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论文-30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21.57 KB
- 文档页数:3
电厂水处理技术论文电厂的每一个过程可以说都离不开水处理,在机组参数和容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发电厂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店铺整理了电厂水处理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电厂水处理技术论文篇一发电厂水处理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热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水处理特点、热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水处理特点以及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发电厂;水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一、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电厂的每一个过程可以说都离不开水处理,在机组参数和容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现代火电厂化学水的处理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发展特点。
1、锅炉补给水处理传统的锅炉补给水预处理通常采用混凝与过滤处理。
国内大型火电厂澄清处理设备多为机械加速搅拌澄清池,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出力大。
近年来,变频技术不断地应用到混凝处理中去,进一步提高了预处理出水水质,减少了人工操作。
在滤池的发展方面,以粒状材料为滤料的过滤技术经历了慢滤池、快滤池、多层滤料滤池等发展阶段,在改善预处理水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粒状材料的局限性,使过滤设备的出水水质、截污能力和过滤速度均受到较大的限制。
目前,以纤维材料代替粒状材料作为滤源的新型过滤设备不断地出现,纤维过滤材料因尺寸小、表面积大及其材质柔软的特性,具有很强的界面吸附、截污及水流调节能力。
代表性的产品有纤维球过滤器、胶囊挤压式纤维过滤器、压力板式纤维过滤器等。
在锅炉补给水预脱盐处理技术方面,反渗透技术(简称RO)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亮点。
反渗透最大的特点是不受原水水质变化的影响,反渗透具有很强的除有机物和除硅能力,COD的脱除率可达83%,满足了大机组对有机物和硅含量的严格要求。
反渗透由于除去了水中的大部分离子(一般为90%左右),减轻了下一道工序中离子交换系统的除盐负担,从而减少酸、碱废液排放量,降低了排放废水的含盐量,提高了电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中水回用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水回用技术概述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用于非饮用的各种用途,如农业灌溉、景观环境用水、工业冷却水等。
中水回用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回用标准。
三、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现状1. 国内外应用情况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中水回用技术已经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中水回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华北、西北等地。
2. 典型案例分析以某大型住宅区为例,该住宅区采用了中水回用技术,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和冲厕用水。
经过几年的运行,该住宅区的中水回用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1. 工作原理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投加药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 关键技术中水回用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和消毒技术等。
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深度处理技术则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消毒技术则是为了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回用水的水质安全。
五、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存在的问题目前,中水回用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较高、公众接受度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浅谈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论文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1水污染的来源1.1农村水污染的来源(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
其中包括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
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
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
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
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
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其它污染。
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
由于多数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
另外,病禽畜对河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生产生活废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2017年水处理技术论文水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而且水是保障人民生活发展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17年水处理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2017年水处理技术论文篇一浅谈村镇供水工程水处理技术摘要:保证城乡居民喝上洁净的水,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村镇供水工程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村镇供水系统从水源到用户龙头,点多面广,只要众多环节之一受到损坏,就可能不同程度影响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本文主要对村镇供水系统中存在的水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村镇供水水质的相应技术措施。
关键词:村镇供水水质处理技术措施1村镇供水系统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自2005年开始,我国大规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镇供水工程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村镇供水水质达标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村镇供水工程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一般常规处理的水厂在正常生产中可能造成供水水质的问题有:工艺技术上不够完善,如混合不充分,絮凝不完善,滤池去除率低;工艺可靠性不够高,遇流量变化较大或原水水质变化时,水质缺乏保证;设备损坏、后备不足,或由于设备质量、维护等原因导致损坏增加;运行上缺陷,如混凝剂、消毒剂加注不当,滤池运行产生气阻或滤层含泥量增加,絮凝与沉淀间穿孔墙处积泥过多,使絮凝体打碎影响沉淀效果;缺乏浊度、余氯等在线监测仪表、警报装置及自动控制加注混凝剂消毒剂设备,或这些设备损坏;所用设备或投加的药剂不符合卫生标准等等。
配水管网一般造成水质的问题有:新管投产前消毒不严格;污染物经虹吸进入管网;污染物进入无盖的清水池或水箱;生物再繁殖;化学腐蚀;水压较低时地下水渗入;错误的接水;管道设备维修时进入污染物;管道水流速突然改变;管道设备不符合卫生标准;管道冲洗不正常等等。
目前的常规处理工艺主要适用于处理末受污染的水,少有地区进行供水的深度处理,对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处理能力有限。
水处理过程的化学原理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现今主要水处理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对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细致探究得知其主要的特点及工艺流程,帮助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实际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其主要的技术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细致的分析,加强其在实际操作当中的效果,使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对受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处理,将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摆在最首要的位置。
关键词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工艺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很好的保护水资源,减少对其污染和危害,是现今一项比较被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实际的生产和应用当中,运用多种水处理的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处理,不仅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更是可以使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南方的农村地区,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是一项比较严峻的问题,所以,大力的建设水处理设备工艺,有着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文章根据现今水处理的主要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电化学水处理技术进行细致的探究,综合的得出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对主要的工艺流程进行剖析,可以帮助进一步的了解这项水水处理技术,加强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下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水处理技术工艺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水处理主要技术及电化学处理的分类现今,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安全不能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严重的危害着自然环境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很好的建设其水处理设备工艺,对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是现今的一项重点问题。
一般的来讲,水处理的技术分为多个方面的类型,其中较为常见及常用的有离子交换技术、膜渗透技术、电渗析技术以及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和电絮凝技术,根据在实际中的操作情况来看,离子交换技术和膜渗透技术虽然有着较为显著的使用效果,但是其对成本的控制不是非常的到位,对于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这样的方式显然不是最佳的水处理方式。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中水回用技术逐渐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再用于非饮用水领域的技术。
本文旨在分析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中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等。
其中,物理处理法主要通过过滤、吸附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物理化学处理法则结合了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氧化等,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中水回用技术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建筑领域的雨水收集系统、卫生间冲厕用水、冷却用水等;农业领域的灌溉用水;工业领域的生产用水、设备冷却水等。
此外,中水回用技术还应用于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城市景观用水等领域。
通过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虽然中水回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其次,部分地区对中水回用的认识不足,导致技术应用和推广难度较大。
此外,中水回用技术的处理成本较高,部分企业难以承受。
最后,中水回用水质标准不够明确,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针对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为中水回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持。
2. 提高公众认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中水回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3. 降低处理成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中水回用技术的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中水处理反渗透装置污染的分析及清洗摘要: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及企业环保压力的增大,中水回用、废水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节约水资源,提高企业效益,治污达标,进而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这是企业清洁生产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
在热电厂水回用反渗透装置中,对产水量下降、进水压力增加、脱盐率降低、RO膜污染物组成和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合膜污染组分的特点,采用“酸洗+碱洗+酸洗”的方法,对装置进行化学清洗处理。
清洗后,RO系统运行良好,所需的清洗效果符合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中水回用;反渗透膜;污染;化学清洗;脱盐率1 前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水污染的加剧,中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随着先进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超滤(UF)+反渗透(RO)深度处理技术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RO技术解决工业缺水问题是解决工业用水短缺的战略对策之一,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由于水成分的复杂性,各类金属离子、有机物浓度较高,反渗透(RO)系统需要特别设计一系列预处理工艺,完善RO给水预处理技术,包括酸和添加阻垢剂等,以防止膜元素的污染。
然而,即使该系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预处理单元,它也不能完全避免使用膜的污染。
膜元件的污染会导致水压差增大,产水量降低,运行费用增高,且废水回用效率大大降低,影响节能减排。
膜被污染后,如果不及时清洗,污染物沉积将导致系统频繁停车,甚至经常更换膜组件。
因此,在发现RO膜污染后,立即对系统进行清洗,保证RO系统正常运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热电厂配备3台300MW亚临界燃煤供热发电机组,使用附近的循环水排放水和树脂塔再生水作为原水,通过前处理+超滤(UF)+反渗透(R0)的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后,为电厂的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和锅炉水补充水。
在运行过程中,对电厂的RO膜系统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合污染物质组成的特点,以及发展经济合理的角度研究确定合理的清洗方案,试验结果证明RO系统可以进行成功的化学清洗。
121735 高等教育论文长春某高校洗浴中水回用及雨水利用工程0引言由于很多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时空分布也很不均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中水回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洗浴废水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将洗浴废水回用作为杂用水,可在缓解城市缺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加强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城市雨污混合处理的污水处理方式,在长期发展的规划中,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1洗浴中水回用工程1.1中水处理工艺选择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称为中水[1]。
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到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等。
对于供水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及?⒗闯な奔淠谥氐阃乒愕男录际酢⑿鹿ひ铡1鞠钅恐兴?回用的原水以冲厕污水为主,包含部分洗浴、厨房和盥洗污水,与生活污水水质接近,有机污染物、氨氮和悬浮物含量相对较高,但具有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适合采用速分生化技术,处理工艺要求简单,处理后水质的可靠性较高,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对该类污水的治理多以生物治理单元为主,能满足排放要求[2]。
1.2中水处理工艺流程速分生化技术是将流体力学中的“流离”原理与微生物固定化的O/A 生物膜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尤其适用于中低污染程度污水的处理[3]。
速分生化技术的核心是“速分生化球”,作为生物载体,填充在专门设计的速分生化池内,附着在其上的生物膜是生化处理系统的主体作用物质。
速分生化球采用特殊矿石,并加入诱导材料的粘合剂粘压而成,可正常使用30年而无需更换,比传统的生物填料节约了大量的更换和维护的费用。
本工程洗浴中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所示。
2雨水利用工程2.1雨水回收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分为初期雨水弃流分流系统、收集沉淀系统和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我国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班级:0802202-11 姓名:丑海兵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
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
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
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色度废水的处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而且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二、我国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处理设备行业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一、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整个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至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水处理设备管理体系,特别是从事水处理设备生产的企业分散于国家和地方的各工业部门,没有明确的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产业门槛偏低导致整个行业鱼目混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皮包公司大量存在。
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摘要:近年来,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常用的中水处理技术,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中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中水;处理;回用;技术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中水处理与回用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中水即是生产、生活污水通过相关处理技术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处理系统普遍含有家庭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独立建筑中水系统及城市中水系统。家庭中水系统广泛应用,结构简单;小区中水系统即是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相关处理,水质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使用;独立建筑中水系统广泛应用于学校宿舍、医院、酒店、饭店等,每天排出洗涤用水、洗浴水,这些水污染较少,质量一般,通过相关处理技术后能够再次被使用;城市中水系统处理大量水量,污水是主要的来源,提供工业用水,其处理标准只需要满足冷却用水和一般灌溉即可,不能用作生产食用。 目前我国现有中水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中水技术的设计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处理工艺不成熟、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较差等方面。由于中水处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面对很多技术难题,加之要求处理效果好、节省土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等,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难以选择出恰当的处理工艺。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中水处理方面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结合中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加之设计参数不合理,导致中水处理效果不佳,因此寻求最佳的处理工艺和改进有关工艺尤为必要。 3常用的中水处理技术 中水处理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必将成为城市给排水的重要发展趋势。 3.1物化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应用活性炭以及气浮手段来改善水质,与传统方法比较,工艺方面更加成熟,造成的污泥比较少,不足之处是要求占据较大的区域,在对水量实现平衡上存在困难,出水质量较低。 3.2活性污泥处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SBR,CASS以及MSBR。 SBR涉及到进水,反应,沉淀以及放水等环节,是一种序批式的工艺。处理过程要经过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沉淀池,以及过滤、紫外消毒。并轮流进行好氧,缺氧,厌氧处理,具有生成污泥较少,设备所需成本较低,易于水量调控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反应时间较长,出水质量较低。 因为SBR池之前缺乏相应的缺氧细菌进行反应的区域,研究了可以不断的进水,间断的排放水的可以选用具有絮凝效果的细菌,如此就可以确保中水在通过大量吸附之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实现降解,有效的除磷脱氮,推动污泥的再生、降解基质。与SBR比较,CASS可以有效的减少占地区域以及设备成本,更加方便管理及运行,生成的污泥较少,但出水质量仍然不高,仅能用于绿化以及冲厕。 MSBR可以说是经过优化的序批式方法。其可以通过两个SBR池来进行反应、沉淀,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水质来选取处理方法,具备缺氧、厌氧池,土曝气池,确保了出水的较高质量,能够用于绿化,冲厕以及车辆清洁等用途。 3.3膜处理技术 接触氧化法,通过格栅,调节池,曝气沉沙,水解脱硝,加氯接触,沉淀池,过滤以及消毒等处理过程。优点在于水质较高,能够用于绿化,冲洗,清洁车辆,但需要定期更换生物膜,需氧量也较高,而且噪音问题也较为严重。 BAF(曝气生物滤池),能够可靠地清除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及脱氮作用,是一种高负载的三相淹没式反应器,同时具有生物膜法以及活性污泥法。其在调节池之后设置了沉淀池与曝气池,与上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运行及设备成本较低,无需运用二次沉淀池;而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其具有更加合理的菌落,短期内停驻的水力,水质已经接近了有关的一级标准,但是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噪音问题。 MBR(膜-生物反应器),该方法源自于传统的分离泥水的技术,通过应用传统的处理技术与运用膜的有机结合,可以对中水实现较好的处理,进而回收利用。它只需占据较小的区域就能够通过超滤膜来分离水中的污染物,并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 不过,在某些方面来说,MBR池也属于曝气池,生活污水进到其中就能够很好的与活性污泥相结合,其中的某些微生物则通过水中具有的有机性污染物在曝气反应下实现分解,进而将其降解处理,生成更小的分子,部分还会完全转变为水以及二氧化碳。与传统方法不同,MBR池不通过重力作用来对水与活性污泥进行分离,它用的是压力,通过生物膜来滤出较小的分子以及水,而污泥则仍然留于反应池中,从而实现了水的净化处理。中水经过格栅进到调节池,接着进到生物膜反应器,实现过滤、消毒。通过这一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的水质,水量也较为容易控制,占地面积也不大,但是由于膜的不断更换,所需成本较高。 还有就是生物转盘法,中水通过格栅,进到调节池,接着便进到生物转盘。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处理技术,生成的污泥较少,占地面积较小,但在成本上仍然较高。此外,还会造成维修,挂膜以及存在臭味等问题。 4中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大多数中水处理系统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一是水处理的工艺设计不合理,在对中水处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不考虑具体的使用场合和水质要求,采用污水的常规处理方法进行中水处理设计,导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不合理,运行不正常,成本也较高;二是施工质量差,中水处理工程对施工质量要求极高,施工不当不仅影响处理水的效率,还容易导致构筑物的报废;三是中水处理的工艺不是完全成熟的,中水处理工程较为特殊,不仅要求技术娴熟、投资小、占地小、运行费用低,还要求管理方便、运行稳定、水质好,所以完全理想化的处理工艺很难选定;四是温度的影响,中水处理工程中有许多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温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的出水水质;五是日常维护与清理不及时,中水处理系统的部分设备需要周期性的清理淤泥,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水质。 在中水处理系统中,城市中水处理系统十分依赖于地下水网,对其改造并铺设中水管道十分困难,一般只能用于较大型的企业、学校附近,如果要大规模建立中水系统,需要城市设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目前的中水主要用于洗车、浇灌、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水。目前中水处理系统已经可以达到任何所需的应用要求,所以在实际设计中,一定要根据水的用途进行合理和设计,不能盲目的运用污水处理技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中水处理与回用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姜坤,宋清杰.浅谈水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6(21):88-89. [2]沈海军,周钱华.浅谈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应用[J].水能经济.2017(3):338-339. [3]龚祺昊.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的问题探讨[J].商情.2017(01):115-116.
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建筑中水系统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及世界各处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中水再利用的处理技术,阐述了中水系统的含义、意义、分类以及组成。
描述了中水系统的处理工艺流程和方法;并对中水处理设施进行了解析,使我们了解了格栅、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和消毒的一些设计要求。
中水系统将是城市节约用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水、中水系统、工艺流程、中水设施要求。
AbstractChina, the paper and the world of scarce freshwater resources through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use of process technology,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water in the system, meaning, process,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situations。
System describes the processes of water systems,processes and methods;and 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the resolution,so that we know the grill,adjust tanks,aeration tanks,sedimentation tanks, and disinfection of some of the requirements. City water system treatmen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uilding water system.Key words: water,water system, process, requirement of water facilities。
中水回用技术概述及应用现状分析
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张永梅
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061108
摘要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本文简要提出了中水回用的概念,总结了中水回用系统组成,分析了目前中水回用技术在化工园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推广建议。
关键词中水系统,水质,回收,现状
1.国内中水系统利用现状
“中水”的名称是基于传统水观念中“上水”(清洁水)和“下水”(污水)而来。
“中水回用”就是通过污水处理站对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常规处理后,再进行深度处理,使其出水水质符合一定的标准,然后回用于城市景观绿化、道路清洁、冲厕、生产等用水环节中。
随着中国水危机形势的日益严峻,中水作为减缓水资匮乏的一种有效途径,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的水资源缺乏我国相继开展了污水回用技术开发,但大多数是在北方缺水城市,其工企业普遍实行了污水回用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近几年又在进一步扩大中水的利用范围。
早在1982年,青岛市就将中水回用作为市政、消防及绿地等杂用水以缓解其面临的淡水危机。
1987年北京市规定:凡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旅馆、饭店和公寓及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和新建生活小区都要建立中水设施。
天津在中水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粗略统计,2001年通过中水的推广使用,每天可节约有效的饮用水达30多万立方米;全市还建成了108个中水洗车点,杜绝了自来水洗车的问题,累计日节约自来水在1万立方米左右。
深圳、上海和大连等城市的中水建设也初见成效。
2.常用中水处理方法
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取决于中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使用要求。
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的中水处理工艺也不同。
常规的中水处理通常由混凝、沉淀(澄清、气浮)、活性炭吸附、脱氨、离子交换、微滤、超滤、氧化、消毒等单元技术优化组合而成。
处理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和过滤吸附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主要用于处理优质杂排水。
该处理法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小的中水工程,主要特点是处理工艺流程短,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占地相对较小;但相对于生物处理来讲,运行费用较大,并且出水水质受混凝剂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性。
2.2 生物处理法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污水的常规生物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质,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质。
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和兼性生物氧化法,中水回用一般多采用好氧生物膜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等。
其特点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处理工程,出水水质较为稳定,运行费用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生物处理法显得尤为突出。
2.3膜处理法
膜处理法是指利用膜技术来处理水,使之符合一定的水质标准。
主要有连续微滤和膜生物反应器两种。
连续微滤系统是以微滤膜为中心处理单元,配以特殊设计的管路、阀门、自清洗单元、加药单元和自控单元等,形成闭路连续操作系统。
当污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微滤膜时,就达到了物理分离的目的。
其特点为:设备控制简单,系统可自动运行;占地小、结构紧凑,模块化设计可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扩大或缩小;运行费用较低。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原理在于使污水中的大分子等难降解成分在体积有限的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高浓度生物量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能以紧凑的系统获得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可有效克服与污泥沉降性能有关的限制,并取代二沉池,达到澄清和防菌的目的。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势,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作用越来越大,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膜处理法的特点是处理水质稳定、可靠,但工程投资较大、处理成本较高。
3.中水回用技术利用中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中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处理工艺设计不合理、工程的施工质量较差、水处理的技术和工艺不是完全的熟练、温度的变化影响运行效果、维护与维修不及时等。
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3.1意识问题
面对水污染现状,我国积极推行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在污水达标排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中水回用方面却有些“怠慢”,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细则,真正将用水与治理结合起来,将财政款项用于治理污水排放,节水只是停留在宣传、引导上。
这就导致了在许多企业,中水处理设施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不高,出水用途不够广泛等一系列问题。
3.2技术瓶颈
我国现有中水系统处理工艺以生化法和物化法为主,其中以生化处理工艺居多。
据调查,中水系统及其设施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对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包括水平衡计算不切实际,从而造成了设计与实际处理规模不相匹配;系统运行成本较高;调节池容积确定存在困难,容积太大增加投资,容积过小则在运行中必须交替进行中水溢流和自来水补充;处理水质不达标;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不理想。
同时,与国外资金投入及先进技术相比,国内在回用设施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存在“技术工艺国产化,设备安装进口化”的不良格局。
因此,必须发展新型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以达到深度处理回用污水的目的。
3.3管理短板
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中水回用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国家在中水回用方面的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工艺的运行经验、技术支持,管理经验不足,大部分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中水回用管理部门,部分企业虽有中水管理部门,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形同虚设,以至于这一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大型中水回用项目屈指可数,回用率也不足0.1%。
因此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加强企业中水回用管理已迫在眉睫。
总之,由于中水的处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比较短,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着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尽快的得到改善。
4.对推广中水回用技术的几点建议
4.1鼓励企业对排放污水进行分类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回用。
减轻园区污水处理回用的负担,投资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4.2建议采用80%的中水回用率。
坚持清-污分流的原则,清净废水采用“均质池—澄清池—多介质过滤—超滤—一级反渗透—回用水池”处理方案。
该处理工艺技术成熟、可行,出水水质较好,回用率可以达到80%~90%。
同时加强管理,做好企业排污管控工作,控制
高污染企业入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也可达到80%的回用率。
4.3化工企业应尽可能采用清-污分流体制。
如果清洁废水与雨水合流,下暴雨时就会造成废水流失,同时园区内企业事故排水也可能误排入雨水系统,造成环境事故风险,因此,部分企业必须单独设置清洁废水收集管网系统。
总之,清-污分流系统对于水资源及环境承载力差的地区尤为必要。
4.4对不同的水质进行分类回用。
如中水作为绿化、冲洗及部分工业用水,作为产品的清洗用水,作为溶剂用的水等。
水质分类,分类处理,分类回用是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中水回用的基本原则,也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4.5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作为化工园区的中水水源,经过适当的深度处理工艺,作为循环水补充水源使用,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也可以用作城市消防、绿化、道路清洁及城市道路修建时各种混浆的配制用水等。
5.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新鲜水,还可以降低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斌,孙大朋,张瑞青.中水回用现状及其研究发展[J].科技信息,2010.
[2]李朝霞,孟令尧.浅议中水回用[J].河北化工,2009.
[3]任宝伸.中水处理技术[J].河北化工.2008(3)
[4]周云瑞.浅谈中水回用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70-72.。