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二郎坪杂岩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824.02 KB
- 文档页数:15
北秦岭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砾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高春云;郭安林;李兴辉;李侃;刘伟刚【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5(034)009【摘要】通过北秦岭黑河地区柳叶河盆地碎屑锆石年龄研究,探讨盆地沉积物年龄结构,并进一步推断其物源及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采自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砾砂岩样品中的82颗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6组:260~542Ma、800~1100Ma、1320~1560Ma、1640~2250Ma、2300~2660Ma和2720~2870Ma.其中260~542Ma年龄段所占测点比例最大,占锆石总数的31%,其次为1640~2250Ma、2300~2660Ma和800~ 1100Ma年龄段.最老年龄值为2834±40Ma,最年轻者为264±5Ma.从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及石炭纪地层交错层理推断,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物源区主要为当时的北秦岭山地.此外,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与柳叶河原始盆地有相同的年龄谱特征,意味着它们具有同一物源区.北秦岭山地是在加里东造山作用后期影响下迅速隆升而形成的.其后,随着南侧勉略洋的打开,华北地台相对沉降及沿商丹带的走滑断陷使柳叶河盆地出现,仍旧处于隆升状态的北秦岭山地开始作为该盆地及其北侧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主要物源区.【总页数】10页(P1689-1698)【作者】高春云;郭安林;李兴辉;李侃;刘伟刚【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陕西西安70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陕西西安70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P597+.3【相关文献】1.北祁连造山带嘉峪关北大草滩地区早志留世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孟勇;唐淑兰;李向民;李艳广;卜涛2.北秦岭柳叶河盆地上三叠统物源区及其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关系--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 [J], 李侃;郭安林;高春云;李兴辉3.藏北南羌塘盆地二叠纪曲地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石晓龙;黄强太;夏斌;王志龙;夏中宇;胡西冲;郑浩;李卓飞4.北秦岭灵官庙盆地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 [J], 李兴辉;郭安林;李侃;高春云5.南秦岭刘岭群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陈龙耀;罗玉凌;刘晓春;曲玮;胡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00 0569/2020/036(06) 1897 1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06 16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 中生代碎屑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 沉积意义祁凯1 任战利1,2 张梦婷1 马骞1 杨燕1 刘润川1QIKai1,RENZhanLi1,2 ,ZHANGMengTing1,MAQian1,YANGYan1andLIURunChuan1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1 DepartmentofGeology,NorthwestUniversity,Xi an710069,China2 StateKeyLaboratoryofContinentalDynamics,NorthwestUniversity,Xi an710069,China2018 09 06收稿,2019 08 06改回QiK,RenZL,ZhangMT,MaQ,YangYandLiuRC 2020 Characteristicsof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ofLatePaleozoicandMesozoicinWeiheregionanditstectonic sedimentarysignificance ActaPetrologicaSinica,36(6):1897-1912,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06 16Abstract BasedonthedistributionofresidualstrataintheWeiheanditsadjacentregion,thePermianandTriassictothenorthandsouthWeiheregionwerecomparedbythemethodsofpetrology,U Pbisotopicchronologyandmajor traceelements,andwereconstructedoriginalsedimentaryfaciesfromtheLatePaleozoic EarlyMesozoicinstudyarea Furthermore,theLateMesozoicreformationprocesswasdiscussedaccordingtosimulationoffissiontrack(FT).ThestudyshowedthatthemainsedimentarycentersintheWeihebasinmightremainsmall scaleanddiscontinuousCretaceous Permian(C P)stratawithoutMesozoicstrata Theresultsofpetrology,U Pbagesofzirconsandmajor traceelementssuggestedthatthePermianandTriassicinthesouthernOrdosandnorthernQinlingregionswerewellcontrasted,bothofwhicharethesamebasin TheprovenanceofPermianwascharacterizedwiththerecycledorogeniczoneandcontinentalsources,whicharemainlyderivedfrommetamorphicclasticrocksintheKuanpingGroupandvolcanic sedimentaryrocksintheErlangpingGroup TheprovenanceofTriassicmightderivefromtheKuanpingGroup,QinlingGrouporcontemporaneousvolcanicrocks TheresultsoffissiontrackdatingrevealedthattheMesozoicupliftofWeiheregion,WeibeiupliftaswellasnorthernQinlingareahadconsistentevolutionstages LateJurassic EarlyCretaceous,thegeologicalevolutionwasdominatedbytectonicdeformationandweakuplift SincetheEarlyCretaceous,thestratahadbeenextensivelyupliftedanderoded,whichledtolessresidualstrataoftheUpperPaleozoic MesozoicintheWeiheregion ThisresearchsuggestedthattheevolutionphasesfromLatePaleozoic MesozoiccanbedividedintoPermian,Triassic EarlyJurassic,LateJurassic EarlyCretaceous,andLateCretaceousKeywords U Pbdating;Sedimentary tectonicevolution;LatePaleozoic Mesozoic;Weiheregion;Weibeiuplift;Qinlingorogenicbelt摘 要 本文在对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 中生代残存地层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渭河地区南北两侧上古生界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进行对比,进而恢复了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沉积面貌,并结合裂变径迹构造抬升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渭河地区中生代后期改造过程及演化阶段。
北秦岭地体秦岭岩群(杂岩)中伟晶岩脉内蜕晶质化锆石的成因裴小利;时毓;梁斌;刘希军;丁海红;朱昱桦【摘要】对北秦岭地体秦岭岩群(杂岩)中的伟晶岩脉内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和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伟晶岩中的(蛤质)锆石发生蜕晶化作用或重结晶作用,U-Th体系发生了改变,其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呈黑色,无明显环带;对4条伟晶岩脉中的蜕晶质化锆石进行的LA-ICP-MS定年显示,由于受蜕晶质化(蛤质)锆石内部Pb元素丢失的影响,其年龄多较为分散,可信度不高.只有1个样品(QL1434-1)显示了较好的谐和性,指示该伟晶岩脉的形成年龄约为380 Ma,归于晚古生代早期.【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04【总页数】11页(P675-685)【关键词】蜕晶质化;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秦岭岩群(杂岩);秦岭造山带【作者】裴小利;时毓;梁斌;刘希军;丁海红;朱昱桦【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P588.131秦岭造山带呈东西向横亘于中国大陆中部,是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之间的碰撞汇聚带,在整个东亚中部构造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其地质特征及关系,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
通常,北秦岭被认为是华北南缘或独立微陆块的一部分,而南秦岭被认为是扬子北缘的组成部分。
北秦岭早古生代宽坪岩体两期花岗质岩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王江波;秦江锋;胡鹏;张良;赵友东;张泽中【摘要】宽坪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东部,岩体主要由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 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宽坪岩体可划分为两期:早期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48.3±4.5 Ma,该期花岗岩富硅、富碱,属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压力较低;晚期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21.4±2.5 Ma,该期花岗岩属强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期的片麻状二长花岗起源于中上地壳(贫斜长石的源区)在H20饱和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贫Al2O3、富SiO2花岗质岩浆;晚期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代表较高温的中—下地壳(杂砂岩或是花岗质片麻岩)发生部分脱水熔融形成的岩浆,这表明北秦岭地区从450~420 Ma经历了从早期的同碰撞阶段到后期的后碰撞阶段.%Objectives:The Early Paleozoic Kuanping granite pluton in Danfeng area have important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constrain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Kuanping granite pluton is composed by gneissic biotite monzogranite and porphyraceous biotite granite.Methods:Based on the field work,through the microscope observation,the whole rock chemical analysis,the ziron LA-ICP MS U-Pb dating of the gneissic biotite monzogranite and porphyraceous biotite monzogranite.Results:The gneissic biotite monzogranite and porphyraceous biotite monzogranite have ages of 448.3 4.5Ma and 421.4 2.5Ma respectively.The gneissic biotite monzogranite display high SiO2 and (Na2O+K2O) contents,they belong tometaluminous and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it is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by fluxing melting of plagioclase-poor pelitic rocks in middle—upper crust.The porphyraceous biotite granite is peraluminous,they are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by dehydration melting of metagerywacks or granitic gnesis in middle—lower crust.Conclusions:The geochemical evolution of the Paleozoic granites in the northern Qinling from 450 to 420Ma reveals a tectonic evolution from syn-collisional to post-collisional process.【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8(064)001【总页数】14页(P127-140)【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北秦岭;宽坪岩体;早古生代【作者】王江波;秦江锋;胡鹏;张良;赵友东;张泽中【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核工业二○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北京,100013;核工业二○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核工业二○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秦岭造山带呈东西向横亘于中国大陆中部,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历史,至晚三叠世华北与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现今“两带三块”的构造格局,即以商丹(商南—丹凤)缝合带和勉略(勉县—略阳)缝合带为界,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华北地块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和南秦岭造山带(张国伟1995,2001;杨志华,1997;赖绍聪1998,2002;张本仁2002;杨经绥等,2002;刘良等,2013)。
北秦岭造山带武关岩群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张熊猫;杨蓉
【期刊名称】《地质学刊》
【年(卷),期】2018(42)4
【摘要】武关岩体位于北秦岭武关镇,侵入于丹凤岩群之中,为原泥盆系刘岭群北侧解体出来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岩体.锆石阴极发光(CL)及LA-ICP-MS同位素测年分析显示,武关岩体中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349±10)Ma,该年龄代表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即形成年龄.石榴子石黑云斜长片岩中碎屑锆石峰值年龄为850 Ma,最小年龄为324 Ma,反映武关岩群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应该晚于早古生代.【总页数】9页(P575-583)
【作者】张熊猫;杨蓉
【作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二四大队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4;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7
【相关文献】
1.东秦岭商丹地区武关岩群斜长角闪片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高峰;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裴磊;刘成军;陈有炘;王盟;李宗耀
2.东秦岭商丹地区武关岩群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宗耀;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裴磊;刘成军;陈有炘;王盟;高峰
3.北秦岭宽坪岩群变质沉积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J], 李承东;赵利刚;许雅雯;常青
松;王世炎;许腾
4.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柏治安;时毓;刘希军;刘磊;赵增霞;黄倩雯
5.鄂北红安群黄麦岭组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J], 毛新武;陈超;陈觅;李琳静;廖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秦岭蟒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演化北秦岭蟒岭岩体是北秦岭中的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岩体,该岩体岩石类型丰富,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等。
为了研究该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科学家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包括锆石U-Pb年龄研究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等方面的研究。
锆石U-Pb年龄研究是通过对岩体中锆石的U-Pb定年,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的时间为约1.96亿年前至1.92亿年前,属于中侏罗世早期,这一时间段为北秦岭地区内部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的高峰期。
同时,该岩体的年龄结果表明,它可能与另一岩体——蜜蜡溪岩体有一定的关联性,两个岩体的形成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也表明了北秦岭地区在中侏罗世的岩浆活动进程。
此外,岩体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研究也是了解该岩体演化过程的关键。
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较低的TiO2和Al2O3含量,表明该岩体属于高硅钙碱性岩质,该岩体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明显的地壳来源特征,显示出高度的岩石交代作用和岩浆混染作用。
所有这些特征表明,蟒岭岩体是由壳源物质长期深部交代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深部物质的强烈影响。
总之,北秦岭蟒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的研究,丰富了北秦岭构造演化的信息。
这个研究结果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该岩体演化过程,以及北秦岭地区的地质演变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数据。
相关数据:- 北秦岭蟒岭岩体形成时间为1.96亿年前至1.92亿年前,属于中侏罗世早期;- 该岩体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为高硅钙碱性岩质,具有较高的SiO2、较低的TiO2和Al2O3含量;- 该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明显的地壳来源特征,表明该岩体是由壳源物质长期深部交代作用形成的。
分析:北秦岭蟒岭岩体的形成时间为中侏罗世早期,这一时间段是北秦岭地区内部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的高峰期。
因此,该岩体的形成与北秦岭地区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它和其他研究得到的岩石体年龄数据一起,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北秦岭岩浆演化历史的基础数据。
北秦岭西峡二郎坪群枕状熔岩中一个岩枕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研究
孙卫东;李曙光;孙勇;张国伟;张宗清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6(042)002
【摘要】河南省西峡县二郎坪群绿片岩相枕状熔岩岩枕保存完整,受构造改造轻微.在海水蚀变和后期变质作用过程中REE,Zr,Th,Nb,Sr,Ti,P等元素的变化较小,基本上仍能反映原岩的特点,而Ba,U,Rb等元素受到了明显的改造,含量变化较大.上述相对稳定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郎坪群枕状熔岩具有典型的岛弧蛇绿岩的特点.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401.9士6.3Ma,代表了其绿片岩相变质的时代,表明二郎坪群蛇绿岩遭受了加里东期变质作用.
【总页数】10页(P144-153)
【作者】孙卫东;李曙光;孙勇;张国伟;张宗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北秦岭二郎坪杂岩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J], 杨敏;刘良;王亚伟;廖小莹;康磊;盖永升
2.北秦岭东段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中浅色岩体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杨士杰;陈丹玲;宫相宽;赵姣
3.甘肃景泰县老虎山地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中枕状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张旗
4.北秦岭二郎坪岩群与秦岭岩群间构造边界的地质特征 [J], 李亚林
5.北秦岭二郎坪岩群^(40)Ar/^(39)Ar坪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赵东林;胡能高;安三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祁连-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25亿年碎屑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裴先治;孟勇;丁仨平;李佐臣;刘战庆;刘会彬;李高阳;李瑞保【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7(29)2【摘要】对来自祁连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秦安地区葫芦河流域的"葫芦河群"浅变质砂岩中大量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年龄为2302~2578 Ma的锆石颗粒.这些锆石年龄均十分谐和,且阴极发光图象上显示具有典型岩浆型振荡环带结构和岩浆成因锆石的w(Th)/w(U)为0.11~1.42,表明这些锆石为新太古代末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些锆石是该区域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锆石,表明祁连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可能存在比陇山岩群和秦岭岩群更古老的陆壳.【总页数】6页(P111-116)【作者】裴先治;孟勇;丁仨平;李佐臣;刘战庆;刘会彬;李高阳;李瑞保【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扬子克拉通35亿年碎屑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柳小明;高山;凌文黎;袁洪林;胡兆初2.北祁连造山带嘉峪关北大草滩地区早志留世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孟勇;唐淑兰;李向民;李艳广;卜涛3.秦岭—祁连结合部位早古生代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造山作用意义 [J], 孟祥舒;何艳红;陈亮;务磊4.祁连山西段玉石沟地区上二叠统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宋志杰;刘文灿;张宏远;柳长峰;罗凯;吴晨5.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新元古代拐杖山岩群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计波;李向民;黄博涛;王磊;王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秦岭太白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北秦岭太白花岗岩体是陕西省北部地区重要的岩体之一,其地质年代及形成环境对于该地区的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该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首先,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表明太白花岗岩体形成的年代为1.26-1.28亿年前,即侏罗纪早期。
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相符,但精度更高,为该地区地质演化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同时,这一时间节点与北秦岭成矿带及周边地区中、晚侏罗纪岩浆活动的分布规律相吻合,表明太白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其次,太白花岗岩体具有丰富的石英、长石、黑云母等矿物组成,普遍呈现出中等粗粒度、均质致密等特征。
该花岗岩体所含物质组成丰富,显示出较为典型的始祖质特征,其形成与地幔、地壳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其确立的地质年代与该区域周边形成的红瘤群、华家垣组等地层在时空上高度吻合,表明太白花岗岩体是区域构造演化、大型岩浆岩组成及成矿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对象。
总之,本次北秦岭太白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为该地区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并进一步证明了太白花岗岩体在区域构造演化及大型岩浆岩组成、成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本文所述的北秦岭太白花岗岩体是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测定其形成年代为1.26-1.28亿年前。
这一数据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侏罗纪早期,与之前研究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精度更高。
这一数据为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于该地区的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太白花岗岩体的成分组成丰富,普遍呈现出中等粗粒度、均质致密等特征。
该岩体所含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等成分。
这一组成显示出较为典型的始祖质特征,表明其形成与地幔、地壳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太白花岗岩体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多期变质与深熔作用:锆石U-Pb年代学证据向华;钟增球;李晔;周汉文;祁敏;雷恒聪;林彦蒿;张泽明【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8【摘要】北秦岭造山带中的秦岭群以多期变质作用和强烈混合岩化为特征,出露有早古生代的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以及区域性分布的中低压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岩石和混合岩.本文对西峡双龙地区混合岩化片麻岩(中色体)、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暗色体)和淡色花岗岩脉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片麻岩的原岩年龄为941±11Ma(2σ,MSWD=0.59),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756±9.9Ma(2σ,MSWD=1.07).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中的变质锆石获得了484±9.6Ma(2σ,MSWD=0.88)的年龄,与片麻岩中锆石变质增生边获得的单点年龄498±11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这些变质锆石多数具有平坦的HREE分配模式,弱Eu负异常,与高压变质岩中的变质锆石特征相似.该年龄与秦岭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的变质年龄相一致.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中锆石的最外层增生边记录了424±9.1Ma 的年龄,同时淡色脉体中的锆石也给出了422±4.0Ma(2σ,MSWD=0.77)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深熔脉体的结晶年龄.这些锆石均为新生锆石,阴极发光弱,具有低的Th/U比值,平坦的HREE分配模式,强烈的Eu负异常,指示部分熔融过程中存在大量石榴子石和斜长石.深熔脉体的年龄与秦岭群中的中低压高温-超高麻粒岩相变质的年龄相符.结合已有的结果,我们认为秦岭群普遍记录了500 ~ 480Ma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叠加了440~400Ma的中压-高温变质和深熔作用.秦岭群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从华南陆块或相似构造属性陆块分离并漂移到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微陆块.在500 ~ 480Ma时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导致北秦岭微陆块深俯冲并发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在志留纪由于商丹洋壳北向俯冲导致秦岭微陆块发生了以中压-高温变质、深熔和同时的岩浆作用为特征的增生造山作用.【总页数】14页(P2421-2434)【作者】向华;钟增球;李晔;周汉文;祁敏;雷恒聪;林彦蒿;张泽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6;P597.3【相关文献】1.朝鲜半岛西北部古元古代高温变质-深熔作用:宏观和微观岩石学以及锆石U-Pb 年代学制约 [J], 赵磊;张艳斌;吴福元;李秋立;杨正赫;金正男;崔元正2.桐柏造山带深熔作用:混合岩LA-ICPNIS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J], 刘小驰;吴元保;彭敏;汪晶;王浩;彭德才3.南秦岭佛坪地区早中生代变质-深熔-变形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制约 [J], 刘志慧;陈龙耀;曲玮;胡娟;刘晓春4.北秦岭构造带与华北板块关系探讨:来自宽坪杂岩变碎屑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变质作用证据 [J], 王海杰;陈丹玲;任云飞;朱小辉;宫相宽5.云开变质杂岩新元古代深熔作用:混合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J], 杨文;覃小锋;王宗起;宫江华;赵国英;胡浩;詹俊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时毓;于津海;徐夕生;邱检生;陈立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9(025)010【摘要】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总页数】20页(P2651-2670)【作者】时毓;于津海;徐夕生;邱检生;陈立辉【作者单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相关文献】1.北秦岭西峡二郎坪群枕状熔岩中一个岩枕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J], 孙卫东;李曙光;孙勇;张国伟;张宗清2.秦岭造山带中部两河口岩体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J], 薛颖瑜;张贺;陈福坤3.北秦岭造山带武关岩群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张熊猫;杨蓉4.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柏治安;时毓;刘希军;刘磊;赵增霞;黄倩雯5.《秦岭造山带蛇绿岩、花岗岩和碎屑沉积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ASE区域治理秦岭陶湾群白云母片岩碎屑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西北大学 翟光麾摘要:陶湾群位于华北地块与北秦岭造山带接触的过渡带的前缘,其分为三个岩层段,最下为灰质千枚岩,灰质钙质砾岩夹白云岩,向上为条带状绢云母绿泥大理岩夹钙质千枚岩和上部含灰质的绢云绿泥千枚岩。
通过野外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变质程度更高的,介于千枚岩及片岩之间的岩石样本。
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碎屑锆石定年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该地层的变质作用与北秦岭造山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秦岭;陶湾群;白云母片岩;锆石U-Pb测年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9-0165-0003一、区域地质背景秦岭造山带位于中国大陆中部,是组成中央造山带的重要部分,沿东西方向分布,秦岭造山带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历史。
在晚三叠世时,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了被以商丹(商南—丹凤) 缝合带和勉略( 勉县—略阳) 缝合带为界划分为华北地块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和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造山带[1]。
而本题所选的研究对象是陶湾群,位于华北地块与北秦岭造山带接触的过渡带的前缘。
它在洛南——栾川断裂带北侧呈长条状分布。
陶湾群西起陕西省洛南县蓝桥镇,经河南省卢氏县东延至栾川县庙子镇,近EW 向展布约 230km,南北宽4——10km[3]。
在前人的研究资料中,陶湾群在前人的研究中比较具有争议性,目前来看,大部分动物化石,其中时代可靠的化石都是指向寒武纪的。
但是这些化石一般在陶湾群下部的灰岩块和砾岩中存在,或者以碎片状态在基质中存在。
以此推断这些生物化石基本是寒武系的再沉积产物,并不是陶湾群形成的时候所产生的。
随后王宗起等人在陶湾群上部层位发现了一些几丁虫和虫颚等的微体古动物化石,进行分析之后综合认为陶湾群是属于奥陶系的地层[4-5]。
二、陶湾群地层特征陶湾群地层主要呈现十分明显的变质变形构造,整体岩层呈灰绿色,发育明显的褶皱变形,岩层破裂十分明显,从岩层破裂的新鲜面上可以初步观察到白云母与石英。
北秦岭罗汉寺岩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崔建堂;彭俊英;卢婷;付垒;崔海曼;韩芳林;张拴厚;王根宝;王北颖;王学平;郭岐明;彭海练;王金安【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1(44)4【摘要】The paper presents SHRIMP U-Pb dating results of zircon from south Luohansi group (the sedi-mentous wedge of forearc basin), cropping out from the north Qinling to Heihe River Xiaowangjian Huangcaoping. The age of crystal tuff obtained was 491 + 5 Ma. The obtained age indicates that this group is through Ordovician. Combined to granite belt of Caledonian stage widely grown in northern side of Shangdan belt, and the newest age information measured by predecessors in other places, the important evidence of isotopes chronology was offered to subduction of northern Qinling Paleozoic Oceanic basin and plate converg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werful evidence was provided to research subduction collision age of ophiolitic mixtite belt.%对出露于北秦岭周至黑河小王涧黄草坪南罗汉寺岩群(弧前盆地沉积楔形体)中的英安质晶屑凝灰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该群晶屑凝灰岩形成时代为(491±5)Ma,反映该岩群跨及早奥陶世.结合商丹带北侧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岛弧花岗岩带和前人在其他地区测定该岩群的最新年代信息,认为本次测年数据为北秦岭古生代洋盆消减及板块汇聚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同时,为研究商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俯冲碰撞的增生造山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时代佐证.【总页数】7页(P8-14)【作者】崔建堂;彭俊英;卢婷;付垒;崔海曼;韩芳林;张拴厚;王根宝;王北颖;王学平;郭岐明;彭海练;王金安【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西安710037;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北秦岭罗汉寺岩群锆石年龄及地质意义 [J], 刘军锋;孙勇;张红2.丹凤地区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的记录 [J], 杨力;陈福坤;杨一增;李双庆;祝禧艳3.南秦岭西乡群孙家河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J], 崔建堂;王峰;段建国;赵陕兰;崔海涛;崔海曼4.秦岭造山带中部存在太古宙岩块--陕西商南县湘河地区楼房沟斜长角闪岩-浅粒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J], 牛绍武;张宗清;李佩贤;刘敦一;程政武;宋彪;方晓思;张寿广;庞其清;张维吉;卢立伍;杨永成;张志军5.南秦岭西乡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J], 崔建堂;彭俟英;崔海曼;韩芳林;张拴厚;王根宝;王北颖;王学平;彭海练;王金安;郭岐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