内倒位携带者。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DNA的螺旋结构松散呈细丝状,形态不规则,弥散在细胞核内。
●染色体: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而缩短变粗,形成条状或棒状。
组成成分: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从DNA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人的46条染色体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为23对染色体,称为二倍体(2×23),精子和卵子称为单倍体。
●人类染色体的结构:主要结构包括染色体臂,着丝粒,初级缢痕,次缢痕,核仁组织区(异染色质区),随体,端粒。
2.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全过程。
●有丝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得到2个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Ⅰ:Ⅱ: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或卵母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最后形成4个精子或1个卵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3.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人类染色体研究常用技术的发展:低渗法制片技术:1952年,美籍华人徐道觉(T.C.Hsu);使细胞遗传学进入低渗时期。
秋水仙素处理法:1956年,华裔学者蒋有兴(Tjio J.H)和Levan A应用秋水仙素和压片技术,在流产胎儿肺组织中发现人类染色体数是2n=46条,标志着现代细胞遗传学的诞生。
目前国际认可的三大细胞遗传学技术共存:染色体显带技术、FISH、ACMG &ISCA 共同推荐芯片技术。
●人类染色体检测技术: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4.核型分析●核型(Karyotype):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四章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染色体病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的核型、遗传学机制和表型特征;3.掌握Down综合征的表型特征、遗传学类型和分子机制;4.熟悉微小缺失综合征和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5.熟悉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种类和遗传效应;6.了解Dow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二、习题(一)A型选择题1.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综合征是A.Klinefelter综合征B.Down综合征C.Turner综合征D.猫叫样综合征E.Edward综合征2.猫叫样综合征患者的核型为A.46,XY,r(5)(p14) B.46,XY,t(5;8)(p14;p15)C.46,XY,del(5)(p14) D.46,XY,ins(5)(p14)E.46,XY,dup(5)(p14)3.核型为45,X者可诊断为A.Klinefelter综合征B.Down综合征C.Turner综合征D.猫叫样综合征E.Edward综合征4.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典型核型是A.45,X B.47,XXY C.47,XYYD.47,XY(XX),+21 E.47,XY(XX),+145.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A.常染色体数目畸变B.性染色体病数目畸变C.染色体微小断裂D.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E.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6.Down综合征为_______染色体数目畸变。
A.单体型B.三体型C.单倍体D.三倍体E.多倍体7.夫妇中的一方为一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携带者,与正常的配子相结合,则可形成多少种类型的合子A.8 B.12 C.16 D.18 E.208.Edward综合征的核型为A.45,X B.47,XXY C.47,XY(XX),+13 D.47,XY(XX),+21 E.47,XY(XX),+189.46,XX男性病例可能是因为其带含有A.Ras B.SRY C.p53D.Myc E.α珠蛋白基因10.大部分Down综合征都属于A.易位型B.游离型C.微小缺失型D.嵌核型E.倒位型11.下列哪种遗传病可通过染色体检查而确诊A.苯丙酮尿症B.白化病C.血友病D.Klinefelter综合征E.Huntington舞蹈病12.体细胞间期核内X小体数目增多,可能为A.Smith-Lemili-Opitz综合征B.Down综合征C.Turner综合征D.超雌E.Edward综合征1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定位于A.1号染色体B.18号染色体C.21号染色体D.X染色体E.Y染色体14.D组或C组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A.单方易位B.复杂易位C.串联易位D.罗伯逊易位E.不平衡易位15.经检查,某患者的核型为46,XY,del(6)p11-ter,说明其为_____患者。
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1.名词: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家族性疾病:指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将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
2.遗传病有哪些主要特征?分为哪5类?特征:基本特征:遗传物质改变其他特征:垂直传递、先天性和终生性、家族聚集性、遗传病在亲代和子代中按一定比例出现分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3、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应用。
第2章1.名词:(第七章)核型: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称核型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Denver(丹佛)体制经配对、排列,进行识别和判定的分析过程,成为核型分析Denver体制:指1960年人类染色体研究者在美国丹佛市聚会制定的人类有丝分裂染色体标准命名系统,Denver体制主要依据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等形态特点,将人类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分为23对,7组,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常染色体,以长度递减和着丝粒位置依次编号为1~22号,另外一对与性别有关,随性别而异,称性染色体。
Xx代表女性,而xy代表男性。
2.莱昂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间期体细胞核内仅有一条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体细胞中所有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
(3)两条X染色体中哪一条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3.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主要化学成分DNA 和组蛋白;分为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第3章1.名词:基因:基因组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物理和功能单位。
基因组:一个体细胞所含的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家族:指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
2.断裂基因的结构特点,断裂基因如何进行转录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一个断裂基因能够含有若干段编码序列,这些可以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