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腰痛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诊断要点】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类证鉴别】
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
2.腰痛与肾痹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辨证论治】
1.寒湿腰痛
主症: 腰部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 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病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剂:甘姜苓术汤加减。
常用药物: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等。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疼痛, 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 ,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剂: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物: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等。
3.瘀血腰痛
主症: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 ,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病机概要: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等。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 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病机概要: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剂: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等。
(2)肾阳虚
主症:腰部

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 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 白,肢冷畏寒 。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病机概要: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代表方剂: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物: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等。
病例:
胡某,女,28岁。201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今天上午搬家过程中出现腰扭伤,现症见: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 ,俯仰不便,不能转侧。舌质暗紫,脉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肾痹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腰痛为主症,诊断为腰痛。患者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俯仰不便,不能转侧。舌质暗紫,脉涩,辨证为瘀血腰痛。其病因病机为: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中医病症鉴别: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腰痛。中医证候诊断:瘀血腰痛。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 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虫(研末分次冲服)、香附、没药、五灵脂 (包煎)、地龙、牛膝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