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卷版)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卷版)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卷版)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卷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

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

距离(cm)

物像连线与

镜面的关系

实像或虚像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考点方向】: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1)镜前蜡烛点燃,;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

6、像的亮度:。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蜡烛的像;若用棋子或圆斑小人代替蜡烛时,若像不清晰,可以用激光灯照亮棋子或小人,注意。

7、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垂直于桌面的玻璃板向蜡烛方向倾斜,那么看到玻璃板另一侧的像会怎么变化:。

8、评估:

(1)像无法和蜡烛重合,可能是因为。

(2)分析像距与物距关系时,一组数据太少,。

9、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取决,像距取决于。

【经典例题】:

【母题】:在学习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后,聪明的小明也在家里也独自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前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选择玻璃板时,应该选用(选填“较薄的”或“较厚的”),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是:。

(3)聪明的小明认为不用玻璃板也能完成实验探究。他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像(选填“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理由是:。

(4)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选择完全一样的铅笔B的目的是:,他具体的操作是:。

(5)小明经过测量和比较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6)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7)如果把铅笔A远离平面镜,你看到的像会(选填“远离/靠近”),像的大小会变(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练习1:(2019 枣庄)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A1”、“A2”或“A3”)。

练习2:(2019●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练习3:(2019●绥化)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应选择(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选填“偏高”或“偏低”)

练习4:(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 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练习5:(2019●荆州)如图1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 和蜡烛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 ___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4)如图2 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o)后,蜡烛A 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

练习6:(2019●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 ____。

练习7:(2018 淮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练习8:(2018 贵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 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