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肌萎缩症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分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0 DSPN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的DSPN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1. 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2. 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3. 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1. 患者食物要做到粗细搭配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吃水果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 1. 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1、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
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2、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
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五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痛性周围神经病自发性症状,持续烧灼、间歇电击或刀割样痛,令人不愉快的感觉:烧灼、抽搐、撕裂。
脊髓性肌萎缩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
3、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范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给糖尿病人带来巨大痛苦的一类慢性并发症,病变累及广泛,从中枢神经如脑和脊髓到周围神经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生。
导致糖尿病人发生神经病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流变控制不良,引起滋养神经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缺营养;长期糖代谢紊乱可使神经内山梨醇和果糖聚集增多,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神经内蛋白质糖化使神经组织本身发生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的脑部,使病人发生半身偏瘫;发生在脊髓使病人发生下半身截瘫;可以发生在周围神经使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颅神经以及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发生病变,往往可以使多个神经系统同时受累。
最常见的末梢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的足部和手指麻木、刺痛、发凉和感觉异常,如烧灼感、蚁走感(有如蚂蚁在皮肤上爬动),对冷热刺激的过敏或感觉迟钝,严重时走路如踏棉花,下楼梯时举步不稳,肢体无力,走路时鞋掉了也不知道。
如果四肢肌肉萎缩(小腿瘦细)说明病变已累及运动神经,此时往往病人下肢的大血管伴有严重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病人如果头颅神经受累,可以引起如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额部、面颊皮肤发生电击样的疼痛。
动眼神经病变表现为复视(看东西成双),眼睑下垂。
一侧面神经病变表现为口眼及面部歪斜。
病人出现耳聋耳鸣,可能是内耳听神经受累所致。
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病变,可引起内脏的功能发生紊乱。
如胃肠神经受累,病人可表现为胃瘫(即进食后上腹饱胀、恶心、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呕吐)、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支配膀胱的神经发生病变,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碍,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多,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甚至引起输尿管和双肾的积水,引发肾功能不全。
生殖器官神经病变可引起性功能减退,严重者发生阳痿。
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塞和持久的心动过速,休息、睡眠时心率仍达100次/分以上。
糖尿病有那九个严重的症状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更薄。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常常忽视这些症状,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机会。
2.当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被发现和治疗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
此外,糖尿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还会随时威胁患者的安全。
最严重的是糖尿病的症状,全身功能性损害,使患者的生命陷入黑暗!我们来看看糖尿病的九大症状。
糖尿病的九个最严重的症状1.糖尿病性功能障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有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和其他性功能障碍,这些都可能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发生,但大多数都出现在糖尿病症状之后。
2,糖尿病神经病变:处于高血糖状态,神经细胞,神经纤维都容易发生病变。
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
个别患者有局部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特征是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3,糖尿病性脑血栓形成: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2倍。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升高。
它可以使血液变厚,血小板聚集增加。
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脑血栓。
4,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极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5,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
6,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和难治性微血管症状,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7,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液供应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疼痛,溃疡,坏疽等疾病,统称为糖尿病足。
8.感染: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体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9,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无需治疗,治疗中断或压力。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哪些常见症状?如何进行护理617100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影响身体的许多系统,包括神经系统。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症状和护理方法。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症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以影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感觉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疼痛、瘙痒或感觉异常的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从下肢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
神经病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糖尿病、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
它会损害神经纤维,干扰正常的感觉传递。
在感觉神经病变中,患者可能会感到四肢麻木,即失去正常的触觉或感觉。
同时,他们可能会经历疼痛或瘙痒的不适感觉。
这些疼痛可能是刺痛、针刺或持续性的痛感。
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触觉减退或过敏。
触觉减退指的是对触碰的感知变弱,而过敏则表示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比正常人更为敏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运动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主要影响控制肌肉运动的运动神经元。
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平衡障碍或协调性下降等问题。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行走困难、跌倒或失去自理能力。
运动神经病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病变可能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如神经根和peroneal 神经)等部位。
一旦运动神经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
这可能表现为肌肉力量减退、丧失精确运动控制能力以及肌肉无法持久进行活动。
此外,肌肉的萎缩也可能出现,即肌肉组织的体积减少。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困难,例如行走、上下楼梯、抓握物品等。
平衡障碍和协调性下降也是运动神经病变的常见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行走不稳定,容易跌倒,并且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出现困难。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长期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会逐渐引起各组织器官的生物化学、生理及形态学的改变。
因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往往是涉及全身性的。
有慢性疾病,也有急性疾病,很多后果都相当严重。
目前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或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并发症的轻重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控制好坏有关。
如果糖尿病病程短,或控制良好,可不出现并发症,保持在单纯糖尿病阶段。
相反,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特别是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很容易合并有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各个脏器,有人称之为“百病之源”。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大多为慢性病变,由于“慢”,往往不易被发觉或不被引起足够重视,一旦被发现,往往已经比较晚,影响治疗效果。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作为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认识更为恰当,由于短时间内胰岛素缺乏、严重感染、降糖药使用不当,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出现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
1
目前已经确认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害见表1。
表1 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害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型糖尿病伴腓骨肌萎缩症1例【病例报告】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腓骨肌萎缩症(CMT)则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但糖尿病合并CMT的相关报道较少。
该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DPN的2型糖尿病合并腓骨肌萎缩症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先证者为57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8个月余,四肢麻木疼痛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有跛行步态,行走时足内翻,高足弓,双下肢肌肉萎缩。
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存在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杂合重复突变,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CMT1A型。
家系验证发现其父亲也存在PMP22基因重复扩增,但无糖尿病,其父CMT1A临床表现不典型。
2型糖尿病和CMT1A都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部分CMT患者临床表型与DPN相似,临床医师需对DPN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定义为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DPN的诊断需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包括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维生素B12缺乏、颈腰椎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及遗传性神经病等[1]。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 Tooth disease,CMT)是成年人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为1/2 500,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髓鞘损害为主的CMT1型、以轴索损害为主的CMT2型和CMT中间型。
CMT1A为最常见的CMT亚型(占40%~50%),病因为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杂合重复突变[2]。
CMT典型临床特征是感觉减退、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深肌腱反射减弱,但CMT的临床表型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部分CMT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远端对称性感觉丧失,与DPN临床表现相似,使得鉴别诊断很困难[3]。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有足背血管活动缓慢、夜间肌痛、肌萎缩、持续性静脉曲张以及肢体供血不足等。
二、超声检查:以微波血流图为基础,检查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管腔内畸形以及血液流量情况等。
三、血管造影:采用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血管内部结构的放射性影像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
四、CT检查:检查胫骨腓骨肌动脉病变多少、血管壁损害程度及血管管腔是否受影响。
五、心电图:主要检查心脏电活动、变压及室性期收缩无力等指标,以反映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血液循环状况。
六、外科手术:如果血管狭窄程度比较严重、动脉硬化较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比如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切除术等。
总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血管造影、CT检查、心电图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检查方法,以便准确诊断下肢动脉病变情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与糖尿病肾病、眼病,习称“三联病症”。
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凉、麻木、疼痛、灼热及腹泻、泌汗异常等,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之一。
70年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仅4%,近年来由于神经系统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检出率上升到70%~90%。
1980年上海地区调查发现,糖尿病新发病例有神经病变者占90%,而其中有周围神经病变者85%。
糖尿病病程10年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在50%以上。
病程、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相关关系。
可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很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涉及范围广,按其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相当于消渴病继发的“血痹”、“痿证”、“厥证”、“痛证”、“汗证”、“阳痿”等病症。
1 诊断1.1 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发生于双侧或单侧,或对称或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为最多见,单侧性及多发性单侧者较少见。
临床最常累及股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多条长神经,胸长神经,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亦可受累。
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可同时损伤或仅其中部分受累,尤以感觉神经功能失常为多见。
下肢症状尤较上肢为多见。
常见肢体对称性疼痛或(和)感觉异常。
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位于深处,似在骨髓深部,或剧痛如截肢,或触痛过敏,不得覆被;痛每于晚间就寝后数小时加重,行走后可减轻。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分布如袜子与手套,感觉常减退。
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萎缩。
体征:跟腱反射,膝反射常消失,比上肢肌腱反射消失为多见而严重;震动觉消失或减低。
位置觉消失或减低,尤以深感觉减退较明显。
周围神经中自主神经受累时,可有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皮肤苍白,青紫,多汗或少汗,指甲软弱,脱毛等神经营养失调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佛山市中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陈苹副主任中医师一、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岁。
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本病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
二、DPN的临床表现1、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最多见的神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四肢远端有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温度觉异常,常有共济失调、踏棉絮感,四肢蚁走感,或手套、袜套样感觉, 随后可伴有深部钝痛与痉挛样痛,即痛性神经病变,疼痛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疼痛过敏。
病程少于6 个月至1年为急性,超过6 个月至1 年为慢性。
多见于下肢疼痛,常伴有其他感觉异常:如麻木,其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小的C 型纤维损伤病变有关。
2、周围运动神经病变2.2.1单神经炎局部运动神经病变好发于老年人,起病突然,伴疼痛,与营养神经的血管堵塞有关。
好发部位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可发生腕管综合征;累及桡神经、股神经、大腿外侧皮神经、腓神经、足跖正中神经与外侧神经,可出现皮肤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累及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
2.2.2近端运动神经病变也称糖尿病性肌肉萎缩,与慢性炎性多神经脱髓鞘病变、神经结构破坏、神经蛋白漏出引起自身免疫有关。
1、一名45岁的成年人,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自己并没有糖尿病史。
他的HbA1c 水平为6.1%并且有一个大而圆的肚子。
这位患者的大肚子有何提示意义?答:中心性肥胖/大肚子可能是2型糖尿病风险增高的信号。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大肚子,糖尿病前驱患者亦如此。
这位患者处于糖尿病前期(HbA1c 5.7-6.4%)。
在以前的案例中,妨碍了患者向下看双脚的视线便可认为是肚子突出。
2、一位年轻妈妈带着自己14个月大的宝宝去诊所。
一直以来她为宝宝胖胖的脸颊感到担心,认为她的宝宝有糖尿病风险。
胖脸颊与糖尿病之间有关系吗?答:胖胖的脸颊与内脏脂肪含量增加密切相关。
内脏脂肪含量增加是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的一个标志。
但是,并没有研究提及婴儿脸颊肥胖到何种程度应引起父母重视。
如图所示,与右图肥胖进行控制的患者相比,左图患者是体内脂肪含量减少,肥胖适宜。
3、一名24岁肥胖男性因头痛和疲劳被送进急诊科。
该男性没有糖尿病史,血糖为450 mg/dL,HbA1c为12.3%。
体格检查双腋下可见具有柔软、乳头瘤病样角化性皮损并且有色素沉积。
该患者此病变损伤已有3年。
这些病灶特点说明了什么?答:这些病变损伤是黑棘皮病的典型表现。
通常这些病变常见于颈背部,也可见于其他皮肤褶皱部位。
在肥胖病人中,黑棘皮病的病灶表明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危险信号。
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疗法已经被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单独饮食管理效果不明显时,上述治疗方法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同样会出现黑棘皮病,应予以避免避免。
但上述治疗方法对这类人群效果较好。
4、一名42岁肥胖男性患有睡眠呼吸暂停,近期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HbA1c 8.6%)。
他想知道是否是呼吸暂停症状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病。
你会怎样回答呢?答:睡眠呼吸暂停迫使持续正压通气(CPAP)症状在糖尿病前期和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经常见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